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推薦作文 > 我最愛端午節作文

我最愛端午節作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92W 次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大家都跟作文打過交道吧,作文可分爲小學作文、中學作文、大學作文(論文)。那要怎麼寫好作文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我最愛端午節作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我最愛端午節作文

我最愛端午節作文1

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在端午節那一天,家家戶戶都會吃糉子,桌上擺的、街上賣的、人們談的,幾乎都是糉子。

糉子,似乎就是端午節的象徵。

端午節吃糉子,是有來由的,有這樣一個典故——在兩千多年前,楚國有一位著名的愛國詩人屈原,因爲楚國滅亡,悲憤不已,他忠貞不屈,含恨跳河自盡。人們怕水裏的魚吃掉屈原的屍體,便將米、肉等美味的食物,用糉葉包起來投入河中,希望魚兒只吃糉子不吃屈原的屍體。屈原跳江那天是五月初五,在中國農曆上屬“端午”之日,爲紀念屈原,人們就將這一天定爲“端午節”,家家戶戶吃糉子,以紀念屈原的忠君愛國。

端午節吃糉子,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習俗。自己動手包糉子,已變成傳統文化新風尚。可別小瞧包糉子,那也是一門技術活。主要分三個步驟:首先,要準備糉葉,將其刮毛、洗淨,堆放整齊備用;其次,要準備糉餡,主要是以米爲主,將米用水浸泡半小時,再配些花生綠豆之類的豆類,再配些肉塊或蛋黃,攪拌均勻,調好鹽味即可;最後,纔是包糉子,左手託着糉葉,將糉葉按45度角對摺成漏斗狀,右手舀糉餡導入糉葉捲成的漏斗裏,再將糉葉捲起來包裹住糉餡,完全密封並裹緊,然後用繩子捆緊,糉子就包好了。

糉子要蒸熟了才能吃。蒸糉子是最讓人難熬的,糉子在蒸的時候最香,糉葉的清新味、糉餡的米香豆香環繞着肉香,直鑽你心裏去,讓人心癢癢的,光是聞聞,就令人垂涎三尺!

吃糉子看龍舟賽,是我每年過端午節的最愛。我們一家人,圍坐在一起,邊吃邊看。只聽一聲巨響,一條條龍舟箭似的飛射出去,一個個糉子皮齊刷刷地被剝開,選手全神貫注地盯着前方飛快划船,臺下觀衆聚精會神地看着比賽——1號舟往前衝了,小朋友偷偷吃了一口糉子;2號選手超越了對手,大人們鬆了口氣也停下來吃糉子,接着觀察落後的3號舟,小朋友乘機也吃一塊……舟衝,吃糉;舟停,吃糉;一口一個糉子,就在這驚心動魄的不經意間吃了個精光。

端午節,真有趣。充滿了民族特色,瀰漫着濃郁的水鄉文化,承載着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人們緬懷先烈忠貞愛國,代代相傳、繼承發揚,祝福祖國美好人人幸福安康。

我最愛端午節作文2

端午節到了。爸爸出差還沒有回來。媽媽說:“咱去姥姥家吧,姥姥家人多而且很熱鬧。”我聽了以後就別提多開心了,太好了!去姥姥家嘍!

到了姥姥家門口,擡頭就看見門上插了一株草,葉子的形狀有點像菊花葉,顏色發白。我很好奇,湊上去聞一聞,嗯!有一種說不出的味道。我說:“姥姥,你們家門上插的是什麼草呀?”姥姥說:“這個呀,是艾草,是端午節的一個習俗。每當端午節的時候,家家戶戶都要在自家門上插上艾葉還有大蒜什麼的,象徵着驅蚊驅蟲的。”

一進門滿屋瀰漫着清香的糉子味道。我跑到廚房一看,啊!一大鍋煮好的糉子,靜靜的躺在那裏,好像就等我品嚐呢!

我看這一鍋糉子有點與衆不同,便問:“姥姥,你家的糉子怎麼和其他的不一樣啊?”

姥姥說:“當然了,這是你舅媽自己包的,超市裏買的可無法相比!你舅媽昨天包的一下午,我又煮了半晚上,熟了以後就悶在鍋裏,現在溫溫得吃正好呢!就等妮妮寶貝兒來吃呢!”說着,姥姥從鍋裏拿了一個剝開遞給我,糉子很軟,糯米、蜜棗、花生融爲一體,白白的糯米已被蜜棗染成了糖色。我迫不及待的就是一大口。蜜棗的甜,花生的香,糯米的粘軟,在我的嘴裏直打架,彷彿是在說:“是我的味道好,是我的味道好。”

我滿嘴糉子含混不清的問:“姥姥,爲什麼端午節都要吃糉子呀?”

姥爺趕緊說:“過端午節是紀念屈原的,屈原是戰國時期楚國的一位愛國詩人,因自己的理想和抱負不能實現,而感到絕望,最終在五月初五這一天投了汨羅江。人們熱愛這位詩人,怕河裏的魚蝦吃屈原的遺體,就煮米飯撒在江水裏,趕快划着舟打撈屈原的遺體。因此,後人爲了紀念屈原,就在五月初五這一天,吃糉子,划龍舟。所以就有了端午節。”原來如此。

我在姥姥家玩得好開心呀!和侯騰哥哥打羽毛球,和舅媽鬥嘴,在姥姥牀上撒嬌,聽姥爺講故事。不知不覺已經晚上9點半了,我和媽媽依依不捨的離開了姥姥的家。臨上車的時候,姥姥還從窗戶裏探出身子說:“到家給我來個電話啊!”

回家的路上,五顏六色的霓虹燈在面前閃耀。透過車窗我看到街道兩旁,到處是人流涌動,賣小吃的,賣瓜果的,真熱鬧!我在想,今天過得真開心,同時也讓我懂得了端午節的習俗和來歷。插艾葉,賽龍舟,包糉子,真有趣!

我最愛端午節作文3

今年的端午節似乎來得早一些,也許是我感覺時間流逝快了吧!端午節對農村來說,是個特別熱鬧的傳統節日。每當這時候,家家戶戶都要煮糉子,吃雞蛋,成爲了一種風俗。尤其是南方的端午節更有趣味兒,少數民族載歌載舞,鬥牛賽,划龍舟等等。

小時候,我們一家五口人過着不寬裕的'生活。所謂什麼糉子、雞蛋啊,要等過節時,才能嘗上一回,可以說比登天還難。雖然家裏生活簡樸,衣着破舊,但一家人似乎沒有被貧窮所壓倒,家庭反而更加和諧、美滿。有一年端午節,母親從集市上買回一些雞蛋和糉子。我湊過去清數了一下,居然只有10個糉子、10個雞蛋。於是,我馬上問母親:媽,爲什麼只買這麼一點兒啊?!母親說:過節就節約點了,要積蓄點錢給你們三姊妹上學呢。當時,我愣了半天,眼睛也溼潤了。原來母親是爲了我們幾個上學,才這麼節儉啊。後來,我暗暗下定決心,一定要珍惜機會,努力學習,不辜負家人對我們的厚望。

每逢端午節,家鄉都有一些習俗,各家各戶的門窗上都掛滿了柳枝。一大清早,父親就到處去折楊柳,插在咱們家門窗上,成爲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母親也早起,煮上糉子、雞蛋和一把大蒜。據母親說,吃了大蒜煮雞蛋百毒不侵,能夠祛病,使得身體更健康;而且還把雄黃酒塗抹在耳邊、鼻子、眼眉、手脖、肚臍、腳趾等等,昭示着今後可以防毒蟲,不被侵蝕。隨着歲月的流逝,這些記憶仍在我的心裏銘刻,現在才知道那是大人們的美好願望。

端午節那天,我都要約上幾個小夥伴去十幾公里以外的草壩上看“鬥牛”比賽,這是我童年時期記憶猶新的一項活動。這項比賽是農民自治組織的,大約有三五頭牛參賽。主人給每頭水牛都戴上一束花,在牛角上插上米餈粑和楊柳,代表吉祥、平安。“鬥牛”的場面相當壯觀,人山人海,搏鬥讓人驚心動魄,富有強烈的刺激性和危險性,以至觀者要離比賽場面100米以外。主人們準備就緒之後,一解開鬥牛的繩子,兩頭鬥牛就相互用鋒利的牛角搏鬥,時而躲閃,時而追趕,時而廝殺,全場歡呼聲,吶喊聲,使人如癡如醉。

歲月如梭,時光荏苒。我已多年在外過端午,從離家上學再到工作,已經有十個年頭沒有在家鄉過端午節了。獨在異鄉爲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如今,再回憶家鄉的端午節,感覺到當年那樣平平淡淡的端午節到今天仍然是這樣一份醉人的記憶。幾年來,一直都很想回家鄉過端午,但是爲了學習、工作、生活而奔波着。唉!也不知道什麼時候再重回家鄉過上一個童年般的端午節,找回從前的那羣小夥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