當前位置

首頁 > 國學之蒙學 > 國學常識 > 歷史上最胖的皇帝

歷史上最胖的皇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26W 次

北齊皇帝高延宗,擁有一副出格的怪異體型。

歷史上最胖的皇帝

《北齊書》稱“延宗容貌充壯,坐則仰,偃則伏,人笑之”;《資治通鑑》稱“延宗素肥,前如偃,後如伏,人常笑之”。意思是說,高延宗身體肥胖,坐着的時候像是躺着,躺着的時候像是趴着;或者說,從前面看像是仰面朝天,從後面看像是俯伏在地。因爲比例失調,肚子太大,高延宗整個人就像是一個超級大肉梨,因此常常人們取笑;估計“腹大垂膝”(《新唐書》)的安祿山和“嚴寒不慄”(《清史稿》)的皇太極,也只能自嘆不如。歷代皇帝中,高延宗是最胖的一個。

高延宗雖然胖得離譜,但行動起來卻不笨拙,不含糊,加上他“氣力絕異”,所以關鍵時候能夠“馳騁行陣,勁捷若飛”。平陽一戰中,高延宗兩入敵營,先是“擒周開府宗挺”,繼而“再入周軍,莫不披靡”,其他軍隊均潰敗,而“延宗獨全軍”。

晉陽一戰中,高延宗“親當週齊王於城北,奮大槊,往來督戰,所向無前”(《北齊書》)。作爲一個胖得不能再胖的大胖子,高延宗的靈活指數和敏捷程度,讓人瞠目結舌。其實,這只是高延宗生命中的一個片段,他稱帝前後超乎尋常的人性反差,更讓人刮目相看,拍案喝彩。

高延宗(544年―577年),北齊宗室,北齊文襄帝高澄第五子,北齊文宣帝高洋之侄,蘭陵王高長恭異母弟,北齊後主高緯的堂兄。高澄死得早,高延宗從小被叔父文宣帝高洋收養。高洋是一個“縱酒肆欲,事極猖狂,昏邪殘暴,近世未有”的獸性皇帝,高延宗跟着他好東西沒學到,頑皮倒是見長,十二歲時還往高洋的肚臍眼裏撒尿。對此,高洋非但不生氣,反而抱着他說,可惜我只長了一個肚臍眼,如果多長几個,隨你折騰,可見高洋對高延宗的過度溺愛。

高洋想封高延宗爲王,便問丞相楊愔,楊愔擔心高延宗日後不安分,便說“願使安於德”(《北齊書》),提議封高延宗爲安德王。

當了安德王,高延宗非但不“安於德”,反而越來越卑劣,甚至讓人吃屎。擔任定州刺史時,高延宗在樓上大便,卻讓人在樓下張開嘴接着;他用蒸熟的豬食配上人屎給左右侍從吃,誰要是怕髒怕臭,面有難色,便對其施以鞭刑。

高延宗的這些劣跡並非筆者杜撰,而是正史中明確記載的,“安德王延宗……爲定州刺史,於樓上大便,使人在下張口承之。以蒸豬糝和人糞以飼左右,有難色者鞭之”(《北齊書》)。六叔孝昭帝高演聽說有這等事,便派使者專程前去打了高延宗一百杖,高延宗一邊捱打,一邊抱怨,因此多捱了三十杖。

這一百三十杖,並沒有起到教育的效果,高延宗我行我素,從搞惡作劇發展到了殺人,“又以囚試刀,驗其利鈍”,拿獄中的囚犯試刀,以此來檢驗一下刀的鋒利程度。一時間,很多不該殺的囚犯死在了高延宗的刀下。

高延宗“驕縱多不法”的行徑,影響極壞,就連擅長殘害宗室、沉湎美色、寵信小人、不思國事的九叔武成帝高湛都看不下去了,派人“撻之,殺其暱近九人”,從此以後,高延宗“深自改悔”(《北齊書》),完全變了個人。後主高緯即位後,大肆屠殺宗室,高延宗不得不韜光養晦,慢慢養出了一身肥膘。

體型臃腫,招來了人們的譏笑,卻也躲過了高緯的猜忌。高緯“美容儀”(《北齊書》),與高延宗有天壤之別。在高緯看來,高延宗雖有幾分蠻力,有幾分智謀,但形象太齷齪,不可能成大事,更不可能威脅皇權。胖,是件壞事,不料反倒成了高延宗的護身符。此後,高延宗安享歲月,歷任司徒、太尉等職,越發心寬體胖。如果不是國家遭難,高延宗在平淡中養尊處優、壽終正寢,應該不是什麼問題;但是,當北周鐵騎殺過來的時候,高延宗的人生軌跡也隨之在風雨飄搖中跌宕起伏,在平庸中譜寫出了可歌可泣的篇章。

北齊武平七年(576)十月,周武帝宇文邕親率大軍進攻北齊,先下晉州(今山西臨汾),兵鋒直指平陽(今山西臨汾西南)。面對強敵,高緯抱頭鼠竄至晉陽(今山西太原),並準備再次北逃。大臣們聯名勸高緯留下來,壓住陣腳,鼓舞士氣,挽回敗局。

高緯一心逃命,便任命高延宗爲相國、幷州刺史,總攝山西將士,託付高延宗“幷州阿兄自取,兒今去也”,意思是說,我要走了,山西就交給堂兄你了。高延宗力勸高緯“爲社稷莫動”(《北齊書》),以免影響軍心,可高緯哪裏顧得上這些,連夜逃亡鄴城(今河南安陽北)。

國家危難時刻,高緯置江山社稷於不顧,丟下了將士和百姓。這種典型的逃跑主義嚴重背離了人心,將士們紛紛懇求高延宗,“王若不作天子,諸人實不能出死力”,安德王如果不當皇帝,大家實在不能賣命。

這些年來,高延宗戰戰兢兢,沒想過也不敢想當皇帝,高緯雖然出逃,但畢竟還是皇帝,高延宗不願冒天下之大不韙。然而,國難當頭,將士們又對他實施軟要挾,衆望所歸的高延宗不得不挺身而出,於戊午(十二月十四日)即皇帝位,改元德昌。這樣一來,北齊末年一度高緯、高延宗兩位皇帝並存,而高延宗纔是人們心目中的皇帝。

既然成爲皇帝,就應當與將士並肩作戰,一致抗敵。爲此,高延宗除“傾覆府藏及後宮美女,以賜將士,籍沒內參千餘家”,犒賞三軍;“見士卒,皆親執手,陳辭自稱名,流涕嗚咽”(《北齊書》),感化將士;還“自帥衆拒齊王憲於城北”(《資治通鑑》),身先士卒。這“三把火”燒起來,迅速激活了軍民保家衛國的原動力,“衆皆爭爲死,童兒女子亦乘屋攘袂,投磚石以御周軍”,百姓聽說新皇帝務實低調,紛紛前來助戰,“不召而至者,前後相屬”,就連“肥大多力”的尚書令史沮山,此刻也“捉長刀步從,殺傷甚多”(《北齊書》)。

負責守衛晉陽北門的高延宗和史沮山這兩個大胖子,一個持“奮大槊”,一個“捉長刀”,二人徒步沙場,密切協作,上演了一場空前絕後的皇帝與大臣“合肥”殺敵場景。此時奮勇殺敵的高延宗,與當年那個讓人吃屎、草菅人命的安德王,判若兩人。這種巨大的反差,讓筆者不禁想到了“刮目相看”這個成語。相比於三國呂蒙在孫權的教誨下,讀了幾天書,學了幾個字,高延宗在國家、民族生死存亡之際,不用人勸,不用人教,骨子裏的.愛國激情和報國熱忱得到了一次本能的凝聚和昇華,這種變化簡直就是脫胎換骨似的。

北齊將士一看皇帝親自迎戰,士氣高昂,軍心大振,在東門一度被攻陷的情況下,竟反敗爲勝,打出了一個讓宇文邕險些喪命的高潮。據《資治通鑑》記載,“庚申(十六日),……周主攻東門,際昏,遂入之,進焚佛寺。延宗、敬顯自門入,夾擊之。周師大亂,爭門,相填壓,塞路不得進。齊人從後斫刺,死者二千餘人。周主左右略盡,自拔無路。承御上士張壽牽馬首,賀拔伏恩以鞭拂其後,崎嶇得出。齊人奮擊,幾中之”。從高延宗誤認爲“周主爲亂兵所殺”的文字記載,可見當時戰鬥之激烈。直到四更天,周軍才勉強逃出去。

見周軍潰敗而逃,晉陽軍民既疲勞,又興奮,未加防範,便紛紛歡慶勝利,“入坊飲酒,盡醉臥”。宇文邕雖然兵敗,但經過“鳴角收兵,俄頃復振”,很快就恢復了戰鬥力;而此刻,晉陽守軍仍在醉臥,高延宗一時間根本無法重整隊伍抗敵。天剛放亮,宇文邕抓住“城內空虛”的絕佳時機,一舉攻陷晉陽,“辛酉(十七日),旦,還攻東門,克之”(《資治通鑑》)。高延宗率領幾個沒有醉倒的士卒奮力頑抗,終因寡不敵衆,戰至力竭,被周軍擒獲。從戊午,到辛酉,高延宗在位滿打滿算不過四天時間,掐頭去尾只有兩天時間。

疾風知勁草,烈火見真金。高延宗受命於危難,奮起於將傾,雖無力迴天,但完成了北齊最後一名戰士的使命。高延宗的壯舉一向爲史家所同情和讚頌,同時代的顏之推稱讚高延宗“壯安德之一戰,邀文武之餘福,屍狼藉其如莽,血玄黃以成谷,天命縱不可再來,猶賢死廟而慟哭”(《觀我生賦》),說高延宗雖無力迴天,但雖敗猶榮,比劉備那個殺子滅妻哭死在祖廟裏的兒子劉諶強多了。《北齊書》作者李百藥評價高延宗“以時艱主暗,匿跡韜光,及平陽之陣,奮其忠勇,蓋以臨難見危,義深家國”,對高延宗忠勇爲國的精神大爲讚賞。

高延宗被俘後,宇文邕“自投下馬,執其手”,並“復衣帽,禮之”,以此表示敬佩這位胖皇帝。

北齊承光元年(577)正月,高緯、高恆被周軍活捉。四月,宇文邕設宴招待北齊君臣,讓高緯跳舞助興。衆人皆麻木,獨高延宗見故主受此侮辱,“悲不自持,屢欲仰藥自裁”,後被婢女勸止。十月,宇文邕誣陷高緯、高延宗等北齊宗室謀反,衆人皆申辯,磕頭請求饒命,唯獨高延宗“泣而不言”,後“以椒塞口而死”(《北齊書》),北齊君臣全部遇難。寧可站着赴死,決不跪着求生,高延宗非常有骨氣地就義,再次讓人刮目相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