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中考作文 > 【精華】中考作文彙編5篇

【精華】中考作文彙編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02W 次

在平日的學習、工作和生活裏,大家都接觸過作文吧,作文是一種言語活動,具有高度的綜合性和創造性。作文的注意事項有許多,你確定會寫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中考作文5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精華】中考作文彙編5篇

中考作文 篇1

那一刻,落日美景

相比於日出時的蓬勃,我更喜歡日落時的壯觀。記憶中最美的一次日落是那個冬日的午後……

正值下午四點剛過,透過陽臺的玻璃窗,正好可以看見緩緩下落的太陽。也許是太陽已經快降到了地平線,此時的它看起來並不像中午時分那樣高不可即,光線也不那麼刺眼,但仍然有種威嚴的感覺。天空有些發白,幾朵白雲飄浮在空中。遠處被淡淡的霧氣籠罩着,隱約可見建築的輪廓;近處,西沉的太陽照在附近的居民樓上,反射着銀白的光。

太陽繼續西沉,正好鑲嵌在白色的窗框裏,形成了一幅真實的日落圖。太陽由白色變爲橙黃,由橙黃變爲橘紅,西邊的天空被染上一抹紅暈,東邊則呈現出一片深灰。太陽徐徐將它那火紅的臉龐藏入層層疊疊的高樓後面,把最後一縷溫柔的陽光灑向大地,才依依不捨地離去,消失在白色的畫框中。

太陽被高樓的身影擋住了,但它的身後仍然留下了一條半透明的紅色光帶,照亮了半邊天空,可以想象到高樓後面太陽的風采。此時的天空變得比以往更加美麗,也更加可愛。光帶之上是一片被日光映得發白的天空,再往上便是深灰色的夜幕了。這是一個色彩紛呈的世界,比起之前的寂靜,又是一番壯麗的景象。這一抹光帶爲深灰色的天空增色不少,好似少女的裙邊。它爲大地留下了輝煌,爲人們留下了對太陽的懷念和對明天的期盼。

我不禁想起了一句古詩:“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紅色的光帶在漸漸褪色,只有遮住太陽的那座高樓還泛着淡淡的紅暈,遲遲沒有褪盡。陽光離去的大地漸漸被黑暗籠罩,幾處燈火已經點亮。

我坐在陽臺上久久回味着落日的美景。我見過海上的日落,也見過草原上的日落,它們是那樣美麗而壯觀。我卻沒想到在這高樓林立的城市裏也能見到這樣美麗多彩的日落。忽然想起那句話:“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看來確實如此啊,只要有一顆善於發現的心靈,哪怕是在這鋼筋水泥構築的森林裏也能欣賞到大自然壯觀的美景。

那一刻,我感受到落日的美麗。

中考作文 篇2

【主題闡釋】

愛心:

愛心是對幼者無怨無悔的教化,雖愚鈍無知而不捨;愛心是對愛人無我無私的忠貞,任山崩海枯而不絕;愛心是對長輩無日無夜的關懷,雖貧病交加而不棄;愛心是對祖國無邊無際的眷戀,任顛沛流離而不忘。一個充滿愛心的集體是溫暖幸福的,一個充滿愛心的社會是和諧安定的。贈人玫瑰手有餘香,在你學會關愛他人的同時,你也會得到博大的愛。

濟困:

每個人都有遇到困難的時候,最需要的是別人給予的幫助。如果人人都獻出一點愛,將不再會看到別人得不到幫助時焦急的臉龐。濟困體現了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一個人、一個組織、一個團隊如果擁有“急人所難,解人所憂”的理念,那麼它就會在社會上形成良好的聲譽,就會使自己和存在的圈子產生強大的磁場,前進之路就會越走越寬。

【事實素材】

1.愛心傳遞的故事

印度前國會議員梅農,出身貧寒,當年他初到新德里時,剛下火車,便遭賊竊,身上所有錢財被洗劫一空。絕望中,他求助一位素不相識的老人,向老人借了15盧比,爲了日後還錢他詢問老人的住址。老人對梅農說:“在你有生之年,可以把這15盧比送給任何一個有求於你的陌生人。”梅農始終記得老人的話,直到逝世,他對任何一個有求於他的陌生人,他都提供15盧比的幫助。後來,他的助手也效仿他的做法,去幫助別人。再後來,他的助手的兒子也學着他們的樣子去幫助別人。一位接受過他們幫助的人,把此事寫成文章,發表在一本雜誌上。這個把愛心傳遞到社會的故事,便流傳得更廣了。

2.郭明義資助貧困兒童

20xx年,郭明義看了鞍山團市委希望工程辦公室號召向瀕臨失學兒童捐資助學的電視短片,孩子們渴望的目光,深深刺痛了他。第二天,他向岫巖山區一名失學兒童捐獻200元,十幾天後,又給這孩子寄去200元。此時的郭明義月收入不足600元,上有年邁的父母,下有正在上學的女兒,一家三口,擠在市郊上個世紀80年代中期所建的不足40平方米的單室裏。到現在,郭明義依然住在這裏,月收入也就20xx多元,但是,爲了讓更多的孩子走進課堂,他15年來,已累計捐款7萬多元,幫助了100多名貧困兒童。爲了擠出錢資助貧困兒童,在很長一段時間,郭明義不吃午飯;上個世紀90年代,獻血給點營養補助,這個錢他也捐了;連組織上給的各種獎勵錢,他也捐了出來。

3.女環衛工爲養棄嬰許諾終身不嫁

33歲的梅朵是拉薩一名普通的'環衛工人,20xx年12月的一天凌晨,梅朵的同事在垃圾箱邊撿到了一個女性棄嬰。看到這個可憐孩子的那一刻,梅朵決定收養她,而且爲了更好地照顧孩子,梅朵還承諾終身不嫁。由於環衛工人收入微薄,梅朵一家四口現在仍然擠睡在不到10平米的小屋裏,爲了給孩子吃好穿好,梅朵一家人將每月的大部分收入都用到了孩子的身上。這個普通的環衛女工在網友中引發深深震撼,很多人稱她爲高原上最美的格桑花。

【理論素材】

1.愛是美德的種子。——但丁

2.人生是花,而愛是花蜜。——雨果

3.愛是生命的火焰,沒有它,一切變成黑夜。——羅曼·羅蘭

4.愛之花開放的地方,生命便能欣欣向榮。——梵高

5.愛是不會老的,它留着的是永恆的火焰與不滅的光輝,世界的存在,就以它爲養料。——左拉

6.我愛我的祖國,愛我的人民,離開了她,離開了他們,我就無法生存,更無法寫作。——巴金

7.對於我來說,生命的意義在於設身處地替人着想,憂他人之憂,樂他人之樂。——愛因斯坦

8.你要記住,永遠要愉快地多給別人,少從別人那裏拿取。——高爾基

9.世界上能爲別人減輕負擔的都不是庸庸碌碌之徒。——狄更斯

10.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爲人民服務是無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爲人民服務之中去。——雷鋒

【實戰演練】

請以“因爲有愛”或“溫暖的陽光”爲題,寫一篇不少於600字的記敘文。

【技法點撥】

這兩個題目貼近生活,關注體驗,雖然是命題作文,但題目給考生提供了廣闊的思維空間,有利於彰顯個性,揮灑才情。要寫好這個題目,應做好以下幾個方面:1.認真審題,把握主旨。審清題意是最關鍵的一步,命題作文的題目與作文中心的關係一般有以下兩種形式:一是題目直接點明中心,範圍清楚、立意明確;二是題目只提示作文內容範圍,需發揮想象,自己立意。上題中的《因爲有愛》爲前者,題目直接點明瞭文章主題,比較容易把握;而《溫暖的陽光》爲後者,其中的陽光可以是自然界的陽光,也可以是一種美好事物的喻體,需要作者在行文前圍繞題目範圍,確定好要表達的主題。2.挖掘生活,精心選材。審題確定主旨後,接下來要做的就是從生活中選擇合適的材料,材料首先要典型,其次要力求新穎,當然最關鍵的是能最大程度地表達主題。《因爲有愛》一文,選材時圍繞一個“愛”字,生活中的愛有很多,可以是家人之間的愛,可以是師生之愛,也可以是同學朋友之愛,還可以是社會大愛,等等;《溫暖的陽光》選材時要化虛爲實,細心推敲,因爲題目中的“陽光”不單指自然的陽光,更指生命的陽光、心靈的陽光,這個“陽光”可以是生活中的關愛、成長中的幸福等等,要通過實實在在的生活素材,突出“陽光”的溫暖與美好。3.精巧構思,細節出彩。選好材料之後不能隨便湊合在一起,要用心構思,力求行文巧妙。如果整篇文章寫的是一件事,可以採用縱向深入,按事件發生發展的順序條理敘述,過程中突出重點細節描寫;如果文章寫的是幾件事或者幾個片段,可以採用橫向拓展式,採用小標題、排比構段、片段組合等方式,使得文章結構醒目,佈局精美。

【作文展示】

因爲有愛

因爲有愛,生命鮮活,世界美好。 一

夏夜似一隻巨大的過濾器,濾盡了喧囂與塵埃。火車有節奏地撞擊着軌道發出陣陣轟鳴。放下沉甸甸的包,我迅速擡眼掃了一下手錶,剛剛九點,繁星在天際閃爍,車廂外的萬家燈火,像粒粒螢光飛快地向身後劃去。

突然火車毫無徵兆地停了。候車室內立即涌出了一批人,瞬間便打破了夜的寧靜。車門開了,人們爭先恐後地擁擠着。吵聲擾醒了睡意正濃的我,側頭,一對年老體衰的夫婦留住了我的目光。老奶奶的身體不停地被熙熙攘攘的人流擦動,老爺爺用臂彎圍住老奶奶,用自己的身軀擋住了擁擠的人流,我看到了老奶奶眼中化不開的濃濃的幸福。

因爲有愛,不經意的相濡以沫凝成一幅唯美的畫卷。

在這個初夏的季節裏,北國最美的茉莉花,驚豔綻放。

20xx年5月8日,勝利路北側第四中學門前擠滿了剛剛放學的學生。原本停在路旁等待接學生的汽車突然向前躥去。車旁的張麗莉向前一撲,一拉一撞,兩名學生獲得了新生;而她,卻永遠失去了雙腿。其實,她可以選擇——不動,後退。那樣,客車會從她身邊滑過。可她選擇了向前,那樣的毫不遲疑,那樣的義無反顧。

張麗莉,一個普通的名字,一名普通的教師,在那英勇果決的一推的剎那中,向世人亮出了生命最溫暖、最善良的底色。作爲龍江兒女的優秀代表,這個像茉莉花一樣清雅、高潔的女孩,用最樸素的行動,感動、洗滌着人們的心靈。

因爲有愛,她挺身而出,捨己救人,以自己的柔弱身軀撐起一片生命的晴空,用行動譜寫了一曲感天動地的大愛讚歌。

芳菲四月,我們踏歌而行,走進福利院,感受人間四月天。

福利院中,桃花灼灼,綠樹盈盈,讓人感受到的不是寂寞與寥落,全然沒有年輪的滄桑與落寞,韶華已逝的失落與無奈,有的是生機盎然的春意與繁花,盡享天倫之樂的愜意與滿足。

我們的到來,讓這座簡樸素雅的四合院更是生機勃勃,春意融融,福利院老人們綻放着如花的笑容,成了春天裏最美的風景。濃濃的情,在這芬芳的春天裏彌散開去……

因爲有愛,親情永遠;因爲有愛,師生情濃;因爲有愛,大愛無邊。只要心中有愛,人間勝似天堂。

點評:

本文最突出的亮點在於選材典型,作者緊扣時代脈搏,巧妙鏈接了生活中幾個關於“愛”的事件,生動傳神地展現了相濡以沫的親情、英勇無畏的師生情、奉獻愛心的真情,唱響了一曲愛的讚歌。文章採用總分總的結構方式,以“因爲有愛”爲線索,運用片斷組合的形式,先敘後議,使得文章脈絡明晰,重點突出,詳略得當,結構精美。文章優美的語言中包含着濃濃的真情,有很強的感染力。

中考作文 篇3

曾經一起上課,曾經一起吃飯,曾經一起搶着零食吃,曾經一起挨批評,曾經一起談天說地。曾經……

舊時的微風再次拂過臉頰,我們已不是從前的我們,但是逝去的時光記載着,我們還是最好的朋友!

六年同窗,磨礪了我們真摯的友誼,直到現在還是無法淡忘,謹以此篇文章,來記錄我們的快樂瞬間……

偶然相遇,我們是通校一族!

新學期,認識了你,你們。我們生長在同一片藍天下,同樣是教師子女,同樣正值青蔥年華。經歷時間的磨合,我們成了無話不談的朋友。漸漸組成了一個小小的團體。雖然在一起的時間裏有爭執,也有吵鬧,但我們依然用真誠維持着這段堅固的友誼!

時間推移,你我依然默契。

從陌生到熟悉,相識相知,回憶往昔,恰同學年少,一起走過蹉跎歲月,我們癲狂過,我們失落過,我們吵鬧過,我們感動過,但,我們卻不曾後悔過!燕子劃過天際,沙漏被一次次的翻轉,詮釋着我們天長地久的友誼…

新初中,我們有緣再會。我們還是是永遠的朋友!

新初中的第一天,我真慶幸還能再見到你們,回想我們海誓山盟的誓言,回想我們一次次分別時的留戀,太棒了,你們永遠是我最棒的摯友!

深夜難眠,想起了學校…想起了教室…想起了那條路……想起了我們的祕密基地……想起了那羣人兒…想起了那些事兒…勾起了我人生中最青澀的記憶…

我的花樣年華…嘻…

中考作文 篇4

我最喜歡的一句話是“只有付出努力,才能獲得回報”。每當我做事情沒有耐心的時候,心裏就會想起這句話,默默讓它來激勵我。

我剛上一年級的時候,體育老師讓我們練習跳繩,說下週要測試。當時我還不會跳繩,回到家趕緊拿起跳繩練起來。可是我一下也跳不了,急得象熱鍋上的螞蟻。媽媽在身邊鼓勵我:“不急,慢慢來,多練習就會跳了。”於是我每天晚上吃完晚飯就去花園練習,慢慢地,我從一下也跳不了,到跳得越來越多,越來越快。測試的時候我居然跳出了一分鐘一百六十多下的好成績。這時我就真正感受到了“只有付出努力,才能獲得回報”的意義。

二年級的時候,我開始學習吹長笛。這種樂器初學的時候是非常枯燥、非常有難度的。我剛開始吹的時候就出現了一個問題:經常吹不響,氣吹不進去,而且會頭暈,我曾經不想再繼續學下去了。但是看到其他的同學都會吹曲子了,我心裏暗自着急。這時候我想到“只有付出努力,才能獲得回報”這句話,只要我在家堅持練習,一定會趕上他們。於是,我天天在家根據老師教的指法和口型,對着鏡子練習,功夫不負有心人,我終於學會了吹生平的第一首曲子《小星星》。

從此,“只付出努力,才能獲得回報”這句話一直讓我銘記在心,幹什麼都會想到它,幹什麼都有了活力。

中考作文 篇5

“無讓不君子”可見,“讓”從古至今都是一種美德;一種修養;一種境界。

讓是一種禮,所以稱之爲“禮讓”,而第一次遇到禮讓,是在我兩三歲時。

上了公交車,我正尋思着哪兒更不擁護一些,但一個“上班族”的青年女子讓着母親,母親又讓我坐了座位。當時我還小,並不知何爲禮,何爲讓,禮讓又是什麼?就毫不客氣地坐下了。又問了母親:“那她爲什麼不自己坐座位呀,站着多不方便”!“這是禮讓,遇見比自己弱小的,就讓着對方,才能使社會更美好”母親和藹地看着我。我也就似懂非懂的知道了禮讓。

雙方都有禮,不要立刻接受對方的禮。這又是讓,稱之爲“回讓”。

一年春節我去姥姥家,等到快要走時,二姨等人給我塞了一堆紅包,可我並不知“回讓”,只知大讓小,“禮讓”是應該的,也就收下了幾個。爸爸看勢頭不對,急忙也把一些紅包發給表姐、表妹、表哥等人。可表哥、表姐並沒有馬上接受,而是推辭了一翻,最後拗不過父親才收下了。回去路上我問起了爸爸紅包的事,他告訴我:“我給你的堂兄弟、表姐妹紅包是還禮,因爲別人給紅包時顯出了別人之讓,而別人既然有禮,那咱們也不能坦然接受吧,所要要回禮,既‘回讓’”!

這回我是明白了,別人“禮讓”時還須“回讓”。別人“禮讓”是別人有禮,自己“回禮”、“回讓”時才突顯出自己的謙讓。

可又有一件事使我有些懊惱。

“回禮”就回吧,爲何還要“推讓”一翻,自己送禮而別人不接,那多尷尬呀,相同,別人的禮送不出去也很尷尬呀!

聽爺爺說,這“推讓”一般只是一種形式而已,因爲推也推不掉嘛,與“禪讓制”無二,明明是自己想當皇帝,卻非要讓三四次,最後還不當上嗎?

噢,讓不都是讓禮嗎?還有例外!忍讓不就是適度讓着對自己不利的處境、事情、或人呀!

從小,家裏人就讓我懂得了“讓”,就是我家的家風!

何時才能再現君子國,攜禮儀之風重歸中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