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推薦作文 > 重慶三峽博物館作文(精選9篇)

重慶三峽博物館作文(精選9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5W 次

導語:重慶三峽博物館是保護、研究、展示重慶和三峽地區歷史文化遺產與人類環境物證的公益性文化教育機構,是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文化基礎設施。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重慶三峽博物館作文(精選9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重慶三峽博物館作文(精選9篇)

  重慶三峽博物館作文1

今天,媽媽帶我去參觀了三峽博物館。一下車,我就我遠遠就望見了雄偉壯觀的重慶三峽博物館。博物館的屋頂是淺藍色的玻璃做成的,那造型非常獨特,就像彎彎的月牙,博物館的外牆也是玻璃做成的。清澈的水順着傾斜的玻璃緩緩流下來,好看極了。

我迫不及待地跨進博物館大廳,“哇!好氣派。”我情不自禁地叫了起來。博物館整個建築有四層,地面和樓梯都是用鵝黃色的地磚鋪成的,地磚上面有花紋。整個大廳呈圓形大廳的左右兩邊各有兩個大柱子。每層樓都有三個展廳每個展廳展示的物品都不一樣,各具特色。

我和媽媽進入了一樓的“長江三峽”展廳。這裏主要介紹了瞿塘峽、巫峽、西陵峽這三大峽谷。三峽以它雄偉神祕展示出自己獨特的魅力。展廳裏還有我們熟知的四位大詩人,他們是屈原、李白、杜甫、白居易,我想,這些偉大的詩人是怎樣和三峽聯繫在一起的呢?看了影像資料才知道,原來詩人們曾在此表達了自己內心的激情,留下的那自然豪放的詩句不正是三峽那雄偉的、不屈不撓的精神嗎?這些詩人和詩篇就像三峽的水這般流傳千古。

參觀了一樓的展廳,我們又沿着寬寬的石梯來到了二樓。走進“重慶城市發展”展廳,咦?我眼前一亮,這裏有許多臺電腦,每臺電腦的屏幕上都有“請你設計未來重慶”幾個字,我和媽媽興趣盎然地玩了起來……

我和媽媽還上三樓、四樓參觀了:“歷代錢幣”和“歷代書畫”等幾個展廳,整個參觀過程歷時近四個小時。最後,我和媽媽依依不捨地離開了重慶三峽博物館。

今天過得真充實,參觀重慶三峽博物館,不但讓我學到了很多知識,還令我大開眼界。

  重慶三峽博物館作文2

十一月十九日,我終於參觀了嚮往已久的三峽博物館。那天早晨,天下着雨,但一點也沒影響到我們的情趣。每個同學都洋溢着激動的心情,踏上了旅程。汽車在高速公路上疾馳,我們一路歡聲笑語,彷彿眨眼的功夫就到了重慶。

我們首先來到重慶人民廣場,站在寬闊的廣場中間,擡頭仰望,氣勢磅礴的博物館就展現在眼前。三峽博物館依山而建,整體呈一個大弧線形狀,就像雄偉的長江三峽大壩。正是有了三峽大壩工程,纔有了三峽文物的搶救,也纔有了修建三峽博物館的最初由頭。博物館正是三峽文物的一個家。

順着臺階,我們來到了博物館的大門,最顯眼的是大面積的弧形藍色玻璃幕牆,上面流淌着水,好像“三峽之水天下來”,水又通過三層疊瀑,一泄而下,與人民廣場相連。博物館正面右上方,有一個4米見方的巨大篆體印章,印章刻有“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9個大字。走進大廳,哇!地面、牆面、環形走廊全是用米黃色大理石鑲嵌而成。我們個個看得眼花繚亂,瞠目結舌。

隨着導遊,我們來到了一個圓形影廳,四周都是屏幕,原來這就是360度數字環幕電影,我還是生平第一次看到。我們觀看了題爲《大三峽》的影片,讓我瞭解到了三峽的形成,三峽的鉅變,我也彷彿跟着遊輪去了趟美麗的三峽。

接着我們來到《壯麗三峽》展廳,據導遊介紹展廳面積約1200平方米,展品約800件。走進展廳,我似乎來到了壯美的三峽。迎面是一幅長9米、高6米的三峽壁畫,它與擺放有致的各種三峽石一起,構成了雄偉的夔門、秀美的桃子峯。而我的腳下,正踩在一條用玻璃隔水方式營造的長江水上。江水拍岸的聲音,川江號子的聲音,以及長江三峽特有的猿啼聲,讓我彷彿置身於一個真實的壯麗三峽。

接着我們上二樓參觀《遠古巴渝》展廳。這是三峽博物館文物最豐富的一個展廳,這裏陳列着巫山人的牙齒和下頜骨化石、劍齒象牙石刻、陶片、鳥形尊等。還有遠古巴人生活場景復原。展示了遠古巴渝的無窮魅力。

最後我們來到《抗戰歲月》展廳。展廳的核心部分是重慶大轟炸半景畫展廳。我坐在動感座椅上,忽然淒厲的警報聲響起,天空黑壓壓的機羣由遠而近,隨之炸彈的轟鳴聲此起彼伏,房屋倒塌、大火燃燒,人羣開始奔逃。在長達四年的轟炸中,日本帝國主義炸燬了無數的房屋,炸死無數的中國人民,但卻炸不毀中國人民抗戰的信心。

參觀完三峽博物館,我看見了三峽壯麗的景色,三峽人民的智慧,以及三峽的美好前景,更讓我明白了我們肩上所負的歷史責任。

  重慶三峽博物館作文3

前天下午,我和爸爸媽媽一起去重慶三峽博物館參觀。

重慶三峽博物館位於重慶人民大禮堂的正西端。從外觀看,最顯眼的是弧形藍色玻璃幕牆和古樸方正的砂岩外牆。媽媽告訴我:“藍色玻璃代表着水,而砂岩外牆象徵着山,體現出了重慶山水之城的特色。”

我們先參觀的是《壯麗三峽》展廳。我看到了許多不同時代的奇形怪狀的岩石,森林裏各種各樣的動物和植物的標本,還有許多魚類的化石。

然後,我們又來到了《遠古巴渝》展廳。在這裏,我知道了人是由猿慢慢進化而來的。他們最初使用的工具是用石頭做的,後來才變成用青銅器。

接着,我們來到了《歷代錢幣展覽廳》。我們一進門就看見了一個特大號的'銅幣,比我還高。再往裏走,我們看到了許多刀幣、銅幣、銀幣、金幣和紙幣。

最後,我們參觀了《重慶·城市之路》和《抗戰歲月》兩個展廳。不過,我有些看不懂。但是,我記住了一些東西,有大炮、步槍、炸彈、火車頭等。

從博物館出來,我們已經累得精疲力盡了。不過,我明白了“三峽”指的是巫峽、西陵峽和瞿塘峽,我還學到了許多新知識。

參觀重慶三峽博物館可真有趣啊!下次我還要來。

  重慶三峽博物館作文4

今天,我和奶奶在三爸,三媽的帶領下參觀了三峽博物館,博物館裏的每一件文物都在向我訴說着他們輝煌的歷史,讓我收穫頗多。

三峽博物館坐落在渝中區人民大禮堂的正對面的小山坡上。站在人民廣場上,向三峽博物館望去,一個彎彎的月牙形建築出現在我們的眼前,恰似三峽大壩鎖住了長江的滾滾洪流。我情不自禁的感嘆道:“哇!好氣派啊!”人民廣場與三峽博物館之間,是一坡緩緩的臺階,沿着臺階拾級而上,就來到了博物館的底層大廳。

三峽博物館一共有四層,每層都有兩個展廳,每個展廳展示的物品都不一樣,各具特色,但又緊緊圍繞“三峽”這個主題,從三峽的自然景觀到風俗民情,從三峽的遠古歷史到庫區城鄉歷史的變遷,從三峽工程的規劃、建設到庫區人民顧全大局、破解百萬移民的世紀難題,看得令人震撼、令人自豪!

三峽博物館底層大廳寬敞明亮,我迫不及待的跨進了三峽博物館,我和三爸,三媽,奶奶從左邊走進了“壯麗的三峽”展廳,壯麗的三峽主要介紹了翟塘峽、巫峽、西陵峽這三大峽谷。三峽以它的雄偉神祕展示出了自己獨特的魅力。一進門我們就看見了一幅三峽風景大油畫,畫面栩栩如生,讓人有身臨其境之感。展廳中展出的物品很多,可給我的印象最深的還是縴夫拉縴的雕塑了,那活生生的塑像讓我深刻的體會到了舊中國的落後和三峽縴夫的艱難生活。其次就是三峽工程的縮微模型,不到三峽大壩,你也能感受到那撼人心魄的氣勢。

之後我們在上午11點還到電影廳觀看了約20分鐘的環幕電影,從全方位瞭解了三峽的地形地貌、自然人文景觀和日新月異的變化。隨後還參觀了二樓,三樓,四樓的展廳,不來三峽博物館,我還不知道我就住在這樣一個令人自豪的神奇的土地上。幾個小時的參觀結束了,我依依不捨的離開了三峽博物館,但她卻增添了我對家鄉、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重慶三峽博物館作文5

星期五,我們全校師生去秋遊。我們三年級是去重慶三峽博物館。早晨九點,我們在老師的帶領下有序的上了旅遊車。同學們坐在旅遊車上心情非常激動,透過車窗我看見公路兩旁高樓林立,車來車往,一條條綠化帶像給道路鋪上了綠地毯一樣,通向遠方。秋風吹過,街心花園裏的菊花頻頻向我們點頭,彷彿歡迎我們的到來。汽車駛過渝澳大橋,來到了三峽博物館的停車坪,我們下了旅遊車,沿着階梯而上來到了三峽博物館的大門。

重慶三峽博物館,位於二十世紀亞洲十大經典建築重慶人民大禮堂的正西端,中間爲四萬平方米的重慶人民廣場。三峽博物館展覽體系由《壯麗的三峽》、《遠古巴渝——從石器時代到青銅時代》、《重慶:城市之路》、《抗戰歲月》四個主題陳列,《漢代雕塑藝術》、《歷代錢幣》、《歷代書畫》、《歷代瓷器》、《李初梨捐獻文物》、《西南民族風情》六個專題陳列,以及《重慶大轟炸半景畫》、《大三峽》全週數碼電影、觀衆實踐中心和三個臨時展廳構成。

《重慶大轟炸半景畫》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真實的記錄了日本軍國主義對中國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在1938年2月到1943年5月長達5年的狂轟亂炸中,重慶市區幾成廢墟,給家鄉人民造成了深重的災難。通過展覽,我對我們的先輩所經歷的那份苦難和由此得到的那一份歷史的榮耀而感到驕傲。它讓我明白一個民族只有強大了,纔不會被別人欺負,纔不會被別人瞧不起,我們要記住歷史,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參觀完三峽博物館後,我明白了今天的美好生活來之不易,我們要好好學習科學知識,長大以後把國家建設得更加強大、更加美麗。

  重慶三峽博物館作文6

在這個寒假,我第一時間就去了重慶著名的三峽博物館。

我站在三峽博物館門口,靜靜地打量着這個龐大的白色建築物,三峽博物館看起來就是一個放到的巨型雞蛋。

重慶三峽博物館,又名重慶博物館,是首批國家一級博物館,三峽博物館原本是西南博物館,後來改名爲三峽博物館。這就是屹立在我面前的這個龐大的白色建築物悠久的歷史了。

走進三峽博物館,你可以發現,這裏面分爲了四個展廳,分別是壯麗三峽、遠古巴渝、抗戰歲月、城市之路。我選擇胃壯麗三峽這個展廳開始參觀。

剛走進壯麗三峽,就發現了許多石頭擺在門口,通過網上查資料,我才知道,這是瞿塘峽口切割來的瀑石,巫峽切割來的縴夫石、縴夫路,以及被譽爲“世界第一古代水文站”的白鶴梁題刻。仔細看那些瀑石,凹凸不平。這些瀑石,是在瀑布的下面,整天被瀑布的激流所沖刷,才形成了這些凹凸不平的地方,而這正是歲月的痕跡,而三峽博物館不也是這樣的嗎?歲月給三峽博物館,留下了太多的痕跡——從1951年的成立,再到1955年的改名,無論是好是壞,都給三峽博物館留下了不淺的痕跡。帶着敬畏的心情,我開始參觀展廳,在經過了幾十億年的沉澱和陸相沉積等地址活動的作用後,才造就了三峽地區地型的奇特和壯麗的山川。

參完了壯麗三峽之後,我走進了遠古巴渝,去感受重慶古老的文明。

走進遠古巴渝展廳,有許多的陶器和玉器,讓人目不暇接,有些甚至還能在歷史書上找到,我的天呀,看來歷史課沒有白學,我興奮地跑來跑去,到處尋找着我所學過的陶器和玉器,突然,我走到了另一個地方,有一個很大的雕塑,那是一羣縴夫拉船的場景,十幾個縴夫面黃肌瘦,骨瘦如柴,一副病怏怏的樣子,但是,他們的肩頭卻是粗粗的鋼纜。這些縴夫們形態各異,有的甚至是在地上爬行,從他們臉上痛苦的表情中,我們不難看出,縴夫他們生活的艱辛和船隻的沉重,而縴夫石上觸目驚心的痕跡,讓人看了膽戰心驚,縴夫們的腳印,纖繩在石頭上摩擦造成的痕跡,留有拴繩痕跡的這些石頭,都反映了縴夫們生活的艱辛,我們的辛福生活來之不易,而我們一定要好好珍惜。

這兩個展廳記錄了重慶和三峽兩個地區的悠久文化,而剩下的兩個展區抗戰歲月和城市之路都非常精彩。

抗戰歲月講述了中國抗日戰爭的日本人的兇殘,而中國人民又是如何在絕境中反擊,兩萬五千里長徵,這讓多少年輕人無私地奉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而長征就是爲了保存和鍛鍊了革命的基幹力量,爲開展抗日戰爭和發展中國革命事業創造了條件。這些年輕人們的犧牲是值得的,

最後中國人民取得了的勝利,在1945年8月15日正午,日本終於宣佈投降。

而城市之路講述了20世紀的100年中,重慶面臨的若干機遇及發展,包括城市變遷、商業金融中心地位的形成、工業的崛起等。掃描對重慶起推動作用的人物、事件,展示重慶直轄後的風采。

在三峽博物館,我學到了,也感受到了許多,學到了重慶悠久的歷史與文化淵源,更是感受到了重慶人民的那股不屈不撓的精神。並且珍惜現在的美好生活。

  重慶三峽博物館作文7

一個城市,最能代表它的歷史、風俗、文化的就是它的博物館。而在重慶,三峽博物館無疑是一個最好的選擇。重慶三峽博物館始建於1951年,原名西南博物館,爲了更好的保護和展示三峽文物搶救成果,國務院辦公廳於2009年9月成立了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佔地面積3萬平方米,現爲國家一級博物館。在這裏收藏着17萬餘件文物,包括陶器。國慶期間,我來到了三峽博物館。

它坐落在重慶最具特色的人民廣場對面,與人民大禮堂遙相呼應,是建設在山坡上的“山水園林式現代建築”。進去後,一擡頭,就看到了大廳頂上氣派的中式花燈。我在歷史滄桑的氣息中感受着歲月的變遷。

從遠古的石器陶瓷、夏商周的青銅器、春秋戰國的玉器武具、秦朝的貨幣,到漢朝的雕刻陶俑、唐朝的書法字畫、宋朝的紙幣、元明清的瓷器。一片片瓦,一尊尊獸,曾經凝結着祖先們多少智慧結晶?那一個青瓷花瓶,一個五彩陶盤,是祖先的能工巧匠們揮灑着怎樣的辛勤?

令我印象深刻,久久不能忘懷的,便是那三峽縴夫們。他們的雕塑骨瘦如柴,腰彎到了地上,肩頭是粗粗的鋼纜,腳踩着石頭,踩着泥沙,用力地拼着命,嘴張着,似乎在怒吼,又似乎喊着船工號子。那塊大石頭上,留下一條條深刻的磨痕,斑斑駁駁,靜靜訴說着幾百年前的苦與難,這是三峽地區的縴夫們拉動大船走長江,經歷過不知幾代人磨礪出來的歷史見證;這,是千年的功夫所成。栩栩如生的雕塑再現了及半年前人民的生活艱辛,就如同縴夫們被生活壓彎了的腰脊,那該是怎樣的歲月?

走出三峽博物館,我不禁爲重慶滄桑漫長的歷史歲月而感慨。如果說重慶人民大禮堂是20世紀50年代重慶的標誌性建築,那麼,重慶三峽博物館將是21世紀初重慶的標誌性建築,一顆鑲嵌在山水園林的山城重慶心臟的璀璨明珠。

  重慶三峽博物館作文8

今天一大早,我就隨媽媽來到重慶三峽博物館。

一進大門,我一點不覺得陌生。因爲小時候媽媽帶我去過,但去的時候太小,對許多東西都不懂。於是,媽媽就再次帶我來到了這裏。

我們來到了展廳。一進門,就看到了一幅大油畫,上面畫的是三峽風景。畫面描繪得栩栩如生,彷彿親自看到了三峽風光。展廳裏有許多的展品,有中華鱘標本,有三峽地區的野生動物標本,有縴夫拉縴的塑像,有名人的雕像……我印象最深的還是縴夫拉縴了。看,那些珍貴的黑白照片重現了那時的情形,彷彿讓我們回到了那個年代,讓我們深刻體會到那時中國的落後,體會到舊中國的黑暗與封建。它讓我們銘記那段歲月,建設好今天的重慶。

讓我最難忘的是三峽工程的模型,可以看出雄偉的三峽工程的整體面貌。它讓我想起了六歲時去三峽旅遊的情景,那時候三峽工程正在建設之中,我親眼看到了滔滔長江從修築了一半的大壩奔騰而下的壯麗景象。當時,在場的所有的人都非常興奮和激動,驚歎我國這項工程的偉大。

三樓是陶瓷的天地。裏面放着許多各個朝代的陶瓷珍品。只見它們形狀千奇百怪,有的古樸,有的典雅,有的豔麗,彷彿讓我們看見了中國民族的燦爛文化的縮影,也讓我看見了我們民族的悠久歷史。我看見了一個陶罐,那技術簡直讓人拍案叫絕。只見上面盤着一條栩栩如生的龍,還有許多點綴,既古樸有美觀。

這次“三峽”之行收穫真不小啊!

  重慶三峽博物館作文9

今天,田老師帶領我們去參觀三峽博物館。冒着濛濛細雨,我們滿懷激動的心情來到展館大門口,高高的玻璃牆上寫着繁體字“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回頭望去,壯觀的人民大禮堂隔着寬廣的人民廣場與我們遙遙相望,在這雨霧瀰漫之中如仙境一般美麗。

漂亮的講解員姐姐帶領我們依次參觀了“壯麗的三峽”、“遠古巴渝——從石器時代到青銅時代”“重慶城市之路”“抗戰歲月”四個主題陳列館。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重慶城市之路”主題展館中的“山城漫步”展廳,繞過巴渝人家典型的石門,漫步于山城古老的石板路上,領略到老重慶特色的巴渝風情和商貿街區的市井百態。“人道美”是重慶有名的油蠟鋪,油鹽柴米醬醋茶,這些東西在油蠟鋪裏都能買到。“人道美”始建於1936年,今天依然存在於解放碑。沿街第二家店是裁縫店,“裁縫、裁縫”——自然裁比縫更重要,老闆在牆上掛了一把張小泉的大號剪刀,他是想告訴客戶他的剪裁功夫非常了得。

由於地理與氣候的影響,重慶夏季高溫而冬天陰冷潮溼,於是重慶人愛吃辛辣,用以祛風除溼,就有了重慶人重麻辣愛油葷的飲食習慣,重慶火鍋也成了重慶飲食文化的代表。講解員姐姐告訴我們,以前吃火鍋在鍋裏會放格子,是因爲以前吃火鍋不相識的人會坐在一桌,自己點自己的菜,在自己的格子裏燙着吃,吃完以後只需要付自己點的菜錢就行了,也就在現在流行的AA制,真是太有意思了。還有賣合川桃片的店鋪,現在都是機器切,很薄的一片,當年的都是手工切割的,那可是需要相當的手藝。我們還參觀了棉花店、古玩店、打鐵鋪、剃頭鋪、銅元局、茶館等展區,各種店鋪琳琅滿目,讓我們對舊重慶城區的概貌有了一個比較全面的瞭解。

三峽博物館真是個既好玩又能學知識的好地方。今天的收穫很大,我們不僅瞭解了重慶三峽的歷史文化、人文精神、民族生活習俗,還彷彿帶我回到了過去,看到了多年前的家鄉生活場景。我也要學習古人“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多走多看,增長見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