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四年級作文 > 【熱門】四年級上冊語文作文四篇

【熱門】四年級上冊語文作文四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1W 次

在學習、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接觸過作文吧,作文是人們把記憶中所存儲的有關知識、經驗和思想用書面形式表達出來的記敘方式。相信許多人會覺得作文很難寫吧,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四年級上冊語文作文4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熱門】四年級上冊語文作文四篇

四年級上冊語文作文 篇1

一、創設情境,瞭解“導遊詞”,理解習作要求。

1.播放一段錄像——北京天壇公園導遊員迎接遊客時的情景。導遊:“各位廣東來的朋友,你們好!歡迎大家來到首都北京,我姓張,大家叫我小張就可以了。非常高興今天能夠陪同各位一起遊覽從前皇帝祭天的地方——天壇。現在就讓我們沿着當年皇帝登壇的路

線開始遊覽,請大家跟我走。”

2.談話:錄像短片中的小張是幹什麼的?

師:隨着旅遊事業的發展,導遊員越來越多,已經成爲一個非常重要的職業。導遊員引導遊客遊覽時的講解詞,稱爲“導遊詞”。(板書:導遊詞)剛剛同學們聽到的那幾句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導遊詞”的寫法。(板書:學寫)

誰來讀一讀這次習作的要求?

設計意圖:儘管家庭旅遊越來越時尚,但很多學生對“導遊員”“導遊詞”還是沒有更多具體的認識。錄像短片的播放,能夠創設情境,幫助學生了解或回憶曾經聽過、見過的情景,對“導遊詞”產生直觀感知。

3.演示文稿:《語文園地五》習作要求。

話,就是導遊詞的開場白,也稱“前言”。(板書:前言)

指名讀,認真聽,說一說本次習作有哪些要求。

4.教師講解習作要求:

(1)確定自己要介紹的“世界遺產”。

師:我國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爲“世界遺產”的景觀共有29處,在第五單元的學習中,同學們已經有所瞭解。可以從中選擇一處,作爲自己介紹的對象。

(2)選取最有特色的內容向大家介紹。

師:一個景點,可以介紹的東西很多,要選取最有特色的內容。

(3)提示參觀遊覽的注意事項。

師:可以適時提醒遊覽時的注意事項,或提出“當文明遊客”的要求。

二、範文引路,學習寫法。

1.出示範文《天壇導遊詞》(附後)

師:導遊詞的題目,一般都是景點的名稱,這樣可以使人一目瞭然。按照本次習作的要求,同學們可以選取景點中最有特色的內容寫,不一定面面俱到,因此題目也可以是:“×××導遊詞”“××風光簡介”“××的傳說”等

2.學生自行閱讀,思考:

(1)導遊詞有哪些內容?

(2)導遊詞在語言上、寫作順序上有什麼特點?

3.交流討論,教師指導寫作方法:

(1)導遊詞的具體內容,一般有前言、總述、分述、結尾四個部分。

前言,是導遊員在陪同遊客參觀、遊覽前,向大家表示問候、歡迎和自我介紹的話,如錄像中小張講的那幾句,既簡短、親切,又有引出下文的作用。(例文中的第1自然段)

總述,是對遊覽景點的一個總的介紹。(例文第2、3自然段)分述部分是導遊詞的.重點,要按遊覽順序,對所選景觀逐一進行生動、具體的解說,使遊客盡情飽覽景點風光,領略世界文化遺產的藝術魅力與風韻,留下美好回憶。(例文4—14自然段)

結尾,在遊覽結束後,應對遊覽的內容作一小結,並向遊客表示

感謝和告別。(例文的最後一段)

(適時板書:前言、總述、分述、結尾)

(2)導遊詞的特點:內容真實,語言生動,按遊覽順序敘述,適時對遊客提出注意事項。

爲了使導遊詞更加真實、生動、有條理,同學們應收集有關這個景點的資料。因爲是向遊客作介紹,所以引用的數據、資料必須真實,不能道聽途說、添枝加葉。當然,涉及到的一些故事、傳說、笑話,可以另當別論。(板書:內容真實、語言生動、言之有序、適時提示)

三、運用寫法,口頭編寫《頤和園導遊詞》。

師:本單元我們學習了3篇描寫名勝古蹟的文章,其中大家最熟悉的是北京的頤和園,根據課文內容和課前收集的資料,請同學們想一想,如果我們編寫一篇《頤和園導遊詞》,該怎樣寫?

學生小組討論,研究有關頤和園的資料。

集體彙報、討論。

教師分別請每個小組出一名代表,就“前言”“總述”“分述”“結尾”部分進行口頭作文。教師評點,適時組織全班學生討論該怎樣寫。

設計意圖:口頭編寫同一篇導遊詞,可以體現較強的訓練功能。第一可使學生在小組交流中相互學習,相互促進;第二通過集體彙報和教師的即興評改,可使學生進一步感悟導遊詞的寫作方法;第三,通過同一內容的不同彙報,可使學生找出自己的差距,從同伴那裏學習多角度表達。另外,“頤和園”是本單元的精讀課文,學生對其語言已較爲熟悉,選它作爲訓練內容,有利於本次習作難點的突破。

四、教師小結口頭編寫中的問題,佈置本次習作。

師:導遊詞是遊覽時的講解詞,是爲口頭表達而寫的,因此語言要生動、形象、富有感染力。另外,風景是可以直接看到的,而景點名稱的由來,風景背後的神話、傳說、故事等等,卻鮮爲人知。因此,在導遊詞中加入這些內容,也能增加旅遊的神祕感。

你打算介紹哪一處世界遺產,介紹其中的哪些有特色的內容呢?指名學生說一說,教師適時給予選材方面的指導。

師:同學們,拿起筆,寫下你獨具魅力的導遊詞,並用你生動的講解,向人們展示祖國優秀的“世界自然、文化遺產”吧。相信這些自然文化景觀定會因爲你的解說,更加綻放異彩,妙趣橫生。

設計意圖:教師的小結針對學生口頭練習中的問題進行,是對習作的進一步指導,能夠強化學生的認識。由於每個學生習作內容不同,因此教師的指導除了共性之外,還要有一些個性。個性化的指導可以體現在對習作主體——“有特色內容”的選擇上,不需要花費很多的時間,教師便可當堂進行點撥,幫助學生選好習作材料。

四年級上冊語文作文 篇2

科學奧祕可多了,裏面蘊藏着許多我們不知道的知識。不過,我特別喜歡小動物,更愛觀察小動物,瞭解小動物的奧祕。

一天,我和小朋友在小區附近的地方玩遊戲,玩着玩着,我無意中發現了不遠處有一大羣螞蟻爬來爬去,我很好奇,連忙走過去看了,一看,原來是一大羣可愛的小螞蟻正搬着食物,我的興趣頓時沸騰了,早就把玩的事放到了一旁,腦子裏滿是螞蟻,連輪到我玩了,小朋友叫我都好像沒聽見。我心裏不停的打算:“要不我找個瓶子,抓兩隻小螞蟻拿回家觀察,等觀察完了再放生,不管了,就這樣吧!”

我回到家,給小螞蟻安了個大窩,好便於觀察。我盯着小螞蟻看,看看他的行動是怎麼樣的。過了好一會兒,我突然發現,小螞蟻到盒子最左邊去後,過了好一會了,還能順利的回到家。我很奇怪,“這條玩玩去去的路,他們過這麼長的時間都能原路返回,難道是盒子的原因?”一個念頭又在我的眼前閃過,不如我到樓下再找些小螞蟻觀察一下。可是,螞蟻還是這樣,根本沒有改變情況。

“一個小螞蟻在大路上怎麼分辨往哪一條走才能到家呢!”我一路嘟囔着,這下,我只能探訪一下書老師了。我在我的小書閣裏找到有關動物的書,在目錄上找到了有關螞蟻的知識,看完後,我恍然大悟,原來螞蟻是以釋放的特殊的信息素其未來進行爬行的。不過,如果你把螞蟻放在盒子裏幾個鐘頭,一把螞蟻放出來,他就會摸不着路,像個沒頭蒼蠅。除非是很有“經驗”的老螞蟻了,有方法進行分辨。

在大自然中,每天發生着各種各樣有意義的事情,只要你會觀察,會發現,會思考,你就是一個小“自然學家”了!

四年級上冊語文作文 篇3

今天,我出了一點“狀況”,讓我緊張得直冒冷汗。到底是什麼呢?我把媽媽前幾天買給我的兩支昂貴的英雄牌鋼筆“玩”壞了。

我有個壞毛病,喜歡一邊看書,一邊玩筆。當時我正在看書,不知不覺地把筆弄壞了,筆尖反翹着,好象鴨嘴巴。另一支筆是我學習時不小心掉到地上,摔彎了鋼筆頭,筆尖變成了“老鷹嘴”。結果兩支筆都不吐墨水了。它們似乎在反抗我的壞毛病,懲罰我的粗枝大葉的行爲,更象報復我的學習不專心。

我想不能告訴媽媽,因爲她會認爲我損壞學習用品,就等於浪費錢,她肯定要罵我。也不能讓爸爸知道,因爲雖然他是碩士研究生,但是修鋼筆的本領他在學校肯定沒學過。怎麼辦呢?我越想越緊張,可我急需能寫字的鋼筆,否則我就不能完成作業了。

四年級上冊語文作文 篇4

今天,科學老師佈置了一項家庭作業,可以和父母探索一起完成。老師說:“要準備材料是:一把勺子、一盆熱水就可以了,然後把勺子放在熱水裏,問題是:過5分鐘把勺子拿起來,看看是否全部燙了,聽明白了嗎?”“聽明白了”同學們大聲答道。

我心裏暗想:太簡單了,肯定只有放入熱水中的那端燙,另一端不燙。哈哈,今天可以把爸爸、媽媽打敗嘍……我心裏可開心啦!一放學,我就趕快跑回家。到家後,我先把書包放下來,接着我把作業寫完了,然後開始準備材料,最後把爸爸、媽媽從房間裏喊了出來。我說:“老師要我和你們共同做一個實驗,問題是:把勺子放在熱水裏,看勺子是否全部燙了。”爸爸想了想,說:“還不如這樣,我們打個賭,每一個人都說出自己的答案,然後我們做實驗來確定誰對誰錯 。”媽媽說:“以我看來一端燙,一端不燙。”我說:“我和媽媽一樣。”爸爸說:“我看來全部都會燙。”我說:“這樣吧,輸的人100個仰臥體坐。”爸爸、媽媽異口同聲的說:“好!”

開始做實驗了,爸爸把勺子放進水裏。我心想:爸爸單槍匹馬,肯定贏不了。100個仰臥體坐也是他包了,哈哈!不知不覺的過去了5分鐘,由媽媽去拿勺子,我搶過來一摸,咦?勺子放入熱水中的那一端最燙,慢慢往上摸,越來越涼,不過最上面還有一點熱。我好奇地去問爸爸:“這是怎麼回事?”爸爸得意洋洋地說:“我贏了,嘻嘻,你和媽媽要做100個仰臥體坐,至於怎麼回事嘛,可以自己去發現,可以去上網查閱資料,還可以去問老師。”

第二天早上,我帶着一臉疑惑走進了科學老師的辦公室,已經有許多同學圍在那裏聽老師的答案。老師說:“一句話就可以說明這個原理,熱傳導總是從物體的一個部分(溫度高)傳到另一個部分(溫度低)。”

其實,在科學王國裏還有許多要我們去發現,去觀察,才能獲得更多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