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推薦作文 > 關於物質與精神方面的高考主題作文

關於物質與精神方面的高考主題作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89W 次

一、題目

關於物質與精神方面的高考主題作文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作文。(60分)

1960年,美國貧富懸殊,社會矛盾突出。有一天,一個叫羅伯特的電視記者,拍攝到這樣兩組畫面:一組的主人公是一家公司的總經理,此人在辦公室裏超負荷地忙碌着,雖然西裝筆挺,但神情憔悴、滿面疲憊;另一組的主人公,是一位在寫字樓工作的清潔工,他身着藍色帆布衣服,破舊但不髒亂。只見他一邊清掃垃圾,一邊哼着鄉村歌曲,一幅怡然自得的樣子。

總經理是美國典型的富人代表,而清潔工是美國典型的窮人代表。這兩組鏡頭在電視上播出之後,奇蹟出現了:許多窮人不再仇恨富人,也開始感受到快樂和幸福;居然還有很多富人開始羨慕窮人的生活。

請根據對上則材料的感悟,聯繫現實生活,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題目自擬文體不限。

二、考場要點

1、結合時代背景揣摩材料主旨方法:認真審讀原文提煉關鍵詞看原材料看提示)

2、補充材料留下的思維空白(對關鍵詞進行排列組合,優選最佳寫作角度)

3、精心錘鍊標題

4、確定擅長文體

5、羅列可選材料

6、在草稿紙上寫好關鍵語句

友情提示:這是考場作文的重中之重,成敗的起點,控制在5—10分鐘爲宜。請相信:磨刀不誤砍柴工。這也是閱卷教師在快速瀏覽的時候能留下印象的部分。

三、探究最佳寫作角度

(一)、當事人語:

不妨讓羅伯特道出其中的祕密:

“以前,許多鏡頭都習慣於對準富人的資產和窮人的疾苦,矛盾便出現了。我將鏡頭對準富人和窮人的內心,富人因爲慾望太多,所以神情疲憊;窮人因爲生活簡單,所以滿臉自得。富人和窮人不能只比物質,還要比幸福感。”摘自201x《人民文摘》第1期作者沈嶽明

(二)、考場點睛

【分析品悟】不能只比物質。以前,許多鏡頭都習慣於對準富人的資產和窮人的疾苦,矛盾便出現了。這位記者將鏡頭對準富人和窮人的內心,富人因爲慾望太多,所以神情疲憊;窮人因爲生活簡單,所以滿臉自得。

【最佳立意】不能只比物質,還要比幸福感。

【適用主題】物質與精神、幸福感。換個角度

素材:

1、一簞食,一瓢飲,居陋巷,不改其樂的顏回

2、青海玉樹地震(熱門素材用好不易,建議迴避尖新示例)

車轔轔,風蕭蕭,行人遠望各心焦。山川河流走相送,塵埃不見西寧橋,千里馳援志如刀!前方有生命的等待,後面有國家的催促,這些志願者,毫不猶豫地選擇征程。

3、曹德旺、曹暉父子黃富榮陳光標才仁旦舟

4、著名作家阿來拒上《百家講壇》

5、爲什麼貧窮的尼泊爾、不丹、老撾、智利人均幸福指數那麼高?爲什麼經濟發達的日本、韓國自殺率節節攀升?

6、知名心訓師林A的心靈富豪榜——參見所轉博文(我關注信義兄弟時看過《武漢城市圈》對林A的專訪,專爲收集反面素材而用)

信義兄弟怎麼用,反面材料有哪些:黃光裕入獄、劉曉慶逃稅、史玉柱“僞信用”、榮智健黯然退出

示例一:

孫水林、孫東林兄弟當然是誠信和道義的象徵,但光“信義”兩字還無法詮釋他們價值的全部。因爲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一些糟粕元素,“僞誠信”、“僞道義”在我們國家比比皆是。我記得大名鼎鼎的史玉柱“重出江湖”做腦白金時,第一件事情就是還債,把自己包裝成一個“誠信典型”,其實目的還是獲得銀行的信任。所以,其後來被曝出的“漏稅”醜聞也就不足爲奇了。

但孫水林、孫東林兄弟不同,他們的信義行爲因爲哥哥一家五口的災難而凸顯出來,更因爲弟弟的主動接力而得到彰顯。中國人講究“人死賬消”,但孫水林一家五口都死了,但他的賬不但沒有消,而且在沒有賬目的情況下由民工憑良心領工錢。這說明孫水林、孫東林兄弟的行爲是發自內心的主動行爲,而不是爲了信義而信義。這種內心的信義之心、責任之心和良善之心,纔是我們社會的最珍貴寶藏。

示例二:

黃光裕曾數次被評爲“中國首富”。但取得商業成功後,他根本無暇也不願回頭構建自己的心靈大廈和道德天空,而一度沉溺於和無道德環境的長袖善舞。因爲出身貧寒和“原罪”心態,黃光裕雖然有百億身價,但他的心靈是貧困的'。中國像黃光裕這樣擁有鉅額財富數字內心卻十分赤貧的人非常多,這樣的富豪是不能算真正富豪的。但我們的社會,現在就是迷戀這樣的富豪,這不是不說是個時代的“杯具”。在一個經濟財富得到不斷累積而心靈財富得不到張揚的社會,會造成很多畸形的社會問題。

7、證嚴法師《靜思語》

富中之富、富中之貧、貧中之富、貧中之貧是法師經常提起的四種貧富人生。早會時法師申言,貧者,沉浮於種種穢惡苦境之中,然心若知足,即可轉苦難爲快樂,若是徒具豐足的財物,卻不懂得善用,反會受其誘引,心靈永不滿足。

(1)富中之富者,富有物質,更富有愛心。如企業家開展事業,安定了許多人的家庭生活,也將有餘的財富爲社會、爲人羣付出。知道如何運用有形物資助人,心靈富足纔是真富有。

一個財力豐裕的富翁,如果也能發慈悲心儘量去幫助社會上一些不幸的人羣,則其內心也必定感到很充實,精神上感到很富足,那麼他也會成爲一個“富中之富”的人。

(2)富中之貧者,“有一缺九”──擁有十就想要一百,有了一萬更想要十萬??因爲永遠覺得不夠;不夠,就是缺乏,這是心靈的貧窮。法師解釋,富中之貧的人除了捨不得付出,也缺乏情與愛,害怕他人向自己尋求協助,故與人疏離;所以不唯自覺有形的財物不足,更是缺情、缺愛,富中之貧者實堪憐!

精神方面感到很空虛和苦悶,則不管擁有多少財富,住着豪華的別墅,開着進口的名車,吃着山珍海味或滿漢全席,穿着名貴華服和鑽飾,也會覺得這些一切都索然無味,毫無意義,甚至覺得非常無聊、孤獨和痛苦。這些人便是典型的“富中之貧”。

(3)貧中之富者,就是我天天都可看見的人間菩薩──他們生活並不富有,卻富在肯做、肯投入,雖然天天辛勤工作才能維持生活,但他們仍盡一己之力幫助社會、幫助更窮困的人。

法師以環保志工爲例,他們多是默默無聞的市井小民,或是學歷不高、識字不多的老者,卻心心念念助人爲善,努力做回收、分類,一舉手一投足,都爲人間做出最有意義的貢獻。“儘管回收所得微少,但是他們愛心充分,也能集合成一股強大的力量。”

一個人如果在物質上或財富方面很匱乏,但是如果能發心行善,縱然佈施的能力很有限,然而也可以在精神上感到很富足,成爲一位“貧中之富”的人。

(4)至於貧中之貧者,不僅生活貧困,心靈也困頓,永遠想要依靠別人的幫助。“菩薩度人,先以利濟。”法師教示,對於貧者,可先撫平其民生之苦、濟助其生活來源,但更重要的是要以清淨善法化導、循循善誘,慢慢度化其心靈步上善的方向,產生尊嚴和自信心,相信自己有朝一日也能夠幫助別人。

8、熱播劇《老大的幸福》、畢淑敏《破譯幸福密碼》

由範偉主演並監製的電視劇《老大的幸福》,在央視一套開播後,當天收視率高達5.03%,創下今年央視一套黃金時間段首播集的歷史最高。劇中笑中含淚的感動,簡單幸福的老大,深深震撼着我們的心靈,而傅老大四個弟妹到底是否幸福,也如猜謎一般引人深思。

電視劇中,傅老大的四個弟妹有房地產大亨、官迷、房奴、股瘋,都是外表光鮮的人物,但他們的生活卻充滿着壓力、緊張、迷茫和無意義。這是爲什麼呢?這是因爲,他們尋求滿足的都是病態的慾望,這種遠離生命本源的慾望好像一個無底洞,永遠無法滿足。

劇中佳佳有一句名言,說追求身外之物的人都是奴隸,再光鮮都是不幸福的。傅老大的四個弟妹正是因爲心底的迷茫、空虛,纔會缺乏幸福感和滿足感,纔會不擇手段地追求不屬於他們的權力和錢財。這是一種神經症性的病態慾望,即便擁有再多權錢,也填不滿慾望溝壑,反倒作繭自縛。

9、錢學森

精神和物質是對立統一、密不可分的。我們懷念五六十年代人的精神風貌,但我們絕不願回到那個時代的物質生活中去。同樣,當我們今天生活在相對物質豐富的年份,人們又是多麼想望那份曾經擁有的精神家園!有了物質基礎可以促進精神文明,因爲經濟充裕了,人們可以求知求學,可以知書達理,可以樂善好施。但物質豐富也容易帶來享樂、攀比、仇隙。這種時候非常需要有好的社會環境和精神引導。

依錢學森老人的家世,他儘可以享受錦衣美食的生活,甚至可以在大洋彼岸做着無數人羨慕的科研工作。而他卻選擇了報效祖國,而且是要衝破各種阻撓、迫害的漫長之旅。當他融入祖國,看到那一代偉人以身作則,億萬人民精神飽滿地爲新中國建設而忘我奮鬥,錢老被中國的領袖和人民的精神感染着。而今,他又感染了我們無數人。

10、沈浩日記

“電影《牧馬人》中有這樣一個情節:許靈均的父親在美國是一個億萬富翁,他回國本想讓兒子出國繼承財產,重新認識“人生的價值”,過上“幸福的生活”,可是,當他聽到了許靈均講述他自己的成長經歷後看到兒子有那麼豐富的

精神生活,反而羨慕起來,感到自己的物質生活雖然十分優裕,但並不幸福。因此不得不感傷地承認:“在財產上,我是富翁;在感情上我卻一貧如洗,準確地說,是個乞丐”。

億萬富翁居然成了乞丐?細細想來,並不奇怪。因爲人生的價值並不是由擁有物質財富的多少來確定的。如果精神空虛,即使物質財富再多,也無法感受人生的真正幸福。

當然,我們說人離不開高尚的精神生活,絕不是說可以不要必須的物質生活。我們搞四化的一個重要目的就是不斷提高人民的物質生活水平。但這種豐富的物質生活需要用革命的精神去創造。現在有的年輕人不講革命理想,不講做人的道德,一心只做金錢夢,這種人應該從億萬富翁是“乞丐”的感慨中得到啓發和教育。”

3.一次成功就夠了

以下是一個人一生的簡歷:5歲時,他父親就去世了:14歲時,他從學校輟學,開始了流浪生活:16歲時,他謊報年齡參了軍,而軍旅生活也是處處不順心;18歲時,他娶了個媳婦,可只過了幾個月,媳婦就變賣了他所有的財產逃回了孃家;他曾通過函授學習法律,可不久又放棄;後來,他賣過保險,賣過輪胎,還經營過一條渡船,開過一家加油站,但都失敗了。

人到中年,他成了一家餐館的主廚和洗瓶師,可因政府修公路而拆了那家餐館,他又失業了;時光飛逝,眼看一輩子就這樣過去了,而他仍一無所有。65歲那年,郵遞員給他送來了他的第一份社會保險支票,他用這105美元保險金創辦了自己的一份嶄新的事業。88歲高齡時,他的事業終於大獲成功。他,就是肯德基創始人——哈倫德?山德士!

分析:一輩子都在追求中,只要一次機會,你就會成功;如果你放棄追求,再多的機會,你都不會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