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議論文作文 > 不知足,也常樂議論文800字(精選5篇)大綱

不知足,也常樂議論文800字(精選5篇)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23W 次

相信大家都嘗試過寫作文吧,特別是在作文中有重要意義的議論文,議論文又叫說理文,是一種剖析事物,論述事理,發表意見,提出主張的文體。如何寫議論文才能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不知足,也常樂議論文800字(精選5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不知足,也常樂議論文800字(精選5篇)

  不知足,也常樂議論文1

知足可常樂,但敢於拼搏,開拓進取,努力地向着更高、更快、更強衝擊,亦可獲得常樂。

——題記

“知足常樂”。相信大家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聽到過不少這種類似的話語。誠然,若是保持一顆平常心,不追逐名利,可以感到安閒的快樂。但是,“不知足”的進取精神,就不能讓我們感到快樂嗎?

我認爲並非如此。回想一下:在你的日常生活中,專心致志地背完一篇冗長的文言文時、耐心思索後解出一道複雜的數學題時、努力學習後考出更好的成績時…………在這些時刻,你的內心難道不會有快樂嗎?

有人說,知足者是精神的智者:陶淵明悄然遁世,隱居南山,得“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之閒適;劉禹錫被貶後居於陋室,也仍有“調素琴,閱金經”之雅趣。但請思考:他們真的是所謂“知足”嗎?恐怕不是。他們也有追求。他們追求的不是世間的功名利祿,而是常人難以體會的另一層次的精神的滿足。請不要把“不求上進”與“更高的精神追求”混爲一談。

大名鼎鼎的“發明大王”愛迪生,早年發明了電燈、留聲機等諸多改變世界的物件,在科技創新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在這之後,他便開始了所謂“知足常樂”,不再追求更高的水平,甚至說出了“不要向我提出什麼意見,因爲再好的意見也比不上我的頭腦”這種愚蠢至極的大話。也正因他的這種“知足常樂”導致的頑固不化,讓他在晚年不肯將直流電改爲交流電,成爲了他一生中最大的敗筆。他的事蹟,啓示我們要警惕某些時候的“知足常樂”,因爲那很可能是不思進取的另一說法。

高爾基曾說過:“一個人追求的目標越高,他的才力就發展的越快,對社會就更有益。”誠然,“知足常樂”可能是高尚的,但是一個不斷進取的開拓者,對於社會的貢獻要比“知足常樂”的“智者”多上許多。如果人們都開始“知足常樂”,那麼油燈便不會被電燈所代替,人力不會被機械所代替,社會也就不會有進步。

不知足,並非是讓人被慾望控制,變成名利的奴隸,而是拒絕安逸,拒絕安於現狀。現今,任何事物都在日新月異地發展,所謂“知足常樂”也很難在這樣的環境下立足。

  不知足,也常樂議論文2

人們常說:“知足者常樂。”意思是自我滿足的人總是很快樂的,而我卻認爲:在人類社會的不斷髮展中,只有不知足者纔會常樂。

物質生活上想常樂就必須“不知足”,試想,如果原始人對生活都那麼知足,就只能停留在茹毛飲血、刀耕火種、土處穴居的水平,何樂之有?如果人們都滿足於現狀,油燈就不會被電燈代替,摺扇也不會被電扇代替,更不會出現代替畜力的汽車,生活得不到改善,社會將停滯不前,快樂從何而來?可見,知足並不常樂。恰恰相反,正是有了不知足的精神,文明纔得到發展:從鑽木取火到開採石油到發展核能,從牛頓三大定律到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從達爾文的進化論到今天的基因工程,正是由於“不知足”的精神才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促進了科技的進步,促進了社會財富的日益積累,促進了人類文明的不斷飛躍,才使得人們常樂。

精神生活上,也只有不知足者才能常樂,人們對精神食糧的要求是日益增長的,這就促使文藝家們創造更多、更新、更好的成果,使我們的生活越來越絢麗多彩,我們纔會常樂。

對於人生的奮鬥目標,則更是不知足者常樂。高爾基說過:“一個人追求的目標越高,他的才力就發展得越快,對社會就越有益。”一個不斷進取的人,在工作、學習上永不知足,才能不斷進步,取得成就,才能成爲一個對社會有益的人。而這些,不都是讓一個人真正常樂的基本條件嗎?著名發明家愛迪生憑藉不知足的精神,一生研究一千多項發明,攀上了成功的巔峯,奮鬥的樂趣,成功的喜悅,貫穿他的一生。更重要的是,他的成就也給世界帶來了福祉,帶來了歡樂。

“不知足”的精神,這無形的動力,推動人類進步,推動文明前進,推動社會發展,促使每個不知足者真正常樂。

當然,不知足者常樂,並不是對成功不予肯定,也不是說讓人對私利貪得無厭,而是指不滿足現有成績,不安於現狀。任何事物都是不斷變化、發展的,知足而不求發展,就會被淘汰。只有不知足者纔會發展、進步,纔會常勝不敗,纔會常樂。

  不知足,也常樂議論文3

古人云:“知足者常樂。”而我卻不這麼認爲,不知足的人卻常能獲得快樂,取得成功的快樂。

不知足的人常常擁有一顆上進的,有遠大抱負的心,而那些因獲得一點成功便知足的人往往上進心弱,也不會獲得更高的榮譽。當年劉翔在2004年奧運會上以驚人的成績奪得110米跨欄的冠軍後,他並沒有就這樣知足了,而是更努力地去練習,不出2年,他又再一次以12秒91打破奧運會紀錄,在世錦賽上奪得第一名並刷新了紀錄。正是劉翔這顆“不知足”的心促使他在接下來一場又一場的比賽中獲得佳績。不知足者是進取的快樂。

如果大海知足了,不再去匯入百川,那麼總有一天它會乾涸。

如果運動員知足了,不再去努力訓練比賽,那麼他馬上會敗落。

如果人類知足了,不再去探索科學奧祕,生產力不會發展,太空不會開發,嫦娥工程從何談起,不知足者有探索無窮奧祕的快樂。

古時,有一位才子,科舉考試後成了縣官,但是他有一身抱負,因爲縣官的權力太小了,通過幾年的努力他又晉升了巡撫,可是他就這樣知足了嗎?沒有。他終於又在52歲之時榮升爲丞相,完成了他一生的夢想。他就是著名的東漢丞相。爲東漢作過不少貢獻。正因爲這股不知足的性格,讓他從一個小小的縣令成爲日後的巡撫以至丞相,如果他在成爲縣令或巡撫後就知足了,東漢就沒有這位有成績的丞相。

當然,不是全部的不知足者都應讚美,爲了財、權不滿足,變本加厲的去傷害他人,來滿足自己的“大胃口”,絕不能向這些人學習,要反以其爲恥,因爲這些不知足者是損人利己,讓人憎惡的人。或許,我常常是一位知足的人,常爲在學習取得一些成績而沾沾自喜,之後的成績便會讓我失望,我以前也苦苦思索過,卻找不到原因,現在我明白了,這都是過分“知足”惹的禍。

我們要擁有一顆追求上進,永不“知足”的心靈,這才能幫助我們攀上成功的高峯,讓我們嚐到不知足者才能嚐到的那份樂趣。這也是一份動力,很大的動力。

  不知足,也常樂議論文4

小草生長在牆角一隅,它不滿足於牆根的庇護,而想一個勁地向上長汲取更多的陽光;花朵競相開放在花壇裏,它不滿足於人們千篇一律的讚美,而想讓芬香流傳千古;博士生譚超白天送快遞,晚上扎堆文獻,也是想在不斷探索與奮鬥中,實現自身價值

所以我認爲不知足常樂能讓人們不斷髮現自己的不足,盡力在不斷探索與彌補中實現自我價值。

不知足,才知不足。

古今中外,多少文人墨客的佳作流傳至今,他們的作品之所以成爲佳作,大多都是建立在對自己作品一種“不知足”上的,不斷地細細雕琢、推敲、改進最終成爲了人們口中稱讚的佳作。書法家顏復卿,寫得一手好字,但他不知足於自己的水平,於是拜師求學找到自己不足,刻苦練習,成爲了一代大書法家。韓愈的“推敲”,王安石的《泊船瓜舟》中反覆推敲而來的“綠”字,都是因爲詩人的不滿足而更好的知道了“不足”。

不知足,才愈上進。

回看今朝,有的人一生爲了金錢而奮鬥,有的人一生爲了功名奮鬥,但還有一些人是爲了自己理想而奮鬥。“生於憂患,死於安樂”也說明了容易知足的人,只安於現狀;不易知足的人反而擁有向上的動力。董卿是活躍在公衆前家喻戶曉的主持人,在《朗讀者》與《中國詩詞大會》中人們還發現了一個腹有詩書氣質才華,知性的.董卿。正是因爲她的不滿足,她不斷地學習積累沉澱,愈發上進,才成就了她自己的知性美現。是呀,有多少人像他們這樣爲了自己理想不知足地努力再努力呢?正因那永不知足,他們纔得到源源不斷地向上的動力。

不知足,纔會‘長’樂。

有人說:“知足常樂”,但我更認爲不知足會“長樂”。在學習生活中,我常常抱着不知足的心態面對自己的每一次成績,因此一直以來我都會在成績發下來時找出不足,及時糾正然後給自己定下下次考試成績的目標,即使在下一次考試中我取得了進步,我也一直會告訴自己:“還不夠,要繼續努力!”因此我一直保持着永遠向上的心態去迎接每一次成功。在學習上我正因有了這個不知足的衝勁,成績一直在不斷進步。不知足使我精益求精,讓我可以一直笑着迎接屬於我的成功!

在這優勝劣汰的社會中,何不與我一起“不知足常樂”呢?

  不知足,也常樂議論文5

中國有句俗語叫知足常樂。然而,要真正做到長樂,要有向上攀登的信念,以及永不放棄的精神。

俄國女皇葉卡捷琳娜二世曾說:“如果我能活二百年,整個歐洲將匍匐在我的腳下。”她正是有這種永不滿足的慾望,才成就了俄羅斯帝國的輝煌。戰國七雄混戰,軍閥割據。秦國真是有了“併吞八荒之心”,“席捲天下之意”,才能“履至尊而制六合”。觀其餘六國,或各地以求一席之寢,或遣刺客以刺殺秦王。然不知彼強此衰,秦國終滅己。究其源,應有凌雲之志,不足之心,纔可成一番事業。

宋,是漢人的驕傲。它創造了經濟的繁榮,文化的盛世。可它卻爲保朝夕王朝之基穩固,不惜勞民傷財,得遼元片刻之歡娛。這造成大宋王朝的國力日漸衰落,卻送給敵人大量的物資,這就像給一直飢餓的狼喂肉,當你無食物再給他時,他便會把你給消滅。

清,曾因乾隆康熙的勵精圖治整個中華民族變富殷起來。但到它們的後世,大權旁落,國家的領導權被慈禧掌控,當整個華夏大地被堅船利炮所控制時,她只是想到了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並不是想到了奮起,而是壓制一切革命的力量。只在乎卑尊禮教,不管整片瘡痍的神州,當看到別國的實力遠遠超越自己時,卻只是以一種阿Q式的態度去看待別人。

然而,中國有另一句俗語叫“水往低處流,人往高處走”。猿猴何以成爲人?正是憑藉對這個未知世界的不斷探索。

當你看到他呆滯的表情,嶙峋的身體,在輪椅上靠着的他,你可能只會不在乎的瞟一眼然後匆匆離去。可他就是霍金——一個不屈服與命運的奮起抗爭的偉大科學家,物理學家。癱瘓的身體並沒有讓他消沉,他用他敏捷的大腦探索着整個宇宙,用跳躍的思維在思索着整個世界,他不是巨人,他只是一個平凡人,一個永遠積極向上的普通人。

帥氣陽光的外表,你可能想去接近他,可當你看到他空蕩蕩的衣袖,你會止步。他是他曾流過的汗水能夠滋潤整個撒哈拉沙漠,他是劉偉。他曾經想到趕緊去死,可他選擇了精彩的活着。他用奮鬥譜寫了一首華麗的鋼琴曲。

所以,生活像一把枷鎖把你捆牢時,應不知足,掙脫枷鎖,做怒放的生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