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四年級作文 > 四年級文化作文(通用22篇)

四年級文化作文(通用22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83W 次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接觸過作文吧,作文是人們以書面形式表情達意的言語活動。相信許多人會覺得作文很難寫吧,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四年級文化作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四年級文化作文(通用22篇)

四年級文化作文 篇1

我們的校園美不勝收。

走進彎月似的南大門,迎接我們的是一本巨大的、翻開了的石書。石書很長,有兩個同學的伸長的手臂這麼長,差不多有兩米吧。石書也很厚,它的一半雖然只有十頁但要用手掌丈量的話需要量兩次,約有20釐米厚吧,可見石書有多大。石書上面還有四個詞:釋放、厚德、自由和致和,這四個詞語是我們的校訓。

在石書的前面是一棵高大挺拔的樹,因爲長得很像菠蘿,所以我們親切地稱呼它爲“菠蘿樹”。

沿着學校的文化軸繼續前行,我們看到了一個花壇,花壇中間有一個小海豚噴泉,小海豚有四隻,分別朝着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小海豚的眼睛炯炯有神,其中一隻目不轉睛地盯着我,嘴巴張得大大的,好像在對我說:“歡迎回到學校,歡迎回到學校!”小海豚還是我們學校的吉祥物呢!每天守護着我們美麗的校園。

再往前走,看到的是一個日晷,日晷是個用石頭做的大圓盤,裏面穿着一條超大號的針,中間刻着古代表時刻的字,譬如:子、醜、寅、卯……據說,古時候沒有計時工具,就用日晷時間。每當太陽照到日晷,它中間的那根針的倒影照到哪個地方就是什麼時刻。我想,設計師把日晷擺在文化軸裏一定是想讓我們珍惜時間吧!

再看看書吧,書吧是我們放學常去的地方,書吧有扇自動門,但是自動門已經固定住了,因爲同學們玩書吧的地上光溜溜的。我小心翼翼地走了進去,書架有S形的、U形的、O形的……千姿百態,書吧的座椅也很舒適,看累了書還可以看看花草。

我愛我們學校的文化軸。

四年級文化作文 篇2

我不曾見過家鄉的歷史。我從未看見過那破爛不堪的泥巴房,也未曾見過那泥濘不堪的小路,更沒有看見過那些皺的發黃的糧票。而今天,我很榮幸能有機會,來了解家鄉歷史悠久的文化。

晴空高照,給人一種激動的心情,大家排着整齊的隊等候在文化館門口,享受着文化館外圍所帶來的氣勢,建築算不得高大,卻隱約地透着點威嚴。

文化了解從聽、看兩方面進行。首先,由張伯伯爲我們講述家鄉的歷史文化。長湖環繞着風景綺麗的家鄉,有清澈的河水,我的家鄉,便以賣魚苗爲主。以前哪,捕捉魚,用的是魚套,它長長的,上小下大,兩頭鏤空,呈梯形。捕捉好的魚,放在魚簍裏,魚簍有個蓋子,實心,防漏水。捕好了魚,又將它放在籮筐中,用扁擔挑着去賣。不過,以前燒飯的調料哦基本是鹽,不像現在超市裏的調料琳琅滿目。但是,以前的鹽比較少,一整戶人家一整年的鹽都將儲存在鹽罐裏。鹽罐鹽罐顧名思義,也就是裝鹽的罐子,它分爲兩層,中間隔着一層打着密密小孔的網紗,這樣有助於防潮。鹽裏的水分自然而然就流出來,便不容易腐爛了

接着,我們去參觀了文化室。中國畫古色古香,那朵朵牡丹花,花心緊湊,花瓣舒展,亭亭玉立,栩栩如生。毛筆字剛勁有力,筆墨運用流暢,十分雄健灑脫。書房有種書香的氛圍,十分簡潔、乾淨,顯得十分安靜,給人一種濃濃的書香之情。

即使短短的一個半小時,卻讓我們受益匪淺,就是這四層的建築,融合了多彩的文化,雖然有些已鏽跡斑斑,但它使我們對那些歷史文化無法忘懷。每間展廳都留下我們的身影,心中很是激動,一個半小時悄然流逝,我去還沉浸在着文化之美中。

四年級文化作文 篇3

茶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之一,它不僅味道香、品種廣,而且還有清心解乏的作用,所以深受人們的喜愛,但是它是怎樣成爲傳統文化的呢?一起了解一下吧!

傳說在公元之前,有一位叫神農的人,他看到老百姓常常亂吃草藥,不僅沒治好病,甚至因此喪命,所以他下決心要分辨所有的草藥。準備好行李後,他便出發了。他第一次吃到的就是“查葉”(當時叫查,現在改名爲茶),之後,他每一次吃到毒草,便吞下“查”解毒。有一次,他不幸吃到了“斷腸草”還沒來得及吞“查”解毒,便倒地而死,人們爲了紀念他的偉大行爲,便開始有了喝茶的習慣,茶飲就這樣誕生了。

到現在,喝茶還是人們的日常習慣,不僅這樣,這幾年還陸續舉辦了茶道會,內容也非常多,有沏茶、泡茶、品茶……等等。我的外婆也很喜歡喝茶。前不久,我爲外婆泡了一杯奶茶,首先,先將紅茶倒入杯子裏,接着,往裏面加入開水,並等待5~10分鐘,等茶葉沉到杯底,茶就泡好了,然後,再加入溫牛奶,最後加入適當的糖量,一杯香噴噴奶茶就泡好了。外婆嚐了後連聲叫好。

中國傳統文化可不只是這些哦,它的類型衆多,有吃的、玩的、學的……,各種各樣。讓我們繼承併發揚傳統文化,讓子子孫孫都享受到傳統文化的美好吧!

四年級文化作文 篇4

金秋桂花滿園的季節,我們牛通社的小記者在假日裏相約去了杭州運河工業三館的“手工藝活態展示館”。說到活態,大家還記得嗎?以前,大家看到的都是假人在展示,都是展示些靜態的凝固的歷史,今天我看到的卻是真人在展示、表演,這就是活態展示。

活態館位於拱墅區小河路450號,由兩個區域組成。其中張小泉剪刀製作特別引人注目:有兩個人在打鐵,其中一人先把有一個刀片狀的鐵片夾在一塊長鐵上,再把它放到火爐上,等到鐵片變成亮紅色,再拿出來“丁丁當當”地捶打,隨着錘子落下的節奏,陣陣火星四射,就算隔了一層玻璃在表演,那四射的鐵花也讓我感到毛骨悚然!

今天我們將有機會接受剪紙名師方老師的親自授課,方老師教我們如何剪紙:“這剪紙要先剪裏面纔好看。”我按照方老師教的方法去剪魚,我以最快的速度完成了,不僅剪得好,還得到了方老師的獎勵。這獎品是老師現場剪的,男生獎勵一隻螃蟹剪紙,女生獎勵一隻蝴蝶剪紙。外面的家長在笑着說:“一隻螃蟹一條魚,中午飯有的‘吃’了,就差筷子了!”

恰好剪紙結束後,我們小組的小記者們馬上參觀筷子製作的展示。在筷子製作老師的指導下,我很快烙好了一雙筷子。“呵呵,有筷子有魚,都可以吃飯了!”有一位家長說。我想:這位家長太幽默了,都是假的就可以吃飯了,要吃他們吃吧,我纔不要呢!

館裏還有織布機,我排隊織了布,織布機的縱軸上彷彿有無數根細線,橫軸上只有一根粗線,在我的腳下有兩塊踏板,我先踩左腳,讓粗線在兩層細線中間穿過,“咔咔”便織好了。

在手工藝活態館展示館,可以自己動手製作各種傳統手工藝和許多創意手工,如果有時間我還想體驗好多項目,如制傘、陶瓷、紫砂、甌塑、繡花。

經過大半天,我們牛通社小記者們體驗了杭州古老的'工藝絕活,領略了我們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無窮魅力!而我,卻想回去要快快告訴我沒來的同學,在週末的時候再來“活態展示館”參觀。

四年級文化作文 篇5

今天天氣晴朗,豔陽高照。我來到了乾西鄉湖頭村參加一次集體活動,體驗當地的農耕文化。

來到文化禮堂,我們先去參觀了較久前人們的農耕工具和當時使用的一些物品,這些東西不僅展現了當時農民智慧結晶,還讓我們看到了當時工匠的心靈手巧。有看起來像是許多箱子連接在一起的水車,有利用“動物”力量來耕田的鐵犁,還有當時使用的梳妝盒——我最感興趣的東西:它看上去不大卻十分精緻,有三層隔板頂蓋還鑲上面小鏡子,外面塗了紅漆還畫着一隻栩栩如生的金鳳凰,我很喜歡。

我們不僅觀看了工具,還聽了張伯伯精彩的農耕文化課。我們坐在善美講堂,象徵着榮耀的獎狀貼滿牆壁,我也爲得獎的人感到驕傲!演講開始了,他有聲有色、幽之一默地向我們介紹了農耕工具的用處,與同學們的對話間也讓我感受到他的平易近人。

隨着時代的進步,農田裏來回忙碌的已多是現代化的“大傢伙”,那些曾經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牽牛耕犁的記憶已漸漸遠去。聽完演講,我們又去參觀了當地五水共治建設成果。我看到了當地特色的“小西湖”,那兒的景色可不比西湖的差,還有漁夫捕魚,湖中倒映着大樹的影子,美極了。在回去的路上,牆壁上畫着許多七八十年代流行的小吃,有棉花糖、吹糖、冰糖葫蘆、酥餅……看得我飢腸轆轆。

時間過得很快,轉眼已經到了正午,我們結束了這次的活動。大家一起拍了集體照,每個人都笑的那麼燦爛,我很期待下一次的活動,每一次應該都會比上一次更精彩!

四年級文化作文 篇6

中國有五千年的文明史,延續到今天,處處展現出豐富多彩的中國傳統文化。有精美的民間工藝。如:剪紙、陶瓷、版畫、雕塑、木刻、染織、虎頭鞋、麥草畫、烙畫、唐三彩、麪人;有古老的民間藝術,如:戲劇、評書、皮影、國畫、刺繡、風箏、園林建築、服裝飾品;還有獨特的風俗習慣,如:春節貼春聯、元宵鬧花燈、端午賽龍舟、中秋吃月餅、傣族的“潑水節”。在我國有好多傳統節日:春節、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重陽節、。其中最爲隆重的是春節和中秋節了,最有紀念意義的是端午節。春節,這是中國人最隆重的節日,世界上有華人的地方,就都過春節,不管離開家多遠,不管走到那裏,春節這一天都要趕回媽媽身邊。爲了這一天,家家戶戶都要早早地打掃家、貼窗花、買年貨、貼對聯、放鞭炮、穿新衣、吃餃子、辭舊迎新、爲新的一年鍵健康康,一帆風順。

中秋節,是個團圓節。人們經過春種、夏播後,到了秋收。這個季節,秋高氣爽、五穀豐登、瓜果飄香、人們勞作了一年,豐收在望。所以家家戶戶做月餅、吃月餅、賞月餅、象徵着一年團團圓圓。

生活中,我們處處可以感受到中國豐富多采的傳統文化,這些傳統的東西是祖國的瑰寶,是需要我們代代相傳,一直傳承下去。

四年級文化作文 篇7

中國是個古老的國家,它的傳統文化源遠流長,有京劇、剪紙、書法……但是,我最喜歡的是工夫茶。

週六下午,我看見家裏來了八位客人,爸爸馬上衝工夫茶給他們喝。只見他拿出了三個杯子,我好奇地問爸爸:“爸爸,家裏來了八位客人,應該要拿八個杯子纔對吧?”說完,我把手中的五個杯子遞給了爸爸,可爸爸卻把五個杯子放了回去,對我說:“喝工夫茶都是用三個杯子喝,先把第一杯茶端給歲數最大的人喝。喝完一杯就用茶水衝後給下一位客人喝……”我聽了之後點了點頭。然後爸爸開始沖茶。爸爸先把杯子放好,把茶水倒入了杯子,我們喝茶的時候,我一口喝完了,但爸爸太慢了,得三口才喝完。我笑着對爸爸說:“你太慢了,我一口喝完,你三口才喝完。慢死了,學學我,喝快點。”可爸爸不緊不慢地對我說:“喝茶,用三口喝完。第一口:先小口抿,不可大口喝;第二口:可以大口一點,就是不能太大,讓茶在嘴裏留個味;第三口:就一口喝完,這樣你才能品出茶的香。”

今天,我知道了工夫茶的小知識了,生活中的傳統文化真是太有趣了。

四年級文化作文 篇8

又是一個歡樂的中國年。春節的風俗各地不同,春節的文化內涵豐富,現在就讓我帶你感受一下新年的氣氛,一起走進年文化。

家家戶戶開始忙着置辦年貨。除去準備吃的以外,就是要買些新衣服了。有些人家還要蒸年糕、做炸食準備過年吃。到了臘月二十三,家家戶戶開始大忙了。一般到了二十三,每天都有新的說法:二十三糖,瓜兒粘;二十四掃戶日;二十五糊窗戶;二十六燉大肉;二十七殺公雞;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蒸饅頭;卅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初一到初五則是走親訪友相互拜年、聚會的日子,或者是出門逛廟會。過年前那幾天,一片太平盛世的景象。

辛勤勞動一年的人們,把歡樂,希望全都寄託在過年上了。一到臘月,人們就忙起來了,忙吃忙穿,忙洗忙涮,樣樣活都要婆姨們親手操作。過年的美食都要在年前準備好,過年了,全家老小,裏裏外外,都要換新衣服。

一派熱熱鬧鬧的場景。長輩給小輩壓歲包,晚輩給長輩送健康祝福禮。老老少少,團團圓圓……

四年級文化作文 篇9

“歡歡樂樂迎新春,熱熱鬧鬧過元宵。”一年一度的元宵節又到了, 大街上燈火通明,車水馬龍,到處張燈結綵。外婆家也掛起了大紅燈籠,一串下來好幾個,好像一串串冰糖葫蘆。

元宵的味道是甜的。“要煮湯圓嘍!”我被媽媽的叫聲吸引到廚房了。只見媽媽先把水燒開,然後把一個個圓得似球的湯圓放入水中,白白的湯圓一個個悄悄地鑽入了水底。大約過了幾分鐘,白白的湯圓變得晶瑩剔透,像是換了一身新衣瓽,安靜地躺在水面上。湯圓熟了,有芝麻餡和花生餡的。媽媽盛了一碗湯圓給我,我迫不及待地吃了一口,哇!軟綿綿的,甜滋滋的,好吃極了!

元宵的味道是絢爛的。“走,去放煙花囉。”舅舅拿了幾根菸花棒帶我們到小溪邊放煙花。“咻”一道道煙花像一隻只掙脫出人們手掌心的小鳥似的,一飛沖天。有的像一朵朵五光十色的菊花,有的像五顏六色的滿天星,還有的像一朵朵七彩的雪花。煙花炸開以後,真像一顆顆五彩斑斕的流星,頓時,天空中變得光彩奪目,璀燦無比!我們高興地叫了起來……

元宵節,是甜蜜的,更是快樂的!

四年級文化作文 篇10

“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文化對於一個城市來說,是不可缺少的一面。溫州就有着不同凡響的文化,而文化自然與閱讀有很大的關係。

那次,我來到了溫州最大的圖書館--溫州少兒圖書館,那裏的圖書琳琅滿目,有精美無暇的繪本;有引人注目的雜誌;還有耐人尋味的小說。我感覺我的眼睛已經不夠用了,恨不得再長出一雙來。這裏就像一片知識的海洋,我在裏面“遊”啊“遊”,似乎沒有盡頭。看完了繪本,再看雜誌,看完了雜誌,再看小說,看完了小說,再看故事書,看完了故事書,還可以在電子借閱室中在電腦上,關心關心國家大事。圖書館裏的知識無窮無盡,正應了那個詞“學無止境”。一天下來,你的身上都會有一種“書香味”。

閱讀可以讓你的心靈擁有一座黃金屋,會讓你的心靈如玉一般純潔。溫州既然這麼重視閱讀這方面,可見溫州是非常重視文化的,想讓每一個溫州人都成爲一位精神上的“富翁”。經過一天的閱讀,我不禁心想:我一定要常常來這,成爲一位精神“富翁”!

四年級文化作文 篇11

中國茶文化是中國製茶、飲茶的文化。作爲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之一,飲茶在古代中國是非常普遍的。中國的茶文化與歐美或日本的茶文化的分別很大。中華茶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不但包含物質文化層面,還包含深厚的精神文明層次。

唐代茶聖陸羽的茶經在歷史上吹響了中華茶文化的號角。幾千年來中國不但積累了大量關於茶葉種植、生產的物質文化、更積累了豐富的有關茶的精神文化,這就是中國特有的茶文化,屬於文化學範疇。

中國是茶的故鄉,製茶、飲茶已有幾千年歷史,名品薈萃,主要品種有綠茶、紅茶、烏龍茶、花茶、白茶、黃茶。

中國是茶的故鄉,是世界上最早發現茶樹、利用茶葉和栽培茶樹的國家。茶樹的起源至少已有六七萬年的歷史。茶被人類發現和利用,大約有四五千年的歷史。依照《詩經》等有關文獻記錄,在史前期,“荼”是泛指諸類苦味野生植物性食物原料的。

中國茶的歷史及其發展,不僅僅是形成簡單的一種飲食文化的過程,而同樣映射出一個具有上下五千年歷史的民族的精神特質。

四年級文化作文 篇12

作爲一個地地道道的閩南人,我覺得必不可少的還是講閩南語,因爲這可是我們閩南的特色之一啊!

這不,我們學校的“校園達人秀”就有三個同學爲我們帶來閩南語的表演,他們把朗朗上口的閩南語童謠,用輕鬆愉快的語調演繹出來,將童謠中的小老鼠的可愛活靈活現地表達了出來,贏得了觀衆熱烈的掌聲。

上一週主題班會課上,我們四個小組分別從四個方面來講述我們的閩南風俗,其中最精彩的非我們第四小組莫屬,我們從閩南語的追根溯源,介紹到閩南語在當今社會的廣泛使用,在演講的最後,我們全班齊唱膾炙人口的歌曲,那就是閩南語歌曲《愛拼纔會贏》:“三分天註定,七分靠打拼,愛拼啊纔會贏。”看啊,這首歌不正表達了閩南人敢於拼搏、勇敢面對輸贏的精神嗎?其實,還有很多閩南語歌曲表達了閩南人對生活的熱愛,例如我和我爸媽都很喜歡的那首《歡喜就好》。

閩南語是閩南文化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講閩南語,更是一種情懷,那是令閩南人驕傲的情懷。講閩南語,品閩南風情,我在閩南,我愛閩南。

四年級文化作文 篇13

在這國慶七天假裏,令我最陶醉的當然是那美麗而又寬廣的淮河文化廣場了!

廣場上人山人海,熱鬧非凡。我和我的同學們來到了廣場上,我們看見有些人在玩健身器、有些人做在旁邊的石板上休息、還有些小朋友在空地上做遊戲。文化廣場上分了好幾塊場地,下面該說說那裏的“小山丘”了!“小山丘”上覆蓋了一層厚厚的綠地毯,“地毯”從中間裂開了一道縫,縫的中間嵌了像一道樓梯似的一塊塊石板,頂上方還聳立了一尊雕像,真是既壯觀又美觀呀!

說了那麼多,下面該說我最喜歡的了,那就是在水面上的大橋了,那座橋是用一塊塊石板拼搭成的,好似許多灰色的羽絨在水上漂浮着。從遠方看,像一個大池塘。我一開始很膽小,不敢上橋上去,但經過同學們的一番勸告,讓我不要害怕,不會掉下去的,我聽了之後,便勇敢的踏了上去,果然,我順利的過去了。我還聽同學說,晚上,這裏會有噴泉,配着美麗的明亮的燈光,透明的噴泉就變成彩色的噴泉了!可漂亮了!

我喜歡淮河文化廣場,我希望它以後會越來越好!越來越輝煌!以後有機會我還會來的。

四年級文化作文 篇14

中國春節期間各種祭祀、社交、禮儀繁多,由此衍生了多種吉祥物表達新春祝福。中國民間藝術家協會副主席鄭一民說,春聯、年畫、爆竹、壓歲錢、花燈等五種吉祥物具有代表性。

春聯又稱"對聯",最初是一種避邪的東西,後來與文學、書法對接,成爲春節期間家家院門、屋門必貼之物,表達喜慶吉祥。中國春聯品種繁多,凡是有門之處幾乎都要貼。中國人喜歡紅色,到處貼滿用紅紙寫的春聯,也是用吉言教育後人。

年畫內有各種故事,在中國諸多年畫中以雞畫、魚畫、娃娃畫較爲普遍,因爲雞表示吉祥,魚意味着錢糧有餘,娃娃則象徵人丁興旺。

爆竹又稱鞭炮,大年初一清晨要燃放,農村祭神、祭祖時要燃放。爆竹聲後,紅紙滿地,人稱"滿堂紅",預示來年大吉。

春節期間,長輩在晚輩行拜年禮後會給壓歲錢,目的是囑咐孩子新的一年平安吉祥、茁壯成長。

花燈在中國歷史悠久,春節期間掛花燈是追求光明、紅火和美好。各種花燈爭相輝映,烘托了喜慶氣氛。

四年級文化作文 篇15

今天是元旦,也是市政文化廣場建好並正式投入使用的第一天。這天早上,天空萬里無雲,冬日的陽光照耀在我身上,驅走了冬天的寒意。我和奶奶、爸爸決定走路去市政文化廣場參觀它的新“面孔”。

一會兒,我們就來到了廣場。遠處看,“哇”,好多人呀,人山人海,水泄不通。有的小孩子在跳繩;有的小孩子在玩氫氣球;有的中年人在仔細地看廣場的大屏幕……廣場顯現出一派節日的熱門和諧的新氣息。

我們走近看,只見廣場正面立着一塊石碑,石碑上刻着“市政文化廣場”幾個金黃色的大字。石碑寬約3.5米,兩個大人手拉手也沒有這麼寬;高約2.5米,就是姚明站在它面前還矮半截呢。石碑的顏色是棕橙色的,在太陽的照耀下,閃閃發光,顯得更加宏偉、壯觀了!

廣場中間有一個由5個圈構成的大噴泉,它的形態像個含苞欲放的花蕾,最外面的那個圈的直徑足有20米。聽說,到了晚上噴泉啓動的時候,可以噴到10米多高,在燈光的照射下,非常壯觀,非常美麗。

在新的一年來臨之際,縣政府爲市民送上了一份大禮,給市民提供了一個休閒娛樂的新場所。從現在開始,我要努力學習,將來我要把我的家鄉建設得更加美麗。

四年級文化作文 篇16

文化廣場在我家前面。

清晨,我來到文化廣場,今天的天氣格外好,萬里碧空飄着朵朵白雲。文化廣場在明媚的陽光下顯得十分壯麗。遠遠望去,文化廣場像一隻巨大的七星瓢蟲。文化廣場每個角都有一個美麗的花壇,裏面種着各種各樣的花草樹木,它們好像在相互比美似的,所以這裏的空氣那麼新鮮。

我沿着石階走上文化廣場。首先看到的是北面的那個舞臺。舞臺前面是噴水池。晚上,噴出的水五顏六色,噴得時高,時低,時大時小的。形狀和顏色各不相同,而且非常特別,引來不少的圍觀者。舞臺後面有一幅背景畫。畫着我們家鄉的美麗景色。我們家鄉是竹鄉,裏面畫了這麼多竹就是這個原因了。最引人注目的就是竹鄉之歌這四個紅色的大字。咦,這邊有個亭子。我想:"設計者真是個有心人,人們走累了可以坐下休息一陣。"亭子上面是拱形的,藍色的琉璃瓦,看上去非常舒服。這裏不但可以休息,而且有各種雜誌看,我經常在這兒看《少兒日報》。

文化廣場前面是一條河。清澈的河水慢慢地流淌,像一條銀龍從這兒遊過。三五成羣的魚兒,快活在水中游來游去。晚上,河裏還有噴泉呢!有紅的,黃的,綠的,藍的,美麗極了。

文化廣場真美啊!我愛文化廣場。

四年級文化作文 篇17

校雛菊文學社第二期的主題是《班級文化佈置》。這天,老師帶領着我們一一看了個個班的佈置,看得我眼花繚亂,不過我最喜歡的還是五年(3)班的佈置。

走進五(3)班的走廊,最“搶眼”無疑是那幾盆植物了。我(包括其它同學)一看到那幾盆植物,眼睛驀然間就亮了。二話不說,我立馬跑了過去。我仔細地欣賞着這些植物,像一位畫家在專心致志地畫畫時那麼認真。“哇!好可愛啊!”這是一盆有着心形葉子的植物,它的葉子呈嫩綠色,一眼望過去就覺得非常的嫩。“好了,去教室裏面看看。”老師提醒道。我們這才依依不捨地走了進去。

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啊,裏面的佈置更是別具一格,讓我們大吃一驚。教室後面的牆壁上,貼着一些紫色的蒲公英,一看到蒲公英,心裏頓時浮想聯翩。大大小小的蒲公英周圍,貼着推薦書目。前面的牆上也貼着照片,基本上都是和藝術緊密相連。其中,那張貼着兩隻深紫色蝴蝶的照片更是讓我愛不釋手。

時間過得很快,參觀的時間一忽兒就過去了,我們也就各自回到自己的教室了。

四年級文化作文 篇18

“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你們家鄉的年俗是什麼呢?我來介紹一下我家鄉的年俗吧。

臘八那天,大人們早早地起牀去煮臘八粥。小孩則在一旁兩眼死死盯着鍋裏的粥,饞得直流口水。熱騰騰的粥被大人端上桌後,孩子們什麼也顧不上了,捧起碗就喝,結果被燙得直吐舌頭。

“小孩小孩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沒過幾天就到除夕了。

除夕早晨,大人們紛紛開始貼春聯,小孩也圍過來湊熱鬧。放眼望去,家家戶戶都貼上了春聯,有祈望自己可以發財的,如“多財多福多平安,新春新景新氣象”;有祈望自己生活更美好的,如“美滿日子步步高,幸福生活年年好”等。貼完春聯,就聽見了“噼裏啪啦”的鞭炮聲,那空氣中瀰漫的火藥味也許就是年的味道吧!那滿地鮮紅的鞭炮皮也給大地增添了“年”的色彩。

到了晚上,一家人便聚在一起品嚐豐盛的年夜飯。有的孩子還沒等菜上完就偷偷地嚐了點兒,咂巴着嘴,享受着年夜飯的美味兒。大人們則等菜上完後纔開始吃,邊吃還邊談論着在外的見聞。

初一早晨,孩子們在煙花爆竹的喧鬧聲中睜開了朦朧的睡眼,穿上衣服跟着大人們去拜年。從初二開始,人們就要走親訪友。

這就是我家鄉的年俗,你也來說說你家鄉的年俗吧。

四年級文化作文 篇19

對於中華民族而言,再沒有什麼節日能比春節更讓人夢繫魂縈、銘心刻骨的了,它以其神聖、隆重、喜慶、吉祥的濃郁特色,在人們心中打下牢牢的情結。這無與倫比的厚重情結,在漫長悠遠的歷史長河裏,仿若一根風雨不蝕,亙古不朽的碩大紅飄帶,維繫着泱泱華夏的繁衍生息,連結着百姓的幸福與苦難。當歲月的腳步聲又一次震響於年末歲首之時,年關已倏忽而至。

我國自古以來就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寫福字,二十五,掃塵土,二十六,吃臘肉,二十七,燉只雞,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備壇酒,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的年俗順口溜。

聽老人們說,“年”在他們的印象中,是一種希冀幸福物質的時刻。那時,不知是多少年前,人們只有在過年時才能品嚐一次肉的香膩,只有在過年時才能穿一次在將來一年中久掛於身的新衣。“年”意義的貼近像一場場的及時雨,造福多少人,團園多少家,綻放多少笑臉。

而現在的春節習俗,已有了不少的變化,似乎並沒有多大的節日氛圍,手機充斥了人們的生活。支付寶集福,微信紅包,人們玩兒的是不亦樂乎,只是記憶中的那種年味兒早已消失不見……

四年級文化作文 篇20

燈謎,是一種民間文學的藝術形式,是人們在長期勞動實踐中的智慧與結晶,他源於生活,用於生活,也是人們喜聞樂見的一種智力遊戲,使人在增長知識,啓迪智慧的同時,獲得美妙的享受。

汕頭市澄海區是中國民間燈謎藝術之鄉,澄海燈謎名列中國國家級非物資文化遺產名錄。它知識性較強,具有雅俗共賞的藝術特色,有很濃郁的文學氣息,言語中深藏着人生,也結合了各地的風土人情。每年元宵節前後,到處都張燈結綵設立謎臺,活動引來喜歡猜謎的男女老少,組織者一般都把謎語寫在紙上,供大家猜,由於謎語能啓迪和迎合節日氣氛,所以響應的人很多。而燈謎的謎底也很廣泛:地方特色、歷史人物、民勝古蹟……在鼓聲、報猜聲中既學到了知識,又有趣味,笑聲中匯成了一支歡快的交響樂。

潮汕燈謎之所以長盛不衰的原因是其中蘊含着豐富的中國傳統文化知識,具有很強的娛樂性。猜燈謎是一種訓練思維和學習語言的一種巧妙形式,充分體現了猜謎者的聯想、想象和推理能力,展現了潮汕人民的聰明才智和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藉此“潮汕文化節”活動,真心的希望各種傳統文化能夠繼續發揚關大,把這些精神財富一直流傳下去!

四年級文化作文 篇21

筷子一雙,奧妙無窮。或許,在瞭解筷子之前,我們關於筷子的認識,大概只有“一根筷子易折斷,十根筷子折不彎”一句耳熟能詳的俗語了吧。

可殊不知,這筷子中竟包含了千千萬萬文人志士所寄予的情感。拜讀李白的《行路難》,感嘆“停杯投箸不能食”丟官離京的境遇,同情“拔劍四顧心茫然”迷茫落魄的心理;吟誦杜甫的《麗人行》,“犀筋厭飫久未下,鸞刀縷切空紛綸”,借楊氏兄妹奢靡,諷當時統治腐敗;品味“紅豔詩人”朱淑真的《詠箸》,展生活情趣,道心中疾苦……

一雙筷子,七寸六分,代表人有七情六慾,本身說明了人與動物有本質的不同,而現在,它已成爲了我們中華民族的獨特象徵!中國是一個禮儀之邦,幾千年對筷子的使用,早已形成了成熟的禮儀常規,比如長輩沒動筷子,小孩是不能先動的,這是對長輩的尊敬。這不,又要開飯了,我坐下順手提起筷子,剛伸進了盤中,轉念一想,不對,爸媽還沒有夾菜呢,於是便悄悄地縮回了手。

一雙筷子握在手中,我思緒萬千:原來傳統文化就在我們身邊呀,它時刻影響我們,以各種無形有形的方式滋潤着我們的心田,處處留心皆學問,愛上傳統文化,愛上生活。

四年級文化作文 篇22

陽光明媚的一天,我和同學跟隨杭州絲綢博物館的叔叔阿姨坐了一個多小時的大巴車,終於來到了海寧市周王廟鎮的雲龍村。

我們先在門口拍了一張集體照,然後參加了很多活動,有觀看手工絲,剝棉兜,拉絲棉表演;到當地農家觀看蠶寶寶,品嚐農家蠶飯,還有包糉子大賽。令我印象最深的是剝棉兜和看蠶寶寶。

我們跟着老師好奇地觀看一位老奶奶剝棉兜,先把蠶繭浸泡在水裏,把外面的棉兜剝開,然後把棉紗慢慢地拉扯開來,再把裏面的蠶繭拿出來。觀看了一會兒,我和同學就迫不急待地動起手來,可是我老是把棉兜扯破,或是棉紗扯不大,扯不均勻。就在我垂頭喪氣的時候,老奶奶手把手教我如何把棉紗扯大扯平整。通過老奶奶的指導,我剝的棉兜一個比一個有進步。

接進,老師又帶我們去了一戶農民家裏,原來是帶我們來看蠶寶寶的呀!一開始,我看見蠶寶寶就嚇得直打哆嗦。遠遠地看着蠶寶寶在吃桑葉,發出“沙、沙、沙”的聲音。突然我覺得胖乎乎的蠶寶寶好可愛啊,忍不住的伸出手指去碰碰它們,一點也不害怕了。臨走時,還問老爺爺要了一隻拿回家去飼養呢!

我覺得這次活動很有意思,下次還要參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