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推薦作文 > 海倫《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作文

海倫《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作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53W 次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該書的前半部分主要寫了海倫變成盲聾人後的生活,後半部分則介紹了海倫的求學生涯。一起來看看讀後感,僅供大家參考!謝謝!

海倫《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作文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1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是著名女作家海倫.凱勒寫的一篇自傳體,講述了自己艱辛的經歷。

海倫.凱勒,她是一個不幸的女孩,她原本是一個快樂而又幸福的孩子,可是在一場大病之後,她成爲了一個聾、啞、盲的人,她的世界是一片黑暗,大病之後的她脾氣異常暴躁,當她以爲要一輩子生活在黑暗之中的時候,安妮.沙利文到了她的身邊,安妮老師教會了她很多知識,讓她從寂寞中看到了一點歡樂,讓她從絕望中看到了希望,如果沒有安妮老師的澆灌,也許海倫也不會考上世界一流大學——哈拂,不幸的她能取得如此大的成就。

讀完這本書讓我想起了霍金,命運對他十分殘酷,21歲時他患上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醫生說他活不到兩年半了,但他並沒有氣餒,隨着病情的加重,霍金的肌肉,漸漸萎縮下去,走路都很困難,他只好坐上輪椅,他的手指失去了活力,十個手指中,只有兩個還能活動,1984年他說話已經相當困難了,吐字不清,說幾個詞都要花很長一段時間,1985年他又得了肺炎,治療時切開了氣管,從此之後他再也無法說話,人們爲他安裝了一臺電腦,和語言合成器在輪椅,他用他僅有的兩個手指在鍵盤上敲出要說出的詞,組成相應的句子,經過語音合成器發出聲音。他用這個方法進行交流。他用驚人的毅力打退了病魔戰勝了命運,他成爲了一位偉大的天體物理學家,他寫的科學鉅著《時間簡史—從大爆炸到黑洞》風行世界,發行量1000萬冊,他就是霍金,一位堅強的人。

無論是霍金還是海倫.凱勒他們用一種驚人的毅力戰勝病魔,取得讓世人矚目的成績,我們作爲一個健康的人還有什麼理由被困難所嚇倒呢,這正是我們要學習的一種精神,我們要以此作爲生活中戰勝困難的一種動力。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2

暑假裏我讀完了海倫?凱勒的自傳體小說《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書中的主人公海倫?凱勒在出生十九個月的時候不幸患病,兩耳失聰,雙目失明,可是在家庭老師莎莉文的幫助下,她不僅以優異的成績從哈佛大學畢業,後來還成爲了卓越的社會活動家。她到世界各地發表演說,爲盲人和聾啞人教育事業籌集資金,她以自己的意志和精神贏得了世界各國的崇敬,不僅獲得了美國公民最高榮譽——總統自由勳章,還被推選爲世界十大傑出女性 。

海倫的故事讓我很感動,但是同樣讓我感動的還有她的家庭老師—莎莉文。在海倫七歲的時候,是莎莉文老師的到來徹底改變了她。那時的海倫由於家人沒有原則的溺愛而無法無天,就像一頭無人能馴服的小野獸,從不與人溝通,也沒有人走進過她的內心世界。幼小的她對周圍的一切充滿了警惕,獨自在黑暗中摸索。在孤獨絕望的時候,只能用揮拳,腳踢,尖叫這些方式來發泄自己的不安。

正是莎莉文老師打破了海倫五年來的生活習慣,教給了海倫一種認識世界的方式:用自己的愛去感受世界最美好的一面,去善待每一個生命。莎莉文老師不僅教會了海倫書本知識,還讓海倫學會了體會生活,學會了與人溝通和交往。是莎莉文老師讓海倫變得樂觀,學會了用微笑面對一切;學會了珍惜,把握身邊的點點滴滴。

我覺得莎莉文老師不僅僅是海倫的老師更是她的朋友,她的家人!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3

馬克·吐溫說:“19世紀有兩個奇人,一個是拿破崙,另一個是海倫·凱勒。”這兩個名字我們都不陌生,在成長的道路上,他們的事蹟充斥在書籍中也縈繞在我們耳邊。前些日子我讀了海倫·凱勒的自傳《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這本勵志書籍自問世一直受到極力推崇,在文學史上佔據着重要的地位。我的電腦中也一直保留着一部名爲《海倫·凱勒》的黑白電影,講述了海倫·凱勒變成聾啞人後脾氣十分暴躁,直到安妮·莎莉文老師出現在她的生活中,開始了對她耐心的指引。

對於我們這些健全的人來說,我們總是追求物質上的享受,而忽略了我們擁有的最大財富——健康。海倫·凱勒度過了坎坷的一生,莎莉文老師在她的人生中擔當了相當重要的角色。若不是她打開了海倫心靈的窗戶,讓海倫感受到這個美麗的世界,這個奇蹟大概是締造不了的吧。莎莉文老師的悉心引導,終於使海倫產生了對這個世界的強烈好奇,強烈的求知慾讓她如飢似渴的汲取着知識。她沒有因爲自己又盲又聾變得自暴自棄,也沒有怨天尤人,只是在求知的道路上前進着,從來不肯停歇。讀着她的自傳,她的文筆細膩生動,描繪出我們從未認真審視的生活,我們忽略的各種風景。在海倫·凱勒心中,這些她從沒親眼目睹的事物是心中最美的瑰寶,她好奇,她想感受。可是對於我們,這些都是生活中再平常不過的存在,我們從未感謝生活的賜予,自然也不會去珍惜我們擁有的這些。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4

通過讀了海倫·凱勒所寫的《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這本書,讓我得到了很大的啓示。書中,海倫說:“知識給人以愛,給人以光明,給人以智慧,應該說知識就是幸福,因爲有了知識,就是摸到了有史以來人類活動的脈搏,否則就不懂人類生命的音樂!”。生活中一定要多學習知識,知識的力量是無窮的。

雖然海倫是不幸的,但她沒有放棄,正因爲有了知識,讓海倫這位聾啞盲的人與這個世界有了溝通,有了聯繫,這也應該感謝他的老師安妮沙莉文。當莎莉文老師走進了她的生活,教會她認字,才使她張開了心靈的眼睛,得以與人溝通。書中寫到假如給海倫三天時間海倫市這麼安排的:第一天,要看人,看老師。第二天,要在黎明起身。第三天,再一次迎接黎明。海倫。凱勒想看到的事物實在是太多太多了,然而這卻只是一個很美很美的夢。 “苦難對於天才是一塊墊腳石……”正是苦難鑄就了海倫。凱勒堅強的性格。她作爲一個盲聾啞的殘疾人卻有着超過常人的健康心理。然而海倫卻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蹟:不但考上了哈佛大學,她還多方奔走,建起了多家慈善機構,辦成了一般健全人也不一定辦得到的事。

海倫憑着一顆堅強的心,最終在逆境中崛起,真是身殘志不殘。我們要從中學習她這種堅忍不拔的精神,用一顆感恩的心,積極面對生活,在逆境中求生存,不斷完善自己,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做出應有的.貢獻。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5

任何人的成功都不是偶然,也不是孤軍奮戰。在“恩師”莎莉文的幫助下,海倫開始改寫她的不幸,她克服種種困難,學會了閱讀和說話,掌握了五種語言,步入哈佛大學德克里夫學院,成爲慈善演說家……試想着,如果海倫的不幸都降臨到我的身上,我又會去怎樣面對?當我嘗試着閉上眼睛,準備邁出第一步的時候,我的心裏頓時失去了信心和勇氣,我不知道這一步會一路平坦還是步入深淵,那顆懸着的心始終在我的心裏徘徊,不敢踏足向前。失明的感覺如此,那麼失聰和失言又該如何?

“雖然我只擁有了19個月的光明與聲音,但在我生命的最初階段,看到的廣袤的綠色原野、蔚藍的天空、繁茂的數目與繽紛的花草都深深鐫刻在我的記憶中,是隨後洶涌而來的黑暗無法淹沒的。”沒有抱怨,沒有遺憾,海倫用她僅有的19個月記憶勾勒出一個屬於自己的世界,那個世界充滿陽光,充滿笑臉,沒有黑暗。這就是海倫的一生,即使上天安排海倫經歷磨難,但是她卻讓我們看到她堅持、奮進的笑臉。

和海倫相比,我是那麼的幸運。我所擁有的一切我總認爲是理所應當,以爲它是上天賦予人類最基本的權利,總是忽視身邊的美景,從沒去留意天空的湛藍,花兒的嬌豔,殊不知這一切都是上天的偏袒。因爲,這一切對海倫來說,卻是那麼的高不可攀。

流年似水,與海倫相比,我們顯然擁有得太多,珍惜我們所擁有的,懂得知足的幸福。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6

今天我要給大家推薦一本書——《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說到作者,大家應該都聽過他的名字,她就是海倫。凱勒。

她是第一個完成大學教育的聾啞人,從她一歲那年開始,她度過了87年聽不見,看不見,說不出的孤獨歲月。但這絲毫沒有讓她放棄自己的生活,這漫長歲月中她所表現出的堅強超乎常人的預料。透過她的經歷我們看到的僅僅是在身體上脆弱無力,在精神上,她絕對是生活的強者!

從書中我深深的感受到海倫凱勒對生活的渴望。她希望自己可以擁有光明,去看看這個世界,只要三天就足夠了。在第一天,他想去看身邊的人,各種各樣的人,而作爲她老師的沙利文是她第一個想看到的人。其次是她的親人和朋友。第二天,海倫想看看大自然,看看太陽緩緩地從地平線升起。感受太陽用它的溫暖喚醒大地,也喚醒沉睡的人們的時刻。沒錯,在我們正常人看來。這是很常見的,但在海倫的眼裏她的一生就這一次。第三天,海倫已經無法再作出明確的規劃了,他想看到的太多太多,而這一天是看不完的。

看完這本書,我體會到一個長期生活在無聲、無言、無光世界裏的人的那份堅毅。海倫用微笑去面對人生的困境,努力從黑暗中去尋找光明。不僅如此,她還爲全世界的慈善機構而奔走。一個殘疾人尚且如此,而我們這些健全的人難道不應該更加關愛身邊的殘疾人嗎?我們要相信,只要有愛與溫暖,我們就能實現一個有一個的契機,只要擁有希望,我們就一定能擁有美好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