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推薦作文 > 關於端午節的高中話題作文

關於端午節的高中話題作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93W 次

關於端午節的高中話題作文1

家鄉的端午節端午節是我們漢族的傳統節日。在戰國時期,我國愛國詩人屈原聽說秦軍攻破楚國國都的消息後,悲憤交加,依然寫下絕筆作《懷沙》後,抱石投入淚羅江,以身殉國,百姓們紛紛親去打撈,沿水招魂,在沒有結果時,人們只有將糉子投入江中,以免蝦魚蠶食屈原屍首的方法表達對他的懷念,此日正是農曆五月初五,以後每年人們在這一天都要到江面去頭糉子表達緬懷之情,隨着時間的演變,人們將這一天俗稱爲“端午節”,過節的形式也多養起來,如插楊柳、賽龍舟、吃糉子、燒高山等等。

關於端午節的高中話題作文

我也特別喜歡家鄉的端午節,雖然沒有電視裏看到的盛大賽龍舟、燒高山等習俗,但我獨愛綁花繩、戴荷包、插楊柳、包糉子、串親戚等風俗喜慶方式。

五月初四這天,我就嚷着老媽帶我去趕集,大人們忙着購買肉呀、菜呀、蛋之類的,我們孩子的焦點在於買花線、買畫布,挑三揀四,串了西家串東家,幾個商店、攤位轉下來,手裏捧着一大把花線、畫布。可高興了,在回家的路上就迫不及待的搓起花繩來。回到家裏,和鄰里幾個小朋友圍着姥姥開始編花繩、縫荷包。捻線搓繩、選布剪樣,穿針引線,直到開燈時分,每個小朋友都有了滿意的收穫,可把姥姥累壞了,我們便搶着用小拳頭敲打姥姥伸不直的腰背,姥姥臉上露出了幸福的微笑……

興奮的我就是睡不着,偷偷起來把花繩和荷包比劃了好幾次,因爲姥姥說了:“今天戴了就不靈了,只有在端午節這天戴上纔會保佑我們一年平安。”真是一個難眠之夜呀!隱隱約約聽見老爸插楊柳的聲音,我一骨碌翻起身來,大聲喊着戴荷包囉……以最快、最簡單的方式洗刷完畢,在老媽的幫助下認真的綁上了花繩、戴上了荷包,看着手腕、腳腕花花綠綠的花繩,是弄着胸前各式各樣的荷包,我自豪極了,猶如成了最美的小公主。帶着無比幸福的心情,開始幫老媽炒雞蛋、包糉子。

說起包糉子,可是我拿手好戲,早在六歲那年,大媽就教會了我包糉子。我便一個指揮官的架勢喊來老爸,指揮着他和老媽抱起糉子來:首先按比例把昨天購買來的糯米、大棗、葡萄乾、枸杞放入盆中掏乾淨,然後再加進去一定量的白糖、蜂蜜和均勻,接着拿來竹葉捲成一個漏斗形,要注意,不能把葉子卷完,還要留一些等放進做好的餡子後封起來,老爸一直做得很好,就是最後的封包動作出了錯,被我狠狠批評了幾句:“老爸,你也不動腦想想,包紮的繩子要打成活結,不然證書後你連葉子一塊兒吃嗎……”在我成功的指揮下,你一個、他一個、我一個,不一會兒包了一大堆,最後就是開竈蒸煮了,這期間,我有顯擺着自己的花繩和荷包指揮老爸矯正了老爸楊柳插得不好看之處。

開始過節享受了,一家人圍着豐盛的節日餐,你爭我搶、談天說地、笑語盈盈,真是其樂融融。時逢中午,我們一家又拎着自己親手做好的禮物去大伯家串門子,一路上陽光和煦、鳥語花香,喜笑顏開,我真的被這欣欣向榮的日子陶醉了……

關於端午節的高中話題作文2

乍看這個題目。“吃,出,一,個,端,午”。我一字一頓地吐出來。不禁在內心裏感嘆到:端午,的確是吃出來的!我頗有同感。

每逢農曆五月初五,每家每戶便都開始準備這樣端午的必吃食物——糉子。想吃糉子,就必須經過幾樣必不可少的步驟。

包糉子

金黃色的糯米,沾上點水,再嫺熟地用糉葉把它們包在一起,紮成三角形錐體或其它形狀,最後用繩子結實地捆住。把它們放進鍋中。經過一段緩慢而漫長的等待後,把鍋蓋一拿開,香味撲鼻,不禁讓人垂涎三尺。

剝糉子

剪開繩子,蘊含着淡淡糉葉香的香氣愈來愈沁入人心,剝開糉葉,只見金黃色的糉子在墨綠的糉葉的陪襯下變得色澤鮮豔,色調強烈,但又不失優雅。沾上白糖,糉子,彷彿笑了。

品糉子

前戲是爲了託襯後戲的美。前頭準備了這麼多,爲的,就是現在的吃。

輕輕地咬上一口,先不去嚼,含在嘴裏,一種綠葉伴隨着大地的味道緩緩地滲入千萬個味蕾中,一種甘甜徘徊在我的嘴中,久久不能散去;徘徊在我的心頭,久久不肯離去。淡淡的,淡淡的,優雅的淡。糯米的那種柔滑,那種順溜,那種黏糊,那種細膩。那味道,不甜不膩不油,恰逢這三種之間。再一咬,糯米的味道完全滲出了,多麼高雅。抿一下嘴,接着,我的嘴脣彷彿頃刻間被感染了似的,竟然忘了鬆弛,一直緊抿着。大地、糉葉的味道又順着舌尖慢慢地移了過去。一種吃在嘴中都伴着幽香的味道。品着它,我恍惚之中有如置身於一片碧綠的、無垠的原野。

一咽,清香被這口糉子給帶走了,雖說被帶走了,但還是有些被“遺忘”在了我的口中。呼一口氣,整個嘴巴充盈着清涼。但只是那種並不強烈的涼爽。很是怡人。

再輕咬一口。但並不像上口那麼甘甜了。有微微的苦澀。這種苦澀,不細細品味是吃不出來的。雖說是苦澀,但苦完之後仍舊是甘甜。這,苦得有滋有味。

慢慢的,一口一口將糉子吃完了。甜,仍充斥着嘴巴。

糉子的那種特有的,伴着綠葉,伴着甘霖,伴着陽光的味道,久久不能退去。

關於端午節的高中話題作文3

“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每每看到這個句子,心裏總想起了屈原和他的端午。

若是過節,我的記憶總在老家中徘徊,當回到老家時,又是那麼熟悉,老家感覺未怎麼變化過,而城市中卻常常煥然一新。新到令人不太熟悉,甚至無法適應。一切回到這裏,都返璞歸真了。

放下行李,打過招呼,我便發現空氣中飄蕩着一種特殊的味道——那是艾的味道!艾葉,好久不見了,我對艾葉並一陌生,曾經生過場大病,最張還是艾葉起了效果,我忽然發現各家門前都是掛着艾葉的,艾的香味飄蕩在風中,伴隨着艾葉被風吹斷的聲音,令人無比寧靜,城市中端午節似平沒人會掛艾葉到門口,不知是怕人偷拿去了,還是覺得房門緊閉的時候,放了艾葉也沒用,只不過是個植物罷了,又招不得什麼財。

回到了老家,自然是少不了吃的,更別說過節。過端午,吃得最多的肯定是糉子了,糉子與端午是無法分開的,就像屈原和他的《離騷》一樣,猶如一體。糉子是婆婆親手包的,雖不如買來的糉子美味,但吃着吃着,還是婆婆包的糉子,讓我知曉了有種味道叫做家。那是種無法形容的味道,令浪子回頭,令遊者歸家。令我爲之動容。於是空氣中除了股艾香外,還加一味糉香,一位母親的思念。

暮色慢慢降臨,是時候吃飯了。老家的佈局很特殊,廚房和房子並一在一起,而是隔了個過道,而我則喜歡搬個凳子,坐在過道上,看來來往往的人們穿行於此,絡繹不絕。大都是些不認識的人,但大家臉上都洋溢着幸福。是什麼使得人人都有股笑容?是這端午的一頓飯嗎?說實話,更喜歡待在自家吃飯,並不喜歡去飯店中吃,家裏吃飯更顯溫馨,而每逢過節更是如此,雖產在家中吃飯是上佳的,但卻要花上半個下午去準備,看着婆婆進進出出的身影,卻有些餘心不忍,家裏人多更需擺上兩、三桌菜餚來招待親人,可畢竟一年也就幾次。艾葉的香味依舊飄散風中,我依舊坐在過道上等着開飯。

若是開了飯,怎能少得了酒?酒是爲飯菜而生的,但我卻不覺得有多麼可口,我更喜於喝茶,老家找不到白開水,全都是茶,這茶可比不得《紅樓夢》裏妙玉那般講究,水須是冬日天上落下的雪水,也不是那蘇軾所說的“自在佳茗如佳人”般的好茶,它是世俗的,是柴米油鹽醋茶中的茶,但爺爺對茶也是很珍惜的,茶需配得自己的水,而茶水須有個配得上的人來品,而在城市中,有誰能定下心來細細品這佳茗,細細品着茶之香、茶之韻?這老家的茶水入口是淺淺淡淡的苦澀,直至漫過喉嚨,方能化去百味陳雜。漸漸的,苦味淡了,香味濃了,便如人一般,直至年過不惑,方能解開半輩子的羈絆,抱怨少了,享受多了。

品味這茶,也該品出了些道理,品出了些許人生的開端。就像早些年看到的一幅對聯:爲名忙、爲利忙、忙裏偷閒,且喝一杯茶去;勞心苦、勞力苦、苦中作樂。再倒一杯酒來,酒使人沉醉,茶卻使人清醒了。而我便忙裏偷閒,品了一天的'人生百味,看了一天的世態炎涼。

若是有一天,城中人也能如此般度過端午,那時端午便不只在口中,更在心中了,希望下次的端午,莫要只要吃出來的罷。剛好,回來時是第二天中午,而各大酒店中,依舊是桌桌爆滿,今天請客,想必都是請些同事、上級吧!這飯局,大多都是弄不清的,而他們卻陶醉其中,我還不能一味就厭惡這飯局,說不定將來某時,我也需請人吃飯,那時,只望能“出淤泥而不染了。”

吃出一個端午,吃出一種精神。風中,飄來一陣香味,是艾葉?是糉香?是茶?已是分不清了,但總是印在我心中了。

關於端午節的高中話題作文4

“糉子香,香廚房。艾葉香,香滿堂,桃枝插在大門上,出門一望麥兒黃。這兒端陽,那兒端陽,處處都端陽。”

——題記

陰曆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是端午節了,如今,又是一年的端午節,隨着社會的進步,端午節的過法也有所改變,但最基本的習俗,我相信它會永存。

端午的這天傾盆大雨,本來想陪家人去看賽龍舟的,可惜不能去了,這時媽媽爲了解悶就來考驗我:“你知道端午節爲什麼要賽龍舟嗎?”

我思考了一會兒,說:“是紀念屈原吧!”

“對,相傳起源於古時楚國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划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之後每年五月五劃龍舟以紀念之。借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體身。竟渡的習俗,在吳、越、楚時期非常盛行。”

經媽媽這麼一說,我才知道,這賽龍舟裏還是大有文章啊!我果然是孤陋寡聞喲!

之後,我們還是和以前一樣,去奶奶家和外婆家過端午。到了之後見外婆仍在包糉子,而且快包完了。上次本來說好讓我包的,沒包成,這次一定要包一個好看的。於是。我求了外婆好半天,她才肯讓我包,然後她一步步的教我。

“先取一張葉子,分清正反面,光面挨着米,對疊,彎成勺狀。注意底部要折點葉子進去,否則又要和上次那樣漏了哈。”我認真聽着,並照做了,一下子就好了,這次的手感和上次的就是不一樣!

“你就包肉糉吧,反正也是你最喜歡的,把一勺半糯米放入,輕輕抖動糉葉,讓米資實,再放入香菇絲,兩顆蓮子和一段香腸,蓋上一勺半糯米,在輕輕抖動糉葉,讓米資實,”這一步我最愛了,於是我放了一大段香腸,到最後糯米都不能完全把香腸埋沒,外婆說讓我別貪心,又讓我把它們全部倒出來重做,我那時可鬱悶死了!

“接着,折起糉葉蓋住米,注意折成三角形,兩邊一定要把米蓋住,並留出多餘的糉葉,這樣纔不會漏用繩紮好,繩子一定要緊。”這一步我認爲最難了,我把糉葉子蓋了好久,啥形狀都被我蓋出來了。就差沒包成三角形。最後在外婆的幫助下,我才成功包成了三角形糉子。包完後的我有一種成就感,這下有了我,這門傳統可不會失傳了!

到了晚上,大家一家人團聚吃飯的時候,舅媽突然對我們說:“你們知道端午節是怎麼來的嗎?”

旁邊的妹妹又插話了:“我知道,因爲屈原不小心掉到河裏了,所以大家要扔糉子下去,不讓魚把屈原吃掉,讓魚吃糉子了。”

頓時飯桌上鬨堂大笑,舅媽笑着說:“這也算是吧,至少別人想不到。”這答案太讓人“吐血”了。

舅舅又說:“端午節是龍的節日,這是聞一多先生在《端午者》與《端午的歷史教育》提出來的。現在學術界大多沿用此說呢。”

外公看這,說的這麼激烈,也來插了兩句:“我聽說端午節又稱‘沐蘭節’,原來在荊楚一帶有采艾的習俗。採艾要在雞未鳴之前就出發,艾與菖蒲中含有芳香油,它們和蒜一樣都有殺菌作用,其實在我們的孩童時代,有的習俗是在是在端午節飲菖蒲酒,若是藥用效果更直接,通常是在節前,便把菖蒲切成碎末,拌上雄黃,浸入酒中,節日便可以喝了,不知現在還流行波?”

舅舅又說:“在古時候,人們便認爲,蛇蠍蜈蚣等毒蟲可雄黃酒,端午佳節飲雄黃酒可以驅邪解毒,身體健康。”

我在一邊聽着,似乎沒我說話的份兒,我剛想說些什麼,其他的人馬上又幫我說掉了,害得我在那兒盡吃啞巴虧,但我感覺今天比以往格外的熱鬧,每個家庭似乎都是這樣,門前點着香,掛着菖蒲,每個人都在與家人團聚,享受着端午的芳香,享受着端午的幸福時光,讓人意猶未盡……

這,就是端午;這,就是端午的味道!快樂的節日,節日便可以合理說。

關於端午節的高中話題作文5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每次念起長詩《離騷》中的這名句,我就會想起那位因勸說楚懷王失敗而抱石自沉汨羅江的悲壯愛國詩人——屈原。

戰國時期,張儀提出連橫親秦,要拆散齊楚聯盟,就找到了楚懷王,許諾六百里地要楚懷王和齊國絕交。屈原等大夫極力勸阻,可楚懷王垂涎那六百里地的好處,就和齊威王絕了交。結果事後張儀反悔,楚懷王病死在秦國,繼位的楚頃襄王還是主張投降秦國,屈原幾次被流放,最後見故國無救,想起自己的種種遭遇,越想越悲憤,就自投汨羅江了。

農曆五月初五,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又到了。每年的端午節都過的熱鬧非凡,今年自然也不例外。端午節少不了吃糉子,賽龍舟。

說起吃糉子,自然的有包纔有吃。我老媽可是一個包糉子能手,今年她要教我包糉子,帶你去瞧瞧吧!“哎,你這裏錯了,不要放這麼多肉。”“喂喂喂!你怎麼把花生給吃了”“啊!那些是菜葉,不是包糉子的。”調皮的我正在廚房裏搗亂呢!好了,迴歸主題,正式包糉子。“先把糉葉捲成一個圓錐筒,然後放入糯米和花生、肉餡和紅棗。再把上面蓋起來,最後,綁好定形,一個糉子就成了。”我雖然也是按着老媽的步驟做的,但感覺怎麼也不像一個糉子。但雖然如此,還是包得其樂融融。

吃了糉子,渾身有勁,賽龍舟嘍!隨着裁判一聲令下,十幾條龍舟一起向終點飛快地游去,比賽剛剛開始,大家都力氣爆棚,迅猛地划着槳。只有一艘龍舟在緩緩的遊動着,大家都認爲這艘肯定輸了,頓時響起一片噓聲。可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到後來,當大家都累了,不得不減緩速度時,這艘龍舟還是保持着一定的速度,很快反超,結果成了冠軍。場上喝彩聲此起彼伏,也有人認爲他們這樣與賽龍舟比賽的熱鬧不符,這種方法不可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