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推薦作文 > 北京胡同裏的故事優秀作文選

北京胡同裏的故事優秀作文選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45W 次

篇一:

北京胡同裏的故事優秀作文選

老北京的衚衕傳承着歷史的文脈,而南鑼鼓巷是其中的一條老胡同。

人都說北京人不喜歡去著名旅遊景點,但是我卻對南鑼鼓巷情有獨鍾,童年的記憶把它從海底推到沙灘上。

也許是4,5歲時,媽媽一下子興致大發,說想帶我去南鑼鼓巷逛逛。那時的我,內心對一些事物都充滿好奇。年幼的我猝不及防地與它相遇了。古老而呈灰黑色的四合院,幽靜的街道,時有時無的樹蔭...... 這一切寧靜的事物,讓本來就喜歡安靜的我,一下子對它的好感值倍增。這時的南鑼鼓巷雖然安靜,但他卻也是豐盈的,是充滿了古樸和人文化底蘊的。那顆尋找了許久安靜的心與南鑼鼓巷相遇了。那裏,飽含了着濃濃的老胡同中的那份自然和寧靜。

如今,我也時常去南鑼鼓巷。而每次去的時候,卻再也找不到原來的感覺。我知道,在如今這個經濟繁華的北京,那種景象再也不可能出現了。

一個或者幾個人的南鑼鼓巷之旅,我一直期盼着,期待着在這數以萬計地嘗試中,我能在一瞬間中體會到那份寧靜,哪怕只有一瞬間。

在五一假期時,我一個人到南鑼鼓巷去,它還是原來的那個它,古老的四合院,時有時無的樹蔭,可那幽靜的街道卻被人山人海的各地而來的遊客取而代之。而那些原來沒有的現代化商店也不斷涌出——創意服飾,花式咖啡,甜品,奶茶,酸奶等等,應有盡有,無所不有。而原來那些老北京的食物已不剩幾家了。這些商業化銷售物品的商店,把南鑼鼓巷的古樸給掩藏起來了,我默默走入人海中,感受到的並不是熱鬧,而是從心底由內而外的落寞。其實,我才發現,有時候熱鬧只是表面上的,而心中的寂寞人再多也改變不了。這個南鑼鼓巷雖然熱鬧,但遠不是我找尋的那個。

寒假時,與同學結伴而行,南鑼鼓巷也因爲寒冷而人煙稀少,有了一些安靜的氣息。而各種小店放出的音樂,在我看來根本就是商業化的,純粹爲了招攬顧客,絲毫沒有當年的感覺。我的心卻還惦記着童年的那條寧靜的街,它安靜,也只能僅僅算是安靜。

現而今,北京的發展迅速,而它的那種古老的味道卻一天一天地淪陷。我赤腳也追趕不上它發展的腳步,前方是高樓林立,回頭,渺無人煙。

但是,我怎麼追也指不上北京發展的腳步,那次我與北京老胡同的相遇卻永遠在我心中無法忘卻。它表面上已經停止了,但是事實上還在繼續!

篇二:  

十五年前,我降生在北京前門旁一條貫通南北,聯繫着千家萬戶生活的衚衕裏。具體的名字已經想不起來,但鄰里融洽的氣氛仍印在我腦海中。

它不比“史家衚衕,三眼井衚衕”來得出名,它只是一條平凡的衚衕,似一根紐帶,將人們聚集於此。我兩歲時,由於家長工作壓力大,一直生活在姥爺家-----這條衚衕中。我時而去對門玩,有時又跑到隔壁去。只記得鄰居有理髮的----不是金碧輝煌的高級店面,而是路邊幾元幾角前一次的攤位;也有賣蔬菜水果的----也不是乾淨整潔的水果店,而是一輛破舊載人三輪車平着搭幾個木板改造成載貨車騎車去賣。清晨,天邊剛顯出些魚肚白,他們就隨着不知哪家的`公雞鳴聲早起勞作了。寫到這裏盡是些平凡人,平凡事。散到人羣中都認不出的平凡,放到回憶裏再憶不起的平凡。

一個夏天,風和日麗,正是出門遊玩的好機會。姥爺去了相隔幾條街的報刊亭,姥姥在院子裏與鄰里話家常。我不甘心就這樣在家裏,望了望大門的鎖----實屬千載難逢的好機會!我悄悄推開門,鑽出了院子。

兩歲多的我走走停停,直到眼前變得陌生起來才停下。我溜進路邊一家小商店稍作休息。優哉遊哉,豈不美哉!

老闆聞聲而來,見只是一個出來玩的小孩也就退回屋內。時不時拋來目光,確認我是否還在。

正當我悠然小憩之時,家中的兩位老人已是滿頭大汗,緊張焦急。頂着夏日驕陽,在炎炎烈日之下,他們四處詢問左鄰右舍,尋找線索。他們倒是很熱心,一直送到小路轉角才離去。終於,他們在那裏找到了我。後面發生了什麼已不清楚,只是還時常能聽到姥姥唸叨的鄰居們有多麼熱心,多麼樂於助人。說話間眉頭也舒展了幾分。我心中常漾出一種對他們的愧怍。

平凡衚衕裏的平凡人做的一件平凡小事卻成爲了我心中揮之不去的不平凡。

讀《駱駝祥子》時,有很多關於衚衕的京味描寫,出自老舍筆下的文字是那樣逼真,那樣栩栩如生。但它離著作很近,距離回憶卻很遠很遠。

最近一次去衚衕已是今年寒假,小組4人來到南鑼鼓巷。在我眼中,它也不過是一具徒有“衚衕”名稱的空殼罷了。這個衚衕有了美食,有了動漫店,卻少了那些平凡,那些平凡人,平凡事。但它一舉成爲旅遊勝地,變得不平凡了。

北京胡同裏的故事還在上演,還在續寫。但是隨着歲月更迭,很多事已經淡出視野。有多少個平凡,才能堆疊出不平凡,我無從得知。我只知道屬於我內心的那份不平凡亙古長存,銘刻於心。時隔十三年光景,我想大聲對當年的老鄰居們說一聲:“謝謝!”

篇三:

“呦!王大爺,您忙着呢!”“嗯,忙着呢!小王,你這麼早回來,帶孩子吧!”“嗯,最近比較忙,難得有時間去照看孩子,淘淘長大了,沒人照看可不行。”說罷,小王便忽忽忙忙地騎自行車走了,路上不忙和那些鄰居們打招呼。

串子衚衕歷史不長,但人氣兒旺,隨處你都能見到人,不論是什麼時候。早上來來往往的上班族,中午溜灣兒的大媽,晚上就更不用說了,小王一回家,只見一個小孩子在四合院裏面奔跑,但由於跑得太快平衡沒找好,摔在了地上。不錯的,眼前的這個孩子便是淘淘,大名王學亮,當小王看到自己的孩子摔在地上,萬分心疼,跑過去一把抱起來,問道:“疼不疼啊?”“疼!”“沒關係啊,揉揉就不疼了!”“來來來,奶奶給塊糖。”這位說話的正是王大爺的老伴兒孫大娘,因爲他們膝下無子,又恰好小王是孤兒,所以,孫大娘自然是把這爺倆當親兒子和親孫子一樣,雖然不是一家人,但卻是已勝似一家人了。就這樣“一家人”活在歡聲笑語之中。

十年過去了,孫大娘得了病,王大爺變賣了全部家當,給孫大娘治病,可錢還是湊不夠,小王也給了錢,都希望孫大娘早點好起來,可天不遂人願,孫大娘去世了。在她去世前,她對小王說:“小王啊!我這把身子骨我明白,堅持不了多長時間了,但是在死前,我想回一趟串子衚衕,小王照做了,而孫大娘也很高興。在那一天她走了,走得很安詳。沒過幾年,王大爺也去世了,許多衚衕裏的鄰居也都搬走了,而他們的願望,都是想回去看一眼。

二十年過去了,衚衕開始拆遷了,而小王也不再是小王成了老王,淘淘也長大了。一天,淘淘扶着爹回老胡同看了一眼,那裏早已不現人來人往的景象,而牆上面紅紅的“拆”字,老王看了不住嘆息,便回去了。那天晚上,老王做了一個夢,在夢裏他彷彿回到了當年的那個衚衕,看到了孫大娘和王大爺,他們笑得是那麼安詳……

篇四:

這裏曾是我的家。我、爸爸、爺爺,我們一家都曾與它發生過或難忘、或溫馨的故事。

小時候我就覺得,家在的衚衕可以通向任何地方。無論是大路還是小商店,這條衚衕彷彿擁有魔法一樣,可以通向世界的各個角落。

這個衚衕叫做五道彎衚衕,正如它既形象又生動的名字,它真的有五個拐角,最終通向大路。而我家就在第一拐的盡頭,是個小小的四合院。

轉過拐角,是一條十五米左右的小道。兩側的房頂上都鋪着搖搖欲墜的瓦片,腳下是“此起彼伏”的磚頭路。第二拐開頭有兩個圓形的石墩子,半鑲在牆壁裏。一個躺着,一個立着。猶記得小時候,還沒有石墩子高的我,嚷嚷着讓媽媽把我抱上“瞭望臺”,裝模做樣的四處查看,再從高處跳下。那是小孩子的樂趣。如今我已經長大,再經過那裏時,只會聽爸爸說起那石墩原來是某某家用來磨面的,然後仔細努力去辨認那石墩上已然模糊不清的花紋。

第三拐很短,不過五六米的樣子。但在那本就不寬敞的過道中間,直挺挺的長着一顆菩提樹。夏天時我經常從小商店買一根冰棍,跑到那棵有着寬密枝葉的樹下去吃。但這棵樹也爲人們帶來了一些小麻煩。爸爸有一次在經過這裏是跟我說過,在他小時候,他和同學經常騎車經過這條衚衕。有一次騎車,他在拐彎時沒想起來這裏還有一棵樹,就那麼直挺挺的衝了過來,竟然生生從樹和牆壁之間的縫隙中穿了過來。事後回想也是一身的冷汗。

我是比較害怕單獨一個人走第四、五拐的。因爲第四和第五拐的拐角處各住着一戶人家,還養狗,經常敞開大門讓狗自由出入。

以前五道彎衚衕前連史家坑衚衕,後連錄科衚衕,但現在,前後衚衕都不見了,只剩下一個五道彎。可能再過不久,它也會消失的無影無蹤。不單單是從人們的視線中消失,同樣是從人們的記憶中。消失的不僅僅是一個衚衕,還有它的名字,它曾經擁有的記憶,以及潛藏在衚衕深處的北京文化。這個衚衕從我爺爺的時代起就一直存在,可能我爺爺的爸爸,爺爺的爺爺也來過這裏,這裏見證着時代的變遷。我們家的每一代也都曾在這裏嬉戲。

若是五道彎衚衕消失了,那將是我一生中的遺憾。兒時的時代不復返,要是烙印着記憶的五道彎不再存在,多少年後,我還能想起它嗎?

衚衕傳承記憶,傳播文化,傳遞着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民俗。這就是我曾經的家,五道彎衚衕裏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