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推薦作文 > 讀紅樓夢敘事有感的1000字作文

讀紅樓夢敘事有感的1000字作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47W 次

20世紀80年代,敘事學被引進中國。當時,作爲一種新型的文藝理論,敘事學引起國內學者的關注,尤其是在文學批評領域的研究與運用,引起了中國文壇對小說文本研究的重視。那麼,如何選取具有代表意義的中國文本,並以此爲中介傳播與建設中國的敘事經驗,是一個必須面對的問題。王彬在這一方面做出了積極的探索。他在1998年出版的《紅樓夢敘事》中,將西方敘事學的理論與中國最具代表性的經典小說《紅樓夢》進行對接,闡釋了中國古典小說的敘事特色,不僅對建設當下中國特色的小說理論具有一定的價值,而且對敘事理論的豐富和發展也起到了推動作用。近年來,王彬對此書進行了修訂,由人民出版社再版。

讀紅樓夢敘事有感的1000字作文

作者認爲,中國古典白話小說源於書場。敘述者即說話人。從話本到擬話本,敘述者也經歷了一個從說話者到擬說話者的身份變遷。明末以後,文人開始登場,不可避免地將作者的人格修養與語言風格帶入他們的作品。《紅樓夢》的作者曹雪芹具有極高的文學天賦與修養,因此他在《紅樓夢》的敘述話語上追求獨特的個人風格,汲取了古代散文的筆法進行敘述,並且出現了話語漫溢現象。由此,王彬總結了“漫溢話語”對小說創作的影響和意義,他認爲小說不是故事,小說與故事的區別在於話語。沒有話語便沒有小說。對於故事來說,漫溢話語自然是一種浪費,而對於小說來說,漫溢話語卻蘊含重要的藝術價值。當這話語不以傳達內容爲唯一宗旨時,話語便獲得了自覺性。進一步,當這話語完全放棄了傳達內容的功能,只沾沾自喜於自身價值,話語便形成枝蔓而瘋長開來,進而成爲敘事“奢侈”。小說的藝術性,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漫溢話語。

在《紅樓夢敘事》中,作者對“主題”和“母題”這兩個詞的'含義進行了分析,指出“母題”更兼有動力、動機之意,是情節的最小單位,直接構成了故事與人物行動之間的因果關係。進而,作者創造性地使用了“動力元”一詞,以此替代人們常用的“母題”。“動力元”有兩種形式,一種是“敘述者動力元”,即由敘述者出面講述來推動情節;另一種是“人物動力元”,即敘述者隱退,由文本中的人物來推動情節發展。《紅樓夢》的成功之處就在於在動力元之間尋覓到了平衡。《紅樓夢敘事》從敘述者動力元與人物動力元兩個方面,分析推動《紅樓夢》情節發展變異的因素。不止於此,作者進一步將動力元劃分爲動力元、次動力元、輔助動力元與非動力元,從而構成了一個完整的動力系統。以此爲指針,他對中西小說發展、文體特徵變化進行了概要的闡述。他認爲,動力元類型的發展與變化,是同小說演變相聯繫的。從小說的發展史看,情節、性格、氛圍是構成小說的基本要素。對這三個基本要素的不同側重既是小說的發展,也是動力元不同類型的轉移與變化。在中國,早期的古典白話小說尤其公案與演義小說,都是以情節爲重,故而表現在動力元上,因果聯繫緊密,動力元多而次動力元以下者甚少,情節變化劇烈而敘述快捷。中西小說發展史證明,不同的動力因素決定不同的小說文體特徵。動力元的消長變異規範了現代小說與傳統小說的區別。

在《紅樓夢敘事》中,作者用現代敘事學的方法,對《紅樓夢》的文本進行了分析,並以其爲載體揭示了中國小說與域外小說的共性與特殊性,梳理出了中國小說的敘事經驗,從而對敘事學進行了新的理論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