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中考作文 > 【精華】中考作文錦集四篇

【精華】中考作文錦集四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83W 次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學習中,大家都有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很是熟悉吧,作文是由文字組成,經過人的思想考慮,通過語言組織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文體。你知道作文怎樣才能寫的好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中考作文5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精華】中考作文錦集四篇

中考作文 篇1

推薦辭:森林裏最後一棵樹,立意深刻,引人深思……

我是一棵樹,這森林裏的最後一顆樹。

我從噩夢中眼開雙眼,凝視着,這噩夢中的世界。

沙漠,無盡的沙漠,狂風席捲着沙塵,向着天空怒吼,似乎要把那天空也據爲自己的領地;屍骨,無數的屍骨,空蕩的眼洞裏,透着深遠的幽怨,好像是在無聲地哭訴着生前的苦難。死樹上延伸的乾枯枝杈,是否是死神的魔爪?空氣中充斥着狂風呼嘯,可是那喪鐘的聲音?

你可相信,這裏曾是森林的天堂,你可相信,這裏曾是鳥語花香?多少鳥獸在這裏快樂度日,多少樹木沐浴陽光!我眼前的地方,曾有着一條小河,唱着輕快的歌歡暢地流淌;我頭頂的地方,曾有着一片藍天,飄着潔白的雲朵透着藍光閃亮。一切都是安詳,直到有了人類。槍聲代替了鳥語,工廠的煙霧代替了花香,我看到,動物們在槍聲中倒下,我看到,兄弟們在煙霧中絕望,沙漠吞噬着森林,風沙開始遮掩了藍天,還有那條小河,枯竭成了淺淺的溝壑,被風沙埋沒,在肆意的破壞之後,人類離開了,從此,這裏少了一森林,多了一片沙漠。

我好心痛,因爲我知道,森林已一去不返,即使是在夢裏。

煙塵燻黑了我的皮膚,但我沒有吶喊,因爲我已無力吶喊,風沙打得我心疼,但我沒有哭,因爲我已哭幹了 眼淚。 我知道,我的生命已不長久,我的身體已經麻木,只有一顆本質脆弱的心,總在隱隱作痛……

當夜幕降臨,一輪皎月升起,大地得到了短暫的平靜,我知道,這也許是我生命中最寧靜,也是最後的一夜了。

望着靜謐的月光 ,我心好痛,爲我自己心痛,爲森林心痛,也爲人類心痛,因爲我深深地明白,當這世界上,將不再有樹,不再有森林,終將也不會再有人類……

中考作文 篇2

上國畫課了,今天這節課是最令我期待的戶外寫生,想着能夠自由發揮、天馬行空,我心裏美滋滋的。

我們來到公園裏,邊欣賞美景邊構思着圖畫,對我們來說,只要認真觀察,所有東西都很美。我們來到指定場地,便開始尋找要畫的內容。我選的是一片非常美的風景:一棵開滿櫻花的櫻花樹,後面是一片鬱鬱蔥蔥的竹海。我做好準備工作,便投入創作中……

我輕輕地拿起大的毛筆,沾水刮幹,然後小心翼翼地點一顆小墨珠,調好赭石,變成了我們所說的咖啡色——赭墨。我先畫了一條粗粗的線,代表樹幹,又畫了樹冠和許多小枝,越畫越細,直到畫不下爲止。接下來拿出三號筆,去調白色,然後再點三次紅色調一調,就變成了粉紅色。櫻花有近有遠,所以顏色有深有淺,在每一個枝頭都點了許多花後,顏色淡了不少,正好用來當淺色用。點好後,就完成櫻花樹了。竹子比較簡單,用藍色和黃色調和就變成綠色了。先從下往上畫一條直直的線,筆躺下倒着畫竹葉,再用小毛筆在每條竹杆上畫出竹節的線,不一會兒這片竹海就畫好了。接着在畫的底部畫上一片綠油油的草坪,在櫻花樹下的草坪上點一些花瓣,又點了一些在空中翩翩起舞的花瓣,就像粉色的蝴蝶在舞蹈。

我把畫交給老師,老師看了,對我豎起大拇指,笑眯眯地對我說:“方紫涵,你畫得真飽滿啊!”我喜歡畫國畫。

中考作文 篇3

【如何巧用作文素材_1】

先來看看第一組材料:

1、酥潤的春雨、猛烈的夏雨、淅瀝的秋雨、淒冷的冬雨;

2、飄逸的朝雨、急驟的暮雨、斷魂的清明雨……

桔燈引路:不同時間裏,同一事物的表現是不同。任何事物都有一個發展過程,從古到今、由朝至暮、寒暑交替,迥異的條件,催生出素材的不同表現,爲我們收集素材提供了方便。

選材竅門:從時間變化上拓展內涵。

再來看看第二組素材:

1、“噼哩叭啦”打在瓦片上的清新的鄉村雨;

2、“嘀嘀嗒嗒”敲打鋁窗所發出的煩人噪聲的城市雨;

3、霧氣瀰漫的山林細雨;

4、威力強大的海上臺風雨……

桔燈引路:不同地點,同一事物又有天壤之別。每個事物都有它施展的舞臺,由天入地、從平原到高山、自海上至空中,地點不同,事物就有所變化,而這變化爲我們的寫作,積累了豐富多彩的素材。

選材竅門:從空間變化上拓展內涵。

最後來看看第三組素材:

1、“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張志和聽出的是舟漁之樂;

2、“一蓑煙雨任平生,也無風雨也無晴。”蘇軾聽出的是豁達從容;

3、“已覺秋窗秋不盡,那堪風雨助淒涼。”林黛玉聽出的是淒涼;

4、“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聽出的是亡國之痛……

桔燈引路:人是有情感思維的,看待事物往往帶有感情烙印,因此,同一事物在不同人看來,會有不同的特性。這正如一根柺杖,兒子當玩具、父親當收藏、爺爺當工具。另外,還可將它與社會萬物聯繫起來,寄寓它新生命、新深意,即所謂的“象徵”,從而拓寬寫作廣度,加深寫作的內涵。

選材竅門:從心理感受上拓展內涵。

【如何巧用作文素材_2】

對於名人素材,現在用的已經夠濫的了,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爲我們很多同學在運用中總是不加選擇、不加修飾地長篇累牘地堆砌素材。名人素材能用嗎?絕對能用,但是一定要講究技巧和方法。那麼怎樣創造性地運用這些素材呢?

一、把握一個運用原則:融入自我,感情真摯

高考《考試大綱》對作文有一個要求,就是“感情真摯”。歷史人物和我們距離較遠,這就要求我們在運用歷史人物素材時要把握一個原則,那就是要有“我”的存在。如果沒有“我”的存在,那就不可能有真摯的感情,也就不可能運用此類素材寫出好文章。

要有“我”的存在就要用“我心”去感受歷史人物。這就要求我們在表現人物的精神和思想時,要深入到人物的“內裏”,用“我”的心去感知“他”的心,而不要簡單地用一種人云亦云的大路貨去“套作”“他”的精神和思想。同時,還要將“他”的行爲與心理與“我”進行對接,讓“他”走近“我”,靠近“我”,與“我”心心相印。這樣寫出來的作文才動盪着彼此的心靈感應,才能文真字切。惟有文真字切,方能打動讀者的心。

二、尋找最佳的切入點

運用歷史人物素材去寫有特定要求的作文,絕對不能生拉硬套,不能因爲手中有素材就用,也不能因爲沒有素材而隨便拉一個來湊字數。首先就要想方設法讓素材與作文話題對接起來。這種對接要自然而然,生拉硬套只會讓人反感,如果不能自然地將素材與話題對接,那還是不要用的好。更進一步還要求這種對接能有獨特的角度。因此對素材要尋找最佳的切入點。素材的切入點可有以下幾個角度:

1、從人物的內在精神切入話題。歷史人物豐富的內心世界,多彩的人生經歷,是素材寶庫。如孔子“知其不可而爲之”的精神、周遊列國屢遇挫折卻毫不退縮的品格,屈原的愛國熱情和堅持理想的品德,項羽、荊軻、蘇武面對死亡的大無畏精神,陶淵明潔身自好的品德、不爲五斗米折腰的骨氣,杜甫憂國憂民的情懷,蘇軾曠達樂觀的人生態度,辛棄疾面對國家危難挺身而出立志報國的精神,等等。這些都能用來闡釋很多話題。例如20xx安徽高考《彎道超越》:

人生有誰不想避開彎道,可生命的輝煌就必須經過“彎道”的磨礪,不經風雨,怎見彩虹,沒有曲折,哪來成功。澤東在領導紅軍反圍剿時,四渡赤水,南涉烏江,來往兜圈,盡走彎道。事後才知,不是走了這些“弓背路”,早已像石達開一樣葬身大渡河了。澤東在彎道中尋到了生機,走出了勝利。

蘇東坡,面臨過人生彎道,從仕途的高峯跌落到低谷,從皇帝、太后都欣賞的才子變成貶往黃州的遷客。就在黃州這個彎道上,蘇軾飲盡孤獨,洗盡浮華,從而寫出了流芳百世的《念奴嬌赤壁懷古》和《赤壁賦》。蘇子從彎道上走出了精彩。

2、從人物的外部世界切入話題。就是說要橫向拓展素材。這就要我們關注所寫人物周遭境況:他的親朋,他的同列、他的“上級”,他的“下級”,他所處的社會特徵……也就是關注他的社會關係。例如對屈原要關注他和楚懷王的關係,對對曹操要關注他和他的部下(如徐庶、許攸等等)的關係,對諸葛亮要關注他和劉備劉禪的關係,對岳飛要關注他和宋高宗的關係。這裏面也有很豐富的內涵可以挖掘。有些話題適合從這個角度切入。如“感情親疏與對事物的認知”“競爭與合作”“信任”“寬容”等等話題。

3、從對人物的評價切入話題。對歷史人物的評價往往見仁見智,褒貶都有。例如對項羽、曹操、諸葛亮等爭議都很大。甚至對於屈原,一般都認爲他死得偉大;但也有人認爲屈原太執着,他其實不必死,就象陶淵明說的“世與我而相違,復駕言兮焉求”,不妨灑脫一點。我們在運用這類素材時,可從正面評價的角度切入,也可從反面評價的角度切入。

三、選擇文體與運用恰當方法

(一)記敘文體

記敘文體可在選擇敘述角度和發揮想象兩方面上做文章。

1、敘述角度。敘述角度有三種,一是第一人稱的敘述,二是第二人稱的敘述,三是第三人稱的敘述。

(1)第一人稱。這個角度有較大的想象空間,較大的發揮餘地。我們可以把自己與歷史人物進行角色轉換,把自己當成歷史人物。這樣我們就可以根據話題需要展示其行爲的心理過程,表現歷史人物豐富的內心世界,甚至還可以暴點不爲人知的“內幕”。

(2)第二人稱。採用第二人稱的敘述角度就是把歷史人物置於我們的對面,拉近和歷史人物的距離。這樣可以增加親切感,便於抒情。

(3)第三人稱。採用第三人稱的敘述角度就是以局外人的身份來敘述,敘述者無所不知,包括人物的心理活動,或者只知部分,沒有寫心理活動。

2、發揮想象

充分發揮想象可以運用兩種方法。

再現歷史情景。這種再現不是客觀真實的再現,而是想象擴展,即依據特定的歷史事件從人物描寫、情節、環境等方面進行擴展。再現歷史情景在多大程度上尊重歷史真實,這可根據需要確定。可以主要情節依據歷史事實,只在細節上做擴展;也可以抓住歷史的一點由頭,進行想象虛構。如前面20xx陝西高考滿分作文《昭君行》。昭君行

呆呆地坐在車中,望着窗外緩緩退後的一棵棵白楊,不知遠處的草原此時是一幅什麼景象。我的身後,是夕陽下的古道,古道那頭的宮城,離我越來越遠,我,還能回來嗎?

馬蹄聲聲,我心悠悠。回首望去,我第一次發現那夕陽下的宮殿竟那麼美,可是現在,我已不屬於那座宮殿,那裏的一切快樂與幸福也不再屬於我了。那裏的一殿一宇都那麼的宏偉,那裏的一花一木都那麼的嫵媚,那裏的一歌一曲都那麼的悅耳……我曾和姐妹們乘着一葉扁舟在太液池如鏡的湖面上臨風賞月,彈琴唱歌。那時的我,多麼的快樂!而現在卻只有懷中的琵琶伴我走向那蠻荒的漠北,長安城中的快樂的歌舞中再也不會有我的身影了!

淚,從我的眼眶溢出。

呆呆地望着車窗外,那古道邊的蒿草在風中不住地彎腰,它們也在爲我難過。天邊飛來兩隻小鳥,在我的車邊落下又飛去,嘰嘰喳喳似在說着什麼,它們在對我說麼?

馬蹄聲聲,我心悠悠。那鳥兒一定在安慰我,望着薄暮中的宮殿,我竟發現它有些衰敗,有些齷齪。我清楚地記得,在宮中,我的每一夜都獨自在冰冷的玉枕上度過,每一日都在猜忌與妒忌中度過,錦衣玉食,絲竹管絃之後,我面對的是延壽們的貪婪和盤剝,姐妹們孤獨的淚水。我曾希望皇帝可以垂青於我,但我又怎能向延壽彎腰低頭!

也許在廣闊無邊的草原上,我可以不再以青燈爲伴,不再與孤獨爲伍,不再面對僞善,不再獨忍憂傷。在那裏,遼闊的天地可以任我馳騁,淳樸的民風可以給我慰藉。我有豪爽的單于丈夫,還會有可愛的兒女,天倫之樂難道不是最大的幸福嗎?遠處,似乎傳來了牧人粗獷的牧歌。

我笑了,是由心底涌出的喜悅。

天邊的晚霞一片絢爛,長安城早已沒有了蹤影。風,拂過我的臉頰,這風是從北邊吹來的,它帶來草原對我的呼喚。我笑了,那是快樂的笑,幸福的笑,因爲我懂得了,憂傷能變爲快樂。苦難也能變爲幸福———全看你怎麼想!

抓住機遇,成就偉岸

人生中會有彎道與挫折,然而正是人生中難以預料的彎道成就了不平凡的人生。

福樓拜曾對莫泊桑說過:“天才無非是忍耐”。大寫的人又怎能逃脫苦難的磨礪?在困境中抓住機遇,迎接挑戰,鑄就人生的不屈與輝煌,何足畏哉?

大漠千里,黃沙漫漫,駝鈴悠悠。你,一個柔韌的奇女子,王嬙,演繹出讓人感傷的出塞的神話。一個江南水鄉浸透溫婉氣息的女子卻要在風沙裹蝕下把青絲熬成霜白,枯萎了紅顏。又有誰可以承受這樣的命運,而你,昭君,只是懷一幽怨的琵琶,留下了夕陽下無語的青冢。你,變坎坷的人生際遇爲華夏史冊上爲民族和平而犧牲的永世光輝,熠熠生光。

白露橫江,水光接天,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是你啊,曠達的子瞻,泛舟赤壁。你心中何嘗不想“至君堯舜上,再使風流淳”?可你逃不了“烏臺詩案”,你選擇了黃州,造福一方百姓又何嘗不好?“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那雄姿英發的周瑜,你仰慕他,然而,你終是你,變人生的軌跡未嘗不可?高歌“一蓑煙雨任平生”豈不快哉?

“沅湘流不盡,屈子怨何消!”鄭袖的讒言,子蘭的誹謗,懷王的昏聵,那兒不是你的容身之所啊,三閭大夫!痛心與失望,如此被排擠,命運多舛,可你依然保存一顆赤子之心!試問,史上還有如你一樣的忠主人麼?感念朝廷的日益衰敗卻無力相助,於是,你,自沉汨羅,多麼可歌可泣的舉動,《離騷》中句句都是你的一片丹心!

“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西湖美景,三月小雨潤如酥,你,范蠡,攜西施泛舟西湖,散發扁舟。何必留戀勾踐的高位名利?你深知越王的可以同苦難,難以同甘,世人誰不留戀名利權位,可你明白“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道理和功高蓋主皆殞身的教訓。走吧,陶朱公三置千金,你,寫下了最完美的明哲保身的人生準則。放棄名利,成就了最善的命運。

菜市口人頭攢動,一輛囚車押來披頭散髮的你,戊戌六君子之一的譚嗣同。“變法會有犧牲,那就從我開始!”你大義凜然,昂着高傲的頭顱,絕不會向頑固派屈服,用鮮血來喚醒民族意識的覺醒。“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你,變短暫的一生榮華爲民族氣節的不朽。

人生會有很多充滿艱辛的際遇,充滿荊棘,撲朔迷離,可是,我們能夠抓住機遇,成就偉岸。

[簡評]:在本次高考閱卷中看到太多太多的司馬遷宮刑,韓信的忍胯下之辱,勾踐的臥薪嚐膽和屈原的自沉汨羅……這類的“彎道”“機遇”,禁不住要問:我們的學生怎麼了?究竟哪兒出了問題?別說學了十幾年語文,就是長到如今十七八歲,每天的耳聞目睹也不止這麼一點東西吧?作文中真的是沒材料可用、可寫了嗎?但看到這篇作文,大家也會感到欣慰了!

再現歷史情景可以在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擴展:

一是豐富人物的性情。通過對人物的外貌神情、心理、動作、語言等的描寫,呈現人物真實心靈世界,寫出人物的個性。這就是把歷史人物還原爲人,既要看到他思想和精神崇高偉大的一面,又要表現他做爲“人”的一面,他的七情六慾,喜怒哀樂,甚至鮮爲人知的某些“陰暗”的一面。這就是說在運用人物素材時,要加入自己的情感與思考,這樣行文會更加自由,寫出來的文章也具有生活真實感。如前20xx陝西高考滿分作文《昭君行》。

二是虛構情節。

三是烘托環境。通過景物描寫來渲染環境氣氛,烘托人物的心理、性格。

(二)議論文體

議論文中的的名人素材運用時最廣泛的。歷史名人因其在歷史上的影響,可以說都是議論文典型的論據材料。就人物材料在議論文中的用途來說:

一、可以放在文章開頭作爲引子引出論題或論點;

二、可以放在文章中間作爲論據證明所提出的觀點。作爲論據,我們可以採用兩種方式。

就人物材料的敘述詳略方面說,對於文化名人的使用,我們可以採用兩種方式:

1、作爲點例用,將某個人物材料作爲重點材料,較爲詳細地敘述人物生平。但是這種敘述要只截取人物漫長一生中衆多事情中能用來證明觀點部分,不能採用簡單的記敘,不然容易造成文體不分,還容易造成表達拖沓。

林、道爾頓、安騰百福的概例來輔助論證,材料豐富有力。

三、就運用的方法來說,可以運用正反對比(如選擇不同的歷史人物進行對比,或同一人物的不同時期進行對比);也可以運用假設,對人物進行假設推演,以此論證中心論點。

素材是爲了達到特定的寫作目的而選用的材料。由於受各種現實因素的制約,素材的選取和運用已成爲嚴重製約學生寫作能力提升的瓶頸。綜觀20xx年高考作文,一些優秀的考場作文在素材的選用上,或關注自然,或思考人生,或探求哲理,或着眼自我,使得整篇文章視野開闊,內容充實,立意大氣。然而,也有一些考場作文在素材的選用上,或視野狹窄,或材料單一,或素材陳舊,以致影響了作文的得分.

中考作文 篇4

學習目標:

1、學習根據材料準確地把握主旨,提煉論點;

2、學習按照”引議聯結”的方式構思,能在主體部分運用正反對比式或並列式結構。

(設計意圖:課程標準要求初中生會寫簡單的議論文,中考也經常考材料型作文的寫作,所以我覺得應該指導學生進行議論文的初步寫作。在九年級上學期學習議論文的時候,進行過三次議論文的寫作指導:

第一次是對議論文的寫作方式的一個初步感知,指導初步運用“引議聯結”式的結構,要求觀點明晰,會引名言、舉實事例來證明自己觀點——這一次僅限於是指導大體模式;

第二次將指導重點放在“會恰當的運用舉例論證和道理論證的方法進行論證;學習在引用論據後進行適當地論證”,即會舉例、會析例;

第三次寫作既延續上次的舉例、析例訓練,又提出在“聯”這一部分將自己的思路拓展開來,提出運用正反對比式和並列式思路增強作文說服力的要求。

現在瀏覽當初的教學設計,感覺在“舉例、析例”方面的指導還比較具體,給出了三種比較具體的方法:“探因分析法、評析法、反向假設法”,當時訓練的效果也比較好。而如何指導學生提煉論點、如何構思出正反式或並列式的論點,僅限 於老師提出了寫作要求,給出了一些範例,並沒有指導學生該怎樣做。所以,這一次當小組內定出“作文指導”這一研討課主題時,我反覆思考,把這一次寫作指導的重點放在審題與構思上,即“指導學生提煉論點、會列舉正反對比式和並列式的分論點”上。這是本節課的設計意圖,也是學生進行本節課學習的基礎。)

教學過程:

師:上課!

生:老師好!

師:同學們好!請坐!

今天進行材料型作文的寫作指導。先來看這節課的學習目標:

1、學習根據材料準確地把握主旨,提煉論點;

2、學習按照”引議聯結”的方式構思,能在主體部分運用正反對比式或並列式結構。

環節一:分析河南中招命題規律與趨勢,引出材料型作文的寫作

師:請大家看大屏幕,展示的是河南省20xx——20xx四年中考作文的考查方式和題目,仔細觀察,看能從中發現什麼規律?

生思考一分鐘

師:找一找共同點。這四年的共同點是第二個題目都是——

生:材料作文。

師:對,都是材料作文,而且要求都一模一樣,都是“根據材料寓意,自擬題目”,只是材料有所不同。

課件展示分析結果:

從表中可以看出,河南近四年都是二選一的作文,且材料作文爲每年必考方式,命題和半命題出現的機率佔一半。從命題趨勢上看,20xx年依然會沿用此種考查方式,分值保持在50分,“家庭、學校、社會、人生”幾個話題依舊會是20xx年中招命題的主旋律。關注自我、關注人生、關注社會、關注現實生活的熱點問題尤其需要考生們重視。

(反思:當初設計的意圖是讓學生明晰中考作文命題趨向,引起對材料型作文寫作的重視,這樣的導入設計很平淡,但我覺得比較實用,言簡意賅,直奔主題,能夠爲下邊的訓練節省時間。一個應該改進的地方:課件上已經把四年的作文類型題目及題目都展示了出來,四年的材料作文還特意用了紅色字體,學生應該很容易看出來。如果叫兩個學生分析一下,沒說到的地方教師再補充一下,可能會更自由一些。可能是自己太想直奔主題了,所以就自己引着敘述分析了下去。)

環節二:介紹材料作文的材料類型及寫作分類

師:我們先來看材料作文的材料類型:(課件展示)

①故事型:它包括梗概故事和片斷故事、寓言故事

②論說型:它包括名言警句、哲理語段、議淪文段。

③事例型:名人事例,凡人小事。

④情景型:設置一個特定的情景(生活場面,特別的細節)。

⑤圖表型:漫畫、圖表、照片等。

再來看材料作文的分類:

①供材料寫記敘文;②供材料寫議論文;③供材料寫說明文;④供材料寫應用文;⑤根據材料寫局部(補寫);⑥根據材料縮寫、擴寫、改寫。

師:但不論是根據材料寫哪一種類型的作文,都需要根據什麼來進行寫作?

生齊答:材料的寓意。

師:對,無論是哪一種,我們都需要根據材料的中心來寫作。所以今天我們練習根據材料寫議論文就進行兩個方面的訓練——審題與構思(師板書題目)。

(反思:現在再來看流程,感覺課堂開始之初已經展示了學習目標,這一次再提出“審題與構思”這個指導重點感覺有點不太流暢,可以把目標展示放在這個環節後再展示。)

環節三:吹盡黃沙始見金——解讀材料,把握核心

(一)審題指導

師:作文材料形式多樣,完全沒有規律和熱點可循,真可謂“防不勝防”。但所有的材料都有一個共同點:含義深刻,蘊理於文。簡言之,就是出題者擇取材料的意圖明顯。大家從以下方面抓取材料本質——第一種方法:善於抓取對話重點和關鍵詞,剖析材料中心,明確主旨走向。

和某些小說相似,材料作文中的一方對話,往往是作者的“代言”。這些對話往往有比較或對比的信息,這就是作者想突出表達的觀點。

我們來看20xx年材料作文《橘子和蘋果》,請一名同學來讀一下。

生1讀:小姑娘把橘子皮剝去,看見裏面有很多小瓣,就問”橘子,你爲什麼長這麼多小瓣呢?是爲了你和大家分享啊.”橘子回答說.小姑娘又問蘋果:”蘋果,你爲什麼沒有小瓣呢?是爲了讓一個人吃嗎?”蘋果回答:“是爲了讓你能完整地把我奉獻出去。”

師:這裏邊有兩處對話,第一處是小姑娘和誰的對話?

生:橘子。

師:他們對話的關鍵詞是哪一個?

生齊答:分享。

師:第二處是小姑娘和蘋果的對話,這裏邊的關鍵詞是什麼?

生齊答:奉獻。

師:通讀兩個句子我們可以發現兩句的答語中都能表達“與人”“大家”這樣向外含義,那本文中觀點應該定在“分享”或“奉獻”上了。

師:我們再來看第二種方法:寓言、漫畫、詩歌要看寓意、中心。

如這樣的寓言(請一名學生來讀,擔心後邊的同學看不清屏幕):

一個自以爲懷才不遇的青年非常苦惱,他質問上帝,命運爲什麼對他如此不公。上帝從路邊隨意拾起一塊小石子,又隨便扔了出去,問青年:“你能找到我扔出去的那塊石子嗎?”青年搖了搖頭。上帝又把手上的金戒指取下來扔到石子堆中,問青年:“你能找到那枚金戒指嗎?”“能。”果然,青年很快就找到了。上帝說:“現在你該明白了吧。”

師:你明白了什麼呢?把你的想法給你的同桌交流一下。

(同桌相互交流)

師:一句話把握一下材料的寓意。XX,你來。這一豎排同學先發表一下自己的看法。

生1:它的寓意是:(遲疑了幾秒)是金子總會發光。

生2:一個有才華的人不要抱怨環境,是金子總會發光。

生3:是金子總會發光,不要因爲自己懷才不遇就……(聽不清,師引導,補充了一個詞:一蹶不振)。

生4:是金子總會發光,要不斷地完善自己。

生5:是金子總會發光,只有——(沒說下去)

師:還沒想好,是吧?請坐。剛纔第一個同學說了一個“是金子總會發光”,後邊一溜都串了下來。剛纔有同學笑,看來對材料的寓意有自己的理解。誰來說一說?

生6:自己真的是塊金子,才能夠讓別人發現。

生7:只有把自己的優勢表現出來,才能讓別人發現。

師:我們來看材料裏的提示語:“自以爲懷才不遇”,說明是不是真的很有才能?也不見得。上帝的兩次舉動就提示他要把自己變成一塊金子。也就是說,要想讓別人發現你,應該首先完美自己,讓自己變得優秀;或者說應該在自己身上尋找“不遇”的原因。

(反思:這個環節當時很尷尬,本想讓學生展示自己的觀點,結果被叫起來發言的一排學生說的都不靠譜,而且第一個學生說了一個“是金子總會發光”,後邊的幾個全跟着順了下來。爲什麼會這樣呢?分析錄像,是我的安排有問題:讀完材料之後,我讓同桌相互交流從材料中明白了,之後就直接提出要求:用一句話概括材料的寓意,沒有再給學生思考和組織語言的時間,所以第一個學生的發言明顯遲疑了幾秒,後邊的同學可能覺得前邊的同學語文程度比較好,受了影響,也跟着一路錯誤地溜了下來。另外,這各環節本意是結合這個材料指導學生抓寓意提煉觀點,應該是誰想好了自由發言,起一個引領的作用,不應該是這種“檢查式”的提問發言。)

師:我們再來看兩種方法。

3.照片要看對比突出的主題;畫面往往有需要在對比不同的信息比較中才能表達自己的主旨。

4.打開思維,在遵循基本主旨不變的前提下要合理提升高度,開闊視野,力求有自己的獨立思維。

(反思:

1.第三種方法沒有舉相應的例子,舉個例子會好一點;第四點要求可以不提,因爲初中生是剛剛接觸議論文的寫作,這樣的要求有些拔高了。

2.後來研討時,凱雲老師提出:學生該怎樣確定材料中的關鍵詞、怎樣確定材料的寓意,是不是再給學生一些具體的指導。這些自己在備課時真的沒有想透徹,還需要自己鑽研一下;另外也是因爲自己有這樣的疑惑:語文閱讀裏的一些東西是可意會不可言傳的,就如一篇文章的中心,就如一段話裏的關鍵詞,到底該怎樣給學生點撥?)

練筆一:20xx年河南省中考作文材料

師:下邊我們就來進行一次小練筆,這是河南省20xx年中考作文材料,請結合材料提煉出論點。師讀材料:

如果心中沒有一個造房子的夢想,即使擁有天下所有的磚頭也沒有用;但如果只有造房子的夢想而沒有磚頭,夢想也無法實現。

請大家結合材料裏的關鍵詞語,提煉出論點,寫在課前發的練習紙上。

學生用了四分鐘的時間分析材料,寫下自己的觀點,教師巡迴檢查。

學生髮言。

生1:人生要有夢想、有追求,在夢想的基礎上更要有實力。

師:有夢想、有追求,更要有實力。

生2:夢想與行動密不可分。有夢想併爲之行動,夢想就可能實現;只有夢想但不行動,夢想也會無濟於事。

師:後邊闡釋了自己的觀點。最重要的句子是什麼?

生2:夢想與行動密不可分。

生3:夢想必須與現實相結合。

師:概括得很簡練。

生4:夢想並非遙不可及,只要努力就可以實現。

師:好的,請坐。剛纔我叫了四個同學,誰還有補充嗎?

生5:要用夢想來引領行動,要用行動來實現夢想。

師:這個句子很精練。好的,我們來看一下材料:首先要找出材料裏的幾個關鍵詞:造房子、夢想、磚頭、擁有等。大家要注意,剛纔我看幾個同學的觀點,發現有幾個同學寫的觀點裏就有造房子、磚頭這樣的詞語,注意這裏取得是它的比喻義,不要單純理解爲本意。“造房子”指的是?

生:夢想、成功

師:夢想、目標、成功都可以。這裏的“磚頭”是什麼?

生:行動。

師:是持之以恆的行動和努力。所以這個材料的論點就應該定在“夢想與努力”“成功與努力”等關係上。

師:我們再來進行第二次訓練。男同學都非常喜歡踢球,關於球王貝利的一個故事:

世界球王貝利喜得貴子,有記者賀道:"看他長得多壯實,今後他一定會成爲像你一樣了不起的體育明星。"貝利聽了不假思索地回答道:"他有可能成爲一名優秀的運動員,但是絕不會有我這樣的成就,因爲他現在很富有,缺乏先天競爭意識,而我小的時候卻是非常貧窮的。"

學生思考兩分鐘,發言。

師叫一豎排學生髮言。

生1:(沒想好,不語)

生2:逆境造就人才。

生3:磨難有助於成功。

生4:只有在艱苦的環境中磨練自己,具有競爭意識,才能成功。

師:艱苦的環境,競爭意識,提到兩點,很好。

生5:逆境早就人才,經歷過艱苦的磨練,才能更強大。

師:好,剛纔看到xx寫的不錯,你來讀一讀。

生6:競爭提高能力,逆境造就成功。

師:很精練的句子。

生7:逆境造就人才,安逸……

師:想來個對偶,但是還沒有想好,是吧?可以說安逸會帶來衰亡等。運用了“生於憂患、死於安樂”一課的觀點。同學們還有別的觀點嗎?

生8:成功的大門永遠向那些努力的人敞開。

師:請坐。我們一起來看一下材料:人物對話中有對比或作者想突出的內容,貝利的話裏想突出哪幾個詞語?

生:競爭意識、貧窮。

師:爲什麼兒子會缺乏競爭意識?“因爲他很富有,而我小的時候卻非常貧窮”,當然競爭意識能使人走向成功,而這個競爭意識有一個很重要的前提,就是貝利強調自己小時候貧窮的家境,貧困的環境能磨練人才。剛纔很多同學提到逆境、挫折、磨難等,這些都是比較合適的觀點。(轉向生8)現在明白你的觀點合適嗎?

生8:不合適。

師:觀點定好後,就可以擬題了,例如:貧困是一筆財富、自古雄才多磨難。

(反思:這兩次小練筆我認爲進行地比較成功。一是沒有給學生很難的材料,這也符合初中生的認知能力。二是第一次練筆給了學生比較充足的時間:4分鐘,學生有時間仔細思考、組織語言;第二次練筆思考的時間就只用了兩分鐘。三是自己能夠結合學生的'發言進行點評,尤其是根據最後一個學生的不合適的觀點所作的點撥。常常汗顏自己語言的貧乏,做不到精妙的點撥和昇華,逐漸努力吧。)

環節四:佈局有方纔勻稱——迅速構思,結構清晰

師:第二方面的訓練,咱們講的是構思。材料作文基本的寫法原來我一直講四個字,是哪四個字?

生齊答:引議聯結。

教師板書。

師:我們一起來回顧一下。“引”是什麼?

生1:“引”是引材料,引出材料中的觀點。

師:“引”應該是引用材料。引用材料需注意什麼?

生1:抓住中心。

師:抓住和中心相關的材料進行敘述。

生2:引材料時不能太過於概括,還應該抓住中心引材料。

師:因該是“圍繞”。我滿來看一下屏幕:引材料不能抄大段原文,要概括;另外不要不印材料,直接進入議論。容易使人感覺脫離材料;即使你寫的作文寓意非常鮮明,緊扣材料主題,也最好在開頭一兩句話聯繫一下材料。如:讀了這個故事……,材料中的XX人物的經歷啓示我們……

第二步是“議”,“議”是什麼?

生3:議就是舉例子闡述自己的觀點。

師:還不太理解。誰來說一下?

生4:議就是圍繞你的中心論點進行論證。

生5:議就是引出自己的觀點。

師:議就是對剛纔的材料進行分析,提煉出自己的中心論點。看來大家對大致的寫法是掌握了一些,但術語還不太會解釋。下邊“聯”這一部分纔是對你的中心論點進行分析論證。解釋一下,“聯”是什麼?

生:聯繫社會、現實。

師:還有自身的經歷等等。最後是“結”,怎麼理解?

生6:“結”就是根據中心對文章進行結尾,順便呼籲大家。

師:對大家發出號召。這裏邊還應注意重新迴應一下開頭的材料。

(反思:這一部分進行地很尷尬,原以爲學生對“引議聯結”式的結構理解得比較好,哪知道學生一發言誤差就比較大。一方面是因爲原來講材料作文的寫法已經過了很長時間,學生對術語比較陌生了;另一方面也說明學生還沒有真正理解。)

師:“引議聯結”這四部份裏邊那一部分需要大家寫得最細緻、篇幅最長?

生齊答:聯。

師:原來我們講作文“鳳頭、豬肚、豹尾”,聯這一部分相當於什麼?

生齊答:豬肚。

師:對,肚子,肥肥胖胖的,內容一定要充實。怎麼樣把內容寫充實呢?我們來學習這兩種方法:正反對比式和並列式。我們先來看“正反對比式”。

屏幕展示,一生讀材料:

這類文章往往是在序論部分提出中心論點後,又在本論部分從正反兩方面提出分論點或擺出正反兩方面的論據,加以論證,最後進行結論。它的兩種看法或論據之間爲一正一反的關係,或通過正反對比明辨是非,或通過正反襯托突出其中一個方面的正確性。這種結構方式能起到對比鮮明、突出深化觀點的作用。

師:不僅是分論點可以對比,而且論據和材料也可以對比。例如:

舉例一:

中心論點:學習要虛心

正面論證:虛心使人進步。

反面論證:驕傲使人落後。

舉例2:

中心論點:對待挫折,不同的態度有不同的結果。

戰勝挫折,能使人走向成功。(舉正面例子並論證)

逃避挫折,等待你的只有失敗。(舉反面例子並論證)

學生齊讀例子。

練筆三:

中心論點:要珍惜青春

正反對比結構:(提示格式:關鍵詞語+做法+結果)

正面論證:珍惜青春, 。

反面論證:虛度青春, 。

學生練筆,時間爲四分鐘。

請一排同學展示:

生1:珍惜青春,美好未來向你招手;浪費青春,萬事化爲蹉跎。

生2:珍惜青春,讓青春如朝陽般綻放;浪費青春,耽誤的不僅是時間,還有美好的未來。

生3:珍惜青春,就會珍惜時間,活得充實;浪費青春,就會浪費時間,一事無成。

師:想讓句式再工整一些,還可以在字句上再斟酌一下。

生4:珍惜青春,努力奮鬥,給自己留下一段美好的回憶;浪費青春,虛度時光,會使自己感嘆惋惜。

師:後邊這個詞語不錯,“感嘆惋惜”。

生5:珍惜青春,做完美的自己,會走向一定的成功;浪費青春,會虛度時光,可會走向失敗。

師:雖然語言不夠精煉,但結果對比地很清晰:走向成功,走向失敗。誰還有,把自己的觀點展示一下。

生6:珍惜青春,珍惜明天,人生將精彩而充滿幸福;浪費青春,無所事事,人生將枯燥而乏味。

屏幕展示一個示例,學生自由讀。

正面論證:如果珍惜青春,就會努力學習,增長才幹,建功立業,一生有爲。

反面論證:如果虛度青春,則會一事無成,“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B.並列式:

師:分論點之間的關係經常是並列的,它們從不同角度闡述論點的正確。因爲涵蓋了不同的情況,所以文章也就有了非常強的說服力。議論文並列結構模式通常表現爲:

(1)引論(提出中心論點)

(2)本論

A、分論點1+論據(事例)+分析論證

B、分論點2+論據(事例)+分析論證

C、分論點3+論據(事例)+分析論證

(3)結論(照應全文)

師:怎麼把分論點闡釋開來?可以闡述內涵,分析原因、揭示地位、作用、價值,提出策略。可用的格式爲:

關鍵詞+是……

關鍵詞+是因爲……

關鍵詞+需要(或能夠等)……

學生對這一部分內容做筆記。

例一:以“向挫折微笑”爲論點,列出幾個分論點。

學生齊讀:

(闡述內涵)

分論點一:向挫折微笑,展示的是勇敢者不屈的信念。(童第周)

分論點二:向挫折微笑,體現的是樂觀者奮起的動力。 (愛迪生)

分論點三:向挫折微笑,凸顯的是無畏者執着的毅力。 (徐霞客)

例二:《不動筆墨不讀書》

中心論點:不動筆墨不讀書

(揭示作用)

學生齊讀:

分論點一:不動筆墨不讀書可以強化記憶、訓練思維。

分論點二:不動筆墨不讀書也可以積累知識、練習寫作。

分論點三:不動筆墨不讀書還可以給後人留下綺麗的精神瑰寶。

練筆四:《語言是溝通的鑰匙》

(1)開頭部分:排比句式,提出總論點:假如溝通是一扇門,那麼語言就是這扇門的鑰匙。

(2)第二部分:並列結構

分論點一:恰如其分的語言表達, (利於親情的溝通)。

分論點二:恰如其分的語言表達, (利於友情的溝通)。

分論點三:恰如其分的語言表達, (利於愛情的溝通)。

(3)結尾部分:深化話題,重申觀點。

學生思考,寫,用時5分鐘。

學生展示:

生1:恰如其分的語言表達,能夠打開真心朋友的心門;恰如其分的語言表達,能夠巧妙化解人與人之間的矛盾;恰如其分的語言表達,能夠拉近心靈之間的距離。

師:三方面,友誼、人際溝通,拉近心靈距離。

生2:恰如其分的語言表達,使溝通更加和諧,從而使人際關係更加和諧;恰如其分的語言表達,容易使人理解,從而使溝通更簡潔。

師:第三句沒想好,是吧?前兩句不錯,請坐。

生3:恰如其分的語言表達,能夠增進人與人之間的信任;恰如其分的語言表達,能夠獲得一份得之不易的友情;恰如其分的語言表達,能夠爲自己贏得他人的尊敬。

師:語言比較流暢。

生4:溝通師生之間的鑰匙,叩開了久寂的大門;溝通時鄰國之間的互助,放飛了和平的白鴿;溝通是人與人之間的信任,相互慰藉彼此的心靈。

師:不僅句式整齊,而且語言還很美。第三個與第一個句式有點重複了。像XX這種思路,還可以由個人到社會到國家,同樣,親情、友情、愛情這也是一中思路。我們來看一個例子吧。

屏幕展示:學生自由讀。

(反思:這一部分的訓練應該是本節課的難點。現在反思有一個環節安排不太合適:如何列正反對比式和並列式的觀點,這種思路的總結不應該由教師直接告訴給學生,可以讓學生思考,也可以結合例子分析,之後教師再總結出來,最後是學生練筆,這樣課堂的生成性更強一些。)

環節五、課下訓練

閱讀下面材料,然後按“引議聯結”列出一個詳細的議論文結構提綱,要求“聯”這一部分運用正反對比式或並列式結構,自擬題目。

有人說,“人”字是一撇一捺,你是那一撇,我是那一捺,要倆個人才能寫成。如果人人光想着自己的那一撇或那一捺,那麼“人”字永遠也組合不到一起。

課後反思:

1、學生的收穫。

這一節作文指導講的是以前的作文指導課上沒有講到的方法,經過一節課的學習,大部分學生還是有一定的收穫的。首先,審題訓練,指導學生結合材料中的關鍵詞和寓言故事的寓意提煉觀點,如果材料難度不太大,有三分之二的學生可以提煉出比較恰當的觀點。其次,指導學生列出正反對比式的分論點,有一半學生的觀點明晰,句子通順,有對比的意味。第三,指導學生列出並列式的分論點,僅僅有三分之一的學生能列出來,並且不敢細緻推敲詞句上的問題。在備課時我預想的目標就是讓大部分學生會審題、會列正反對比式的分論點就可以了,這樣在寫材料作文時結構就比較清晰,在主題部分也能夠展開論述了。至於用並列式的分論點式來構思文章的主題部分,這個要求比較高,語文程度較好的學生可以理解、接受,也能夠列出來;中等及靠下程度的學生可能思維沒有達到,還有語言表達能力上的侷限,這個要求就難以達到了。因爲是中考複習指導,就不能顧及面向全體學生了。這既是遺憾也是現實。

2、環節的安排

和東豔老師的課相比,我的課堂屬於中規中矩的教師指導課,老師指出一二三,學生照做,課堂環節教師控制得多,課堂的生成性不強。我覺得這也是自己駕馭課堂的能力不強,在作文指導方面時間畢竟不多,備課時在教學內容的選擇上考慮得多一些,在教學方式上考慮得少。走在學生後面,學生才更容易接受,效果也會更好。

3、教師的點撥

作文指導課上教師的點撥和激勵很重要,學生提煉觀點也好,列出並列式或者對比式的分論點也好,多少是要存在一些語言或思路上的問題的。教師如果能夠結合學生的發言適時點撥,糾正問題,使學生在發言後得到收穫,尤其是正面的示例,效果會更好。我所期待的語文課堂也是這個樣子,一直在努力,但在課堂上,自己語言的貧乏還是表露無遺,汗顏又慚愧,自己離一個優秀的語文老師的距離還很遠。努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