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推薦作文 > 走近魯迅作文

走近魯迅作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5W 次

在現實生活或工作學習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吧,作文可分爲小學作文、中學作文、大學作文(論文)。還是對作文一籌莫展嗎?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走近魯迅作文,歡迎大家分享。

走近魯迅作文

走近魯迅作文1

在經濟高速發展的今天,紹興縣打出了力塑魯迅文章的文化牌,打造了旅遊業的新景點——魯鎮,把魯迅作品中的"魯鎮"搬到現實中來.在魯迅筆下《祝福》、《孔乙己》、《明天》等作品中頻頻出現的紹興魯鎮,雖然是虛擬的,但紹興縣投入2億多元,營造了一個佔地9公頃的"魯鎮".在這裏,融匯了昔日古城紹興的民俗風情、民居建築.魯鎮景區突出了魯迅先生在故鄉的精神家園,傳承和弘揚了魯迅文化,並將紹興的水文化、橋文化、酒文化等融入其中.

百年曆史的紹興水鄉縮影的魯鎮,在這得到重放,又重新回到現實生活中.無論是紹興人亦或是外地人,徜徉在這古老的石板街道上,穿梭於民居村落,探尋紹興的民俗風情,感受水鄉的另一番情韻和意境……紹興將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融爲一體,相得益彰,這是紹興名勝的最獨特之處,對各省旅遊資源的再開發具有重要的借鑑意義.

許多年來,“魯鎮”一直是個被國內外魯研專家頻頻使用的詞,在某種意義上說,它甚至已成了魯迅作品的`代名詞,與三味書屋、百草園一起構成一種獨特的魯迅文化語境.可當有人問起“魯鎮”在哪裏時,我們便難指其實了,而要說清“魯鎮”的面貌,更是勉爲其難了.確實,“魯鎮”在魯迅作品中僅是一種泛概念,它沒有具體的方位,沒有具體的形象描繪,留給人們太多的聯想和想像的空間.

同時,當“魯鎮”歷史的守護者們悄然離我們遠去,古老的水鄉風俗被現代文明逼進歷史角落時,久居於繁鬧與喧譁的人們便開始渴求一種文化的迴歸,希冀一種寧靜、安適的生活,安然地在曲曲彎彎的窄巷、碧波盪漾的流水、垂柳依依的小橋觀賞一種景緻、品味一種風俗、尋覓一段歷史.於是,建造一個新“魯鎮”便成了一種時代的召喚.

坦誠地說,隨着歲月的流逝,魯迅和他生活的那個年代離我們越來越遠了,魯迅所處的生活環境和社會風貌我們越來越感到陌生了.我們經常可以聽到人們尤其是青少年所發出的“魯迅的書真難讀真難懂”的陣陣感嘆,爲繼承和弘揚先進的魯迅文化,人們在做種種不懈的努力.如影視、戲劇界將《祝福》、《故鄉》、《阿Q正傳》等魯迅作品搬上了銀屏、舞臺,出版界出版了《吶喊》、《朝花夕拾》等圖文並茂的魯迅作品,使廣大觀衆和讀者有了形象感受,讀魯迅原著相對輕鬆和容易多了.如今,鑑湖畔的“魯鎮”,更讓所有文學愛好者有了讀魯迅的一把鑰匙.

再看,魯迅墓地位於虹口的魯迅公園.墓地佔地1600平方米,周圍種植了松柏、香樟、廣玉蘭等長青樹,墓前平臺可同時容納400人在此瞻仰.草坪上的魯迅座像是浙江美院蕭傳玖所塑,墓欄裏安放着靈柩的墓槨,上鋪光潔堅固的花崗石,兩旁兩棵松柏系魯迅夫人許廣平及其孩子周海嬰親手栽植.墓穴後是花崗石做的大墓碑,上刻 “魯迅先生之墓”六字,爲毛澤東所題.

最後,在這次外調活動中,我們想對魯迅老先生表達一種感情——儘管我們對魯迅專題還存在種種困難,但我們總是以一種尊敬、敬畏的眼神去看待他,因爲他的作品,因爲他的一切.

走近魯迅作文2

一直覺得雨天是適合看書的。

謝絕鳥語花香的繁華,一片書香細雨落在乾涸的渴望裏。在巴金老人的《秋夜》裏走近了先生您,矮小的身材,黑色的長袍,濃濃的眉毛,厚厚的脣須,深透的眼光和慈祥的微笑,右手兩根手指夾着一支香菸,您深深地吸一口煙,向空中噴着煙霧。這就是您了,先生。

不由自主的,身體好像被一種莫名的力量推入另一個空間,蒼狗白雲,從腳邊飛去了,泡沫散盡。遠處蹲伏着黑暗,烏鴉在天空歌唱,塵埃裹在風中到處亂撞,空氣迅速下沉與泥土重疊,挨挨擠擠的洋屋浸在風雨中。走近一個屋子,一種簡樸的味道迎迓,僅此。映入眼簾的是一個令人尊敬的身影,混沌之後這才恍然是先生,我打量了他,瘦得叫人擔心,頭髮還是精神抖擻。

我敬畏地垂立在一旁,先生過身來,擡起眼睛,融化了我的不安,他招我坐近前來。“您的《狂人日記》號稱‘打響揭露封建社會的第一聲春雷’;尤其是《藥》最爲深刻,那華老栓用統治者殺害的革命者夏瑜的鮮血蘸成‘人血饅頭’爲孩子治病,我敬佩您筆下夏瑜的革命精神,更痛惜民衆的無知。”我發現自己的膽子在先生慈祥的目光裏柔軟起來,竟然滔滔不絕起來。

先生的臉顯得安靜,分明道:“但願我的文章能像一束春光穿透被黑暗束縛的人們,寄予他們絲絲光明罷……”我體會到先生話裏蘊含了沉甸甸的奉獻自己的熱情,彷彿要將自己脆弱的力量化爲拯救國民的偉大力量。

他懇切的目光炯炯有神,我好像看見了岩漿自地底氾濫涌出。我還想聆聽先生棄醫從文的人生選擇,便急切問道:“先生作爲大夫,懷着一顆慈悲之心,解救病魔困繞的難民豈不可乎?”

他搖了搖頭,沉痛嘆息着:“身爲大夫徒增國民的體質,卻無措於他們思想的草莽,行醫焉有大益?以爲當今濟世良藥莫若從文化入手。”由此先生成了寂寞中奔馳的`勇士,把責任寫在生命線上,用無形卻犀利的匕首刺入敵人的心臟,“鮮血”是他的伴侶了。倏然間有醍醐灌頂的感覺。辭別先生,起身而去。想着雖然社會明亮成爲主色,但其中也不乏黑暗,有時注入清泉都會濁色。前路註定坎坷。可是無法冷眼旁觀,嘆息腸內熱。希望像先生那樣把文字墨化爲武器揭開社會的不足,爲的是喚醒和淨化。

一個激靈,回過神來,俯下眼來,依然是巴金老人的《秋夜》:他從不教訓人,他鼓勵你,安慰你,慢慢地使你的眼睛睜大,牽着你的手徐徐朝前走去,倘使有絆腳石,他會替你踢開。

走近先生,溫暖和力量自心底升起。

封建時期官僚家庭一步步敗落,從小就承擔起生活的重任,只有憂傷和孤獨陪伴着他。然後,我們又通過一道石橋,來到了魯迅的私塾的家。第三個房間的角落位置便是魯迅讀書的地方。在屋子的正中有一塊匾,上面寫着“三味書屋”,下面掛有一大幅畫,畫中有一棵樹,樹下有一隻肥胖的梅花鹿躺在那兒,每次魯迅上學都要對畫行禮。有一次,魯迅因爲去給爸爸換錢買藥,遲到了,老師批評了他,他便在紙上寫了個“早”字,之後他再也沒有遲到過,僅管事情越來越多了。在三味書屋的後面有一個小院子,雖然比百草園小得多,但那兒是同學們下課嬉戲的好地方。有那兒有一棵高大的梅樹,一直活到了現在哦!魯迅到17歲離開了私塾,開始了他的寫作救國。

魯迅在學習上做到了心到、眼到、口到三到,他讀了一輩子書,寫出了許多優秀作品,臨死之前還在艱難的寫作。他喚醒了沉睡的人們,喚醒了沉睡的中國。他是紹興的驕傲,是中國的驕傲,我們要學習他努力學習堅持寫作的好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