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推薦作文 > 關於年味作文(15篇)

關於年味作文(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18W 次

無論在學習、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寫過作文吧,作文是人們把記憶中所存儲的有關知識、經驗和思想用書面形式表達出來的記敘方式。相信很多朋友都對寫作文感到非常苦惱吧,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關於年味作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關於年味作文(15篇)

關於年味作文1

臘八節之後,轉眼間就要過年了。

對於漂泊在外的人而言,能回家過年,有着特別的意義。在外拼搏,聚少離多。如此,家的溫暖猶如夜空中的北極星,時刻給人以指引、鼓勵,給人以莫大的勇氣、非凡的信心和殷殷的希冀。

我的故鄉是濰坊臨朐的一個小山村。小時候,在我的印象中,置辦年貨是必不可少的。

進入臘月後,母親和嬸子們便忙活開了:做豆腐、蒸年糕、蒸饅頭以及油炸肉、魚呀什麼的,忙得不亦樂乎。

故鄉臘月裏的年貨大集是必須去的。小時候,自己喜歡跟着大人們去趕集。大集上,人頭攢動,熙熙攘攘。有時看見推着木獨輪車的人穿行在人羣中,遇上稍稍擁堵的路段,那人就很自然地拖着長腔喊幾嗓子:“哎——借過嘍——借過嘍!”然後,人羣很快地就散開一些讓出路來。

服裝市場裏的各色服裝,菜市場裏面的青菜,點綴着大集,彷彿是春天裏一片花紅柳綠的景象。路過賣年畫或者是玩具的攤前,經常要停下來看一看。大人們經常買一副中堂另加兩幅對聯,多是福祿壽喜、松鶴延年之類的內容。物品採購基本齊全以後,接下來就是去鞭炮市場買鞭炮。

現在,已經看不見當年熱鬧紅火的鞭炮市場了,那些集市上喧鬧的爆竹聲也只能在記憶中尋覓了。

大年三十那天是格外忙碌。

早晨起牀後,趕緊打掃院子。早飯之後,若是天氣晴好,趕緊貼對聯、貼門錢。女人們忙着包水餃,準備食品以及過年祭祀用的供品。有一件事情是不可或缺的,那就是去上墳。準備好上墳用的供品、燒紙、鞭炮後,族人們相約着去本家族的墓地上墳。一路上,閒談起一些已故先人的生前瑣事,唏噓不已、不知不覺間就遠遠地看見了爺爺、奶奶的墓碑。百鳥無語,冬風嗚咽,那遠遠的墓碑,彷彿是爺爺、奶奶翹首以盼的.身影

自小到大,每逢過年,父親都要在自家的院子裏高高掛起一盞大紅燈籠。

有時候,我抱怨有些麻煩,父親只是一笑:“過年掛燈籠好啊!”父親年逾七旬,喜歡讀書,他曾給我講起姜子牙封神的故事:姜子牙封神後,自己沒有被封神。後來,他自己也成了仙,燈籠下面的光明處就成了他的一席之地。我漸漸理解父親的燈籠情結了。那高高的大紅燈籠,包含了多少老人們翹首盼兒歸的心思,又何嘗不是在時刻照耀着遠方遊子們的回家路呢?

大年夜,忘不了母親一個人默默忙碌的身影,忘不了一家人團聚在一起熱鬧的場面,忘不了年夜飯的味道,忘不了春晚的精彩紛呈帶來的歡聲笑語,忘不了大紅燈籠的明亮紅火,忘不了鞭炮聲聲的起伏跌宕

去年,大年三十我和同事們還在單位忙着值班,守護着峽山湖的一方平安。今年的春節,但願自己能夠回家過年。只爲重溫那份久違的親情,只爲恪守一次不想抱憾的孝道,只爲找尋那些令人感動的記憶,只爲那些濃濃的故鄉年味

關於年味作文2

新年,20xx年來嘍!大街上熱熱鬧鬧,屋子裏喜慶洋洋。每個人的臉上都露出欣喜的表情,讓我不禁看了也笑了起來。話說起來,今年可是個重頭年——上海世博會,這就讓我們的大街上更添上了一絲色彩:各種各樣的海寶,琳琅滿目的旗子,目不暇接的徽章。各個都十分珍貴,十分精美。可是,在我的心中,有一種更珍貴,更精美的東西在盪漾着……

新年,肯定要去逛街!我拉着媽媽的`手,“風速火急”地“衝”到街上,現在又能證明在上一段說的話千真萬確。果然是琳琅滿目,目不暇接,數不勝數,各種各樣,不計其數啊!在那麼多家店中,突然,有一家百貨店在“閃光”,一下子把我吸引了過去。我一看,店裏的商品並不繁多,那爲什麼會有這麼多人都去哪兒呢?

這時,來了一個小孩子,那他那雙手凍得通紅,看上去十分粗糙,“叔叔,我要買鞭炮。”只見他從口袋裏掏出零零碎碎的幾塊錢,買了一根鞭炮。沒想到那位叔叔還在鞭炮的袋子裏塞了一雙嶄新的手套。什麼,他沒付錢,幹嗎送給他一副嶄新的手套?那個小孩子大概沒發現,歡天喜地的跑向遠方:“媽媽,我買到鞭炮了!”這難道只是一個巧合?

“叔叔,我要一袋鞭炮,多一點哦!”當我把一袋鞭炮得手時,我和媽媽突然想起來,今天打火機沒帶,怎麼放鞭炮啊?我和媽媽急死了,離家也十分的遠,該怎麼辦。怎麼辦?這時,在我的心中,響起了一陣溫馨的聲音:“你們是沒打火機嗎?這兒有,就送給你們吧!”

那位叔叔,把打火機遞給了我,我毫不猶豫的接下了。可是,他怎麼會知道我們需要打火機呢?他怎麼會在這個時候送給我們呢?他怎麼在剛剛也送給那個小孩一副手套呢?這一定不是巧合。我擡頭一看。粉色的“溫暖小店”四個字貼在招牌上,讓我的心中立刻蕩起了一陣暖流。隨着那些五彩繽紛的煙花綻放着,小店那溫暖的心也更這綻放着。富裕人家裏吃年夜飯,歡天喜地,熱熱鬧鬧,的壓歲錢,寫春聯,掛“福”字……可是大街上的人們,生活不富裕的人們,心裏的暖流,並不遜於別人……

也許,一個打火機並不能解決什麼燃眉之急,一雙手套也並不是什麼貴重物品。可是,有一種品質,卻比這兩件東西珍貴一百倍。那是什麼呢?那是在別人困難的時候伸出一雙熱情的手?那是一種讓人們心中迴盪着的暖流?那是在過年時候的一種特殊的禮物?那還是別的小店不擁有的品質?那是中國人民的一種驕傲?那是什麼呢……

關於年味作文3

“金風送喜來,紫荊花已開,二月大地春雷鑼鼓敲起來……恭喜恭喜中國年,五穀豐登笑開顏……”聽着這首耳熟能詳的歌曲,就知道,年到!你知道年是什麼味道的嗎?年的味道怪怪的,讓我品一品在給你細細道來。

年,是歡樂的;是喜慶的;是和睦的。年,對於我來說是甜到心頭的。屋外二月的寒風呼呼地颳着樹枝,乾枯的樹枝上掛着幾片搖搖欲墜的枯黃的樹葉;風也毫不留情地刮過人們的臉龐,可人們洋溢着幸福歡笑的臉頰,火辣辣的,成羣的男孩按動着打火機,從裏面一下子竄出火紅跳動的火苗,紅光映在人們的臉上,笑容更加甜蜜。“噼裏啪啦”鞭炮聲清澈的在耳邊迴盪,綻開的不僅是絢爛的.煙花也是每一箇中國人的心花。一大家子人圍坐在圓桌周圍,湯圓、餃子、抄手、麪條……還有色香味俱全的各色中國菜:香腸、臘肉、夫妻肺片、京醬肉絲、魚香茄子、麻婆豆腐、春捲……旁邊的電視中正在播放着喜氣洋洋的春晚,而圍坐在桌子邊的人捧着一碗熱氣騰騰的香菇燉雞湯美美地品嚐,一口接一口,濃香四溢,安撫每一個人一年以來疲憊的心。這種感覺只有在過年才感受的到,其樂融融、歡聲笑語,年的味道是甜的。

年的味道是辣的,貼倒“福”、對聯、門神、窗花;掛燈籠、中國結、紅辣椒;放鞭炮、舞龍;還有“領紅包”!……一片紅色映入眼簾,過年就要喜慶,就要熱鬧,就要紅火。中國年讓你在冬天絲毫感覺不到寒冷,只有火辣。

年的味道是酸的,每天清晨我會一邊吃飯,一邊聽廣播。“兒子長大,一年到頭就回一次家,人是回來,可是留的住人卻留不住心。”這是一位母親寫給兒子的一封信。父母老,兒子大,好不容易回家,也不像小時候那樣如同開心果一樣逗父母開心、幫父母做事。只是一味地玩着手機看看電視,對於父母的噓寒問暖也愛理不理。這個年,父母盼回來深愛的兒子,可兒子的心卻早已停留在別處。父母的心是酸的,年的味道也是酸的。

年的味道是苦的,過年時是小偷、騙子、火災肆虐的高峯期。努力一年的積蓄被好逸惡勞、遊手好閒的盜賊偷走,被油嘴滑舌的騙子誆騙,甚至被一把無情的大火吞噬……妻離子散、親人離別,就在這普天同慶之時,事故給予人的打擊是空前悲慘淒涼的。這個年是苦的。

年的味道不是能一語道破的。各自有各自的區別,酸甜苦辣一應俱全,就像一臺鮮活的戲劇而或一支譜寫人世間悲歡離合的歌曲,要用眼觀察、用耳聆聽、用心感受。

關於年味作文4

除夕,春節,過年!這幾日,家人團聚,除舊迎新,享受年味。年味,不似那山珍海味,也不似那金縷玉衣,平凡而珍稀。

“噼裏啪啦噼裏啪啦!”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煙花、炮竹紛紛響起,串串煙火在新年的午夜到來之際直插蒼穹,在寂冷的黑夜裏劃出一道道絢麗的笑容,紅紅火火,熱熱鬧鬧,恍恍惚惚。我們一大家子站在窗前,共賞美景,我指着天空,大聲地叫着:“看吶!那不是一條可愛的小狗嗎?狗年好運似長龍,家庭和睦多興隆!新年好!”玻璃上映襯着我們幸福的樣子,笑得合不攏的'嘴露出潔白的牙齒,發出咯咯的爽朗的笑聲,雙眼如月牙般……鞭炮聲、笑聲、說話聲、鼓掌聲混雜着,年味流露其中。

看了會兒鞭炮,一家子便坐下來,一同包餃子。奶奶在餐桌上擺好用具和材料,奶奶將麪粉和好,然後手法嫺熟地擀好麪皮,爺爺也將切好的瘦肉等餡放入盤中,包餃子開始啦!包餃子在我們家可是拿手活,人人會並且包的好吃又好看。我激動地拿起一張又大又薄的皮,夾起一大坨餡放在上面,用筷子沾點水,在邊上畫一圈,中指和大拇指一捏,再兩隻手一起將兩邊捏緊,一隻大餃子就包好了,活像一個白白胖胖的小娃娃。接着,我左手握拳,大拇指和食指自然伸出,拿一張餃子皮放在上面並放入餡料,把餃子皮對摺,把其中一邊向裏折起一點,捏緊再向裏折一點,再捏緊如此重複直到另一邊,最後收口時把尾巴稍微向上翹,再捏緊,一個活靈活現的魚形餃也成功包好。待我們一人包好一盤,終於可以下鍋了!

於是,我們把餃子擦着鍋邊推入鍋內,餃子就像坐上了滑梯,穩穩當當地進鍋了。我用勺子在水裏蕩了蕩,蓋上鍋蓋。不一會兒,水開了,餃子開始不安定地亂跑起來,時而浮在水面,時而潛入水底,時而簇擁在一起,時而擴散開去……這時,水花越翻越大,鍋裏的水越升越高,餃子熟了!爸爸打開鍋蓋,用勺子將花白的餃子撈進碗中,我激動地鼓起掌,念道:“一個扁食兩頭尖,下到鍋裏成萬千。金勺舀,銀碗端,端到桌上敬老天。天神見了心喜歡,一年四季保平安。”餃子全部出鍋了,我夾起一個餃子一口塞入嘴中,肉汁“吱——”的一聲嗞出來了,咕嚕下了肚。真美味!這就是過年的味道吧。

在新舊年交替之際,一家人團聚,共享年味。年味,雖無實味,神似有味。年味,給予我們溫馨的回憶,讓我們的心有着充盈的滿足,在我們的心裏濃墨重彩地綻放。

關於年味作文5

一提起過年,就不得不提起放鞭炮、貼對聯、打餈粑等傳統習俗。如果是以前到了春節,在春節前,要打餈粑,殺雞殺鴨,家家戶戶貼對聯、寫福字,小孩子們在外放鞭炮,鞭炮的聲音震耳欲聾,莊嚴的宣告着春節的到來;大人們在家中的桌前準備年夜飯,久別重逢的親人們聊聊家常。一到大年初一,小孩子必定穿上新衣服,去親戚家串門,大人們相互叫喚着,分發着紅包,小孩子則得到一些瓜子和糖果,手中纂着紅包,快樂的笑着,跑着,跳着。

這似乎是每一個人夢想中的春節,一家人快樂的團聚,享受過年熱鬧喧囂的氛圍,放下一年裏的心酸血汗,就在這幾天快樂的過年。但這在如今社會似乎已銷聲匿跡了。現在爲了提高空氣質量,市區內大部分地區已經禁止燃放煙花爆竹;城市中幾乎沒有養雞養鴨的場所,餈粑也很少見;近兩年受疫情的影響,提倡“就地過年”,“不參加十人以上的`聚會”,走親戚、回老家的機會變少;只有貼對聯、寫福字還能做到。

幾乎人人憧憬的春節悄然遠去,留下的只有冷清、孤獨。這代表這現在過年的年味淡了嗎?我並不這麼認爲,恰恰相反,我認爲年味正以一種新的形式傳遞着。不知何時,支付寶集福、微信紅包悄然興起,成爲了聯繫親人情誼的紐帶。除了微信紅包,春晚也成爲了一個必不可少的要素,大家坐在沙發上討論着電視節目,靜等着午夜倒計時的開始。這種新型的過年方式,看似興起得偶然,實則確是必然。這,意味着社會和科技的變化。從科技這一方面說,支付寶和微信的興起,意味着中國互聯網行業的創新和發展,意味着科技技術的創新,意味着中國的地位在世界上提高;從社會這一方面說,現代的生活節奏越來越快,上班族被“996”“711”等工作框架束縛着,人們越發的渴望有時間休息調整自己,而春節是一年中爲數不多的小長假之一,若在這時走親訪友,小長假也會變成一種負擔,而這種以微信的形式發紅包、發祝福簡化了走親訪友的形式,而保留了它的實質,何不爲一種對年輕人的體諒和理解呢?同時,支付寶集福爲人們枯燥的生活增添樂趣,領紅包時意想不到的收穫,都能給人帶來愉悅的感覺,何樂而不爲呢?

這種新的過年方式有利有弊,可能會帶來人與人面對面的交流變少等問題,但我認爲利大於弊,這是適應時代發展的結果。所以,從表面看,年味變淡了,但從本質看,年味一直未變。春節的意義將永遠是:回首過去,展望未來;心連着心,守望相助。

關於年味作文6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王安石的《元日》大家一定不陌生吧!他所描繪的就是除夕之夜家家戶戶放炮迎新的熱鬧場面。

除夕之夜放鞭炮這似乎是一種不會被人忘卻的傳統。從我記事之日起就對每年除夕凌晨12點的炮聲記憶深刻。這是爲什麼呢?因爲在這一時間點裏每家都會放開門炮辭舊迎新,在新年裏討個好彩頭,你能想象上百花炮聲在空中此起彼伏地爆炸,那種光亮,那種聲響,怎一個震撼了得呀!即使你熬不到這麼晚,相信這震耳欲聾的炮聲還是會把你叫醒的。

每年除夕,爺爺、伯伯、爸爸都會準時從被窩中爬起來放鞭炮,對他們而言,這已是保持了十幾年甚至幾十年的習慣了。他們不需要鬧鐘,卻總是那麼準點,或許是他們的心靈感知新年的氣息比我們更早更準吧!

我一直認爲,鄉下的年味兒比城裏要更濃些,因爲這份“美味”中加了更多調料,純樸、感恩與真誠。城裏的路旁商店張燈結綵,這是他們對新年的期許,希望新的一年紅紅火火,步步高昇,但這其中不乏有些應付之意,過多花哨的裝飾只是隨了大流,迎合時代發展的需求。相比較而言,鄉下人家門上貼的春聯更有寓意,這些春聯並不昂貴,並不華麗,卻寄託了一家人對新年的美好期待,都說平凡之中見真情,春聯不也是如此嗎?

年味兒要與家人共同分享,所以除夕也就少不了與家人共進晚餐。隨着經濟的發展,生活水平、物質需求的提高,“年夜飯”大家更熱衷於去飯店吃。一家人在餐桌上有說有笑,吃着現成的飯菜,吃完結賬就可以走了,方便、快捷,何樂而不爲呢?但在鄉下大多數人家都是在家裏吃,即使比不上飯店菜品的美味,但這是家人親手烹製的,裏面充滿了濃濃的愛意,即使比不上飯店用餐的'方便,但與家人一起勞動是開心的,充實的,享受的。我們吃的不是美味,是氣氛。只要一家團聚,一起吃飯,我相信,無論飯菜的豐盛與否,大家都是開心的。

吃完年夜飯幹什麼呢?答案當然是看春晚了!雖然現在對春晚的意見褒貶不一,但依然不減低大家對春晚的熱情,很早就開始關注春晚了,除夕晚上8:00,春晚終於揭開了她神祕的面紗,一家人和樂融融的坐在電視機前,看着春晚,說說笑笑,體味春晚帶給我們的樂趣,等待零點鐘聲的敲響。

除夕,除舊迎新。年味兒,充斥心田。希望大家可以在新年中過的更輕鬆、更舒適、更愉快。如老虎般虎虎生威。作文

關於年味作文7

因爲她近了,孤枕難眠的我早早起來了,換上了新衣服後,就與媽媽出去買菜了。大街上的人可真多,人們急匆匆的在路上走着,大家都爲過年忙活着,大街上一片繁榮的景象。回到家,媽媽與奶奶就開始準備着年夜飯,媽媽與奶奶是我們家的大廚,我幫不上什麼忙,只好自己去玩兒了。爺爺與太奶在門外貼對聯。爸爸在打掃房間,他把房間打掃的非常乾淨。我聞見了過年的味道……

有薰臘肉,有紅菜臺,還有紅燒肉,醃竹筍等等。當然嘍,自然少不了過年時家裏的必備菜——魚,桌上有一大鍋魚,正好擺在桌子的正中央,冒着香香噴的味道。一家子擁擠在一個“小小”的屋子裏,飯肉飄香在爸爸媽媽叔叔伯伯笑談間,我們說說笑笑吃團圓飯,我喜歡這種喜慶的味道!

我們總是愛等待,我們一家人守候在一起,午夜的鐘聲剛剛敲過,只持續了片刻的寧靜便被一陣突如其來的響聲撕得粉碎。那聲音起初是零星的,微弱的,含混的,漸漸地,那聲音高亢起來,如海潮般勢不可擋地從黑沉沉的夜空中滾落下來。原本還清涼的空氣被震顫了,溶滿了火藥的'特殊味兒……我聽見,我看見,一家家都歡騰起來了,焰火同時從四面八方升起,藍的、綠的、紅的、黃的……外面成了煙花的世界,窗外簡直是火樹銀花,格外絢麗,有的旋轉,有的四射,還有的爆裂,煙花爆炸聲響徹在耳邊!夜空一片湛藍,星星正地眨着光芒,月亮倒掛在夜空中,又像片會發光的柳葉。只聽轟隆隆一聲聲巨響,打破了原來寧靜。一枚枚煙花向天空噴去。天空開放出一朵朵美麗的菊花,把夜空裝點得無比美麗。到處充滿了節日的氣氛。萬家燈火通明,煙霧瀰漫,這是過年纔有的味道啊……突然,一陣悅耳的銅鑼聲吸引了我,一羣活力旺盛的“獅子”蹦蹦跳跳的來了,他們的線路一會來這,一會在那,一會眨眼,一會翻跟頭,老人們樂開了花,我的奶奶也馬上把年糕塞在我們手上就跑去看舞獅了。我們吃着年糕,覺得更有味了。

我愛新年的年花嬌豔,我愛新年的糕點香甜,我愛爆竹聲響徹新年,我愛舞獅舞龍的表演。我愛新年,最好天天是新年;快樂迎新年我們又長大一年。開心迎新年,要對家人好一點;賀新迎新年人人都有快樂年,我愛除夕夜一家團圓,我愛與媽咪上街去拜年。我愛在新年不必去上學,我穿漂亮衣裳過新年,年年年啊年最圓,一家大小來慶團圓。年年年呀年最圓,原來我們都是愛過新年。我愛過年的味道。

關於年味作文8

屋外,寒風像一隻頑皮的小獸,在蕭條的大地上竄來竄去,世界似乎只剩下了風呼嘯的聲音。夜幕代替了白天,什麼也看不見,只聽得呼呼冷風把大樹吹得搖曳。那聲音,既像是因寒冷而發出的呻吟,又像是因孤單而悲鳴。

可屋內卻別有一番景象,歡聲笑語佈滿了屋子的每一個角落。盤子裏,一個個小巧可愛的餃子露出了暖心的微笑。一戶戶門上的“桃”字代替了”喜“字。沒錯,新年快要來了。

站在家裏的落地窗前,看着因過年而產生的現象:一戶戶人家往自家門前貼着春聯,街道上一輛輛小汽車載着歸家的遊子以及他們帶回的年貨,站在一扇扇門前等待遊子歸家的激動的老人,多年未見的親人哭着擁抱在一起……心裏便覺得:年味真濃啊!

年夜飯桌上,大家互相夾菜、祝福。我率先開了個頭,往每個人碗裏都夾了一個丸子,同時說到:“希望大家能天天都團團圓圓,永不分離!”媽媽也不甘示弱,往每個人碗裏夾了一塊菜頭,說道:”也希望大家在新的一年裏能有一個好彩頭!““哈哈哈!““好!好!”……就這樣,大家歡聲笑語地度過了一個團圓飯。

零點了,我們一家爭先恐後地衝下樓梯。果然,正如我們所料,別人家也都一起下來放煙花了。此時還下着小雪,自然比較冷,可是人們對過年的喜愛卻絲毫沒有受到影響。成年人放着各種煙花:”滿天星“、“沖天炮”……無數的禮花騰空而起,又帶着滿身的光焰灑向大地,把大地輝映得光彩奪目。人們抑制不住激動的心情,縱情的歡呼、歌唱。變幻無窮的焰火映照着人們興奮的笑臉。地上,是焰火的光彩,天上,是光彩的焰火。紅的,似節日的燈籠;黃的,像成熟的稻穀;綠的,如茂盛的大樹。瑰麗的`火花在空中飛舞,把平日閃閃發光的星星羞得不敢露面,就連街上的路燈這時也沒了用場。各色禮花在空中競相開放,構成一幅花團錦簇的圖畫:綠花一層層,紅花一重重,就像蘋果園裏慶大豐收;一羣白色的火花,好似銀河墜入人間。一幅幅,一幕幕,繁花繽紛,絢麗奪目,好不壯觀!

而小孩子呢?喜歡煙花的就蹲下來,捂着耳朵一臉期待地看着自己的爸爸媽媽點燃煙花,不喜歡煙花的就玩鞭炮,拿着小摔炮往別人腳下一扔,嚇別人一跳,然後就引起一陣歡聲笑語。也有的小孩比較文靜就自己靜靜地坐在角落裏,看着別人打鬧,自己也感受着濃濃的年味。雪花也似乎受到了感染,着急地往下面衝,與人們擁抱,早已不似先前的蕭條。

我感受着眼前這一切,體會到了久違的、濃濃的年味。

關於年味作文9

在我看來,年味是凝結在舌尖上的,一年又一年,我們就在這樣的年味中,慢慢長大了。

“進了臘月門,就是過年”老話雖是這麼說,但在現在,過年的熱鬧喧騰,似乎是從小年開始的。在小年這個春節的盛大開始中,餃子第一次揭開了她的面紗。

餃子永遠是過年餐桌上最重要的角色。餃子寓意着更歲交子,無論這一年過得怎樣,春節的餃子永遠是一家人的年終盛宴。“舒服不過躺着,好吃不過餃子。”餃子美味,餃子餡更是變化多端,令人多吃不厭。

在我的老家,餃子餡總是經典的韭菜豬肉餡。韭菜是新下的,鮮嫩多汁,剛買來摘來的韭菜更是青翠欲滴。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地上鋪着幾張報紙,一起摘韭菜,年味與家的味道就在這裏,慢慢昇華。豬肉最好是手切的,可以一粒粒清晰地嚼到,最好有些肥肉,豬肉的肥而不膩與韭菜的鮮辣融合在一起,正是對年味的最完美詮釋。

韭菜豬肉餃子本是最佳組合,可年三十晚上子時要吃的餃子卻是素餡。老一輩人說這象徵着來年樸素平淡、平平安安。我對這種說法不太相信,但素餡餃子的確也別有一番風味。

把胡蘿蔔、粉條、豆腐切碎,攤一個蛋餅切成小塊,有時加些木耳,素餃子餡基本上脫不了“這一套”,但就是這幾味簡單的食材,卻能調出美味的餡兒。素餡沒有了肉餡的那種濃烈的肉滋味,多了一股清淡的感覺,也可以對春節期間的大魚大肉起到一個很好的調節作用。不過令我疑惑的是,有時素餡裏也加些海米蝦仁,這還叫素餡嗎——也許素餡只是人們的一種對美好生活的寄託與嚐鮮的滿足罷了。

餃子皮也頗有講究。必須要用死麪的那是一定的,放了酵母就變成煮包子了。這幾年新出了一種“餃子粉”,據說是專門用來做麪皮用的,其實味道嚼勁與一般的餃子皮沒什麼差異。擀麪皮真是門手藝,擀麪皮講究中間厚,邊上薄。要想擀得又快又好,挺不容易。現在,肉店裏有賣機器壓的餃子皮,兩片皮之間撲上點麪粉,顯得死氣沉沉,口感也一般。

每當吃完餃子,總要喝上一碗煮餃子的.清湯,說是“原湯化原食”。其實拋開營養不講,清湯的味道品相還是不錯的:清湯的色澤是有着穀物氣息的淡黃色,味道既有一種餃子皮的清淡,也有露餡餃子肉餡的鮮美——所以煮餃子時,露餡餃子還是必不可少的呢!喝下一碗湯,感到周身熱乎乎的,寒冷驅散殆盡,也沖淡了剛纔吃餃子的鹹味。

關於年味作文10

大年三十的晚上,街上悄無一人,每家每戶都像一個個不同的世界,過着自家的年——對於那些張燈結綵、佳餚滿桌的大家庭來說,是甜蜜無比的;對於孤寡的老人來說卻是格外孤獨,想必他們正對着對面樓中發出的燈光發呆,思念着遠在天涯的兒女……而我,今年嚐出的年味卻與以往不同。

以往,我們一家都覺得回家鄉過年,心裏才踏實。我想,在上海最不適宜做的事便是過年了。記得去年過年,家裏到處都是熟悉的面容,或胖或瘦,或老或小,好不熱鬧!奶奶左手握着我的手,想逗我,卻不知如何逗,只好不斷稱讚:“長高了不少呀……”,她的手有些抖,不知是太老還是太激動了,右手拿着茶杯輕輕放下,拽着我的衣襟,將我拉到她的身邊,我順勢坐了下來,她好像給我按摩似的一會兒揉揉我肩,一會兒摸摸我的頭,生怕我跑走了。我看着她的臉,卻發現奶奶眼裏噙着少許淚,但臉上依然笑着說:“小東西以後長得肯定比你爸爸還高,哈哈……”此時年味是甜的。

今年同樣是諾大的飯桌,媽媽端上許多她親手做的菜,寬大的飯桌頓時擁擠不堪。按照常理,與這張大圓桌和這些佳餚相匹配的應是十多張歡笑的面孔和不住的敬酒聲,熱鬧非凡,但現在只有我們三個人——爸爸、媽媽和我。許多人認爲,過年便要大團聚纔有趣,三個人的年怎麼過?

三個人照樣過。我們猜謎語、飛花令、連成語、做遊戲,誰輸了誰喝。酒過三巡,我們仨互相敬酒時歡樂的氣氛漸漸平息,爸爸媽媽都有些微醺了,雖說我喝的不是酒,卻不免被這歡樂的.氣氛所感染。常言道:興高於量,陶然而不醉。爸爸媽媽話也多了起來,這才漸漸有了過年該有的氣氛。我們的笑語彷彿被空曠的客廳漸漸稀釋了,心頭猛地一酸:不知遠方的奶奶現在是不是也在思念我們。“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除夕夜的月牙對我眨眨眼,它好似奶奶的眼睛;奶奶此時也一定望着月亮,月亮也好似我的眼睛,向她眨眨眼。

爸爸拍拍我的手臂,壓歲紅包橫在我眼前,我向來“見錢眼開”,心裏不禁大悅,當即收下,年味轉而又變甜了。三個人的年何嘗不開心、幸福呢?雖然身旁少了親人陪伴,一年365天,我們哪一天不在思念他們?只是這樣的思念被繁忙的學業掩蓋着,而在這三人之年的深夜裏顯得格外強烈。除夕乃是一年的結尾.一個句號有什麼難畫?我們應當畫的高高興興、熱熱烈烈纔對!

我舉起手中的杯子,向着月亮幹了一杯,這月亮如同我的親人們,深情地注視着我。我欣慰地發現,歡慶與思念混在杯中,不酸不甜,剛剛好。

關於年味作文11

春去春又來,又到了過年日子,每家每戶都忙碌了起來,當然,不同地方有着不同文化習俗,身爲東莞人,自然會懂得一些東莞過年風俗。

臘月二十三是民間祭竈日子,祭竈,是一項在我國民間影響很大、流傳極廣習俗。舊時,差不多家家竈間都設有“竈王爺”神位。負責管理各家竈火,被作爲一家保護神而受到崇拜。在這一天,竈王爺就會向玉皇大帝彙報這一家人善行或惡行,玉皇大帝根據竈王爺彙報,再將這一家在新一年中應該得到吉凶禍福命運交於竈王爺之手。因此,對一家人來說,竈王爺彙報實在具有重大利害關係。由此就有了“送竈”儀式。在這一天,我們家就會燒香拜佛,在桌子上擺上許多小吃,像糖冬瓜之類。

臘月二十四就要貼對聯了,在這一天,我們家都會將準備好對聯貼上,其實不止是對聯,還有在房子各個地方貼上寫有“老少平安”、“招財進寶”等等或紅或橙字條。

臘月二十八則是大掃除,在這兩天裏,一家大小都行動起來,將家裏裏裏外外打掃乾淨,迎接新一年。孩子們在這一天都特別開心,因爲感受到了勞動快樂。

除夕夜,每家每戶都團圓在一起,一起吃着年夜飯,等待着新年鐘聲響起。這一夜,是多少子女回家夜,是多少爲生活外出奮鬥人們,享受幸福夜……

大年初一,我們早早起牀,放鞭炮,爆竹聲後,碎紅滿地,燦若雲錦。按照書上說,一出門向什麼方向出發,出門行大運,接着就去喝茶,中午那頓大概是不吃,這一天,孩子們是最開心了,他們可以收到爸爸媽媽和親朋好友紅包,這一天紅包大概也是最多,因爲我們都會到處去拜年。

大年初二,就是開年了,這一天也少不了放鞭炮,雖然現在禁止放煙花爆竹,但人們違背不了習俗。也把大門大開,在門前放一桌食物,旁邊還放凳子,據說是給逝去祖先吃。

到了正月初八左右,家裏都把剩菜倒在一起,再用糯米粉和水弄成丸子,和剩菜一起煮,叫做“鹹圓”,這應該是他們處理剩菜最好方法了。

元宵節,這是過年最後一天,家裏煮元宵,吃元宵,有花生味,還有芝麻味,到了晚上,孩子們和爸爸媽媽一起,把過年期間收到紅包都拆開,看看都收到了多少,這或許是孩子們最期待了。

這是我們家鄉過年,但是隨着時代變化,我們好像越來越感覺不到過年氣氛了,我們都希望,過着最有氣氛年,心裏奔放着一朵朵希望花。

關於年味作文12

進入臘月,年味無處不在,它猶如一股氣息,一股與往常不一樣的氣息,令人心醉,令人回味,它象蜜糖一樣讓人甜在心頭,使我一往情深,癡迷不悔。

年味在孩提時的歡樂中。兒時的年味永遠是那麼溫馨和醇和,五彩焰火在夜空中綻放,歡樂的鞭炮聲此起彼伏,過年可以穿新衣、戴新帽、走親戚、討紅包、掛燈籠、放鞭炮;看跳財神,玩龍船;可以自由自在地快樂狂歡,盡情地揮灑和釋放童趣,使童心無比暢快,快樂吉祥的春節氣氛,無一天不讓我有新奇的感覺。小時的我聽着、看着,心裏總是曖融融的,它甜蜜我整個童年。

年味在忙碌的氣氛中。過了“臘八節”之後,各家都忙碌起來,鄉村的炊煙不斷冉冉升起,每家每戶廚房裏熱氣騰騰,空氣中瀰漫着誘人的菜香,爽朗的笑聲不時從窗口飄出,竈膛裏紅色的火光總是映着父、母忙碌的身影,蒸年糕、搓湯圓、做餡餅、包餃子;此外,掃灰塵、洗衣服、辦年貸、貼春聯、買花炮……人們的臉上浸透着幸福,處處溢滿着飄香的年味。

年味在親人的守望中。臨近過年,年邁的父親母親總是守候在村頭,企盼遠方遊子的身影,異鄉的子女歸心似箭,他們匆忙的腳步、日夜兼程,漂泊在外的心早在尋找家的港灣,那幸福的目光被親情牽掛,使相距異地的'心緊緊靠攏在一起。車站、碼頭,在人們匆匆回家的腳步中,無不散發出充滿着泥土芳香的親情,友情、思鄉情,年味似乎就在人們甜甜的守望和苦苦的期待中,變得美麗而濃郁,她是縷縷鄉情、友情的再一次歡聚,是團圓、幸福的象徵。

年味在拜年的祝福中。春節一大早,四周便響起了鞭炮聲,穿上新衣的人們放完“開門鞭”、吃過“開口糕”(高)、洗完臉後,帶上笑容、帶上祝願去拜年、拜拜雙親、拜拜長輩,獻一聲問候,道一聲平安,一聲“過年好”讓人多溫馨。鄉間的路上,一隊隊、一排排,來來往往都是拜年的隊伍,相互說着祝福的話,笑意盈盈,十分熱鬧。聽聽鄉音、敘敘鄉情、品品香味,那種幸福的感覺如一縷春風滋潤心田,使我其樂融融、陶醉其中。

年味在豐收的喜悅中。在濃濃年味的映照下,買衣服的人們,年象他們的笑容一樣在臉上綻放,那身花衣裳把年打扮得五彩繽紛;如今豐衣足食的鹽場人,還特意備上了對蝦、青蛤、縊蟶、梭子蟹、沙光魚等海鮮產品,除供串門的親友品嚐外,還作爲厚禮相贈;還會給父親母親買些廣告上做得火熱的保健品,給兄弟姐妹的小孩買上時髦的新衣裳,考究的新時裝;美滋滋的年味瀰漫着鹽場大地的每個角落。

雪裏裹着灑香,春聯寫滿吉祥,臉上掛着豐收。濃濃的年味泌人心肺,風情萬種、絢麗多彩,她是人們生活的希望,精神的寄託,安康的象徵。

關於年味作文13

打開車窗,我微微吮吸一口,滿是鄉間雪後的清涼與芳香,像是大地母親陳釀多年的好酒在今日贈予我與自然。一路顛波,我們終於踏上了故鄉的土地,瞧見那棵鎮守小村的__脖子大樹依舊巋然不動地屹立在村口,曲折蜿蜒的小徑依舊躺臥在無盡的曠野裏,而那紅燈籠,紅春聯與熱情的鄉人們成了小村的點綴,把我親愛的故鄉裝點得美得不像話。我再次微微吮吸,滿是故鄉的味道,滿是年的味道。

“新年好啊!”奶奶在小木橋的那頭向我們招手。

“新年好!”我們在橋的另一頭也歡歡喜喜地回了一句。

今天是大年三十,剛回到老家,收到一句平凡又溫暖的祝福,看到一家子的人早已安詳的坐在屋前,有說有笑,整個小村莊都浸沒在懶洋洋的喜悅中,我心裏不由得生起一份踏實的喜悅與小小的激動。

“噠、噠、噠……”,一陣熟悉的腳步聲從廚房傳來,果真,是爺爺。他抱着一頂陶罈子向我們走來,把它輕輕放在圓木桌上,拈起壇口的塑料膜,慢條斯理地掀開。猛得襲來一陣刺鼻清涼的味道,霎時間絆倒了我的思緒——也是大年除夕,我哭着鬧着,不想吃那刺鼻的“怪東西”,爺爺把我拉到一旁,敲了敲那罈子,這是姜,可以‘去臭氣,通神明’。我嗚咽着含下一片姜,辛辣涌上腮幫,直接闖入心裏,闖到我的全身。原本怕冷的我一下子暖和了起來,膨脹了起來。我還記得那年除夕,整個屋子裏一下子喧騰了起來,充滿姜的鹹辣與年的熱烈。

哦,我纔想起:過年了,要吃薑了。用筷子夾上兩片,還未送到嘴邊,就讓人垂涎三尺,欲罷不能。含到嘴裏輕輕一咬,薑汁迸射出來,再用舌頭一抵,熟悉的鹹辣薑汁刺激到我的味蕾,刺激到我的神經。我猛得眨眼,太辣了,辣得我眼淚憋了出來,又大口大口地呼吸。

身旁的`人們被我逗得“咯咯”的拍手嬉笑。那一刻,我分明能清楚地捕捉到每個人的臉上都泛着淡淡的紅暈每個人的眼眸裏透露着他們的歡樂,我分明能清楚的聽聞到掌聲、笑聲、談話聲都細細嗦嗦地齊聚一堂,都暢遊在鹹辣鹹辣的姜味裏。

我實在忍不住,張大口更暢快地吮吸,吮吸着姜味,吮吸着濃烈的年味。迷迷糊糊裏,我靜靜地依偎在椅上睡了過去,大概是年味這東西太溫柔,引我直入夢鄉。但是,我依然悟得清楚:年味,不過就是過年重回故鄉時的眷戀,收到祝福時的溫暖和與一大家子團聚時的喜悅。

關於年味作文14

除夕的上午,爸爸、媽媽和我,都懷着歡快雀躍的心情,開車向老家出發。今天我們要回媽媽的老家——黑麋峯國家森林公園去過年,那裏有媽媽的很多親人,家裏是前年新建的樓房,平時大多是嗲嗲(媽媽老家稱呼外公爲嗲嗲)一個人住着。媽媽說過年是必須回去團聚的,一是要陪嗲嗲,二是和親人們聚聚,再者這也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呢!我們回去的車上裝得滿滿當當的,都塞滿了媽媽買的年貨。

過年,最重要的就是吃團圓飯啦!雖然現在家家戶戶都不缺吃的,平時的伙食也像過年一樣,但過年時親人們聚在一起,還是要多做一些菜,大家吃吃喝喝,說說笑笑,很是熱鬧!難怪他們都說,一過年胖三斤呢!大年初六這天,由我們家回請親戚們,一大早嗲嗲就在菜園裏摘青菜,媽媽早就把幾個果盤擺好了,爲了保證口味好,爸爸還把他在株洲一個擅長做菜的朋友請來做大廚呢!真是“有親自各家來,不亦樂乎?”

除夕晚上,我們的活動就是全家一起看春節聯歡晚會,精彩紛呈的文娛節目,讓我們目不暇接。我印象最深的是少林武術,幾千人縱橫排列,一下子合攏,一下子散開,成各種形狀,還組成了五星紅旗和一個大“福”字,讓我驚歎不已。我爲他們精湛的表演而震撼,也爲自己是中國人而感到十分自豪。

過年,小孩子喜歡放點菸花,熱鬧一下,當“噼噼啪啪”的煙花聲炸響時,我感覺聽到了快樂的鼓掌聲,在向我祝賀:恭喜你又長大了一歲。

親人們在一起,總有說不完的家常。這幾天很冷,燒一爐柴火暖暖,是最好不過的了。火也代表了旺,這可是個吉利字眼兒。

過年這幾天,我跟着爸爸媽媽去各家拜年,除了吃吃喝喝外,還和表兄弟姐妹們一起玩耍,也見到了不一樣的風景,玩了些平時沒玩過的。如:舅爺爺家旁邊大樹上的馬蜂窩、姨奶奶家的手搖水井、路上經過的一羣黑山羊、和表弟們一起燒火、和小夥伴們打麻將(不打錢的,純屬娛樂)……大年初二這天,天高雲淡,我看到天空中一架飛機飛過,“天高雲淡,望斷南飛雁,不到長城非好漢……”毛主席這首氣勢磅礴的詩一下子脫口而出。這些不一樣的.經歷,我都要好好收藏在我的人生閱歷裏。

的春節結束了,我們也開學了,但這團聚、熱鬧、喜慶的年味會一直保存在我的腦海裏,我的記憶裏。“志雄不惜光陰失,功成無悔少年時。”新的一年我要更加努力學習,不虛度光陰,到這一年的年底時,用優異的成績來回報我

關於年味作文15

我站在老屋門前石階上深深吸了口氣,吐息間鼻中充滿了潮溼泥土味兒,再嗅嗅,還有一分枯草淡香,這是一股很特殊味道,不是城市中所熟悉煙塵味卻又讓我親切無比。

這是一種專屬於農村味道!闊別一年,我又站在了這塊養育了我先輩們土地上,貪婪地呼吸着這帶有泥土氣息卻令人無法割捨空氣。

兩個小時前,也就是大年初一凌晨五點鐘,我還帶着起牀氣在停車場抱怨爸爸爲何要這麼早起趕回老家,我認爲與家人親人一起共度除夕就是“過年”,爲何還要花費精力趕回老家?但,這一刻,我好似明白了點什麼。

聽,那是什麼聲?“噼裏啪啦——噼裏啪啦——”穿過薄薄晨霧,微微細雨,從遠處傳來了那久違而又熟悉鞭炮聲。久居城市中朋友們,有多久沒有聽這樣激烈熱情聲音了?它霸道地敲擊着你耳膜,敲擊着那新年鍾鈴!

“走嘍,上墳qi(去)嘍”爸爸站在遠處田埂上向我招手。回到老家,爸爸鄉音也不自禁冒了出來。

上墳是新年裏必做事件之一,也是我最煩惱事,看着眼前沒有邊兒泥濘,我不禁苦笑,是誰剛纔還在享受這帶着泥土氣息空氣?

我伸出腳踩了踩那被春雨浸潤土地,完美印出了個鞋印。愛護新鞋與祭拜祖先不可兩全,我咬了咬牙,踏了下去。雨水真是給掃墓活動增添了諸多麻煩,泥土遇上水不僅會粘鞋還會變得溼滑,待會兒還要徒“腳”穿過無數不過一人寬田間阡陌小道,想想便覺得困難重重。幼時失足墜入水田裏悲慘經歷又浮現在我腦海,愈發使我腿腳發軟了。

但我不能也不會就此放棄,有泥土纔是農村,粘上泥土纔算歸了根,纔算過過“年”。

小時候不明白爲什麼有墓園而我祖先們墓碑卻在田野裏?那些墳墓坐落在田與田之間,最多隻有2排,所以分很散,每年上墳都要在狹長田埂上走好久。老人們說,上一次墳就要圍着村子繞上一個整圈。後來我才懂了這句話,先人們去世後也不願離開這片他們賴以生存土地,要繼續守護這片養育了世世代代土地。

即使要很早就從牀上爬起,即使要走很多路,我卻從未錯過大年初一掃墓。只有過年纔會回來,只有過年纔有機會嗅嗅這哺育我們泥土味道。

現在農村已蕭瑟了許多,即使是春節,也沒有很熱鬧,村裏近半數人家都緊閉着大門,而鎖早已鏽蝕不堪。我明白了父母用意,雖然我們早已安家在城市,但我們仍應銘記我們根還深深地紮在泥土裏,不該也不願拔起。

那淡淡泥土味兒,就是我年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