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四年級作文 > 【精選】四年級實驗的作文錦集8篇

【精選】四年級實驗的作文錦集8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28W 次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或多或少都會接觸過作文吧,作文是人們以書面形式表情達意的言語活動。那麼一般作文是怎麼寫的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四年級實驗的作文8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精選】四年級實驗的作文錦集8篇

四年級實驗的作文 篇1

“一次、兩次、三次……”教室七裏傳來一陣陣數數聲,還有一聲接着一聲的“加油”。

進去一看才發現我們正在做實驗呢,老師給我們佈置了一個任務,讓我們用一張薄薄的紙,試試能不能對摺九次。有的同學胸有成竹,有的則是堅定地搖搖頭,還有的疑惑不解。

我們組也開始實驗了,摺紙的人一邊搖着頭,一邊先用手找好對角,接着用手壓住從左往右按,然後重複之前的動作,一直折到第六次時,只見他眉頭緊鎖,咬着牙,臉漲得通紅使勁一按,紙發出了“骨折聲”,第七次時就更難了,他使出了九牛二虎之力,終於才成功。我在一旁邊笑邊記錄,第八次,實在不行了,他便用牙齒咬,還不時發出“哎呀,嗯”之類的叫聲,好像在把70根筷子折斷一樣艱難,笑得我氣喘吁吁的。只見一顆顆汗珠從他的額頭滴了下來,可還是沒有成功,最後只好放棄了。

有的同學認爲紙太小了,折不起來。於是老師拿出一張超大的a3紙,請兩位同學上來嘗試,可是最多隻折了七次,我心想:看來與紙的大小沒有關係呀!

第三次,我們嘗試用一張很薄的面紙來折,結果卻折了九次。看來我們做事不能只從一個方面來想,如果從不同的角度想,就會有不同的收穫。

對事物也是一樣,從不同的角度就有不一樣的感覺。

四年級實驗的作文 篇2

今天語文課上,鄭老師帶來了一隻雞蛋,一袋鹽、一雙筷子和一隻杯子,杯子裏面還有半杯水。同學們開始議論紛紛,有的說:“老師應該會做一個實驗吧!”還有的說:“老師待會是要變魔術嗎?”我們都疑惑不解,有的摸摸頭,有的擺擺手,還有的索性用手託着腦袋等待老師揭曉答案。

我們正討論時,鄭老師“唰唰”地在黑板上寫下了幾個大字:雞蛋浮起來了,臺下的議論聲更響了,簡直像炸開了的鍋。同學們有的說:“雞蛋怎麼會浮起來呢?”,有的說:“到底怎樣才能讓雞蛋浮起來呢?”寫完後老師神祕地說:“同學們,今天我們來做個讓雞蛋浮起來的實驗吧!”

實驗開始了,只見老師小心翼翼地拿起雞蛋對準杯口放下去,伴隨着“撲通”一聲,雞蛋慢慢沉到水底,像一個孩子似的呼呼大睡。看到這裏同學們想老師是不是在騙我們呢?會不會被老師糊弄了呢?雞蛋沒有浮起來呀!這一點激發了我們的好奇心,大家都伸長脖子,像一羣長頸鹿,期待老師接下來會做什麼。

實驗繼續進行,鄭老師拿起一袋鹽,撕開了一個小口子並往水裏撒了點鹽,水立刻變得渾濁起來,然後鄭老師拿起筷子在水裏飛快攪拌起來。這時的雞蛋好似一隻受驚的小鹿,跟着筷子在水裏到處晃,到後來慢慢浮起來了。但是隻要老師停止攪拌,雞蛋立馬又會沉下去。鄭老師繼續往裏面放鹽然後攪拌,雞蛋又會緩緩浮起來,露出可愛的小腦袋。同學們又開始議論了:“爲什麼雞蛋會浮起來呢?”

實驗結束了,但是大家還是百思不得其解,雞蛋到底爲什麼會浮起來呢?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沒有人知道答案。最後還是班裏的“智多星”奉浩哲說:“鹽可以增加水的浮度,可以讓雞蛋浮起來。”鄭老師也微笑着說:“沒錯,鹽的密度比水大,又能溶於水,所以只要往裏面加鹽就能增加水的密度,雞蛋也就浮起來了,“死海不死”就是這個道理。”

聽了鄭老師的解釋,大家恍然大悟。通過今天的語文實驗課,我明白了:增加水的密度可以讓雞蛋浮起來。在生活中,我們要有一雙善於發現的眼睛,這樣,生活中的科學隨處可見。作文

四年級實驗的作文 篇3

夕陽西下,微風吹過美麗的校園,週末即將來臨,每個同學都露出了喜悅的光芒。然而,老師卻給我們佈置了一個奇怪的作業,那就是手工製作“雞蛋撞地球”。奇怪,爲什麼要做“雞蛋撞地球”?我百思不得其解,左思右想也想不出什麼名堂來。原來是學校要搞“科技節”了,我帶着好奇和喜悅開始了“雞蛋撞地球”的製作。

第二天一大早,我和爸爸一起買來了好多材料,有一次性木筷、吸管、鋼絲、毛線、小降落傘等,真是應有盡有。開始製作了,我先用木筷整整齊齊地做成一個三角架,用塑料繩將他們緊緊地綁好,接着把雞蛋塞進媽媽編織的蛋套裏,再用毛線把蛋套和三腳架固定在一起,然後在下面加上三根鋼絲。最後,在蛋的三面加上一層吸管,還有要把三個小降落傘跟三腳架連在一起,這樣就完工了。我趴在地上看也看不夠,摸也摸不夠,無比的喜愛它。好幾次,我站在沙發上,一鬆手,降落傘瞬間打開,起到了緩速的作用。落到地上鋼絲彈了上去,又減少了震動,可蛋還是會搖動,這時在它旁邊的吸管就起到了防護的作用。我覺得,有了這樣完美的三重防護,一定可以讓雞蛋穩穩地落到地面。可是我忽略了一點,那就是“風”。

到了星期一中午,老師讓我們拿好自己的作品排隊去四樓實驗。我們先到內花園做實驗。在下面已經有一部分人來接作品。我看到有的作品是用氣球貼在外面,把雞蛋放到中間;有的弄了一個六邊形的東西,把蛋放在裏邊;有的像一個火箭,竟把蛋裝在氣球裏;還有的竟然做成了一個“糉子”形狀……真是各有各的特點啊。開始試驗了,我把降落傘一放,還是和以前一樣,降落傘瞬間打開了,我的作品就像一隻美麗的蝴蝶翩翩起舞。還沒等我看好,它就已經穩穩當當地落在地上了。我急忙下樓去看,雞蛋居然完好無損,我興奮的一蹦三尺高。不過老師又說:“這次不算,因爲下面是草坪,我們到水泥地去比。”於是我帶着心愛的小作品,走向老師那裏。這裏風可真大,涼絲絲的。實驗又開始了,我還是和平常一樣隨意的鬆了手,可是意外發生了。我的小作品竟然往左邊大樹飛去,夾在了樹叢中紋絲不動。我失望地自言自語:“真是太糟了!”

雖然我的實驗失敗了,但是我也體會到了,在科學的道路上困難重重,但我們也要認真面對它。

四年級實驗的作文 篇4

一提到科學小實驗,我就興奮不已,因爲通過做科學小實驗不僅讓人覺得好玩,而且還可以使自己學到不少的知識。 前幾天,我做了一個有趣的實驗,這個實驗使我懂得了一個小小的奧祕,也給了我一個忠告

這個實驗的名字叫做蛋殼刻畫,實驗步驟也很有趣首先拿來一個雞蛋,在上面畫上了自己喜歡的美麗的圖片,將雞蛋小心翼翼的放進了一個玻璃杯裏,然後倒進我們平常做菜時的白醋,浸泡兩個小時後將醋倒出,加上新醋,再浸泡一段時間,拿出後一會發現顏色已經掉了許多,幾乎沒有了,可是當你把它放在水龍頭下衝洗會驚奇的發現上面的圖案仍然清晰可見,雖然沒有一開始那麼深了可是仍然很好看,就像那些赫赫有名的雕刻大師刻上去的一模一樣,栩栩如生,怎樣擦也擦不掉。 ()這是爲什麼呢?我百思不得其解,我就問媽媽,可是媽媽也並不知道爲什麼,但是我並沒有放棄,也沒有嫌麻煩,打開了知識應有盡有的人類的好助手電腦,查詢相關資料,經過半個小時的奮鬥我終於找到了原因,原來酸性質能和含鈣物質可以發生化學反應。雞蛋殼裏含有大量的鈣質,白醋的主要成分是醋酸。當雞蛋浸泡在醋液裏時,醋酸和蛋殼中的鈣質發生反應,蛋殼部分被溶解了,表面顯得發白,而蛋殼上被彩筆畫過的部分由於不直接接觸醋液,因爲受到的腐蝕較小所以保留着原來的顏色。

看了這個驚人的結果我猛然想起了現在孩子們都愛喝的雪碧和可樂,這些東西中都含有酸性物質,而我們的牙齒含有鈣的成分,所以喝可樂和雪碧對牙齒不好,我告訴你們一個小竅門可以用吸管喝這些東西,可以保護牙齒。 做實驗真有趣,而且能從中吸取很多的知識,對我們有很大的幫助,既鍛鍊了動手能力又學到了科學知識,真是一舉兩得。

四年級實驗的作文 篇5

親愛的同學們,請猜一猜:世界上最鮮的是什麼?

海鮮?味精?山珍?都不是。

果汁?奶茶?雞湯?也不是。

哈哈!讓我來告訴你們吧:世界上最鮮的是食鹽!

科學課上,聽老師說,食鹽溶於水後是無色透明的,果真是這樣的嗎?我決定親自去探究一下。

大家都知道,常態下,食鹽呈白色顆粒狀,粗鹽看上去像白沙子,又像白砂糖;細鹽看上去像白米粉,也像白胡椒面。當我取一大匙粗鹽放入盛水的玻璃杯中,再用筷子輕輕地攪拌,只見食鹽顆粒在水中翩翩起舞,時而像一個個淘氣的小精靈,上蹦下躥着;時而又像曼妙的小雪花,飛舞着,旋轉着,真是姿態萬千,美妙極了!不一會兒,食鹽顆粒越來越小,最後竟魔術般地消失了。這到底是爲什麼呢?我百思不得其解,趕忙打開電腦,去請教“百度娘”。原來呀!食鹽溶於水,在水中,它早已由固態變爲液態,完全和水融爲一體了。

對着杯子,我瞪大雙眼,左看右看,上看下看。經過仔細地觀察,我發現液態的食鹽果真是無色透明的。

啊,這真是一次奇妙的小實驗哪!

四年級實驗的作文 篇6

昨晚我看了少兒節目《智慧樹》,裏面有一個科學泡泡節目——如何用雞蛋分辨清水和鹽水,對這個小實驗我很感興趣。

早上一起牀,就讓爸爸和我一起做實驗。爸爸從廚房拿了兩個盛滿清水的碗,一個生雞蛋,一小盒鹽。我按照電視教的步驟:第一步先用小勺子把鹽倒進其中一個清水碗裏,用筷子將鹽攪的看不清楚(就是讓鹽融化——琪琪爸爸);第二步,我檢查雞蛋,把雞蛋放在耳朵邊搖晃,聽見裏邊有響聲,說明是生雞蛋;第三步把雞蛋放進水碗裏,雞蛋沒有浮起來,這個碗裏就是清水。然後把雞蛋拿出來又放進另一個水碗裏,雞蛋還是沒有浮起來,可是這個碗是放過鹽的呀?

“爸爸,怎麼回事?雞蛋怎麼沒有象電視裏講的那樣浮起來呀?”我問爸爸。爸爸說:“我也不清楚,是不是咱們放鹽少了?來,再加點兒”,爸爸邊說邊又加了一勺子鹽,我把雞蛋放進去,雞蛋還是沒有浮起來。我想了想昨晚電視演的過程,沒有做錯呀。

“爸爸,這個雞蛋是不是壞的?”“不是,剛買了幾天,不會壞的。”我看了看兩碗水,突然想起電視裏是用的透明水杯不是用的碗,就對爸爸說:“爸爸,咱們別用碗做實驗了,換成和電視一樣的玻璃水杯吧”“咱家沒有,怕你不小心摔壞,喝水用的都是不鏽鋼的”爸爸說,我擡頭向餐桌上看了看,發現爸爸的'喝水杯比較高,就說:“爸爸,把你的喝水杯拿過來試試唄!”“行,試試看吧”爸爸去把水杯拿過來,先把鹽水碗裏的水倒進去,我把生雞蛋放到杯子以後,奇蹟發生了——生雞蛋在杯子口浮着沒有沉下去,我有點不相信又用手向下按了按雞蛋,雞蛋向下沉了點,我手一鬆開雞蛋又浮上來了。“爸爸,成功了,你剛纔用碗做不對。”“先別高興的太早,還沒做清水的呢”爸爸把鹽水倒回碗裏,又把另一碗清水倒進水杯,我把雞蛋放到杯口,手一鬆開雞蛋不見了,等了半天也沒浮上來。雞蛋在清水裏下沉,在鹽水會浮起來,通過實驗可以區分出來哪杯是清水,哪杯是鹽水,試驗真的成功了!

我特別高興,期盼下期《智慧樹》科學試驗節目!

四年級實驗的作文 篇7

四年級開學的時候,我們班新轉來一個班主任——王老師。

開學第一天的晨會課,王老師向我們宣佈:“今天,我要和大家做一個非常有趣的實驗!”“耶!”話音剛落,同學們一陣歡呼。

實驗開始了,王老師問:“我們班哪位同學最細心呀?”“田夢妮!”沒想到,同學們異口同聲地說出我的名字!我還真有點不好意思。王老師對我點頭,示意我走到講臺前,交給我一瓶水。她讓我往一個空杯子裏倒滿水,一直到不能再倒爲止。眼看水已經倒滿,我儘量小心翼翼,同學們也屏吸凝視,生怕我手一抖就前功盡棄了!眼看着水快溢出來了,我趕緊停下來。王老師對我豎起大拇指:“太棒了!果然是個細心的女孩!”被王老師這麼一誇,我的臉都紅了。

接着,王老師拿出一盒回形針,叫我們猜:“同學們,向杯子裏放回形針,在水溢出來之前最多能放多少枚?”“兩枚!”“五枚!”“十枚!”同學們爭相回答。“大膽猜!”王老師鼓勵我們充分發揮想象力。“五十枚!”不知誰做出瞭如此大膽的猜測,我們都覺得太不可思議了。

向滿滿的水杯中投回形針了,我們都睜大了眼睛,緊緊盯着水杯,惟恐錯過了哪個細小的環節。“一個、兩個、三個……”一枚枚回形針相繼“跳”入了水杯,水面也在升高。到五十枚的時候,老師突然停住了,問:“同學們,猜猜看,接下來會出現怎樣的情況?”“水會溢出來唄!”同學們異口同聲。“好,讓我們拭目以待吧!”老師又繼續小心翼翼地把回形針一個個放入水中,到最後第一百枚的時候,回形針跳下水後,像訓練有素的潛水員,在水中旋轉了360度後,才安安穩穩地落入杯底。

此時,同學們驚奇地發現:水面竟然超過了杯口,而且足足有半釐米!可是,水還是沒有溢出來!同學們迫不及待地詢問這是什麼原因,王老師卻賣了個關子,反問我們:“你們說呢?”我們個個丈二和尚——摸不着頭腦。在同學們的再三詢問下,王老師終於開了“金口”,神祕地說:“這是水面的張力,是這股無形的力量支撐住水面超過杯口,而不溢出來的。”原來是這樣!

王老師還告訴我們:“其實,大自然也告訴我們很多人生的哲理!通過這個實驗,你們有什麼收穫嗎?”看同學們眉頭緊鎖,王老師說,這是留給同學們的家庭作業。

我想,這個實驗告訴我們:凡事都不能武斷地下結論,要勇於探索和實踐,才能揭開謎底。大自然中,還有許多的祕密,我相信,只要不斷去探索,我們就能解開很多的謎團。另外,人的潛力和水的張力一樣,是無窮的!我們要對自己充滿自信,相信自己可以成爲更好的自己!雖然已過去了一年多,但這個實驗帶給我的啓示一直伴隨着我的成長!

四年級實驗的作文 篇8

“沉!沉!”咦,這是誰在叫喊?哈哈!是我們班正在做一個有趣的實驗。

今天一上課,顧老師拿着一個燒杯、幾枚硬幣和一疊餐巾紙,笑容滿面地走進教室。憑我的經驗,老師肯定要做實驗了。

果然不出我所料,一上課,顧老師就宣佈做一個名叫“硬幣浮在水面上”的實驗。硬幣怎麼會浮在水面上呢?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不知道老師葫蘆裏賣的是什麼藥。誰有辦法讓硬幣浮在水面上呢?大家都把頭搖得像撥浪鼓似的。“我有一個辦法能讓硬幣浮在水面上。”顧老師神祕地說,“不信,瞪大眼睛認真看!”

實驗開始了,只見顧老師撕下一小片餐巾紙,再把硬幣放在上面,然後小心翼翼地放進水裏。頓時,教室裏像炸開了鍋,同學們一個個爭先恐後地跑上講臺,脖子伸得比長頸鹿還長,生怕看不見似的。瞧,劉媛媛和俞雅菲還在激烈地爭執:“沉!”,“不沉!”。“沉!”,“不沉!”。我暗暗猜想:硬幣百分之九十九會沉下去,雖然它有餐巾紙作墊背,但餐巾紙不可能長久地保護它。隨着時間推移,餐巾紙慢慢地被水浸溼,漸漸地它由原來的純白色變成了石灰白。最後餐巾紙完全被水浸溼了,它如一片落葉依依不捨地離開了硬幣,越沉越快,沉到了杯底。再看看硬幣吧,它卻奇蹟般安然無恙地躺在水面上睡大覺呢!

隨後,一些不服氣的同學也自告奮勇地走上前去做實驗。事實勝於雄辯,硬幣始終浮在水面上。

爲什麼硬幣會浮在水面上呢?大家百思不得其解,最後老師爲我們揭開了謎底。原來,水有一種浮力,它能托住一些較輕的物質,這樣餐巾紙慢慢下沉時,硬幣就自然而然地浮在水面上了。謎底終於被揭開了!真沒想到,一個小小的實驗竟然隱藏着這麼多學問。看來,我們今後要多留心觀察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