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推薦作文 > 追風箏的人作文(精選8篇)

追風箏的人作文(精選8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08W 次

在生活、工作和學習中,大家對作文都再熟悉不過了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題集中,圍繞同一主題作深入闡述,切忌東拉西扯,主題渙散甚至無主題。那麼問題來了,到底應如何寫一篇優秀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追風箏的人作文(精選8篇),歡迎大家分享。

追風箏的人作文(精選8篇)

  追風箏的人作文1

童年的風箏飛走了,並且再也看不到了。

——題記

童年總是美好的,那時沒人逼你讀書,沒人逼你衝刺,可以無憂無慮地與朋友們一起嬉笑、打鬧……儘管我早已喪失了童年時代的那股志氣,但每當我路過市區的公園時,總會看見一羣小孩在那放風箏,看着那一架架五彩繽紛的風箏,我恍若又回到了記憶深處的那塊空地,回到黃昏中蒙着燦燦夕陽的我的天地。

或許有十年光景了,那時每天午後放風箏是我與小伍的必修課。地點就在我家旁邊一塊不小的空地。準時準點,小伍手裏捧着新改造好的風箏在樓下扯着嗓子喊我,聲音尖厲細長,鄰居家的大叔打開窗看,最終也只能在小伍調皮地吐了吐舌頭之後長嘆一句:“張家的小姑娘怎麼比一個男孩子還野?”的確,小伍從小活潑好動,自己還在小樹林裏造了個“祕密基地”,裏面專放沒了捻兒的鞭炮,花花綠綠的紙片,玻璃球……”當然,還少不了自己親手製作的“簡易版”風箏。

我和小伍就在空曠無人的平地上放起了風箏,有時慢慢走,有時快速跑,追風箏。最後滿頭大汗,看着輕巧的風箏在空中飛舞,自由自在,無拘無束,心裏便生騰起一股奇妙的歡樂,那樣簡單而又單調費力的遊戲,那樣一塊普普通通的空地,卻帶給我們無盡的歡聲笑語。

夕陽把我們的影子拖得很長很長,家長們陸陸續續地回來了,只記得兩家大人雙目對視,大概是不善於交談,所以有的只是尷尬而又不失禮貌的微笑。各自將孩子領回家。我總認爲大人的世界怪怪的,吃飯時我喋喋不休地講述我與小伍玩耍時的快樂,換回的卻只是大人們裝模作樣地應了幾聲。我沒多想,依舊與小伍瘋鬧。

時間如同長空中的風箏一樣輕快掠過。漸漸地,我開始慢慢變得世俗,讀懂了大人的世界,也讀懂了大人們當時裝模作樣的無動於衷。小伍沒有變化,依舊在樓下喊我。而我卻受到了大人們的影響,逐漸疏遠小武,並且厭倦了那無聊的風箏,每當我在樓上看見她那失落的背影時,我長長地噓了一口氣,不知是慶幸解脫還是巨大的失落,夕陽依舊溫柔地照耀着我家旁的那塊空地,我卻清楚地感覺到我的天地在崩塌,隨着我和小伍的友情一起。

後來搬家升學,離開了那個城市。那風箏也不知去向,直到最近我纔在家裏的倉庫中發現了它,可它卻早已佈滿塵土,滿身破洞。色彩斑斕的風箏與大人們眼裏所謂的“懂事”,我可悲地選擇了後者。

偶爾回去看看,那裏依舊有一羣滿頭大汗的孩童在追風箏,彷彿當年的我與小伍。然而我明白這已不再是當初我的那方天地。我在想,這些孩子他們長大了以後,等待着他們的又會是怎樣一個大人的世界呢?

童年的風箏飛走了,並且再也飛不回來了。更可悲的是,我已經沒有力氣再去追它了。

  追風箏的人作文2

本書講述了一個生在美國阿富汗富膽小的少爺阿米爾和僕人哈桑之間發生的故事。

阿米爾與哈桑從小一塊兒長大,但父親卻更喜歡哈桑。阿米爾在被別人欺負的時候,哈桑會站出來保護他,他們兩個是十分要好的朋友。

然而在一次風箏比賽上,阿米爾得了第一名。只要哈桑在風箏落下之時拿到風箏就可以獲得勝利。哈桑拿到風箏之後被阿塞夫一羣人堵住,還說,必須要把風箏給他,才肯放過。哈桑卻不肯給他。然後被阿塞夫揍了。阿米爾看見之後因爲膽小沒有上前幫助哈桑。

事後雖然父親對阿米爾的態度變好了。但這件事使阿米爾爲自己的懦弱感到自責和痛苦,因此無法面對哈桑,於是用計逼走了哈桑。

成年之後阿米爾無法原諒自己當時的過錯,爲了贖罪,再次返回故鄉,發現哈桑是自己同父異母的兄弟。但哈桑已經死了。爲了表達歉意,他找到了哈桑的兒子。可哈桑的兒子,落到了阿塞夫手上。他不再像小時候那麼懦弱,救出了哈桑的兒子,帶回到美國撫養。

在一次聚會上,阿米爾再次放起了風箏。

  追風箏的人作文3

暑假買了一批書以供閱讀,可惜大多都只看了一半就放下了,唯獨這本《追風箏的人》,我從頭至尾讀完了。

我要說這並不是一本拿到就讓人愛不釋手的書——在剛開始讀的時候會被陌生的人名和地名弄的暈頭轉向,要是心有一點浮躁可能就讀不下去。事實就是這樣:在一個雨天,被清涼的雨水帶走了所有浮躁的我纔拿起這本手邊的,在之前只草草翻了幾頁就放下的書,靜靜讀了下去。

懷着對故事情節的期待,夾雜着對主人公的哀怨和對僕人哈桑以及像他一樣的奴隸們的同情,我讀了下去。

正本書給我印象最深的,當然也是故事的轉折點——全喀布爾的風箏比賽以及之後的故事。這本該是個高興的日子,他們贏了!成功的一霎那阿米爾的父親也站起來歡呼,也“終於以我爲榮”了。但也就是這天,這美好的就像童話故事結局的一天,阿米爾因爲他的懦弱和逃避使哈桑遭受了巨大的不幸,更讓自己背上了巨大的負罪感。

這篇小說擁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和耐人尋味的歷史。阿米爾在那之後所受的煎熬卻是讓我深深愛上這本書的原因,畢竟這種做錯事以後的愧疚和心底的那份不安是每個人都會有的吧,作者把這樣的心理描寫的惟妙惟肖,讓人忍不住惋惜和悲哀的同時也產生強烈的共鳴。

有句話說“當局者迷,旁觀者清”。讀了這本書之後我對這句話有了更深的瞭解。作爲一個讀者,一個置身事外卻又能看清全局的人。我是多麼希望在有些時刻,阿米爾能挺身而出。在事情發生過後,我又多想他能做些什麼去補救。可是一切恰巧相反,他沒有站出來,他做的每件事和說的每句話都將裂縫越撕越大。但這又何嘗不是在現實生活,我們作爲當事人時的做法呢。可我們不知道這樣做有多愚蠢,會帶來什麼樣的結局。

但生活就是如此,從來不缺少悲劇。總是在猶豫不決間失去了勇敢的機會,而犯錯過後的補救就更顯得艱難。我也經常會犯一些錯誤亦或是沒有做好該做的而感到愧疚。雖然過後可能會有挽回或彌補的機會,但都因爲一些莫名的原因(想想大多都是因爲內疚而產生的畏懼),我不能很好的抓住它們。

可那是從前的我了。現在我不會像以前那樣得過且過,奢望時間來沖淡這種負罪感。因爲通過這本書我知道,正如拉辛汗所說的“那兒有再次成爲好人的路”,我也願意相信有這樣一條路。但這條路絕不平坦,甚至有些人壓根就不想踏上這條路。因爲踏上它不僅意味着你能解開心中的鬱結,更表明了你要面對過去有些你不是太想面對的東西,並且以接受它爲前提。

我想,當阿米爾得知哈桑——一個卑微的哈拉扎人,竟是他同父異母的兄弟,心裏絕不平靜。他反覆掙扎,甚至想要退縮,他憤怒下隱藏着深深的悲傷可他還是要面對這個現實。最後他決定了,毅然決然的踏上了這條路,這條救贖的路。這次他的選擇無疑是正確的。戰火紛飛,動盪不安的年月裏的種種不易:命運安排的宿敵,甚至死亡的威脅。但他最後成功了,在他追風箏的那一刻,在他喊出那句“爲你,千千萬萬遍”的時候一切都是值得的。他的心靈得到了解放,沉積多年的一切煙消雲散。他成功了!

我想自己是否也該踏上這樣一條心靈救贖的路。去追屬於自己的那隻風箏,去獲得自己的那份幸福。讓生活不再被遺憾羈絆,無論代價幾何,“但我不在乎”。

  追風箏的人作文4

火紅的霞映襯着一個手拿風箏的男孩的剪影。男孩奔跑着,身後拖着長長的風箏線,赤色的天空籠罩着大地,最後在那無邊際的霞空中,只留一隻飛翔的風箏。因爲這副神祕莫測的圖畫,迫使我打開了這本《追風箏的人》,它帶給我無盡的震撼。

或許是富家少爺阿米爾與僕人哈桑情同手足的友情,或許是光陰流轉、物是人非的恍然,或許是那一句看似天真卻無比真摯的“爲你,千千萬萬遍。”都給我心靈上的震撼。

作者以細膩的筆觸寫出了阿米爾記憶中阿富汗,向我們展示了一個鮮爲人知卻溫馨幸福的喀布爾。平日裏,我們聽到關於阿富汗的消息,都是跟恐怖主義扯上關係,總以爲那是一個人們從出生到死亡都活在槍聲中的地方。然而作者筆下的阿富汗卻是那麼和諧美好。

小說的開始,我從作者柔和的筆觸中只感受到了阿米爾和哈桑的感情,卻不想那是暴風雨前的寧靜。每年的風箏大賽,蔚藍的天空中,飄蕩着五顏六色的風箏,阿米爾想要得第一,因爲爸爸,因爲父愛,他只有通過這樣才能獲得父親的讚美和笑容。哈桑爲了阿米爾拼命護住了風箏,可是一切的悲傷的來源都在此浮現了……阿米爾選擇了退縮。

一念之差,兩人的命運被改寫。

直到各天一方,阿米爾因爲父親臨終時的一句話決心回到阿富汗——他要走上那條贖罪的路,爲了禰補心中的缺失,阿米爾費勁周折,找到了哈桑的兒子,併爲此與當年侮辱哈桑的那夥流氓展開了激烈的鬥爭,花盡心思爲心靈受到嚴重創傷的哈桑之子重新找回了生命的意義。當風箏放飛的那一刻,阿米爾得到了原諒與寬恕。

書中的情感不僅僅是親情,不僅僅是友情,只要是能夠沉下心來閱讀的人,都會被其中直指人心的情感打動,它所表達的內容很複雜,但是我總是認爲那長長的風箏線中,似乎牽連着某種關係。

我想,那是對於人生的感激與釋懷。每個人都有一隻風箏,我們義無反顧地追逐着風箏,在它的牽引下逐漸感悟到了生命的真諦。

  追風箏的人作文5

翻到尾頁,如鯁在喉。

一隻無影的風箏在一片支離破碎的天空中“遊蕩”,纖細的風箏線蕩在空中,看不見起點。

“我追,一個成年人在一羣尖叫的孩子間奔跑。但我不在乎。我追,風拂過我的臉龐,我脣上掛着一個像傑希爾峽谷那樣大大的微笑。我追。”

戛然而止的結尾;永不停歇的追逐;靈魂深處的救贖……

那片天空,是友情的真摯,有現實的干涉,也有無情的背叛,還有阿朱爾最後得知事實的贖罪,還有哈桑,那個兔脣的哈桑,那個追風箏的人。

本書很長,需要心讀,之所以能震撼人心,大概是因爲人們的內心產生了共鳴,我們都會遇到類似阿米爾的困境:在生命某個成長的階段,總會有過那麼一次深刻的錯誤,缺陷,遺憾,甚至難堪,以致於耿耿於懷,痛心疾首。即使有過千百回的反思,痛悟,自責也難說出口。

或許我們不會像主人公阿米爾那樣長久的受其折磨,或許我們也會偶爾假裝遺忘,但只要我們願意選擇繼續保持清醒,那麼這此記憶還是會像夢魔一樣,隱藏在內心深處,伺機發作,或在無人的夜晚,洶涌澎湃。

沒有人願意因爲一次的錯誤就甘心承認自己是墮落的,醜惡的,所以,我們也會像主人公阿米爾一樣,在苦苦地追尋那個打開自己的心結的鑰匙。

對於阿米爾來說,對哈桑的愧疚使他承受着心靈的不安,而多年後得知哈桑是他同父異母的兄弟時,哈桑已不在,於是阿米爾找到哈桑的兒子,繼續未完成的救贖。

這是一場心靈的長途跋涉。

每一個孩子都應該是天使,但並不等同於他們完美到無懈可擊,而且事實往往大相徑庭。童年可能並不完美,每個孩子都有極度要逃脫的童年回憶。

所以,對於阿米爾的逃避,我們無權指責。

然而,阿米爾最後的執着令我感動,使我震撼。

阿米爾的風箏承載太多太多,親情、友情、愛情、正直、善良、誠實……風箏是他人生中不可少的一部分,而最後,他也如願以償了吧。

“但我會迎接它,張開雙臂。因爲每逢春天到來,它總是每次融化一片雪花;而也許我剛剛看到的,正是第一片雪花的融化。”

心中的風箏,讓我們勇敢去追。

爲你,千千萬萬遍。

  追風箏的人作文6

小時候的阿米爾一直在爲了得到父親的愛而苦苦奮鬥,因爲一場風箏大賽,他背叛了願意爲他付出生命的人。他懦弱,看到哈桑被人欺負他逃之夭夭,或許他從來沒有把哈桑當成朋友。後來他爲了贖罪再次回到阿富汗,以他的'形式來贖罪,洗刷他的罪行,還有爸爸的。

他雖然懦弱,但是他有責任心,他不顧一切把哈桑的兒子索拉博帶回美國。年幼時的他爲了得到父親的愛而用一些鈔票來陷害哈桑,把他逐出家門;長大後的他把一些鈔票塞在草蓆下面,爲的是讓那戶窮人家過上好日子。因爲長大了,他成熟了,知道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但是二十六年前的事仍舊像刀子一樣刻在他的心裏,他不敢忘,也不能忘,他帶着這種愧疚之心一直活着。二十六年前的事不會隨着時光的流逝而淡去,而會越來越深。他一直清清楚楚地記得二十六年前發生過的每一個細節。

阿米爾在二十六年前撒了一個彌天大謊,二十六年後他爸爸撒下的彌天大謊被他知道了,他不敢置信。哈桑是他的親兄弟,他以前就在想:爲什麼爸爸對哈桑那麼好,對他卻不管不問的?爲什麼爸爸的心裏永遠都有哈桑?爲什麼哈桑的生日爸爸記得清清楚楚?

“要不是我親眼看着大夫把他從我老婆肚子里拉出來,我肯定不相信他是我的兒子。”

“哈桑哪兒都不去,他就在這兒陪着我們,他屬於這兒。這裏是他的家,我們是他的家人。以後別再問我這樣的問題!”

同樣是他的兒子,他對他們的態度卻有兩種。

在真相還沒揭曉之前,爸爸在阿米爾眼裏一向是高大的;在真相揭曉之後,爸爸在阿米爾心中高大的形象一瞬間倒塌了。他想不到爸爸竟會做出這樣的事,震驚、惱怒等情緒揮之不去,二十六年了,這麼多年來他到今天才發現他一直生活在一個謊言之下。有其父必有其子,這樣說一點也不錯,他們都背叛了願意爲他們付出生命的人。

他們一半好,一半壞。

不要背叛願意爲你付出生命的人,請珍惜那些對你好的人,請珍惜你眼前的友情。

  追風箏的人作文7

“這本小說夾雜着美與醜,而那部分的醜都被友情添化爲美。”這大概是我斷斷續續讀完這本書的深刻感受,故事中的無情與災難,都隨着風與風箏飄遠。作者從主人公的細膩感情描寫出人性的本質,令整本書充滿一段善惡交織的章線。

故事講述了12歲的阿富汗少年阿米爾與僕人哈桑成長的經歷,哈桑崇拜阿米爾,是因爲有知識的淋澆,令阿米爾能讀字講故事,讓本來沉默的哈桑產生了好奇,更加讓他們的友情增添幾分。不久,因一場風箏比賽,阿米爾做出了一生讓他自己後悔的決定。阿富汗政變,前蘇聯佔領阿富汗,阿米爾與父親逃亡美國,阿米爾始終不能忘懷那件事而原諒自己,然而踏上了故鄉的路,爲好友盡最後一份力,尋找那個當初的自己。

文中的哈桑,是一位正直善良的淳樸孩子,當阿米爾受委屈時,他總是出頭的那個,挺身而出的他不怕爲難自己的一切事情。他們一起度過了一段美好的童年,智勇互補,哈桑對阿米爾依然十分忠心。在那場風箏比賽,阿米爾與哈桑合力贏得比賽,但當哈桑取回風箏時,卻遇到那羣因保護阿米爾少爺而曾經得罪的人,並受到了不少侮辱,但他沒有責怪阿米爾少爺。故事的後來,阿米爾對哈桑變得冷談,更是不惜將哈桑逼走。哈桑內心充滿對好友阿米爾的失望與不解。

哈桑作爲阿米爾的朋友,把他與自己的一生捆綁在一起,無論如何也不讓自己的朋友有事,無條件地爲朋友付出,不管是面對兇惡無窮的流氓,還是別人對自己的侮辱,哈桑鼓起勇氣拿着彈弓來保護自己敬愛的阿米爾少爺,甚至令自己陷入危機。他的一生都在懷念過去那些美好的時光,直到他到生命的終點。

文章講述的不僅是友情,還有背叛後的救贖,阿米爾內心產生了對哈桑的深深內疚,想要彌補自己的錯誤,因此不惜生命救出哈桑的兒子索拉博,而索拉博身上有太多哈桑的影子,也讓阿米爾感到對回憶的思念與後悔。

這不僅是一本小說,而且是一部政治史詩。它描寫了上個世紀70年代至今,阿富汗的經歷變遷,將這個過去不以爲意的國家完整地呈現其中的文化,同時也是一個童年與成年之間關係的人性故事。哈桑的“爲你,千千萬萬遍”打動了多少人的心,我們無法改變過去因爲自己膽小和虛僞而傷害了朋友的錯,但我們要明白,心靈的救贖並不能用金錢或物質來彌補過錯,更多的是要去珍惜在身邊的朋友,真誠的友情。

  追風箏的人作文8

“這本小說太震撼了!”這大概是我在讀完這本小說及很長一段時間的內心寫照。故事如此殘忍而又美麗,作者卻用了這樣溫暖細膩的筆法勾勒出人性的本質與救贖,讀來令人蕩氣迴腸。

故事講述了12歲的阿富汗富家少爺阿米爾與僕人哈桑情同手足。然而,在一場風箏比賽後,發生了一件悲慘不堪的事,令阿米爾感到自責與痛苦,他逼走了哈桑父子。不久,阿富汗政變,前蘇聯佔領了阿富汗,他與父親也一起逃往了美國。成年後的阿米爾始終無法原諒自己當年對哈桑的背叛,爲了贖罪,阿米爾再度踏上了暌違二十多年的故鄉,希望能爲不幸的好友盡最後一點努力,卻發現了一個驚天謊言,兒時的噩夢再度重演……

作者以極其敏銳的筆觸讓他的祖國栩栩如生。他深入描繪了阿富汗移民在哀悼失去祖國、努力融入美國生活之際,仍然根深蒂固的傳統與風俗。

我最喜歡文中的“哈桑”。他,正直、勇敢,對待別人一心一意,十分寬容、淳樸。當別人嘲笑他的父親是吃人的“巴巴魯”時,他總是一言不發,但他在別人欺負阿米爾少爺時卻挺身而出,表現得大無畏;他爲了幫助阿米爾少爺取回風箏,卻遭遇了曾經自己爲了阿米爾少爺而得罪的一幫人侮辱性的侵犯,他也沒有責怪朋友的過失;當他曾經的好朋友背叛他,且總是惡言相向、甚至將他逼走時,他的內心也充滿了不解與哀傷。

這樣的朋友,完全是將友情同自己的生命綁在了一起,拿命在對朋友無條件的付出。以至於在他生命的終點到來之前,他仍然深深懷念他心中最好的朋友——那個在看到他被人欺侮卻沒有勇氣站出來替他伸張正義的人。

文章講述的主題就是“救贖”:阿米爾內心對哈桑不公行爲而感到不安想得到解脫的一系列心理活動變化與行爲方式的轉變。但救贖並不就是幸福,阿米爾最後領養了哈桑的兒子索拉博,但他也並沒有因此而快樂,在索拉博身上有太多哈桑的影子,就讓人不禁意間回憶起那些令人難受的畫面。

這,不僅是一本小說,也是一部政治史詩,它描寫了上個世紀70年代至今,阿富汗的歷史變遷,將這個過去不引人注意、在新千年卻成爲全球政治焦點的國家文化呈現在人們面前;同時也更是一個關於童年選擇如何影響我們成年生活的又極貼近人性的故事。從敏感、缺乏安全感的阿米爾到他具有多層次性格的父親,直到阿米爾回到阿富汗之後才逐步揭露了父親的犧牲與醜聞,也才瞭解歷史在美國與中東的分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