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推薦作文 > 壯族三月三作文350字(通用25篇)

壯族三月三作文350字(通用2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9.09K 次

在現實生活或工作學習中,許多人都寫過作文吧,作文是經過人的思想考慮和語言組織,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怎麼寫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壯族三月三作文350字(通用25篇),歡迎大家分享。

壯族三月三作文350字(通用25篇)

  壯族三月三作文1

儘管距中國壯族的傳統節日“三月三”還有2天,但廣西壯族自治區境內已經進入狂歡狀態——各地民衆忙着享受各種民俗活動,包括唱山歌、拋繡球,上刀山以及祭祖等等。

慶祝活動在4月17日前後陸續開始,南寧市一些學校還將“三月三”歌圩搬進校園,並展示少數民族歌舞和民族體育比賽等,以增進學生對優秀民族文化的理解。而在一些社區,民衆在歌舞之餘還一起分享了艾葉餈粑、五色糯米飯和三角糉等傳統美食。

古代女子有拋繡球招親的習俗,每年三月三,少數民族的節日時,少男少女對唱山歌,女孩覓得心目中愛郎,便將繡好的繡球拋給對方,作爲訂情信物——在南寧舉行的“三月三·趕大圩——華南城首屆民俗文化商貿節”上,也舉辦了廣西首次巨型繡球展,素有“中華巧女”之稱的黃肖琴現場展示巨型繡球製作工藝,爲民衆展示中華民俗文化的獨特魅力。

此外,同樣是由廣西電視臺綜藝頻道攜手華南城舉辦的活動,還有“獅子上刀山”、免費抓豬雞魚、跳火繩、打火球、下火海、搶親、頂竹等特色活動。

4月21日是農曆三月三,廣西全體公民放假兩天。在節日期間,由廣西各設區市人民政府在全區各分會場以“歡度‘壯族三月三’,弘揚優秀民族文化”爲主題,將舉辦150多項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諸如駱越祭祖大典、“三月三”歌圩以及各類民俗文化節日,也將井噴上演。

  壯族三月三作文2

壯族傳統歌節。又叫“三月三”、“歌圩節”、歌圩,狀語交“窩埠坡”、“雙龍洞”。

壯族人民每到“三月三”時,方圓數千裏的男女青年,都開開心心地穿上盛裝來參加,少則幾百人,多多則數千人或上萬人。頓時,人山人海,歌聲響亮,成了歌的世界。搭綵棚、擺歌臺、拋綵球、則佳偶,別有風趣。

在歌圩上,各村屯的男女青年,各自三五成羣,尋找別村的青年,集體對唱歌。通常由男青年主動先唱“遊覽歌,”觀察物色對手;遇有比較合適的對象,便唱“見面歌”和“邀請歌”;得到女方的答應;彼此互相瞭解之後,便唱“愛慕歌”“交情歌”;分別時則唱“送別歌”,歌詞即編即唱,比喻貼切,親切感人。男女青年經過對歌接觸之後,建立了一定的感情,相約下一次歌圩再會。

在歌圩上還有碰蛋的習俗:小夥子用手上的彩蛋碰姑娘手中的彩蛋;姑娘如果不願意就把蛋握住不讓碰,如果有急就讓小夥子碰。蛋碰裂後兩人共吃彩蛋,這就播下了愛情的種子。

此外,還有搶花炮、演壯戲、耍雜技、舞彩龍、無綵鳳、武術表演、唱桂劇等,整個山鄉沉浸在節目的氣氛中。

  壯族三月三作文3

一年一度的三月三到了。三月三是我們壯族人民傳統的盛大節日。這一天,家家戶戶都要殺雞宰羊、蒸糯米飯、煮彩蛋。

三月三的早晨,天剛矇矇亮,母親就已經把蒸好的五色糯米飯倒進大圓盆裏,熱騰騰地活像一個鮮花競豔的花盤。我吃了幾口糯米飯,就來到母親身邊,幫她選蛋煮蛋。母親說:“煮蛋的時候,火不要太旺,以免蛋在鍋裏開裂。等水開後,你在一旁用筷子將蛋上下翻一翻,好讓它們受到均勻的熱度,蛋在鍋裏就安然無恙了。”母親說完就忙別的去了。我照着母親說的煮好蛋,並把這些蛋塗上七彩顏色,碼在竹籃裏就像一籃五顏六色的貝殼。

你可知道,碰蛋比賽是三月三孩子們的最大樂趣。我和妹妹揀了幾個又尖又大的彩蛋,朝村口跑去,找夥伴們展開碰蛋大戰。

村裏的夥伴也紛紛來到村口。我們有的把蛋放在衣兜裏,走得慢慢的,生怕蛋在衣兜裏“打起架”來;有的把蛋放進毛線網袋裏,掛到胸前;有的兩手中各拿一個蛋,興沖沖地跑來。碰蛋開始了,村口頓時熱鬧起來,小夥伴們這一羣那一夥地圍在一起碰蛋比高低。“啪!”一個蛋被碰破了,人羣裏爆發出一陣歡笑聲。我和妹妹拿了四個雞蛋、四個鴨蛋,和小夥伴碰了起來,結果三贏五輸,我們把碰破的蛋一個個剝開皮吃掉了。小夥伴們也在剝蛋,大夥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然後用塗滿各種顏色的手抹着沾在嘴邊的蛋,笑了。

我們回到家裏,只見母親正把一碗碗、一碟碟熱氣騰騰的魚、肉、菜擺滿一桌。這時,爸爸笑盈盈地拎來了幾瓶好酒,同邀來的親戚好友開懷暢飲。一桌人高高興興地吃飯、喝酒,歡笑聲在屋裏迴盪着。

  壯族三月三作文4

早晨,人們的說話喧鬧聲打破了寧靜的清晨。原來,今天是三月三!我覺得三月三就像是過節一樣。可是,三月三這個掃墓的節日,又能叫什麼節呢?我也不知道。

三月三有很多習俗,例如:吃五色糯米飯,放風箏,趕歌圩等等。我和爸爸媽媽,穿好衣物以後,坐上面包車,帶上早就已經準備好的食物和酒,米飯,紙錢和其他祭拜的東西就出發了。我和爸爸媽媽沿着上山公路出發。這期間,車裏也是挺安靜的。到了路口,而且還是比較狹窄的路口,旁邊都是一些比較矮小的野草,我們順着那狹小的路出發。上路期間,旁邊還有一些來祭拜的家庭和朋友。到了祭拜的地方,爸爸說:″把盤子放在這,這個放在這裏……″我們先擺好雞肉,然後,再在雞肉兩旁擺上兩碗裝了一點飯的碗,還有一些水果和餅乾。再擺三個一次性的杯子,每個人都要在每一個杯子上倒上三次酒,並祭拜。

三月三呢,還有一個習俗就是吃雞蛋了。就是這樣一個傳說,請聽我細細道來。其實三月三是王母娘娘的生日。有一天,善良的王母娘娘叫觀音娘娘去降神水,這個神水可以爲人們消解災難。可是很不巧的是神水被一種叫薺菜的菜吸收了,所以,如今我們三月三就是因爲這個傳說纔要吃薺菜煮雞蛋的。

  壯族三月三作文5

“三月三”終於來了!我好不高興,現在讓我做一次小講解員,來說說這富有魅力的“三月三”吧!

“三月三”歷史悠久,可以追溯到古代。不過,那時這個節日叫上巳了。傳說,這可是西王母的生日,古時是以三月上旬巳日爲“上巳”,到了魏晉以後始便定爲農曆三月三日。漢族在該日會有一個妙趣的習俗,就是吃薺菜煮雞蛋。因爲漢族人都相信吃這薺菜煮雞蛋可以避邪擋災,是因爲芥菜又被稱爲“菜中甘草”,雞蛋又富含蛋白質等各種豐富營養,二者互相結合;至於可以財源滾滾,那是因爲“芥菜”諧音是“聚財”,所以吃芥菜煮雞蛋既可以沾上財氣,還能免除疾病,真是一舉兩得!嘻嘻!

說完了漢族是如何過三月三的,再看看壯族是如何過三月三的吧。壯族這兒最有意思的莫過於歌圩了!來,觀賞觀賞!

壯族歌圩源於古代祭祀時的歌舞,可是進入社會發展後期,這種祭祀歌舞就成了以民衆間的交流爲主的歌舞。而到了明朝,歌圩又有了新發展,並定期在一個固定地點舉行。

歌圩的涉及的內容就像滿天的繁星,有天文地理,有神話傳說,有歲時農事,有社會生活,有倫理道德,有戀愛婚姻……真是“無所不歌”呀!

啊,我愛這魅力三月三!

  壯族三月三作文6

今天是農曆的三月三,可是個踏青的好日子。

這不,正說着我們就來到了平頂山的白龜山水庫。哇!來到這裏就好像到了大海邊,一望無際,天海相連。水庫周圍到處都是盛開的金燦燦的油菜花,粉紅的桃花更加吸引人的眼球!人們一邊觀賞清凌凌的水庫,一邊呼吸着帶有油菜花香的空氣,那———才叫作真正的享受。

水庫的北側,有一片空曠的草坪,大家可以在上面放放風箏、打打羽毛球、還可以跳繩……人們的心情別提有多高興了。

這時微風吹拂,湖面便波光粼粼,像風兒的輕弓緩慢而有節奏地拉動着波濤的琴絃。真是美不可言!碧波透明的湖水,像一隻有了解的眼睛,閃動着含蓄而深邃的光芒。我真的希望不只是平頂山有這樣的美景,更希望鄭州以及其他城市都有該多好呀!或許是我還沒有發現的緣故吧!

想着想着,一隻小燕子從空中掠過,“唧”的一聲,把我的思緒又收回到了眼前,呀!那片粉紅色的是什麼呢?走進一看,原來是一片玉蘭,花兒開得正旺,紅的、白的、粉的,簡直成了花的海洋。我和姐姐不由自主地躺在柔軟的草地上一邊欣賞着花兒,一邊享受着春的樂趣。

我愛白龜山水庫,更愛這動人的春天。

  壯族三月三作文7

三月三是一個傳統節日。每到這一天,人們都會舉行豐富多彩的活動,有對山歌,跳竹竿舞,嘗美食。廣西到處都是歡樂的海洋。

我們來到明歌湖看三月三文化藝術節表演。廣場上人山人海,一排排紅色的燈籠隨風飄動,好像在歡迎四面八方的遊客。草地上,這裏一羣,那裏一羣的奶奶爺爺、叔叔阿姨們,在歡快的對唱。這時,民歌湖水上舞臺的主會場上傳來震耳欲聾的馬山大鼓聲,表演開始了。演員們帶來了原生態民歌、壯族民謠、少數民族服飾展。還有穿着漢代服裝的女子成人禮儀式和少兒經典誦讀表演。我們彷彿穿越到了古代,瞭解了許多古代民族傳統文化。

我們來到壯族三月三遊藝體驗區,我參加了立蛋比賽。我拿了一個雞蛋,小心翼翼地把它的“大頭”放在桌子上,然後用手指按住“小頭”,我眼睛掙得大大的,一眨不眨地盯着我手指下的雞蛋,還不停地調整它的位置。過了幾分鐘,雞蛋好像能站穩了。我輕輕地放開手指,蛋立起來了,真神奇。在這裏我還參加了滾鐵環、穿板鞋、跳竹竿等等體驗。

豐富多彩的三月三活動,不僅帶給我們許多歡樂的感受,還讓我們瞭解了三月三的傳統習俗,民族的文化得到了很好的傳承。

  壯族三月三作文8

我的家鄉在漂亮的壯鄉武鳴,這是一個壯民族風俗濃厚的地區。說起家鄉的“三月三”那是十分有趣的。

農曆三月三是壯鄉的傳統歌節,這一天,勤勞的壯族人民家家戶戶都做香噴噴的五色糯米飯,殺雞宰鴨,備上豐盛的壯家宴招待親朋好友。

當天,人們都穿上節日的盛裝來到縣城趕歌圩。縣城到處是張燈結綵,鮮花盛開,彩旗飄揚,來自四面八方的賓客擠滿了縣城的大街小巷,共同歡度“三月三”歌圩。

歌圩的活動豐富多彩,有千人竹竿舞、拋繡球、搶花炮、唱山歌,還有鬥雞、鬥鳥、鬥牛等,其中千人竹竿舞是歌圩活動人氣最旺的節目。千人竹竿舞分爲好多個方塊進行表演,姑娘和小夥子們身着鮮豔的服飾,舞動着手中的道具靈巧地跳着。展現了壯族人民的勤勞勇敢,讓人看得眼花繚亂,讚不絕口。

當夜幕降臨,狂歡了一天的人們都漸漸散去。但江濱公園的歌臺依舊熱鬧非凡,山歌對唱還連綿不斷。聽說每年的歌圩山歌唱上三天三夜都唱不完,好比壯家人的幸福生活紅紅火火,壯民族的傳統文化源遠流長。

  壯族三月三作文9

每年農曆的三月初三是老昆明的一個小節日。在昆明有一種說法:“三月三,耍西山。”在這一天很多昆明人都會去西山遊玩。不知從哪一年開始的,也不知經過了多少年,耍西山的傳統在昆明人的心裏已經是一個重要的節日了。

今年的清明節,恰逢昆明三月三——耍西山的節日。老爸老媽在這一日帶我去西山遊玩,也算是過一個小節,湊個熱鬧,增長一點見識。

一大早我們就乘車到了西山。今日的人真多啊!我看到許多人都在往西山趕,長長的人流看不到頭和尾,象一條長長的巨龍。人羣中有老的、少的、男的、女的,看樣子都是一家人出來遊玩。因爲天氣熱,有的人戴着涼帽,有的人扇起了扇子,有的人打起了傘。一路上我看到了許多民俗表演:有唱花燈的,有雜技表演的,有民族歌舞表演的,還有耍猴的……在觀衆的笑聲和掌聲中顯得好熱鬧。這是一幅人與人之間多麼美麗和諧的風景畫呀!這一路上我們還逛了西山的龍門和華亭寺,玉蘭園,瞻仰了聶耳墓,欣賞了煙波浩渺的滇池……

這是一次難忘的出遊,讓我增長了很多見識,期待來年的“三月三”我再去耍西山。

  壯族三月三作文10

今天是農曆的三月三,對我們鹽店莊人而言,是不平凡的一天。因爲就在七十年前的今天,有幾十名鹽店莊村民爲了保衛家園而壯烈犧牲。所以,每年的今天,我們鹽店莊村民都要舉行隆重的儀式來悼念他們。

今年也不例外,我們鹽店莊學校也準備了精彩的節目。九點一到,儀式便正式開始了。

當清脆的鐘聲敲響了九下之後,男女主持人便身着華麗的服裝走上了舞臺,開始念開幕詞。然後又進行了向烈士獻花,烈士後代祭拜祖先,向烈士上香,唱國歌等儀式。表演開始之前,主持人在我的鹽店莊村選了十組孝心家庭,還在我們六年級中選了十位少先隊員爲其送花頒獎,這裏面也有我呢!

之後表演便開始了,首先有幾位鹽店莊村民唱了《父親》、《燭光裏的媽媽》等歌曲,將我們鹽店莊村民的樸實,熱情都表露出來了。然後就是我們鹽店莊學校表演的《好日子》,《在那桃花盛開的地方》等舞蹈和葛老師唱的《精忠報國》都贏得了觀衆們一陣又一陣熱烈的掌聲。

三月三帶給大家的不僅僅是熱鬧、高興,它更在無時不刻提醒着我們:不要忘記,我們現在的美好的幸福生活是英勇的烈士用熱血換來的,我們應該時刻銘記於心。它也提醒了我:我們現在應該好好學習,等將來長大後造福家鄉!

  壯族三月三作文11

我的家鄉在雲南省師宗縣城,他是一個美麗的縣城。我們縣有好多少數民族,有壯族、回族、彝族……在我們的五龍鄉,居住着許多的壯族。他們的村莊依山傍水,風景秀麗;他們的人,能歌善舞,勤勞樸實。他們的物產品種繁多,色香味俱全。

五龍壯族有一個節日叫“三月三”。他們過“三月三”就像我們過年一樣,非常隆重熱鬧。尤其今年更隆重,來了許多歌星,其中還有慕容曉曉。因此,今年,母親也帶我去了五龍過“三月三。”

一路上,風景美極了。又漂亮的油菜花,有高高的南丹山,沿途還有許多的芭蕉樹。樹上掛着大串大串的芭蕉。

經過一個多小時,我們就到了目的地。我看到了五顏六色的花米飯和雞蛋,又高又粗的竹子,還看見許多人在潑水,好熱鬧啊!在水裏還有許多的竹船,許多的人在上面打水仗。大街上有人在跳竹竿舞,可好玩了。

中午兩點鐘,演唱會開始了,歌星們的歌聲悅耳動聽,還有好多觀衆跟着唱。會場上,人們情緒高漲,高潮迭起,掌聲雷動。

這是我第一次參加“三月三”,真讓人難忘啊!

  壯族三月三作文12

壯族人一直認爲五彩繽紛,鮮豔誘人的5色糯米飯是“吉祥”“幸福”的飯。婦女們以能製作顏色鮮豔純正的5色飯爲傲。

三月三,壯族村寨到處可聞到5色糯米飯的芳香。屋前房後,孩子們手拿5色糯米飯,邊吃邊玩;村頭樹下,婦女們互相品嚐“傑作”,交流蒸飯經驗。有的年輕男女,則揣着用荷葉包着5色糯米飯去趕歌圩,他們要把自家的“傑作”送給心上人品嚐。下午2時左右,人們就要帶上5色糯米飯和其他供品,到祖宗墳前祭掃了。

傍晚,許多壯族村寨還有夜歌圩,歌手們正通宵達旦地對歌,吸引了衆多村民,場面非常熱烈。5色糯米這種民族風味食品,與祭祖娛神活動融在一起後,更充滿情趣。

斗轉星移,時間過了數千年。壯族的5色糯米飯,雖從古而來,但並不因時間的流逝而被人“拋棄”,散發的芳香卻越來越誘人。自從南寧國際民歌藝術節開始舉辦後,壯族的5色糯米飯更成了“寵兒”。一些東南亞友人還專程帶5色糯米飯回國給家人品嚐。

壯族5色糯米飯,是壯族祖先留給後人的無形財富。我們相信,壯族5色糯米飯永遠不會“褪色”,流傳萬代。

  壯族三月三作文13

今天下午,有一節體育課,這節課與衆不同,怎麼個不同法?請聽我一一道來吧!

“叮鈴鈴……”上課鈴一響,大家都興奮地跑到操場排好隊,等體育老師來上課。過了一會兒,體育老師來了,她對我們說:“今天,我們不上體育課,我們要學習一種民族舞蹈——竹竿舞。”“竹竿舞?”同學們一聽到這個新穎的名字就熱鬧了起來。“竹竿舞怎麼跳?”“竹竿舞是要用竹竿的嗎?”同學們七嘴八舌,你一言我一語。這時,老師便說:“竹竿舞是黎族的一種民族舞蹈。它是用竹竿來敲出節奏,隨着竹竿的變化和節奏來跳舞。”同學們聽了後,都很好奇。

“下面,我找兩個同學來敲竹竿,我來示範一下跳法。”老師說完,找了我和何意龍敲竹竿。竹竿的節奏是4個節拍一次,前兩個節拍分開敲,後兩個節拍適合起來敲。再敲的時候,下面要放兩根較粗的竹竿,以防把手弄傷。我們敲響了竹竿,老師也隨着清脆的響聲跳起了竹竿舞,先把腳尖點地,又伸出來,第二次,整個人跳了進去……老師跳得出神入化。示範過後,同學們也學起了竹竿舞。隨着整齊的竹竿聲,操場上出現了一羣“蝴蝶”在翩翩起舞……

今天的竹竿舞真有趣,希望以後的體育課能學更多的舞蹈。

  壯族三月三作文14

咚!咚!咚!一陣歡快的鼓聲傳來,我這是在哪兒?沒錯,我就在壯鄉武鳴歌圩主會場。

四面八方的遊客都不約而同的聚到這裏。熱情的壯鄉人民載歌載舞迎接我們。真是人如海歌如潮。姑娘們戴着鮮豔的帽子。身穿繡着鳥。獸。鮮花的民族服裝。我和爸爸連忙拿起相機拍照。

隨着一陣陣地歡呼聲。我擠進人羣中。原來是千人竹竿舞。只見一個又一個壯族姑娘們在身強力壯的小夥子那鏗鏘有力地鼓聲中有節奏的跳舞。不時地邀請遊客一起跳舞。這時悅耳的歌聲響起,原來是山歌對唱。只見年青的姑娘們在和對面的年輕小夥子們在對山歌。他們用幽默。詼諧的壯話對唱。惹得圍觀的我們時而掩嘴竊笑。時而鬨堂大笑。

這時我的肚子咕咕地叫了。我的眼睛被五色糯米飯吸引住了。只見一團團由黑。白。黃。紅。紫五種顏色的糯米裹成一團。漂亮極了。我迫不及待地一口咬下去。一股植物的幽香。沁人心脾。

我站在高處遙望,望着遊客們那歡樂的背影和歌海,覺得自己彷彿置身於一個歡樂的天堂。多有趣的.一次三月三呀!讓我們飽覽精彩的表演,領略壯家人民的熱情好客。品嚐美味的糯米飯……

這次三月三之行,如同一顆閃亮的金星,永遠銘記在我的記憶長河中。

  壯族三月三作文15

再過一天,三月三就要來了,我高興得跳了起來。

今天晚上12點我還沒睡覺,因爲今早我媽媽說:“明天早上做五色糯米飯給你吃。”過了一會兒,我去上廁所,上小廁的時候看到一樓有燈光,我上完小廁後,我回房間拿了一個棍子,拿來一個雙頭望遠鏡和一個照相機,因爲我感覺我們家來了一名小偷,我輕聲慢步地走下了樓梯,我左手拿棍子,右手拿雙頭望遠鏡。

我看到一個身穿紅色睡衣的女子,我走進了廚房,突然叫了一聲:“你是誰?”只見紅衣女子轉回了頭,我很緊張,誰知女子是我媽媽,我直接扔了棍子,放好望眼鏡和照相機,我媽問我:“你幹什麼呀?”我說:“我上個小廁,看到一樓有燈光,我就下來看一下。”我走近一看,看到媽媽在用紅藍草弄糯米飯。

過了五分鐘,我被我媽趕回了房間,我好好地睡了個美覺,早上我起牀穿衣服的時候,聞到了糯米飯的味道。

我走了下去,我坐在凳子上打開了飯盒,五種味道撲進了我的鼻子裏,好香呀!我大口大口的吃了五色糯米飯。

我很開心,就像有一道很強烈的光,照射在我的胸前。

  壯族三月三作文16

在我們南陽市東北方向有一座不太起眼的小山丘——獨山。你可別小看它,每逢三月初三,那裏可熱鬧了,南陽人都去那裏逛廟會,登高望遠,春遊踏青。今年媽媽說我長大了,可以和他們一起登獨山,我興奮地一夜都沒睡好覺

早晨,太陽還沒露臉兒,爸爸開着摩托車載着我和媽媽朝獨山奔去。今天,登山的人可真不少,有爺爺攙着奶奶的,有爸爸媽媽抱着孩子的,有叔叔和阿姨手挽手的……

清晨的獨山顯得異常的熱鬧。我們順着之字形的水泥路向前走。路不算陡,我開心的像小鳥一樣跑前跑後。路邊的小花小草都在向我點頭微笑。偶爾從樹叢中撲撲哧哧飛出的小鳥會嚇我一大跳,可我還是開心極了。

沒多久我們就登上了山頂,在山頂有一個寺廟,我對裏面充滿了好奇,非纏着媽媽帶我進去。走進廟門,就發現裏面熱氣騰騰,煙霧繚繞,嗆得我有點兒出不來氣。媽媽告訴我,面前這一大堆灰就是人們燒的香,不斷的還有人向裏面扔香扔鞭炮。最讓我感興趣的是這裏面修的塑像,他們一個個齜牙咧嘴,高大魁梧,無論我站在哪個方向,他們都像在瞪着我。認來認去,我就認出了觀音菩薩,還行,我今天也算遇見了熟人。看着大家一個個面帶微笑的臉,我想,今天大家一定和我一樣的開心。

  壯族三月三作文17

今天是傳統的三月三上巳節,中國自古有二月二,龍擡頭;三月三,生軒轅的說法。魏晉以後,上巳節改爲三月三,後代沿襲,遂成漢族水邊飲宴、郊外遊春的節日。

相傳,三月三是皇帝的節日,也是道教神仙真武大帝的壽誕。在這一天有很多有很多習俗,最重要的活動是祭祀高禖,即管理婚姻和生育之神。通過祭高禖、祓禊和會男女等活動,除災避邪,祈求生育。

在古代,三月三是個親水的節日。三月三這一天有春浴的習俗,這一習俗發源於周代水濱祓禊,魏晉以後,確定三月初三爲春禊,是祓除災禍,祈降吉福的節日,人們都會在水邊沐浴,形成東流水上自潔濯的情景。

上巳節還演化出一段曲水流觴的逸事。魏晉時,士大夫在祓禊的同時,還要舉行水濱宴會,談文作賦,飲酒取樂。飲酒時,要將酒杯置於流水之中,酒杯隨水流動,到誰的面前,就要飲酒吟詩。這個活動,在著名書法家、文學家王羲之的《蘭亭集序》中被記爲曲水流觴。曲水流觴的活動還遠傳到日本,形成日本的曲水宴與洗塵禮儀。

  壯族三月三作文18

農曆三月三,也叫上巳節。是中華民族獨有的傳統節日。爲了讓更多的人瞭解和參與三月三活動,廣西首次在三月三節日放假兩天,實在令人喜出望外啊。

天空細雨綿綿,我來到了壯鄉。這壯鄉隱藏在羣山懷抱之間,一眼望去,全是用竹子搭建的吊腳樓,滿地都是嫩綠的野草,一副多麼美麗的田園詩畫啊。樸實的壯族人們熱情地邀請我們這些外來的遊客進屋裏歇息,避雨。我進了一位老大娘的家中,她熱情地給我沏上了一杯熱乎乎的茶,我和老大娘攀談起來,對三月三民俗有了更多的瞭解:相傳爲了紀念壯族歌仙劉三姐而形成的節日,故又稱歌仙節。人們趕歌圩,搭歌棚,舉辦歌會,青年男女們對歌、碰蛋、拋繡球。

雨停住了,人們的心也不由自主地火熱起來了。只見方圓幾十裏的壯族男女青年穿着豔麗的民族服裝來到了精心搭制的歌圩臺上載歌載舞。圩臺周圍人山人海,煞是熱鬧。我好奇地望着舞臺上,只見男女分成了兩個隊,像拋繡球一樣,你拋來一句,我就回一句。對山歌到了高潮,大家你一言我一語,內容也更精彩紛呈了。姑娘唱問:“什麼結果一條心?”小夥子唱答“就是芭蕉結果一條心呀!”還有很多鬥智的歌詞,大家也被情不自禁地帶入到了思索歌詞之下句的境界中了。驀然回過神來,才知壯鄉人民的智慧之大,以及壯鄉人民對於歌曲的追求之多,這些早已把人們都折服了吧。 天色晚了,人們漸漸散去了,但這壯鄉美妙的山歌已深深留在了人們心中。

  壯族三月三作文19

長沙的習俗可真不少,可我最愛的習俗便是三月三日喝地地菜湯了。

地菜又叫芥菜,三月三日時,長沙人便會煮地菜湯。

煮地菜湯時,人們還會加上幾個雞蛋。煮好的地菜湯美味可口、香氣撲鼻而來。咬上一口雞蛋,雞蛋已融入了地菜的清香,非常美味,讓人咬了第一口,就想咬第二口,第二口還沒嚥下去,就迫不及待地去咬第三口…… 就這樣,一個香噴噴的雞蛋一下就被吃完了。

在我們家,老的小的都愛吃地菜煮雞蛋。這種美味又營養的湯,老少皆宜!

三月三未到,媽媽便會出門買地菜,老長沙話叫:“買地菜子。”到了三月三日,我們家就要煮一大鍋地菜子水(家裏人講長沙話,叫它地菜子水)。竈上架起一隻大鍋,把水煮沸,再加入”地菜子”,待鍋中飄出清香,就該往鍋中放雞蛋了。在煮雞蛋這方面,講究可多啦。要先用清水煮熟雞蛋,煮熟後涼會兒,然後剝殼再放入飄出清香的地菜子水中煮。這一煮,差不多得半小時,把地菜子中的營養逼出來滲入蛋裏。

煮地菜湯還有許多技巧需掌握。比如說什麼時候開始煮蛋,因爲加入雞蛋的時機非常重要,一點都不能耽誤,不然地菜與雞蛋就不能最完美的融合了。

地菜子水煮好後端上桌,馬上就會被全家人瓜分完。這麼好喝的地菜子水,不被一下搶光纔怪呢!

其實呢,長沙的習俗我都喜歡,只是我對三月三日的地菜湯情有獨鍾,我喜愛它那清香,那美味的口感……

  壯族三月三作文20

“草長鶯飛二月天,湖堤楊柳醉春煙。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

三月初三,碧空如洗,萬里無雲。我和哥哥來到了草地上放風箏。哇!各種各樣的風箏佈滿天空,有燕子的,有恐龍的,有兔子的,還有大象的,奇形怪狀的風箏數也數不清。

我拿起風箏向天上一扔,飛快的向前跑,可風箏怎麼也飛不起來。哥哥也試了一試,還是飛不起來。“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兒呢”?我疑惑的問。

這時哥哥對我說:“你不要灰心,雖然前兩次都失敗了,但他總會飛起來的,失敗是成功之母嘛!”

聽了哥哥說的話,要放棄的我又充滿了信心。一鼓作氣的拿起風箏,這一次我和哥哥一起來完成。我在前面拿着風箏,哥哥在後面放線。三,二,一,跑,我拼命地向前跑,哥哥也努力的在放線,慢慢的風箏像飛機一樣飛了起來,我看着它快樂的身影在天上越飛越高。

我和哥哥在地上隨着風箏的飛行軌跡追逐奔跑,周圍是喝彩聲和歡笑聲。風箏在天上飛,我們在地上追,風箏就是快樂的使者。天上有一羣快樂的風箏,地上有一羣快樂的孩子。

通過我和哥哥的努力,風箏終於飛了起來,我們也通過自己找到了快樂。經過這次放風箏的經歷讓我知道:“做一件事要堅持,不能半途而廢”,快樂就在我們的手中。

  壯族三月三作文21

布依族是中國的少數民族,在黔西南州主要分佈在南北盤江兩岸。我老家是布依族,居住在貞豐縣平街鄉的北盤江岸邊。布依族有許多民族節日和風俗習慣,讓我記憶最深刻的節日是布依族三月三。

我們布依族村子每年由五家人輪流做東,牽頭組織做每年的節日活動。三月三的節日由東家開會決定收錢的多少,然後分頭告訴各戶,大家按照規定的時間把錢交上,東家在節日的前一天把東西準備好。

節日當天,小孩們穿着五顏六色的新服裝,歡快的跳舞,盡情的歌唱;年輕的哥哥姐姐在做古歌比賽;阿姨們上午在家裏打餈粑,下午去藏山;叔叔們殺豬祭山祭祖。

神祕的儀式在寨中的古樹下進行,只有大男人才能參加,做一些神祕的活動,我們不知道。儀式開始前,由東家和先生在村邊路上的樹枝上掛稻草繩作爲標記,有專人看守着。東家大喊:“各家各戶藏山嘍!

各家各戶藏山嘍!

……”家家戶戶紛紛關門上山,就開始藏山。儀式開始了,外面的人不能進村,也不能路過村子,否則將受到懲罰。儀式結束後,東家又大喊:“各家各戶回家嘍!

各家各戶回家嘍!

……”大家回家做飯祭祖。

在山上的活動有古歌比賽、吹木葉比賽、鬥牛比賽、放風箏比賽等等。

古歌比賽在樹林裏進行,男女分爲兩派,一邊問一邊答,場面非常熱烈。答對的大家熱烈鼓掌,答錯的大家嘲笑他們。比賽一直持續到傍晚,大人叫回家時才收場,大家依依不捨地分手了。

參加布依族過三月三,你會覺得非常有趣!

  壯族三月三作文22

三月三,少數民族傳統的節日,時間在農曆的三月初三,古代稱上巳(sì)節。魏晉以後,上巳節才改爲三月三。後代的子子孫孫逐漸的在今天飆歌、水邊飲宴、郊外遊春等。相傳三月三是黃帝的誕辰,是紀念黃帝的節日。同時,華歷三月三日,古軒轅生於之世,也是道教神仙真武大帝的誕辰。真武大帝又稱玄天上帝,玄武,真武真君。所以,中國自古有“二月二,龍擡頭;三月三,生軒轅”的說法。

一大早我就起了牀,看見媽媽在用一種我不知道的青菜煮雞蛋。我禁不住好奇心就問:“媽媽,這是什麼菜?爲什麼用它煮雞蛋?”媽媽一邊煮雞蛋一邊對我說:“這叫薺菜,薺菜味甘、性涼,對肝、脾、腎經、明目等效用。因爲薺菜的諧音是“聚財”,所以民間傳說,於三月初三這一天,在祭祖的時候,藉助祖先的神靈和財氣,人們會將新鮮薺菜洗淨後捆紮成一小束,放入雞蛋煮上一大鍋,全家都吃上一碗,食之既可交發財運,又可防治頭痛頭昏病。”

下午,我們一家四口一起到久負盛名的魚峯公園。來自全國11個省市的41位民歌手匯聚柳州市首屆三月三“魚峯歌壇”飆歌。壯族山歌、侗族大歌、苗族歌鼟(tēng)、蒙古族長調、回族花兒、陝西信天游、四川巴山背二哥……人們以歌敘事,以歌傳情,詠歎生活的喜怒哀樂。原生態山歌盛宴讓在場的每一位聽衆都大飽耳福、眼福。

三月三,薺菜煮雞蛋;三月三,大家來飆歌;三月三;你我樂呵呵!

  壯族三月三作文23

一年一度的“三月三”又來到了。奶奶早就打電話給爸爸,叫我們一家三口要回老家過“三月節”。這一天在南平市南山鎮江口村熱鬧非凡,家家戶戶點蠟燭,放鞭炮,一大早大家就挑着素菜去廟裏祭祀。

祭祀過後,最忙碌,最有意思的就是做米粿了。奶奶把浸泡了一夜的梗米撈起來瀝乾,放在鍋裏煮軟後再撈起來晾了一會兒,就端到大廳樑邊的石臼旁。這時候,原本在大廳裏談笑風生的舅公、叔叔、伯伯們都圍過來,開始大顯身手了。舅公端來了一盆水,叔叔已經揚起了大木槌,一錘、兩錘、三錘……準確有力,重重地捶打着石臼裏的米飯。只見舅公趁着叔叔把木槌揚起的那一剎那,雙手在盆裏沾了點水,迅速把石臼邊的米飯掃到凹槽裏,他剛把手收回來,叔叔的木槌又落下去了。我緊張地心都提到了喉嚨口,而他們卻一邊說笑一邊舂,既輕鬆又默契。大約半頓飯的工夫,米飯有些綿了,把它盛到飯蒸裏蒸上兩個小時左右,再倒進石臼裏舂。舂好後,米飯已是又細又粘,像個大雪球。我自告奮勇,把它端到飯桌上,奶奶、舅婆、嬸嬸還有媽媽就圍坐在圓桌旁,把早已炒好的餡包進粿裏。一個個的米粿真像一個個白胖娃娃,我迫不及待地拿了一個,咬了一大口。嗯,粘糊糊香噴噴的,有米香,有餡香,好吃極了,見到我這一副饞樣,大人們都笑了。

“三月三”在大人的忙碌中,孩子的歡天喜地中來了又去。提着米粿,抱着自己親手挖的碗口大的竹筍,我戀戀不捨——又是一年“三月三”。

  壯族三月三作文24

“三月三”是我國少數民族的傳統節日之一,也是我們感受各民族獨特風情的節日。

節日當天,我們一家來到市民廣場,節日裏的市民廣場熱鬧非凡,有來自各個地區的山歌愛好者,有與家人共同來觀看演出的,還有各地方有名的山歌代表隊前來參賽。其中,最吸引我眼球的是表演者們,他們身着民族盛裝,有身着壯錦,頭戴帽子的壯族代表隊,有戴着漂亮銀飾的苗族姑娘,當各個少數民族代表在一起合影時,讓我想起了我們有一個共同的稱謂:中華民族”,我們血脈相通,命運相系,休慼與共。

在開幕式的大型演出中,相繼上演了舞香火龍,跳旱馬 、旱船,及各民族服飾秀等平時難得一見的民族特色節目。我來到主展區,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各地區少數民族富有特色的手工製品,有柳州著名的棺材,侗族刺繡 、蘆笙製作,讓我飽食了一頓美的盛宴。山歌比賽開始了,第一個節目是山歌表演,歌曲是《山歌好比春江水》,隨着音樂的節拍歌曲旋律悠揚,唱出了我們各民族的民族特色,唱出了廣西柳州山歌愛好者對山歌的無限熱愛,和對生活積極向上的態度。最後大家共同齊唱“愛我中華”,充分體現了我國各民族和諧相處 、血脈相通的親密感情。

在“三月三”這個傳統的節日裏,我們共同感受了各地區不同的民族風情,今天我們度過了快樂的一天。

  壯族三月三作文25

每年的農曆三月三,這就是我們壯鄉的傳統節日。

今年的“三月三”又快到。時間在飛逝,明天就是我早盼望來到的“三月三”,我的心情哪,甭提多高興。

晚上,媽媽就開始作起“三月三”的食品準備。首先媽媽拿來紅蘭,炒一下就滾熱水,就把紅蘭泡入水中,媽媽就用手co着紅蘭,不過多久,紅蘭便冒着熱氣,水變成紅紫顏色的,香透。我想……彩媽媽就把糯米洗好,泡入紅蘭水,等到明天早晨蒸。聽媽媽說明天蒸,我焦急。但還是得明天吃上這香噴噴的糯米飯,因爲明天是“三月三”嘛,這只是準備。然後,媽媽做另一種食品,就是雞蛋。

第二天清早,我一骨碌地爬牀來,穿上衣褲就聞到一股糯米飯的香味。於是,我趕忙來到廚房。早起的媽媽見我說:“快快來吃糯米飯。”我興奮地歡呼起來,擰開飯jin的蓋,哇,好香啊,只見飯jin裏乘着美麗的糯米飯,有黃色的,白色的,紅色的,紫色的。我抓起一大把的糯米飯,津津有味地吃起來。吃一會兒,媽媽又遞給我雞蛋,我驚喜極。於是,我又津津有味地吃起雞蛋來。原來這些美味食品是媽媽一清早起來做的。我想:“……”這天,有的小朋友還結個雞蛋網,掛在胸前,網裏放着個紅通通的雞蛋。我們還拿着雞蛋,和別的同學鬥呢,真是有趣。

我想:人們爲什麼要做各種顏色的糯米飯,肯定是它表示着使人們一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吉利的含義吧!雞蛋呢,也許是祝願我們小孩呢感快長快長,健康成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