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推薦作文 > 當我遇上辛棄疾初一作文(精選22篇)

當我遇上辛棄疾初一作文(精選22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8.84K 次

在平平淡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作文吧,作文是從內部言語向外部言語的過渡,即從經過壓縮的簡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語言,向開展的、具有規範語法結構的、能爲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語言形式的轉化。怎麼寫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當我遇上辛棄疾初一作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當我遇上辛棄疾初一作文(精選22篇)

當我遇上辛棄疾初一作文 篇1

閱讀着辛棄疾的詩詞,閉上眼,彷彿在追溯着他的一生,與他在交談。

忽然眼前一現這不同的景色:波光粼粼的水面上,遠方的夕陽將畫布一般的天地鋪染,大雁從頭頂悲鳴着一掠而過,草木中浸透着深秋的寒意,高高的望江亭立在江邊,一位男子站在亭中,環顧四周,他手握佩劍,身後是那匹的盧馬,馬背上掛着那張硬弓。他正眺望着汴梁,獨自一人在喝酒。這不正是偉大的愛國詞人辛棄疾嗎?秋風蕭索,他身上的長袍隨風飛舞。

我移步上前,心中早已浮現他的詞句:“衆裏尋她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西北望長安,可憐無數山”……一個一生都在爲國憂思而又無法報效國家的詞人,他內心該有多麼痛苦啊……我懷着深深的敬意,卻不知該如何表達,只是輕輕地叫道:“辛幼安先生?”

他轉身望我,我彷彿看到了他那深入骨髓的悲哀,我也說出了我一直想說的話:“朝廷如此枉費您的一腔熱血,難道您就沒有想過要遠離政治,歸隱田園,像陶淵明先生一樣,豈不逍遙自在?而是要與岳飛一般,誓死孝忠?”他又目視遠方,堅定地說:“罷了,只因我爲大宋子民,孝忠國家是理所當然。國生我,我忠國,即使身死國亡,也不應忘記自己的國家,哪怕朝廷負我,我也不能與亂臣賊子一樣苟且偷安,也許我這一生雖不能‘贏得生前身後名’,但我依然堅持!”

辛先生,您的愛國情懷如“不破樓蘭終不還”一般決絕;在你生命將逝之時,還希望精忠報國,在戰場上“氣吞吐萬里如虎”,凱旋而歸,就連在夢裏都魂牽吹角連營。

辛棄疾的不幸,緣於身不逢時,遇人不淑,倘若你能遇到劉邦、李世民這樣識才的君王,或許您的命運就會發生改變吧。

歷史在隱隱淡去,我依然能聽到他在戰場上的吶喊聲,依然能看到他高奏凱歌,把酒賦詞的豪邁。

當我遇上辛棄疾初一作文 篇2

有誰能懂得你這位遊子實際上有着亡國浪子的悲憤之心,我知道你的詞並不是用墨書寫成的,而是用刀劍沾着你的血與淚塗抹而成的。建康賞心亭,你拍遍所有的欄杆,只恨刀劍不在手,戰場不在旁,只能發出一聲聲空有熱情卻無人響應的呼喊。

你本可以安於自己的職位,安享晚年,可你總是不願意這樣苟且的活着,縱使被國家閒置,你內心對於祖國的熱情卻從未退減,你那顆愛國的熾熱的赤子之心,總在不停的跳動,激起你一身報國熱血。你不懼在刀尖上滾過,你不在乎於千人之中取上將首級,你不怕戰場金戈鐵馬生死只在一念之間,可是你心心念唸的朝廷,你願意爲之拋頭顱灑熱血的朝廷連這樣無人敢做,也無人能做的事也不願派遣給你,你內心的痛楚,又有誰能體會呢?

你總說,堂堂九尺男兒,就該保家衛國戰死沙場,你從小就使槍舞劍,只爲報效國家,你沒有別的心願,只是心痛於金甌缺,月未圓,山河碎,你若上了戰場,說不定又是一個令敵人聞風喪膽的岳飛。只是可惜,你從未有過機會,你對國家民族的那顆放不下,關不住,比天大,比火熱的心從未冷卻,而你那一身早練就,憋不住,使不完的勁,卻無處用。

你明明有一身報國志,卻陰差陽錯以詞而聞名,不同於那些風花雪月和無病呻吟,你的詞總是不忘國家,不忘民族,不忘大義。從愛國將士到愛國詞人,你從“沙場秋點兵”到“天涼好個秋”,從決心爲國棄疾去病到最後是的辛字含義,縱然一生不能上戰場廝殺,你也不後悔,你也願意爲守護疆土奉獻自己一生的熱情與精力。我無法想象你內心走過怎樣艱辛的歷程,做一個筆與劍並用的人,你用鮮血染紅了刀,蘸滿了筆,在中華大地上書寫你心酸卻傳奇的一生。

想到一句話“陽光總在風雨後”,我曾經對這句話深信不疑,但你的出現,我對你逐漸深入的瞭解讓我對這句話的信任產生了裂紋,爲何你數十年如一日地堅持無人感動,爲何你兢兢業業,力求做到最好的表現無人賞識,爲何…對於你,我有太多太多的疑問,你是被遺忘的那個人,你的默默耕耘卻從來沒有收穫過。不過我相信,你的才華雖不被當代人理解,你的名字卻會永遠刻在我們的心中,你是永恆的英雄——辛棄疾。

當我遇上辛棄疾初一作文 篇3

我是誰?我在哪兒?我在幹什麼?我怎麼被綁起來啦?

眼前的光刺的我眼睛也睜不開,突然,聽到粗獷的聲音,定睛一看:一位相貌堂堂,威風凜凜的將軍對我喊:“張安國,你爲什麼要殺的首領?”我納悶了,左右看看確認是和我說話,便答到:“認錯人了吧?我不是張安國,我是白梓驁。”只見那位將軍眼睛瞪大,臉憋的通紅,仔細端詳了我半天又和左右耳語確認後,纔不好意思的對我說:“對不起,我們抓錯人啦!”

回到帳篷喝了一大碗水之後,才問清楚情況!原來,辛棄疾一心想要抗金,然而抗金的道路曲折又漫長,好不容易投奔了耿京一起抗金,眼看終於要實現抱負了,卻驚聞張安國投敵設計殺害了耿京,怎一個心痛了得?我激動異常主動請示和他們一起去追張安國!沒想到辛棄疾居然不答應,他誰也不帶就要自己去!我們只能偷偷跟上去保護他!可沒走多遠,我們看到了一大隊敵軍士兵。那些士兵飛奔而來大聲說。:“哪裏逃!”我被嚇得落荒而逃。突然,一把箭朝我射過來,我大叫了一聲,被嚇起來了。

原來是我睡着了,是在夢裏見到了辛棄疾!真英雄!

當我遇上辛棄疾初一作文 篇4

邂逅是美好的,是懷戀的;邂逅也是淒冷的、悲傷的,但邂逅辛棄疾,卻是難以名狀的。

以武起事,以文爲業,偉大詞人,棄棄疾也。

辛棄疾是快刀利劍殺過人的。他天生高大,從小苦修劍法,在他22歲時,金人侵略宋朝,而他不滿朝廷的主和苟安,拉起一支數千騎的義軍。一次,義軍中出了叛徒,不但偷走了印信,還準備投金,辛棄疾手提利劍,單槍匹馬追賊兩日,提回了一顆人頭。

邂逅至此,大義凜然的辛棄疾在我的腦海中迴盪。爲了光復大業,辛棄疾說服耿京南歸,又南下臨安親自聯絡,可事事難料,正當他完成任務返回時,部將叛變,耿京被殺,營地一片狼藉。辛棄疾怒髮衝冠,躍馬橫刀,僅率數騎,突入敵營,生擒叛將,這種氣勢,關公都自愧不如。之後,又奔突千里,親自將叛將押解至臨安正法,並率萬人南下歸宋。而當時,他還只是一個血氣方剛的英雄少年,欲爲朝廷痛殺賊寇,收復失地的少年。

邂逅至此,磅礴正氣、義薄雲天的辛棄疾在我腦海中浮現。

然而蒼天弄人,南歸之後,他失去了鋼刀利劍,只剩一隻羊毫軟筆,他再也無法奔走沙場,血濺戰袍,只得揮毫潑墨,淚灑宣紙,爲歷史留下一聲聲悲壯的呼喊,一聲聲遺憾的嘆息,一聲聲無奈的自嘲。

爲何辛棄疾屢屢被朝廷厭棄?在他吟出“怨無大小生於所愛無美惡,過則成災”時,結局早已註定。

的確,他太盡職了,他任湖南安撫使時,本只是一個地方的行政長宮,他卻創辦了一支二千五百人的“飛虛軍”,真是鐵甲烈馬,威風凜凜,雄鎮江南。又是造房,又是招兵,又是買馬,可就是因爲他憂民情,復國志太過,惹來了許多誹意,使得皇帝對他時用時棄。可他,卻一直忠君報國。

邂逅至此,忠心爲國的辛棄疾在我的腦海中縈繞。

他被九蒸九曬,水煮油炸,千錘百煉。歷史之風雲,民族之憂恨,正邪之搏擊,愛恨之纏繞,知識之積累,感情之洗鑄,藝術之昇華,文字之捶打,這一切,都在我腦海中,在腦海中翻騰,激盪,讓人難以名狀。

邂逅辛棄疾,是邂逅歷史之錯失,人民之遺憾,又怎能讓人名狀。

當我遇上辛棄疾初一作文 篇5

半醉半醒中,你將長劍輕放於膝上。燭火在劍上跳動,映出了你眼中的炙熱。

我好像看見了你的軍營生活。將士們或坐於木樁之上,或席地而坐,圍着篝火,刀尖上烤着大塊大塊的肉,手中彈撥着五十弦,大口大口地喝酒。嘹亮的歌聲劃破夜幕,被颯颯秋風一帶就帶出了萬丈豪情。然後被推向深處,推向渺遠。而你,辛棄疾就在期間。

於刀光劍影中,我好像又見到了你。你臉頰上濺着斑斑點點的血跡,手執長劍,心持愛國情,鮮衣怒馬,少年意氣風發,奮勇殺敵。正如你所說的那般,“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身先士卒,奮勇上前,廝殺聲響徹天際,鎧甲與刀劍在烈日下閃着報國的光影。

少年,你的夢,不,是你一生的夢就是殺敵報國。可是,夢終是夢,夢醒一切便散了。手執長劍,身騎戰馬的日子一去不復返了。你被困在這小小的田地間,被世事所磨折,壯士再難酬。可你心中名爲報國的光從未熄滅,你便以劍爲筆,以雪爲墨,瀝血成詩。

你寫《破陣子》寫《南鄉子》寫《水龍吟》寫……你在後來改號爲稼軒。可我知你心中的“幼(佑)安”報國,從未改變。你登上北固亭,看着遠方,“何處望神州?”疑問一出,心中早已血流成河。一陣風吹來,將你的思緒吹散,吹向遠方。你想起了你的劍,想起了你的白髮,失落惆悵,悲傷嘆息,“了卻君王天下事”,完不成了,一身傲骨被折彎碾碎,轉而又重組。你大抵也是想:大宋還需要我吧?!你便和着熱血,寫下“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執筆直呼:“廉頗老矣,尚能飯否”,你從未放棄,也從不想放棄。

我有些不解,朝廷如此,負你一腔熱血。爲何你就不曾想遠離?讀你一首首的詞讓我明白:世事磨折仍不悔,瀝血爲詩終報國。這就是你,這纔是你——南宋偉大愛國詞人!

當我遇上辛棄疾初一作文 篇6

那個冬季的午後,我手裏捧着一本散文集,無意識讀到辛棄疾的一首詞:“醉裏挑燈看劍,夢迴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目光一下子就被吸引了,即而那股豪情將我召喚到了那個動盪的時代。

我彷彿聽到了恆古中的雄渾的號角聲……

仗劍的辛棄疾

他天生孔武高大,從小苦練劍法,有着一腔熱血,金宋亂世,他不滿金人的侵略蹂躪,年僅22歲的他,拉起一支數千人的義軍與耿京的義軍合併,並說服耿京南歸。過了幾天,有叛徒偷走印信,是他一人單槍匹馬追了兩天,終於第三天提了人頭而歸。此後耿京被殺,又是他率數十騎突入直擒叛將,驚爲天人。這是辛棄疾年少時便建立的不朽功績。

在我眼中,在戰場上,他仗劍時是那樣雷厲風行,渾身是膽的好兒郎。他不懼刀光劍影,無畏血雨腥風,更未曾退縮苟安。他的一言一行皆映照了愛國英雄的風範。

握筆的稼軒翁

南歸後,便也只能與友人聚聚,而後醉後感懷,挑燈看劍,那一腔報國之心埋藏心底。他持起了那支羊毫軟筆,抒寫心底的情懷與憤懣。在無那豪氣干雲天的一起營中喝酒吃肉,一起戰場廝殺,血濺戰袍的情節,只能筆走龍蛇,淚灑宣紙。

是的,他沒有放棄,“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不是“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不諳世事,而是“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憤世嫉俗。在面對“寶馬雕車香滿路”的情況下,他內心雖惆悵,但更是那祖國昌盛的萬般期待。

他,就是這樣一位能文能武的“士”,滿腔熱血的“將”,雖壯志難酬仍一生豪邁。

他亦是正義與忠貞的化身,是愛國者,是民族英雄!他是那山間的清泉,流過南宋怯懦腐朽的血液裏,即便無力迴天,卻爲時代,爲歷史長河注入了滌心之力,千古流芳。

當我遇上辛棄疾初一作文 篇7

心有猛虎,細嗅薔薇,也許大家對這句話非常熟悉,我也不輸於此,然而今天我想把這句話給一位來自於浩瀚歷史長河中的人物,辛棄疾。

也許他一生沒有蘇軾那樣跌宕起伏,也許他的一生沒有那樣的輕狂,或許他也沒有,府常見一揚眉的俠客大夢,他沒有過的東西太多太多了,可他卻從不抱怨人生從不憎恨世間的悲涼。

我很欣賞他,不僅僅是因爲他的詞曲大氣捂臉,而是因爲他有着千古文人墨客不具備的氣質,那就是文武兼備,從水龍吟到青玉案時,一種隱喻的力量似乎在洗滌着我的心靈,給我靈魂一個非常大的衝擊。

在破陣子和水龍吟中,他曾不止一次提到了報國的豪氣,例如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猛虎,把欄杆拍遍無人會登臨意和他在作品中不斷提到的潮流與孫仲謀都能使我大受震撼,但是最使我眼前一亮的還是他那青玉家,這首詞,通過開文對貴族的一行描述,以及最後的暮然回首中,他卻給人一種表面寫元宵節的盛世,假象中道出了最深奧的人生哲理。

或許你會問什麼人生哲理,我當然笑而不回答,因爲在宋代一切都是以功名爲重要權利,利祿爲策,調來把這個社會變得面目全非,大多數人把功成名就當成夢想,甚至當做終身追逐的目標,而他卻以一首簡單的詞牌名來表現了自己的,不隨波逐流,不隨和事實,希望有一個平靜太俗的世界的人生志向。

可惜他的願望終究落空,以國家爲己任的四史無歸態度,以身殉國。

他的一生可以說是跌宕起伏,卻不波瀾壯闊,他曾經深秋的戰役裏挑燈看過劍,喝過烈酒殺過敵人捉過賊。然而他在夢裏都追求着田園世界卻從來沒有出現過。

不需要報國志向的,這樣一位偉人也不需要,憤世嫉俗的怨氣更不需要,爲賦新詞,強說愁的作作,卻在不經意間道出了自己內心世界的平靜與空虛。

也許這就是我心中的辛棄疾,我敬畏他是他的偉大豪氣,也是讚美喜愛他的詩詞,而我值得欣賞的思考的是他那種看透人心,看透人生,不求名利的高尚品質。

當我遇上辛棄疾初一作文 篇8

辛棄疾,字幼安,號稼軒,南宋著名愛國詞人。

他胸懷大志,年少成名,21歲便率兵抗擊,戎馬半生後迴歸南宋,卻不被朝廷重用,多次遷職。餘生在鄉下田園間度過,最終只落得壯志難酬,報國無門。在歷史洪流中,他的一生大起大落,最終歸於沉寂,卻爲我們譜寫了一部蕩氣迴腸的英雄絕唱。

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彼時的辛棄疾,正鮮衣怒馬,血氣方剛。他心中有巍巍浩然正氣。馳騁繮場,以雷霆萬鈞之勢於萬人之中,取敵將首級,如入無人之境,從此名聲大振,威震一方。飛沙走石,刀光劍影間,熱血與意志終鑄成一代驚世英雄。他在戰場上的崢嶸歲月,不禁令人憶起他的那首《破陣子》,亦雄壯,亦悲憤。壯的是“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嘆的是華髮已生,頌的是君王天下事,悲的是大夢一場,枉然一切已成空。

現如今,“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戎馬半生,當放下刀刃,卸下盔甲之時,他心中仍是南平的報國之志。於是,他提筆代劍,將心中鬱鬱不平的憤懣與報效祖國的渴望讀注入筆尖。筆墨揮灑間,一首首絕世佳作橫空出世。而今的他憂國憂民,識盡了愁滋味,欲說還休,便在斷鴻聲裏,欄杆拍遍,憑欄遙望,懷古傷今。

之後20年歸隱,他自號稼軒,每日悠閒度日,報國之志卻絲毫未減,直至病榻前,“殺賊”“殺賊”仍是他一生夙願,可如今油盡燈枯,耗盡畢生,也未能了卻他心中的天下事。

我眼中的辛棄疾,“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上馬定乾坤”,他忠貞,正義,心懷壯志,憂國憂民,可生不逢時,晚年落寞,卻是烈士暮年,壯心不已;他武藝高超,年少有爲,文采斐然,才華橫溢,。他的一生坎坷波折,卻充滿熱血與激情,輝煌與落寞交織着他的一生,在千古悠悠滾滾洪流中,他的一生,他的詩將永垂不朽,流芳千古。

當我遇上辛棄疾初一作文 篇9

少年不識愁滋味,爲賦新詞強說愁。——辛棄疾

他生活在兩宋之交,留下的是卻清新自然,豪氣萬千。他叫辛棄疾。我有幸拜讀到他的《醜奴兒書博山道中壁》且深深地爲那嘆息又蒼涼,諷刺又犀利的詩詞着迷——“少年不識愁滋味,更上層樓,更上層樓,爲賦新詞強說愁”。

讀到這句,我不由得羞愧萬分。以前的我明明生活在幸福之中,卻常爲一點點小事而憂傷愁苦,以爲自己是全世界最不幸的人。寫作文時,總習慣把一點點的憂傷無限放大,好似人生沒有了希望,世界均是一片黑暗。

這又讓我想起了看過的幾本作文書中的一篇叫《成長的無奈》的文章。文中作者最好的朋友要轉學了,作者也要告別小學走向初中,就說什麼心好似被刀割了一樣,比死還痛苦,痛苦到無法呼吸!天啊!!你朋友到底是轉學還是要和你生離死別、陰陽相隔啊!再看下面的評語,我不由更加哭笑不得:青春總有那麼多的無奈,勇敢的少女,拭去你的眼淚,離別是長大的標誌。文章感情真摯,十分動人……這樣的作文、評語數不勝數,這種“爲賦新詞強說愁”的文章大量出現,消極悲觀的情緒感染着一代又一代的孩子,還怎麼“中國少年說”?

寫作是心靈的敘述,是靈魂的釋放。每一篇文章都可以體現作者的思想,用心寫出的文章就是一件古董,每一件都凝聚了工匠的心血,傾注了使用者的感情,每一件都屬於不同的主人,都擁有着自己的'故事,每一件都那麼與衆不同,甚至每一道裂痕和缺口都有着獨特的歷史,它在誕生的那一刻就有了那個時代的特徵!

岳飛爲何寫出“待從頭,收拾舊三河,朝天闕”?因爲他是將軍是英雄;李清照爲何寫出“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因爲她國破家亡;李白爲何寫出“亨羊宰牛且爲樂”?只因他生仔盛世可瀟灑。

實事求是,獨特創新,珍惜現在,這是辛棄疾告訴我的。

當我遇上辛棄疾初一作文 篇10

800多年前,你在山河破碎的南宋。朝廷腐敗,金兵入侵,百姓受苦。

你毅然決然選擇參軍,一生以恢復中原爲志,以功業自許,以天下爲己任。但是命運多艱,你備受排擠,壯志難酬。儘管如此,你恢復中原的愛國信念始終沒有動搖,雖然你不被君主重用,但是你把對國家和人民的滿腔激情,對民族命運的關切,憂慮全部寄寓於詩詞之中。

你有着憂國憂民的家國情思,你想要聖上英明,渴望祖國強盛,希望百姓安居樂業。

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你出征了。威武的軍營裏,戰戟叢立,直衝雲霄,旌旗紛飛,戰甲上光,英姿勃發。你奮戰沙場,金戈鐵馬,這是何等的威風!抗金歸來,你進入仕途。你渴望建立功業。可是,現實卻和你的理想相悖了。

你想收復北方失地,但統治者只知貪圖享樂,你不滿官場的黑暗,不願苟且,屢次上書提議北伐,卻遭排擠。你的憤慨,烈酒能澆熄嗎?

多少次夢迴千里沙場,多少次淚水沾溼枕巾。金戈鐵馬如石如山,沉重壓抑着你的呼吸。夢那頭,你飛度關山,踏碎冰河,收復江山。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你爲國事憂愁,極端痛苦,竟然不能對人訴說,你“恐言未脫口而禍不旋踵”,你只好忍住內心的憂憤,“卻道‘天涼好個秋’”。你爲了心中的祖國,憂愁只能在心中流淌。

到了晚年,你被重新起用。你謀劃着揮師北伐,爲國家盡心盡力。結果又遭猜疑,你內心何等無奈!“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但是現如今的祖國,已經截然不同了。假如你出生在今世,你一定會爲今天的祖國感到驕傲,你的報國志向也一定會得到實現。

南宋最後亡了,但中華民族不會亡!正因爲有你這樣的英雄,一次一次地拯救着中華民族,中國纔能有今天的富強。歷史雖然很短暫,但你的赤子之心,卻在歷史的長河中,璀璨發光。

當我遇上辛棄疾初一作文 篇11

“楚天千里清秋,水隨天去無際。遙岑遠目,獻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橋頭,斷鴻聲裏,江南遊子,把吳鉤看了,欄杆拍遍,無人會、登臨意。"讀着辛棄疾的《水龍吟》,我遇到了一篇文章,也遇到了辛棄疾。

小時候,曾經學習過《清平樂村居》,欣賞過如畫般和諧的鄉村美景,便一直認爲辛棄疾是位優雅的田園詩人,但讀過了《把欄杆拍遍》我才知道我錯了。

其實辛棄疾並不是一直都是詩人,他是以武起事,最終以文爲業的大詩人。我認爲。在宋朝裏,辛棄疾與岳飛頗有幾分相似,一位是家喻戶曉的詩人,一位是英勇善戰的勇將,一位也曾衝入沙場英勇殺敵,一位也曾涌出膾炙人口的名句……還記得辛棄疾的那首著名的《破陣子》,那是辛棄疾被閒置時所作,但卻生動地再現了戰場殺敵之景。我所瞭解的辛棄疾至少也痛痛快快、利刀利劍地殺過敵的,他生於宋金亂世,不滿金人的無情踐踏,起義抗金也曾多次勝利,而且,他幹這些壯舉時還只是個少年,卻爲朝廷痛殺賊冠,稱得上爲英雄。

與岳飛一樣,辛棄疾的命運也是坎坎坷坷。他作爲南宋臣民,共生活了40多年,倒有近20年被閒置一旁,而在斷斷續續的20年中又有37次頻繁調動,官職是一降再降,但他卻沒有被命運所擊垮,反而熱情地迎接每份官職,認真地做好。他那種不畏艱難險阻的精神值得我們每個人去學習和領會。

是啊,人生在世,無論是誰都會遇上這樣或那樣的困難,沒有人能說自己的路途永遠是一帆風順的,這些困難有大有小,而且無論大小,只要你肯努力,還有一顆像辛棄疾一樣的不畏艱難險阻的心,就一定能夠戰勝困難,超越困難。

心裏突然間涌上一股力量,那便是辛棄疾的忠告:不畏艱難險阻,一定會取得成功。

當我遇上辛棄疾初一作文 篇12

“終留下,萬古嘆,生子該當如孫仲謀”。幼時初識辛棄疾,是在《權御天下》的幾句唱詞中。

辛棄疾並不只是史料上幾百個冷冰冰的文字,它更是歷史上的一個奇人,一個心在疆場、一心爲國的偉大愛國詞人。

他的父母爲他取名爲“棄疾”,其中定是蘊含了無限的期望——希望他能夠像霍去病一樣,光復大宋王朝,驅除韃虜,收復失地,重振昔日榮耀。他也確實有戎馬之心,青年時參與耿京起義,擒殺叛徒張安國。迴歸南宋後,獻《美芹十論》、《九議》等,條陳戰守之策。可主戰思想不被主和派接受,故屢遭彈劾,數次起落,最終退隱山居。

戎馬之心,被烏合之衆嘈雜混亂的聲音所掩蓋。

初讀“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生子當如孫仲謀”“,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時,難以想象他已經要逐漸步入生命的盡頭。這幾句所勾勒出的辛棄疾,分明是一個意氣風發、鮮衣怒馬的少年郎。他不僅晃了我的眼,還晃了世人的眼,甚至高高在上的太陽都要羞澀地捏着衣角,遮住自己的臉。

身已老,心不老,他一直是那個意氣風發、鮮衣怒馬的少年郎。少年心中自有丘壑。他不是神人,他也是肉體凡胎,他也會嘆“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在表達自己愛國之情之餘,他也會流露感慨,可他不會因此沉寂。他一定想重新拿起長劍,胯下騎匹烈馬,單槍匹馬殺入敵陣中,再立戰功。但這也只能是他“夢迴吹角連營”的一個熱烈、雄壯卻有虛無的夢。在我眼中,他是一個意氣風發的少年,是“此後如竟沒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是一位說出“愛國”不會變味的偉大的愛國詞人。他更教會了我:

若現實冰冷,那就眼含熱淚;

若現實黑暗,那就心有微光。

生活吻我以痛,我要報之以歌。

當我遇上辛棄疾初一作文 篇13

我心有猛虎,卻細嗅薔薇。——題記

一個人要走過多少路,才能成爲真正的男子漢?一隻白鴿要飛越過多少片大海,才能在沙灘上得到安眠?辛棄疾,你就是這樣的一個男子漢。

你文武雙全,曾經率領五十騎兵殺入敵人十萬大軍,活捉了叛徒又親自奔馳千里,押赴臨安。你的軍事才能一次次的顯露出來,可沉浸在歡樂中的南宋王朝卻收回了你的軍隊,只給了你一支柔弱的筆。你這隻猛虎,受盡了打擊,你只能吶喊“清愁不斷,問何人會解連環?生怕見花開花落,朝來塞雁先還。”

時光在不經意間過去,你的青春也被時光替換,可你的意志經過歲月的洗禮卻絲毫不變,你渴望再次回到疆場,卻報國無門“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如虎。”可朝廷的腐敗容不得你的心思,你只得感嘆“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這是猛虎來自內心的感慨。

漸漸得,流年染白了雙鬢,知道此生壯志難酬,你懷着滿腔報負卻報國無門“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你現在仍是猛虎,只不過是一隻醉倒的猛虎“昨夜鬆邊醉倒,問鬆我醉何如?只疑鬆到要來扶,以手推鬆曰:去!”

你選擇了歸隱田園,想在田園生活中陶冶情操。在“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中體會田園生活的悠閒;在“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無賴,溪頭臥剝蓮蓬。”中體會農村質樸的溫馨。

當然,猛虎也有溫柔的一面“羅帳燈昏,哽咽夢中語,是他春帶愁來,春歸何處,卻不解帶將愁去”。

在你六十歲時,朝廷決定再次啓用你,可你卻病倒了,只好辭官,從此臥牀不起。

我知道,你壯志未酬。據說你在臨死前大喊“殺賊,殺賊!”我知道這是一隻孤獨而蒼涼的老虎最後的呼喊。

辛棄疾,你那猛虎般的聲音響徹中原大地,永遠,在我耳畔迴響

當我遇上辛棄疾初一作文 篇14

遍地烽煙、異族統治的八百多年前的山東,出了一位“須作蝟毛磔,筆作劍鋒長”、難能可貴的一代詞人、將才──辛棄疾。

甫過弱冠之年不久,少年辛棄疾懷抱滿腹力復宋室之心,毅然決然投入抗金隊伍,這熱血愛國青年無所顧忌,一顆赤誠之心帶他南渡宋室,原以爲南宋是將雙臂展開,要擁抱這樣一位無可限量的大鵬,然而事實不然,辛棄疾主戰的積極思想被只望苟且偷生的朝廷主和派淋了一身冷水,羽翼既溼,何以展翅?

即使所任官職甚小,無法大展長才,辛棄疾依舊不改本色,赤子之心使他一再上奏,他言及北伐大業,卻不受重視,反被主和派打壓,多愛國的熱血漢子也不禁慨嘆:“把吳鉤看了、欄杆拍遍,無人會,登臨意。”夫天地之間,誰解其心?朝臣的格局不似辛棄疾之大,一時的安寧不穩固,但文武百官只圖這不實的、表面上的和平,誰也不是能將國家擺在己身前的辛棄疾。

或許是看清了事實,再加上樂天性格所使,當身在壯年、最能有所作爲的時候,辛棄疾被削職爲民,但他並不戀棧,揮一揮衣袖,兩袖清風的歸隱,他要做個農人去。

可是他是辛棄疾呀!愛國、愛民甚己的辛棄疾呀!所以即使他可以一邊下田、一邊吟詠“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稻花香裏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但“醉裏挑燈看劍,夢迴吹角連營”心心念唸的仍是爲國家大業着想,這志業此身難卻,臨終前的一聲:“殺賊!”留下多少遺憾。

辛棄疾是隻鵬鳥,當他渴望爲宋室大鵬展翅時,羽翼卻被束縛,儘管限制得住他的行動,但他的精神早已翱遊天際,在每一個景仰他的人心中任意飛翔,長鳴入心裏。

當我遇上辛棄疾初一作文 篇15

曾讀到一篇《鬱孤臺之魂》,辛棄疾便深深地印在我的腦海中,我對他有着莫名燃起的崇敬與欣賞。

初識他,是一首《菩薩蠻》,金兵入侵,生靈塗炭,他站在鬱孤臺之上,一身孤傲挺拔,風骨凜然。“鬱孤臺下清江水,中間多少行人淚”,金甌缺,月未圓,山河碎,心不安。他望長安,聞鷓鴣,卻依然抹不掉心頭病。“可憐無數山”的襟懷,“江晚正愁予”的情愫,以天下爲已任的精神從此留在心間,這是他,他扶欄遠眺,望眼欲穿。

後來,我慢慢地瞭解了他。原來,他本是一屆武夫,馳騁沙場,躍馬橫刀,如此血氣方剛之男兒,卻失了鋼刀利劍。朝廷的苟安一隅,他無奈,卻只能提一隻筆,用血與淚揮酒紙箋,用刀和劍刻成了一支支充滿凜然殺氣和磅礴之勢的詩詞,爲歷史留下了一聲聲悲壯的呼喊、遺憾的嘆息。

他愛國,愛百姓,愛朝廷,但空有一身力,一腔志,又能向何處使呢?“怨無大小,生於所愛;物無美惡,過則成災”,雖作於此,他卻沒有放棄自己,放棄朝廷,放棄希望。他在的四十年間,無不竭盡所能,但凡有一次能夠效力的機會,就捧着渾身的熱情去做,創下“飛虎軍”,雄鎮江南,在福建招兵買馬,寫下“亂金必亂”的文書,卻一次又一次被閒置,“閒愁最苦。休去倚危欄,斜陽正在,煙柳斷腸處”,世上許多順達之志,怎就輪不上他呢?他心難靜,意難平,字字血淚,卻只淪爲旁觀者,他自嘲,“君恩重,且教種共芙蓉!”

一代偉大的政治家,由武而文,又由文而政,始終在被用與被棄間輪迴煎熬,艱辛做就,悲辛滋味,總是辛酸辛苦,他大聲議政,無奈報國無門。他在贛東北修帶湖莊園,他說:“人生在勤,當以力田爲先”,取名:稼軒。

雖後幾經移居,卻只遊山逛水,飲酒賦詩,閒雲野鶴,我想,他也會念幾時曾經,嘆何許不平,抒幾份遺憾。離不開,放不下

來自鬱孤臺的邂逅,有幸與辛棄疾而遇,樑衡曾說“積三百年北宋南宋之動盪,才產生了一個辛棄疾”。如果可以選,我還希望在南宋的疆場上,能看到一勇猛男兒,拍刀催馬,圓了他一生的英雄夢。

當我遇上辛棄疾初一作文 篇16

翻開一本《稼軒長短句》,點一盞燭紅明燈,輕吟淺頌,入夢便華胥。

我是一刃雪白名劍,鑄劍師對我讚不絕口,連讚我說:“百年猶新,千年不鏽!

記得那天風吹燭火,光暈凌亂。破木草屋中一位鬢白的老人,投毫擲墨,抽出靜躺在劍鞘中的我,懷有如飛身縱馬一般的氣勢,腿風掃過燭臺,又是一陣燈火難眠。我靜聽自己劃破草屋輕簾的嘶嘶聲響,如游龍一般,氣勢宏宏。草屋之中,彷彿有幾隻軍鼓奏起悲涼惆悵的樂章,然而四下依舊無人欣賞,只有牛羊成羣,麻木呆滯。老人揮劍,自斷長鬚長髮,望着我新開的雪白劍鋒,落下簌簌長淚。他跪地而吶喊:“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身前身後名,可憐白髮生!”他輕撫我劍身,拭去輕鹹的淚。“長劍,你可知我心中恨意難平,可知!可知!”我不禁發出錚錚悲鳴,一陣寒涼。

那時身爲新劍的我,雪白的劍身上卻灼上了點點青鏽。我,只是將軍手中一把平淡無奇的劍!

再見將軍,他彈劍悠哉遊哉,如尋常老翁一般,或坐或臥,或於村口看稚童遊樂,或立江畔看少年辛勞。“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我見他略帶醉意,逶迤朦朧,心中一陣悸動,鏽跡斑斑的劍身上浮現出邊疆戰亂不眠,傷亡不休的場景。眼前的稼軒居士一派安詳,我卻越發憂愁,發出錚錚悲鳴,如簌簌淚水一般。將軍常淚,我亦常鏽。

時光流轉,萬般如同。

我眼前的稼軒居士躺在一張破舊不堪的木牀上,如我所知的一樣,這位少年將軍晚年悲涼,一個冰冷的世界與他火熱的心灼傷了他的胸膛。一人,一世界,一片悲涼惆悵。

“長劍,你可知我的恨?”面前的將軍,一把白髮,一席舊衣,眉目滄桑。“我不恨金軍犯國,不恨昏君奸臣,我恨那百姓迷戀世俗繁華、我恨那男女老少不懂家仇國恨!”

又是一道淚,劃過我青鏽色的劍身。

我震然,劍鋒隨着將軍一同悲鳴:“我欲殺賊!殺賊!殺賊……”

將軍睜目吶喊而逝,而我,從此只是一把鏽劍,埋掩在歷史長河之中,隨將軍一同失去了我名劍的身姿,卻獲得了神劍的劍靈。

燭火惺忪,我淚眼朦朧。百姓若多懂家仇國恨,何懼昏君奸臣?

當我遇上辛棄疾初一作文 篇17

初識這首詞,是在小學課本上: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裏吳音相媚好,白髮誰家翁媼。

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無賴,溪頭臥剝蓮蓬。

當時看到這首詞,先是被旁邊的插圖吸引了。鋪天蓋地的淺綠色,老人,孩子。覺得辛棄疾真是一位坦率的武將,溫暖幸福的感覺從詞中透出。

但是詞未變,讀詞人未變,只是心境會隨着時光年輪的刻畫慢慢對詞融入不同情感的體會。

孑然一座小茅屋,不蔽風日,茅草上烘焙着母親胸脯一樣的溫熱。屋檐低小,是微卷的睫毛。溪邊的草豎起長耳朵,等候着遠遠傳來的吳儂軟語向青草更青處漫溯。簡單的幾筆卻勾勒出了一幅飽含深情的畫面。只覺得翻滾的溫情衝破了腳下的泥土直上霄漢,再如煙花般散落下來。星星點點的暖意浸透着。

一生戎馬的辛棄疾描繪這樣的和美時想必會眼眶溼潤吧!金戈鐵馬數載,滿心國計民生的他心中也一定會有一個小小的角落留給自己的家人。也曾像大禹三過家門而不入般的決絕嗎?也曾策馬揚鞭回望卻雙袖龍鍾嗎?對這樣恬淡快樂生活的嚮往與萬分遺憾的複雜情感,在旁觀黃髮垂髫的那一瞬揳入了筆尖。

想到辛棄疾的遺憾,想到家人,如今再反覆讀這首詞,也沒了當年初讀時輕快的心情。白髮誰家翁媼。自己卻沒有機會看到爺爺滿頭白髮的樣子。詞裏那樣一家人在一起的生活總是讓我恍惚間回憶起小時候的畫面。爺爺常在場院裏拉着胡琴搖頭晃腦地唱着《珍珠塔》,和在長凳上嗑着瓜子的奶奶一同看着我和弟弟妹妹滿世界亂跑,打打鬧鬧。我們總是搶着到爺爺面前互相告狀,爲了一點小事便不歡而散,轉了一圈回來又和好了。那時的爺爺看我們,心裏也會有“最喜小兒無賴”的相同感受嗎?……一切都不得而知了。溪上依然青青草,可惜墳前卻也已青青草了。

人就是這麼奇怪,追憶一個人的時候,無論看到什麼,無論在什麼場合,總會有意無意地覺得裏面滲着些許有關那個人的特別情感,於是有了觸景生情,有了睹物思人。就像而今的自己,每每看到這首《清平樂》,總是有種悵惘的感覺,好像裏面有着曾經的爺爺和曾經的自己。

如果讓我選擇,只希望不要做辛棄疾吧。不想遠離家人數載偶然擡頭看見一家人幸福的場面而滿心複雜地寫下優美的詞作。只希望自己和家人會是幸福的主角。即使也是茅檐低小。

當我遇上辛棄疾初一作文 篇18

人,總謂“來日方長”。而一生大起大落的辛棄疾,卻等不起那些“來日”。熱忱無處放,唯留空嘆滿腔,經一世矛盾滄桑。

他,是從“文”與“武”矛盾間走出的辛棄疾。

英勇梟雄血袍絳,一身戎裝半世狂。或許,勇敢果斷的辛棄疾,天生屬於戰場。壯志凌雲。碧血丹心,可誰知宿命弄人,這樣一個年少有爲的英才被迫着扔下那些刀劍,執起筆墨時內心的無奈與憤恨?從此,逍遙輕狂於沙場的他,以血淚爲墨,刀劍爲筆,把一首首作品鐫刻在文學的領空,被迫着“棄武從文”。可是,誰讀出了他字裏行間懷才不遇的悲愴鬱悶?誰來詮釋他的矛盾?

他,是從“戲裏”與“戲外”矛盾間走出的辛棄疾。

人生如戲!如文中所述,辛棄疾不會計較“五斗米折腰”的尊嚴,他不愄怖傾盆饞言。時局起伏,他就跟着大忙大閒,大起大落。聽着,就像一個活脫脫的戲外人。但事實如此嗎?不。他做不到像電影中哪吒那樣灑脫。向來心是看客心,奈何人是戲中人。辛棄疾不是聖人,做不到無慾無求。他唯一放不下的,是這個國家。正因如此,他才走進了永遠也觸碰不到的官場漩渦。他被捲進戲裏,他被迫者從一代梟雄,變得毫無用武之地。辛棄疾走不出“文”與“武”的矛盾,又何嘗能走過這“戲裏”與“戲外”的矛盾?

他,亦是從“愛國”與“憂國”矛盾間走出的辛棄疾。

辛棄疾對國家的熱愛與執着,從古至今,幾乎無人能及。殺伐滾滾,血亂紅塵。爲了這個國家,爲了實現報國的抱負,他奔走沙場,血濺戰袍,鞠躬盡瘁,義不容辭。他愛國愛民,他可以以身許國,赴湯蹈火。但他亦是憂國憂民的。外表雖平凡,但這不代表他那如明鏡般的心是混濁的。官場昏暗不公,達官顯貴們爲一己私利,便誹謗、誣陷、排擠辛棄疾。這,使一心報國的他憂心如焚。他看得透骯髒的人性,看得懂迷惑人心的利益,看得出自私自利的政治手段,但辛棄疾卻看不透這個國家。官場黑暗,不識清官,他一身理想抱負,終究這國家看不到他。或許水熱深火熱,或許民不聊生,辛棄疾憂心忡忡,卻不知道到底應如何走出“愛國”與“憂國”的矛盾。

正與邪的搏擊,愛與恨的糾纏,辛棄疾千帆過盡,卻只得到一個似徒勞而又非徒勞的坎坷命運,一世矛盾。或許,就是這樣的環境,民族仇,國興亡,這種困境,纔可鑄煉出一位千古英才。

當我遇上辛棄疾初一作文 篇19

吟誦着鬱孤臺下清江水,中間多少行人淚,我想起了老師口中的他。

曾幾何時,我坐在那木凳上,等待着老師講課。望着大屏幕上,那一幅幅圖中的環境,顯得如此優雅,如此樸素。老師走上來了,開始講課。輕輕一點,《清平樂。村居》便清晰地展現在我的眼前。那一刻,我認識了我一生的摯友——辛棄疾。

老師惟妙惟肖地讀着,臉上的神情萬番變化:我似乎聽到了什麼,聽到了農村生活的閒趣,聽到了辛棄疾對其生活的嚮往,更聽到了辛棄疾的那抹風骨。

隨即,老師叫我們朗誦,我奮然舉手,老師見狀,便請我來吟誦《破陣子》。我稍帶膽怯地站起身,但望着老師堅定的目光,我提起精神,挺了挺腰,清了清嗓子,大聲朗讀起來。

醉裏挑燈看劍,夢迴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外聲。沙場秋點兵。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可憐白髮生。一詞吟完,我一身都是膽也,體內的激情毫無散去,受到了老師的稱讚。

坐下後,老師描述了《清平樂·村居》的畫面,放起了幽幽樂聲,讓我們身臨其境,細細品味。

我陶醉在這似高山流水的樂聲中,同時沉浸在這首高深幽雅的詞中。窗外,鳥嗚聲不斷;屋內,樂聲仍復還村居的生活豐富多彩,隨着歌聲盪漾開來,徘徊在每個人的心中。多麼富有情操,多麼令人陶醉。我彷彿真真切切地目睹了一家五口的親情。

待音樂停止,我還未緩過神,那一幕幕畫面,終究使我難以忘記,也讓我,記住了那個瀟灑的名字——辛棄疾。

少年痛飲,憶向吳江醒,難忘辛棄疾。

當我遇上辛棄疾初一作文 篇20

辛棄疾從一個武林高手跨越到文學憤青期間經歷了多少辛酸?曾經馳騁沙場的熱血青年,不得不避居鄉野,內心又是何等滋味?哀傷、憂怨、失意,一直伴隨他到老。這是時代的不幸?還是他個人的不幸?

辛棄疾生於當時的金國,從某種角度來說,這裏是“敵佔區”。但辛棄疾卻一心向宋,少年時代即積極抗金。盛名之下,朝廷不得不任用他,卻不敢大用。原因竟然是朝廷懷疑他是不是敵國派來的奸細,來到宋國是否目的不純。在今天看來,這些啼笑皆非的理由,卻成了他仕途的絆腳石。縱使他才華橫溢,縱使他豪情萬丈,可卻不能施展拳腳,空有一腔熱血與抱負。

在這樣的情況下,辛棄疾內心的落寞與孤寂自是常人難以理解。在《青玉案·元夕》中,辛棄疾隱晦地表達了這層意思: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無人賞識的美女,只能站在闌珊燈火下,獨自悲傷。與之相對應的是其他人則笑語喧譁,熱鬧萬分。

辛棄疾的不幸是時代的不幸。正如愛新覺羅·玄燁所說:君子觀棄疾之事,不可謂宋無人矣,特患高宗不能駕馭之耳。使其得周宣王,漢光武,其功業悉止是哉!康熙皇帝的評論可謂一語中的。倘使辛棄疾生活在一個合適的時代,他的功業絕對不僅僅止步於此。

可惜世上沒有那麼多如果,這位驚世駭俗的詞人,一生都以行動證明心中那顆報國之心。只可惜生不逢時,即使是我們後人,也不禁爲他扼腕嘆息。開禧三年,也就是公元1207年,辛棄疾病逝。這位愛國的詞人,據說臨死之前前仍在呼喊殺敵。一代風流,終歸於沉寂。

當我遇上辛棄疾初一作文 篇21

你知道誰被譽爲詞中之龍嗎?你知道誰是宋代存詞最多之人嗎?你知道誰的詞藝術風格多樣,以豪放爲主,風格沉雄豪邁又不乏細膩柔媚之處?對了,就是他。他筆下有三國國主孫權孫仲謀重用周瑜等能人而建功立業的故事。他筆下有南朝宋文帝劉義隆,他想學前人封狼居胥”,即北伐建功,而誤聽臣子之言,派兵草率北伐,結果被北魏太武帝拓跋燾打得狼狽不堪,大敗而歸的故事。他的好友陳亮這樣評價他眼光棱,足以照映一世之豪,背胛有負,足以荷載四國之重”,他就是永遠的傳奇辛棄疾。

辛棄疾一生的夢想就是收復中原,寫出了許多傳世名篇,其中《破陣子·爲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凸顯了他收復中原的決心壯志。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裏,我彷彿處在一個恢弘的戰場上:將軍把大塊的烤牛肉犒勞士兵們,同他們一起分享,軍樂隊演奏着高亢激昂的邊塞戰歌,以助軍威,在秋風凜冽的戰場上,他檢閱着各路兵馬,準備出征我彷彿看到一支驍勇善戰的隊伍,將士們騎着駿馬飛奔,快如的盧”,風馳電掣,拉開強弓萬箭齊發,響如霹靂”,驚心動魄。做人崩潰了,失敗了,他率領將士們終於完成了收復中原、統一祖國的偉業贏得了生前身後名。到這裏,我們被那個意氣昂揚、抱負遠大的忠勇將軍征服,然而,一句可憐白髮生”又把我們帶回現實,訴說着多少的鬱悶、痛苦和憤怒啊!

那個有着美好理想的辛棄疾,那個有着豪情壯志的辛棄疾,那個有着報國精神的辛棄疾。辛棄疾,你永遠是詞壇領袖!辛棄疾,你永遠是我敬佩的詞中之龍!

當我遇上辛棄疾初一作文 篇22

宋代風雨飄搖,無論是汴京的喧囂還是臨安的苟且,都籠罩在陰雲密佈的灰藍色之中。那灰瓦的天空下,宋朝月沉西子湖。我將走進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看望我們的朋友——幼安。

我在起義軍中找到了他,這時金人內部矛盾爆發,完顏亮在前線爲部下所殺,金軍向北撤退時,他聯絡朝廷。正當他沉浸在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的喜悅中時,義軍潰散,他失落至極。所謂“斷腸片片飛紅,都無人管,倩誰喚、流鶯聲住?”這是他的第一次受挫。

我在朝堂上找到了他,只見他對皇帝發表《美芹十論》,“今日之事,朝廷一於持重以爲成謀,虜人利於嘗試以爲得計,故和戰之權常出於敵,而我特從而應之。”他不忘結合歷史勸說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可惜皇上依然畏懼靖康之變中,錯失良機,而他也只被派往地方做官,遠離戰場。鷓鴣天欲上高樓去避愁,愁還隨我上高樓。經行幾處江山改,多少親朋盡白頭!這是他的第二次受挫。

我在他的鄉間田園找到了他,閒居鄉野同他的人生觀並非沒有契合之處;而且,由於過去的地位,他的生活也儘可以過得頗爲奢華。但是,作爲一個熱血男兒、一個風雲人物,在正是大有作爲的壯年被迫離開政治舞臺,曾經的一身轉戰三百里,一劍曾擋百萬師。醉裏挑燈看劍,夢迴吹角連營便化爲泡影。這又使他難以忍受,“休說鱸魚堪膾,盡西風,季鷹歸未?求田問舍,怕應羞見,劉郎才氣”這是他的第三次受挫。

我在北固亭找到了他。他看穿了南宋小朝廷偏安的懦夫相,明白身前身後名不過是可憐白髮生。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看着歷史的興亡,想着自己的經歷,不禁感慨憑廉頗老矣,尚能飯否?最終也沒能實現心願,這是他的最後的挫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