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推薦作文 > 有意思與有意義作文

有意思與有意義作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42W 次

1有意思與有意義

有意思與有意義作文

“有意思”與“有意義”,既不相似也不對立,倒像是夫妻之間的關係,說不清是親情還是愛情,抑或兼而有之。

在我看來,追求“有意思”還是“有意義”,可以作爲劃分小孩子和大人的標準。

說旅遊。少年偏愛蘇州、深圳,那裏有大型遊樂園,驚奇,刺激;大人選擇杭州、西安,那裏有歷史古蹟、人文情懷。離開一個景點,少年帶走的是那裏的名小吃;而大人帶走的,則是當地的紀念品。

說飲食。少年盡挑好吃的,無所謂樣貌;大人只挑“能”吃的,不是有益於心肝脾胃腎的絕不進口,還要食香味俱佳。少年只需一道好菜便能吃上三碗米飯,大人一小碗飯得配上一桌子菜。

說拍照。少年無拘無束,即使在廣袤的沙漠中也能照出儀態萬千的影相;大人不行,沒有青山綠水、映日荷花,不折一支冬梅作輕嗅狀、不倚靠一尊大佛以青天爲蓋,是不照的。

——由此可見,少年行事單純而衝動,全憑一時興趣,只求“有意思”;大人飽經風霜,沉着而冷靜,縱觀世間百態,追求“有意義”。這兩種不同的價值觀鑄就了兩種不同的生活方式。其實兩者之間並沒有什麼好壞之分,各自能在自己生活的座標系中準確定位就行了。

可是初衷源自“有意思”,還是“有意義”,到了工作上卻會導致不一樣的結果。

且看那些在繁忙的工作中依然如魚得水、喜笑顏開的人,常常都是覺得自己的工作“有意思”的人。韓寒輟學家裏蹲,因爲寫書有意思;蓋茨肄業去打工,因爲賺錢有意思;杰倫擱樂轉導演,因爲演戲有意思……滿懷着興趣與熱忱投入到自己熱愛的事業中,誰能說他們在各自的領域中不會出類拔萃呢?

再看那些整天喝茶聊天看報紙的人,多是爲了混一口飯,或爲了養家餬口。這些純粹爲了生活而工作的人,堅守着他們人生的“小意義”而不是出於對事業的無限興趣,故而平庸一生。原諒我無法在此舉出典型的名人爲證,因爲沒有哪個名人是因爲追求“意義”的失敗而聞名的。

可見,憑着“有意思”而做事並不比追求“有意義”低下、幼稚,相反,卻活得更爲精彩,更有活力,也更易於取得成功。

如果叫我從“意思”與“意義”中二選一,我一時還真的給不出答案。對我而言,這就像一道“哥德巴赫猜想題”。等到哪一天,我的字典裏“意思”與“意義”合二爲一了,那我便有答案了。

2有意思與有意義

不愧是“桂林山水甲天下”,行走在桂林灕江的岸邊,和風拂面,也溫柔地吹皺了清澈的江水再配上了那高低起伏的山巒,絕對是一幅美不勝收的山水風景畫我們一邊陶醉在其中,一邊走到了停有十幾個竹筏的小碼頭。

“要坐船嗎?”船伕微笑着問道那是一位看上去不過二十歲左右的小夥子,黝黑的皮膚,眼神如那江水一般清澈,笑起來露出好看的牙齒我們坐上他的小竹筏,他把長長的船篙往岸上一撐,竹筏便悠悠地駛離了碼頭。

很自然地,我們與船伕聊了起來經詢問得知,他果然才二十歲,卻已經撐船好幾年了家就住在江邊的山村裏,可謂自給自足“你這麼年輕,以後準備做什麼呢?”我問道他靦腆地笑了:“過兩年就結婚了以後還是撐船家裏還有塊田”滿足和幸福洋溢在他的臉上。

“一輩子都撐船?”我小聲向身邊的媽媽感嘆道,“難道他沒什麼理想嗎?”媽媽卻很平靜地說:“他就好像生活在自然中,與山、與水作伴,日子過得無憂無慮,你不覺得這樣的生活很有情趣,而他也很快樂嗎?”當然,我不否認,他的生活與每天埋頭苦讀的我們或一些朝九晚五的白領比起來的確有意思多了,“可是他的人生價值何在?這樣的生活有意義嗎?”媽媽突然沉默了,望了望正在專心撐船的小夥子,突然問我:“你現在快樂嗎?”我對她的問題有些疑惑,回答:“這裏的風景這麼美,心情當然很好”“坐船看到的風景是不是比在岸邊看到的還要美?”我點點頭,卻更不解媽媽問話的用意。

“如果今天沒有他爲你撐船,你又怎麼能欣賞到這麼美的自然呢?他作爲一個船伕,不僅自己感到快樂,還把快樂與美好帶給了其他人,這不就是他撐船的價值嗎?也許一輩子作船伕的理想在你看來不那麼崇高、偉大,但只要他做出了貢獻,他的人生就是有意義的,他所過這種既有意思又有意義的生活,纔是我們可遇而不可求的啊你看他撐船的樣子多麼專注”我終於理解了媽媽的話,也看懂了他的“理想”,再望向年輕的船伕,他撐的每一次篙好像都投入了心血與真誠,我羨慕他,更感激他。

竹筏載着我們繞過一座山,駛向了一片更開闊的水面,我的心也更加鮮明船伕唱起了原生態的山歌,我閉上眼睛,彷彿融入了這畫中。

3有意思與有意義

世界上“有意思”的事很多。“有意義”的事業很多,意思與意義僅一字之差,境界與層次卻是天壤之別。

很多人都明白,人生應當活得有意義,應該多做有意義的事,然而,更多的人卻是經常與有意思的`事爲伍。畢竟,“有意思”的事可要比“有意義”的事有意思多了。

這就是人性的弱點!

我們推崇“有意義”,卻傾向於“有意思”,因爲做意義的事需要強大的信仰與信念支持,需要付出巨大的精力,卻不一定會得到個人利益,而有意思的事就不同了。

因其有意思,我們總是輕易地被其吸引,因其有意思,我們總是原因投放精力去玩弄它,因其有意思,我們總是不厭其煩並且樂此不疲,投注了興趣與情趣,我們不會覺得它煩躁與沉悶。

可是,我們卻漸漸發現,有意思的事總會被下一件事取代,沒有什麼會永遠不朽。它所帶來的娛樂與輕鬆也總是那麼短暫與膚淺。

“有意思”是膚淺的,“有意義”卻深刻!有意義的事,是蘇武北海牧羊十幾年,手持漢節不改臣心的節操,是玄奘歷經八十一難,西天取經的堅持,是虔誠的朝聖者一步一叩拜的信仰……這樣的堅守與信仰帶來的是心靈上強大的支撐與力量,它可能會讓你兩鬢青絲變華髮,也可能會讓你腳趾磨滅索性雙手也滑出長長的傷痕,可是,它卻使人感到坦然,感到持久的輕鬆,這樣的愉悅是不會被流光所改變的鑑定情節。

“我步入叢林,因爲我希望生活得有意義,我希望活得深刻,並汲取生命中所有的精華。”梭羅在《瓦爾登湖》中如是說。他說他想要活得有意義,其實我們每個人都一樣,人心的嚮往總是相同的,嚮往真,嚮往善,嚮往美,同樣地,嚮往有意義的生活。

“有意思”確實有它存在的意義和價值,有它存在於人生活中的必要,然而它卻不能爲我們的生存提供厚實的大地與堅實的土壤。“有意義”卻是人存在於自然中的切切實實的構造。

“有意義”或許會讓生命承受重負,但我們不去抗拒生命的重負,纔是真的強者。

捨得繁華,方得昇華--“有意義”自是一種境界。

4有意思和有意義

莫言在瑞典領取諾貝爾獎時說:“文學之於科學比較,那麼自然是科學有用,而文學無用,但文學最大的用處便在於它的無用。”從一個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的口中聽到這樣的話,大概誰也會覺得驚異:文學無用?

或許許多人的潛意識中,已經默認了這樣的概念。有句話說“學好數理化,走遍全天下”,科學是實實在在的技術,科學裏的一點一滴都是人類智慧的結晶,有價值的存在,有它的實際用處,而文學僅供娛樂消遣,最多在精神上給人以慰藉,談不上什麼實際用處。

有趣卻無用?有用卻無趣?有意思與有意義之間,難道真的像柏林牆的兩邊一樣界限分明嗎?

答案當然是否定的。比如莫言,他的“文學無用”說的是文學看似無用,實則是另一種用處,文學給予人思想的昇華,情操的陶冶。例如《西遊記》《三國演義》等名著,它們的價值蘊藏於趣味的背後,轉身之際,即會看到價值的金光閃閃。

再比如科學,“有意義”的嚴謹面紗下實則是十分有意思的。科學的研究剛開始似乎是枯燥無趣的,可是科學家們在科學之路上走了那麼久,終也是被它的趣味所吸引。科學的世界無邊無際,需要一顆執著的心對它進行不懈的探索。這正是袁隆平、王選、愛迪生等一代代科學家們所癡迷的。

所以說,有意思和有意義之間並沒有什麼具體的分界。他們相通相融,互爲作用,互爲影響。而那些過分將二者分開的人,也會做着有趣而無價值的事,受着有價值卻毫無樂趣可言的折磨。

在有價值有意義的事中找到“有意思”的事,在有意思有趣味的事中找到“有意義”的事,纔會使我們在前進的路上更加快樂。正如講學習與探索知識之心結合,便會覺得學習也是歡樂多多的,將樂觀向上的積極心態同枯燥艱難的生活結合,生活便會多了一分光彩。

我們需要做的,是推倒有意義與有意思之間的那道“柏林牆”,在它們分界“轟然倒下”的時刻,我們會發現,前行的路上少了一分枯燥,多了一分愉悅;少了一分浮華,多了一分實在。

5有意思和有意義

孟子說過:“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有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誠然,世間萬物,做任何事都很難達到兩全其美。一個人希望他所做到的事既有意思又有意義,是不可能的。因爲有意思只是讓你快樂,而有意義超越了它,榮升於另一個高度。

那麼,什麼是有意思?我想陶淵明的“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便是這個意思。陶淵明誤入官場十三年,每天度日如年地煎熬。他無法改變那個污穢的社會,人人爲了爭權奪利而迷失自己。潔身自好的他選擇退隱,雖沒有昔日的輝煌,但他安貧樂道。雖然只是“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但他依然堅持着自己的本性。終於,他找到了適合自己生活的方式。在外人眼中或許無法理解,但這便是他的情趣和趣味。有意思,就是你自己認爲有情趣,能讓你自己快樂的事情。

那麼,什麼是有意義?奧斯特洛夫斯基說過:“人的一生應當這樣度過:當他回首往事時,不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他筆下的保爾?柯察金便是這樣一個人。保爾經歷過很多艱難困苦,對於他來說,最大的痛苦莫過於病痛的折磨。在森林裏修鐵路時,他沒有抵禦過嚴寒的考驗,發了高燒,生了凍瘡,幾乎與死神擦肩而過,但他仍是堅持着。在挖路的過程中,在革命的道路上,他不斷地成長,終於成爲一個鋼鐵般意志的戰士。雷鋒,與保爾一樣的戰士,將自己二十多年的生命獻給了黨和人民。他的樂於助人,他的精神,感染、指引後世的人們。什麼是有意義?便是你做的事有價值,對他人、對國家,乃至對整個社會做出你的貢獻,讓別人也享受到了快樂。

我想有人會說了,都是讓人快樂,有意義的事難道不就是有意思嗎?不,不是這樣的。有意思,只是生活的一種情趣,而有意義則是人生的一種信仰。你可以做很多有意思的事,但卻很難隨隨便便做出一件有意義的事情。有意義的事情也並不是單純地源自於快樂,有時候它來自於責任,有時候來自於對生命的尊重,也有時候它來自於善的本心。所以,有意義是有意思的昇華,並不只是有意思。

人的一生要做形形色色、大大小小不同的事情,有意思的應該去做,有意義的必須去做。因爲一個充實自己,另一個讓自己真實地存在。

6有意思與有意義

情趣,我所欲也;價值,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情趣而取價值者也有意思亦我所欲也;有意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有意思而取有意義也

當情趣與價值不可兼得,有意思與有意義只能取其一時,我想,我會選擇後者。

當然,這兩者未必不能共存歌德在大街上曾經遇見一個不願給他讓路的人,那人說;“我從來不給一個瘋子讓路”歌德並未生氣,只是笑道:“哦,是嗎?而我恰恰相反”多麼有意思而又有意義的話啊!它共融了歌德作爲一名詩人所飽含的風趣幽默與作爲一名哲學家所必備的睿智機敏,令人在久久咀嚼的同時不覺笑出聲來這算是“有意義”中較高的一種境界了吧。

平常生活中的有意義的話或事往往較爲生硬和刻板,這是大多數人的印象,說教說教,應該也就是指這個這個觀點正確,也不正確,正如之前所說,有意思有意義並非水火不容的,許多富含哲理精思的真理也被充滿情趣的文字所表達出來但同樣,有意義=嚴肅刻板這個等式在很多情況下也是成立的。

很少有人不喜歡笑話的,在單調乏味甚至無趣的生活裏笑話這種藝術形式的存在就像一顆泡騰片丟入水中一般,生出源源不斷的氣泡彷彿沸騰一樣,成爲生活的調節劑,放鬆劑但它又比不上泡騰片,它只能翻騰起一些小波浪,而不能將一杯清水變成一杯維C飲品能夠做到那樣的,只有真正有內涵、有價值、有深刻意義的東西

我們可以儘量接受有意義的事物,儘管我們也很嚮往那有意思的世界人生在世,渴望成功渴望進去的道路漫長而坎坷,在前進的過程中我們會接收到來自四面八方的信號,有的包含意蘊且充滿情味,那自然是欣然接受,有的有些刻板說教但卻有意義,那還是聽聽的好,它會給予你幫助和啓迪;有的純粹只是娛樂消遣之談,那暫且讓它穿耳而過,別入腦了它只會佔據你的大腦內存,讓你笑笑罷了畢竟我們懷着虔誠的心迎接人生,“良藥苦口利於病”,古語既有云之,必有其道理。

至於有意思與有意義之間的區別、相通究竟在哪兒,恐怕誰也無法給出確切的答案我們只有在人生的旅途中自己去發現、體會了。

7有意思與有意義

正如“魚與熊掌,二者不可得兼”,生活中,有意義與有意思的事,往往也不可兩全。但是,他們做到了!

隨着《向日葵》《鳶尾花》等作品頻頻以天價拍賣出後,世人開始用另一種眼光審視他----梵高。梵高其實在一開始並不精通繪畫,以至於因爲連人物比例都把握不好,於是父親婉言規勸他放棄繪畫,但梵高沒有動搖,他關注農民疾苦,想通過繪畫表達自己的情感,爲了繼續做他認爲有意思的事,他放棄了經營家族事業,即使在患有精神病的時候,還堅持創作。他超越了印象派,創造出了屬於自己的風格。他用堅持與激情使繪畫變得有意義,留下了傳世之作,使人生變得有意義,給後人以寶貴的精神財富。

據統計,2010年世界盃有30%的球迷守在電視機前爲阿根廷隊加油,而梅西,無疑是這支隊伍的靈魂人物。他從小就喜歡踢球,而且很有天賦,所以儘管家境不好,父親還是選擇將他送去西班牙接受更好的訓練。13歲就必須忍受與母親妹妹分開的梅西,格外懂事、孝順與刻苦。最終,他將原本他只認爲有意思的事踢球,變得格外有意義有價值。他不僅實現了自己的夢想與價值,改善了家境,開始從事慈善事業,幫助貧困的小朋友,還在國家隊青黃不接時撐起了阿根廷隊。

生活中,有太多的事,很有意義,但長期做下去,就會覺得沒意思,最終喪失了堅持下去的信念。幫助別人,做個“好人”便是如此。

“他總問別人還需要什麼,他總問自己還能做什麼……”他就是雷鋒精神的傳承者郭明義。他將幫助別人這件有意義的事整整做了二十年,儘管他並不富裕,儘管他還住在四十平米的小房子裏,但他卻不改變志願:做個“好人”他在幫助別人的同時,收穫了可貴的幸福感,收穫了中年人難得的童真。他用自己的真誠善良真正讓幫助別人這件有意義的事變得同樣有意思。

人生就應該活着有意思而有意義,有意思的事,我們帶着興趣去做,帶着希望去做,讓它發揮最大的價值,拓寬生命的廣度;有價值的事,我們帶着責任去做,帶着真誠去做,努力發現工作中的樂趣,挖掘生命的深度。

8有意思與有意義

去書店看到這樣一種景象:青春文學的書架前擁滿了中學生年紀的讀者,都興奮地尋找着,還有不少人更是坐在書店的地板上,“求知似渴”地讀着。而古典文學的書架前卻十分冷清,只有寥寥幾位中年或老年人光顧。這像是一場有意思的青春文學與有意義的古典文學的對壘。

青春文學是指包括言情小說、武俠小說在內的各種讀物。因爲讀者多是學生,便冠以“青春”的頭銜。不可否認,青春文學確實對中學生有巨大的吸引力,我就曾陷入其中不能自拔。中學生的生活單調而乏味,大多是家、學校兩點一線,而青春文學則像是一片神祕的沼澤。多少學生沉浸於刀光劍影的武俠小說,談情說愛的言情小說中,幻想自己是主人公,生活於是變得有趣。

可事實上,揭開青春文學的神祕的面紗,我們會看見一張醜陋的臉。不論是武俠,還是言情,實際上都是走一樣的套路。用無數的噱頭堆砌起情節,再穿插些俊男靚女作主人公,一步小說便完成了。但是荒誕的情節掩飾不了其思想的簡單,多讀幾遍便會覺得洋洋灑灑幾十萬字,其實什麼都沒有說。

而與直白卻略顯粗俗的青春文學相比,古典文學則顯得含蓄而雋永。踏一雙茫鞋,拄一支竹杖,漫步雨中,我們體會到東坡居士“也無風雨也無晴”的超然,放一隻風箏,看它翱翔天空,我們感受到侯蒙“幾人平地上,看我碧宵中”的自信;坐在窗前,看窗外的雨簾,我們能體會到李清照“怎敵他晚來風急”的哀愁…讀古典文學,我們體會到千萬種心情。

讀《揚州慢》,我們彷彿看到橋邊芍藥在風中落淚;讀《盟臺夕陽》,我們彷彿看見古盟臺自對着殘陽;讀《謝亭送別》,我們彷彿看到詩人在風雨中走下西樓的背影…讀古典文學,我們能看見千萬種風景。

有意義的古典文學是一壺碧螺春,有意思的青春文學卻像一壺二鍋頭,二鍋頭沖人頭腦卻比不上碧螺春的沁人心脾,令人回味的滋味。

刀光劍影、談情說愛的小說不應成爲青春的代名詞。也許有一天,青春文學暑假上會換成古典文學,而書架前仍有一羣學生,陶醉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