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國學之蒙學 > 國學常識 > 饒宗頤:現在“大師”高帽滿天飛 但它本指和尚

饒宗頤:現在“大師”高帽滿天飛 但它本指和尚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34W 次

有人說:“他有三顆心,第一顆叫好奇心,第二顆叫孩童心,第三顆叫自在心,一顆比一顆高”。持着這三心,饒宗頤在智慧的求索中執著,而不爲執著所累。鳳凰網稱之爲“開啓生命智慧的百科全書”,並在日前舉辦的首屆全球華人國學大典上,授予他“國學終身成就獎”。

饒宗頤:現在“大師”高帽滿天飛 但它本指和尚

  “做學問,是學習古人的智慧”

對於饒宗頤這個名字,相信許多人都不陌生,特別是在那些炫目的頭銜之下,似乎有種盡人皆知的意味,而盛名之下,饒宗頤對於中國文化究竟意味着什麼?

作爲當代著名歷史學家、考古學家、文學家、經學家、翻譯家、教育家和書畫家,他通曉英、法、日、德等多國語言文字,還精通梵文、巴比倫古楔形文字等“天書”。他的學術研究涉及文、史、哲、藝各個領域,詩、書、畫、樂的造詣也極爲高深,學貫中西。

錢鍾書說他是“曠世奇才”,季羨林說“心目中的大師就是饒宗頤”,金庸說“有了饒宗頤,香港就不是文化沙漠”,國外把他譽爲“東洲鴻儒”、“漢學泰斗”、“東方達芬奇”,國內更稱呼他爲“第一國學大師”。

對於各種光環,九旬饒老淡然一笑,“呵,大師?我是大豬吧(潮汕話裏,‘大師’與‘大豬’諧音)。現在‘大師’高帽滿天飛,太多了。其實大師原來是稱呼和尚的,我可不敢當。”

白髮白眉,顏容清癯,卻如老頑童般“有趣”。無論身處何種場合,說到動情處,他總是眉發伸張,笑聲抒懷,意味深長,“我不帶徒弟,我幹嘛要讓人辛苦?我自己折磨自己就夠了,不想讓別人辛苦,做學問真的很辛苦。”

儘管辛苦,他依然堅持做學問,一做就是八十多年。饒宗頤的一生,用他自己的話來說,就是“有神力相助”。從小,饒宗頤便有“神童”之稱,家中雖是當地首富,但父親一直執着於學問的追求,這也影響了饒宗頤後來走上學問之道。

“我家以前開有四家錢莊,在潮州是首富,按理似乎可以造就出一個玩物喪志的公子哥兒,但命裏註定我要去做學問,我終於成了一個學者。我小時候十分‘孤獨’,母親在我二歲時因病去世,父親一直生活在沉悶之中,但他對我的影響很大。我有五個基礎來自家學,一是家裏訓練我寫詩、填詞,還有寫駢文、散文;二是寫字畫畫;三是目錄學;四是儒、釋、道;五是乾嘉學派的治學方法。”

饒宗頤說,家學是做學問的方便法門。要做成學問,“開竅”十分重要,要讓小孩心裏天地寬廣,讓他們充滿幻想,營造自己的世界,同時要注意引導他們少走彎路。

“做學問是文化的大事,是從古人的智慧裏學習東西。”饒宗頤朝夕沉浸於父親數以十萬計的藏書海洋“天嘯樓”中,每天與書爲伴,與詩爲偶,16歲開始便繼承先父遺志,續編其父饒鍔的《潮州藝文志》,這成爲他踏入學術界的第一步。

  “保持自在的心,是一種境界”

有人說,饒宗頤不食人間煙火,安心書齋做學問。其實不然。

香港大嶼山有一遊覽勝地,38株巨木鐫刻着斗大的《心經》全文。這是世界上最大的戶外木刻心經簡林,是饒宗頤2002年創作的,他說,要爲香港開啓智慧。

“‘無掛礙’中的‘掛礙’,是指自己造出來的障礙。現在人太困於物慾,其實是他們自己造出來的。”

饒宗頤曾寫過一句廣爲人知的詩,“萬古不磨意,中流自在心”,以表明自己的人生態度和追求。“我是彈古琴的。有一次,我和學生在海上彈琴,做了兩句詩。‘萬古不磨’,就是中國人講的‘不朽’,中國人講‘三不朽’,即立德、立功、立言。”

“這個‘自在’,是佛教的話。我寫心經簡介,第一句就是‘觀自在菩薩’,‘自在’,就是像觀世音一樣。‘中流’,在水的中央,說明有定力,有智慧,有忍耐,有六個波羅蜜,(即佈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佛教認爲行者到達彼岸的無上法門)。就是要保持一種自在的心,是一種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