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中考作文 > 精選中考作文錦集4篇

精選中考作文錦集4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15W 次

在平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寫過作文,肯定對各類作文都很熟悉吧,寫作文是培養人們的觀察力、聯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記憶力的重要手段。那麼你有了解過作文嗎?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中考作文8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精選中考作文錦集4篇

中考作文 篇1

但今年的作文題寫作提示中說,可選兩段話中的一段或兩段兼顧,確定立意。這就把難度降了,考生不需要在觀點提煉上耗費太多功夫。

楊建曉也說,此次作文題集中體現了“讀寫結合”思想,兩段話充滿了哲思,彼此對立又相互統一,體現了近年來中考作文提倡思辨性的導向。

如此一來,考生可選擇多個角度切入開展寫作,降低了寫作難度,使得每個孩子都有話可說。

材料中的兩段話如何解?組合在一起寫作不一定高明

吳積興說,“一團火焰熄滅了,另一團火焰燃起。”有點像結束了意味着開始的意思。“誰錯過了這一瞬間,它決不會再恩賜第二次。”有點機不可失,時不再來的意思,但內涵更豐富。

若把兩段話組合在一起,第一段話強調的是“錯過了還會有”,第二句強調的是“錯過了就沒有了”,還可引發考生深層次思考。

但有多種內容觀點可以寫,是不是意味着組合一起進行寫作更高明,這也不一定。

楊建曉說,材料一通俗點講表達的是“傳承”、“延續”、“新的開始”等意思,不僅是形式的延續,更是精神內核的傳承。

考生有較多的素材可寫,如寫自己經歷挫敗後重拾信心的過程。若取材新穎,考生還可放眼社會生活,如寫手藝人,他們對傳統手工藝的堅持。

考生若寫議論文,還可以結合最近走紅的《中國詩詞大會》等文化現象,也是不錯的選擇。探討失落與傳承,遠去與重拾。

材料二簡言之是“錯過”與“把握時機”。這個材料適合寫“人與自我”,比如寫自己想做的某件事,因爲沒有及時抓住機會,從而追悔莫及。

中考作文可以寫讀後感或有助於讀後感寫作教學的推進

吳積興說,今年的中考作文題背後暗含着命題者對名著閱讀的一種思考。因爲在寫作思路里,明確提到可寫讀後感。

對此,楊建曉也認爲,此次作文題明確提出可以寫讀後感,是命題的一大亮點。等於給了學生更多的選擇,也有助於今後讀後感寫作教學的推進。

中考作文 篇2

中考那天,早上出門,遇見了110警車開道護送走錯考場的考生去趕考。下午出門,遇見交警延路指揮,一路綠燈放行考生接送專車通行。經過某考點時,大門外便道上人頭涌頭,機動車道成了停車場,各種大小輛把整個路段全部封死。那些個場面,看的人心裏不由涌起一種莫名的感動,聯想到朋友圈裏家長赤膽忠心陪考護考的樣子,還有各種網絡新聞的推波助瀾,由衷的感到全社會對於中考的重視程度,鬧的都有點莊嚴神聖了。其實,別的不知道怎麼回事的事情,這麼折騰也就稀裏糊塗了,不就是中考麼?好像誰沒考過似的,犯得上這麼大張旗鼓麼?

我不僅中考過,而且考了兩次!但是第一中考的記憶已經非常模糊,只是依稀記得離高中最低分數線差了七八分,可以去上個三流的中專,我不甘心沒有去。臥薪嚐膽勵精圖治的補習了一年,成功的超過了分數線百十來分,在老師和家長的一致蠱惑慫勇下,依然去上了箇中專,雖然說是一流的……

但是第二次中考時的經歷,記憶就清晰多了,簡直是歷歷在目。那一天,我們坐學校的包車到了市中學考點。太陽很好,很熱,無風,不敢擡頭看有沒有云。包車很小,有點悶,有點暈車。考場教室裏有個吱吱呀呀響的電扇,一直在慢慢悠悠的悠盪着,從開考到考完。

上午兩場結束之後,一出考場,各色同學們立馬被等候在外的各色家長親戚們搶過去,一時間溜溜的走完了,就剩了包括我在內的三個人。我們三個沒有自帶家長,家長也沒有不放心的自己趕來,這個市裏也沒有可以託付照料的親戚。帶隊老師爲難的看着我們說,你們仨怎麼辦?自己去吃點飯?我在這兒還要見個同學。我們很體貼懂事的點點頭,看老師轉頭就消失在人羣中。我們仨漫無目的的在並不熟悉大街小巷轉悠了一會兒,隨機選了個沒人吃飯的小店,安靜的吃了份確實不怎麼好吃飯,她倆吃的蓋飯,我吃的米線。

我之所以對這個場景記憶特別深刻,大約當時也感覺有點悽惶,但是分數出來之後,非常的揚眉吐氣!我們三個包攬了學校中考年級的一至三名,而當時豪車來接送安排中午休息、豪華午餐的,大都名落孫山。雖然並不明顯的發表議論,但是隻要詳細的說起這段經歷,那都是一種掩飾不住的洋洋得意。切,中考考的好不好,難道看有沒有在外曬太陽等着,看中午吃了一頓什麼飯和在那兒睡的午覺?這些個小事兒情上用的心,沒用的,都是表面文章。當然,如果那時有人關心我,也必定有點小驕傲,估計也不可能因爲有人關心就考砸了吧,這都是吃不到葡萄的心理吧。

中考中還有一個有意思的小插曲。大約是考完兩場之後,我前桌後桌已經看到了我遊刃有餘的實力,便動起了小腦筋。那天下午提前進考場後,趁着監考老師還沒有到,那兩個女孩便賊兮兮的要跟我做交易。交易的內容就是,我考試時,手不要捂的太嚴了,讓她們抄個一星半點的,每一科他們願意付五十塊錢的辛苦費。我當時對於他們的行徑是鄙視的,一看就是不學無術的富家子女,本來是不屑於他們做這等事情。但是,第一考慮到他們的五十塊錢似乎拿起來也不費什麼力氣,不要白不要;第二是他們拍馬屁的功夫確實一流,把我拍的暈暈乎乎的,半推半就的答應了下來。

這樣一場考下來,我發現這個錢還是不太好賺的。他們似乎覺得付了錢,就可以肆無忌憚,一會兒要求我把卷子露長一點兒,一會兒又小聲問某題答案,說看不清楚。如果是再三,我根本沒有辦法安心做題,極是煩燥,終於我決定不再答理他們,安心做自己的試卷。一場考完,我從兜裏掏出錢,拍到他們桌上,姐不陪你們玩了,愛找誰找誰去!

現在想想,也真是驚險,且不說有可能會被打擾,讓一年的復讀付諸流水,如果被監考發現,嚴重的話搞不好會沒收試卷,那豈不是前功盡棄?還好我雖然利慾薰心,但是懸崖勒馬,沒有犯下大錯。總之中考成績還可以,這也就是成爲笑談了,否則可不能說的這般輕鬆。

我考後給老師和家長說起這事情的時候,他們也都一笑了之,不以爲意,想想他們那麼大的人,心也挺大,都不當回事兒。其實,我印象中,我們中考那會兒,他們不僅不把這些種插曲當回事兒,便是中考,也並不怎麼當回事兒。雖然能考好是件好事,但若考不好也並不怎樣。至於說竭盡努力創造條件,陪考什麼的,那就是對他們的份外要求了。

當初開着豪車去陪考的,大約也都是有頭有臉先富起來的那一批人物。不管平時孩子在學校打架、睡覺、談戀愛,該他露臉的時候,他都得去露個臉,至於說能起到多大作用,那也就是一廂情願的期盼了。最多以後大發雷霆的時候佔個上風,可以理直氣壯的吼道,老子當初借的車陪你去中考,你就考那麼幾分,你對得住老子嗎?現在混的這麼差,老子白操心了!而當時還在向小康生活衝刺的一批人,自己沒有時間和多餘的精神,關心這種小孩的事情。當然,放養型的觀念,以後也不指望他怎麼樣,自然也不會拿中考說什麼事。而現在人們對於中考過份的重視,是否也是“有餘力,則學文”的一種表現?還是寄於了某種過高的不切實際的期望?

總之,寫這些的時候,總感覺不經意就寫的酸溜溜的,姐當時中考的時候,沒有110帶路,沒有交警護航,沒有家長陪伴,老師也不重視,但是姐依然考過了……小孩們,你們這麼被照顧,看你們能考成什麼樣?哈哈,真心太惡毒了,不過全社會都在給考生增加壓力,也不在乎我這一根稻草吧?

中考作文 篇3

秋,村頭的枇杷熟了。――題記

思緒紛飛,我在黑夜中思索着:是什麼牽扯着我的.心,是三月裏縈迴的幾隻知更鳥清脆的鳴叫,是六月裏河岸的幾羣雛蛙古樸的樂章,還是九月裏秋風吹落的滿地的落葉?

那個夜晚,在鄉間的路上走着。腳底踩着無名的野草,耳朵裏聽着的是遠處的犬吠。心中油然升起的卻是孤獨。步履開始變得沉重,思想的潮水放縱地奔流着。多少個朝朝夕夕,多少風風雨雨,你陪着我走過,你奉獻了自己。如今,你的身軀怎變得如此彎曲,你的身軀怎變得如此畸形。誰來問問你,我家鄉的那棵枇杷樹。

我緊緊地閉着雙眸,滿腦子是情思,深深地吸了一口氣又使勁地呼了出來,又是一陣微風,吹在你矯健的身軀上沙沙作響。我在聽,你在哭泣。爲什麼?我不懂,你的世界近於禪,叫人摸不透。我睜開了雙眼,看着迷濛的月光下你婆娑的身影和酣睡的兒女。它們晶瑩剔透,幾乎不容侵犯。記得小時候在你婆娑的懷裏嬉戲,無知的我又怎麼懂得你的良苦用心呢?如今,我又來到這裏,來到你的身旁。我覺得你瘦了,憔悴了。我的心快要碎了,因爲有了你,我的童年才充滿快樂;因爲有了你,我的努力纔有方向。

還記得曾經無知的我在你手心劃下的一刀嗎?現在還疼嗎?對不起,你爲我付出的太多太多,我欠你的也太多太多了。

我握住你的手,如此粗糙,愧與淚、傷與痕撕裂了我的虛榮心,將我和你緊緊地連在一起。十七年後的今天,我就要離開你。我不忍心,無論走到哪裏我都會想念你,戀你――家鄉的枇杷樹

你是我的母親,滋潤了我乾涸的心田;你是我的父親,支撐了我堅定的信念。現在,你將你的果實又給了我,讓我將它珍藏在心底,永遠不忘記!

別了,枇杷樹。

枇杷樹下我虛度了嗎?不,我懂得了怎樣生活。

又是一個枇杷成熟的季節

[特色簡析]文章最是有情物,文以真情爲貴。情真意切是這篇考場作文的最大亮點。篇首的題記運用別緻,引發人的遐思。考生以第二人稱你來寫,親切感人。開篇時先不說出你是誰,以濃郁的情感來寫你,娓娓道來,將我對你的深愛表述得酣暢淋漓。而後才點破你就是故鄉的枇杷樹,接着直呼枇杷樹爲母親父親,將感情的潮水傾瀉,讓人讀了爲之震撼!詩一般的語言和飽含真情實感的表述是這篇作文脫穎而出的主要因素。

中考作文 篇4

獨木橫河,一橋連兩岸。河水慢慢淌,橋兒嘎吱響,小孩步兒歡,轉身留下銀鈴啷啷悠然。

村莊一河分兩岸,走回老家,定要走過那條獨木橋。可是村裏準備整修,河對岸的居民都得搬家。

獨木橋要被拆了。可我不明白爲什麼。

我跟着外婆走過橋去搬家。枯黑的朽木乾裂開,深邃的痕跡圈圈點點烙在木上,木橋似乎還在調皮地晃盪。我舉步維艱地走過這橋,才明白爲什麼村裏突然要拆了它。

外婆呆呆地望着這橋,緩緩地坐下來。俯下身子,用她如這木橋般滄桑的手輕撫摩挲着這橋上的坑坑窪窪,嘴角輕揚起一絲笑意。我不明白她爲什麼如此留戀這橋。她指着這橋,問我是否還記得。我敷衍着,她也不惱,繼續說着“兒時你去泥潭玩,踩得這橋有了你的鞋印。”她微微笑,望着橋喃喃語。

我愕然,再次走回這橋,望着那小巧的腳印,似乎想起了兒時:無憂的小孩,放肆地邁開雙腿踏過這橋,髒兮兮地手上緊緊攥着一根糖葫蘆。河對岸的外婆等着,微微蹲下,放開手臂,笑着說“你回來了啊”;又或者是和外婆坐在小橋上,小腳俏皮地晃悠着,揚起水花陣陣,聽着外婆講故事。走過這橋,我才明白。這橋承載了太多婆孫之間的美好回憶,深深淺淺的都是對往事訴說,這橋,對她來說太寶貴。走着,耳畔響起童謠:樂啊樂,阿嬤阿嬤緊緊抱……

走過橋回到老屋,木製的傢俱依然完好,慈眉善目地立着;樸素的棉疊得整整齊齊,含笑等待。廚房的陽光散進屋裏,香爐裏的檀香還幽幽地燃着。外婆的愛憐地拂過桌角,留下苦澀的笑。外婆在這住了很久,很久。每一個角落都有過她的身影,她的笑聲,她的回憶。我拿起行囊緩緩關上大門。她緩緩走過橋,頻頻回望。她走得很慢,似要將老宅與橋烙在心裏。

走過那橋,我忍不住回頭望了望,才發現它直指老宅,連通家鄉。我似乎明白了:這橋是外婆唯一回家的路啊!這麼多年,她多少次走過這橋,回到她溫暖的家。這橋,記載着她的青春年華,記載着她的苦樂人生

走過,才明白:那橋,也是外婆的夢,是她回憶的密碼,是她打開家門的鑰匙。它雖斑駁,但它連通了外婆的整個世界,是她對回憶的追溯,對根的尋找,通往靈魂歸宿的道路。

童謠仍在響:走過橋,步兒緩,踩得淚潸潸,穿弄堂,望去憶滿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