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四年級作文 > 【推薦】四年級清明作文彙編五篇

【推薦】四年級清明作文彙編五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91W 次

在現實生活或工作學習中,大家都接觸過作文吧,藉助作文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那麼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該怎麼寫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四年級清明作文5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推薦】四年級清明作文彙編五篇

四年級清明作文 篇1

又是清明節了。這天我起得特別早,因爲父親、母親還有大爺、二大爺要帶我去給爺爺掃墓。

我再次聞到了農村獨有的味道。天空格外明朗,空氣格外清新,遠不是城市中灰灰的天、污濁的味。藍藍的天空中掛着幾片白雲,白雲下面是起伏的山包,雖然是土山,但城市公園裏的假山是完全不能相比的。山上一棵棵野樹生長在懸崖的土裏,頑強地把枝條向上伸展着。各種花草在春風的呼喚下漸漸甦醒了,彷彿在向我們報道春的來臨。來到這裏,你能感到春天的氣息撲面而來,讓人心曠神怡。

上山了,剛纔欣賞春景的心情一下子沉重起來。爺爺的墳在最高的山頂上。對着爺爺的墳,我暗暗對自己說:“爺爺,雖然您不在了,看不到我成長了,但是我一定聽父親、母親的話,好好學習,取得好成績,不辜負您對我的期望。”爺爺墳頭的柳枝輕輕搖擺着,我想那是爺爺明白了我給他下的決心。

祭奠完畢後,我們原路返回了家中。

四年級清明作文 篇2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每當我想起唐大詩人杜牧的這首詩歌時就想到好像清明節快要到了,清明的腳步已經不遠了…… 經過幾十分鐘的汽車顛簸,我們終於來到了莒溪太太的墳前。我們清理掉墓前的雜草,疏通邊上的排水溝,放上供品,點好香、蠟燭,把摺好的紙錢燒成灰燼給親人拜祭,以此寄託對死去親人的一份思念。我們行完了中華民族的禮儀以後,叔叔就拿出鞭炮“劈劈啪啪”的響起來,那聲音震耳欲聾,就像天上打雷一樣。我默默的在墳墓前許願“希望太太能保佑我讀書聰明,學習進步,全家生活快樂,身體健康”。 在煙霧瀰漫的山野中,我們踏着泥濘的小路往回走。路上扶老攜幼的掃墓人,或三五成羣,或一兩個姍姍獨行,不愧是我們中華髮族的一種傳統節日啊,是那麼的有意義。 評語 能較清楚、完整地說出事情的經過,這一點很不錯,相信寫得一定也不錯。

四年級清明作文 篇3

清明節又名踏青節,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接下來讓我來給你介紹我們一家是怎麼過節的。

前一天,爺爺就打來電話,千叮嚀萬囑咐地讓我們明天早早地過去給他的爸媽、爺爺奶奶,也就是我的太爺爺奶奶和太太爺爺奶奶掃墓。

今天早上,我們早早的起了牀,和叔叔一家坐着車回到了老家,剛到那兒,爺爺就拿着自己親手做的白紙條和蠟燭,錢紙,香準備上山去祭拜。

在雜草人生的山路上我們一路跋山涉水,披荊斬棘,好不容易來到了一座墓前,爺爺對我說:“這是我爺爺奶奶的墓前,也是你的太太爺爺奶奶。“說完他先把墓碑前的雜草清理乾淨,再把自己新手做的白紙條掛上,然後把蠟燭點燃,燒好香,最後爺爺就恭恭敬敬地跪在碑前開始祭拜了,我們就學前爺爺祭拜的.樣子也都一一祭拜。

隨後我們來到另一個墓碑前,爺爺說這是他的爸媽,也是我的太爺爺奶奶,然後講了太奶奶的熱心、善良、勤勞,還有她生前的一些故事,而且無論是春、還是夏、還是秋、還是冬,只要有人路過他們家,她都會端上一杯茶水。我聽了爺爺的話,心裏覺得太奶奶很高尚,所經我希望太奶奶在天國可以活得很好,於是我們不僅掛了的紙條,點燃了蠟燭,燒了香和錢紙,還獻上了花。

我不但希望太奶奶在天國可以活得很好,還希望太爺爺、太太爺爺、太太奶奶也能在天國活得很好。

四年級清明作文 篇4

明天就是清明節了,清明節家家門前都要插柳條,吃雞蛋。下午爸爸帶我和媽媽去尋找柳枝。

在我們家前面是一個鄉村,那裏小溪清澈見底,高大的柳樹一排排的,像堅守大門的士兵。爸爸抱住一棵柳樹就往上爬,由於柳樹的枝太高了,而且樹幹上也沒有鼓出的地方,所以很難爬上去,眼看着爸爸就要掉下來,我靈機一動,連忙上前托住他,媽媽見了也來幫忙,爸爸就勢一腳登了上去,手抓住了一根又粗又大的柳枝,扔了下來,在他跳下的時候差點掉進河裏。

回家的路上,爸爸說:“兒子,給你做個笛子”,我很納悶,用什麼做?怎麼做?只見爸爸折了一根柳枝,用手使勁的擰了擰,直到柳皮脫離柳樹,然後把弄鬆的一段截下來,再用手把最頭的皮弄掉,爸爸說:“好了,你用嘴吹吹吧”。我深吸了一口氣,把笛子放入嘴中,使勁一吹,沒想到笛子非但沒沒我吹響,還差一點吹飛,爸爸給我示範了一下,並對我說了決竅,我再一次嘗試,嘿。還真行。我把媽媽也教會了。

回到家爸爸又做了兩個,我們一人一個,坐在沙發上,蹺着二郎腿,吹着笛子,好像在感受着當上音樂家的感覺。

四年級清明作文 篇5

每個人在生活中都會經歷過許許多多的第一次,每個第一次都可能有失敗的淚水,也有成功的喜悅,有時歡快,有時傷心,有時也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清明節那天早上,我正好感冒,一點胃口都沒有,只想吃鹹菜餅。於是,母親帶我到外面買,可是連續找了好幾家,都沒賣鹹菜餅。我饞的要死,母親只好叫我姥姥準備工具與原料,晚上做給我吃。

我一回到家,就要吃鹹菜餅,可是姥姥還剛剛開始呢,我不禁也來了興趣,我想幫助姥姥,也試試自己的手藝。

姥姥拿起米粉,放上適量的水,來回攪拌,將米揉起了一團,看看差不多和好了,就將米粉揉成一字形,然後用菜刀切成一段一段,再捏成碗形,裏面放上鹹菜、豆腐乾、豬肉等做成的餡,用手指將四周按順序捏在一起,初看上去像個餃子,然後細細地揉成圓形,稍微壓一壓,成爲大餅狀。我也學姥姥的樣子,試着學姥姥動作做一次,結果看上是四不象,即不象餃子,也不象餅,一些捏得薄的地方,餡兒還露出來了,雖然做得不好,姥姥還表揚了我,說我懂得勞動。我還趁機問姥姥,清明爲什麼要吃清明餅。姥姥說,這是上千年前古人留下的風俗習慣。哦,原來,一個小小清明餅還是有上千年的來歷呢!姥姥做好了好多個後,就在平底鍋裏,先倒上油,熱起來後再放餅,就這樣一個個煎起來,我將自己那個做好了的餅兒也放在鍋裏。姥姥用炒菜小鏟子來回翻動,以免焦了。過了一段時間後,姥姥說,熟了。米粉團就變成了鹹菜餅——清明餅了。我就迫不及待地夾起自己做成的那一個來嚐嚐味道,不錯,還真香呢!

詩人陸游有詩說:“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雖然原來說的是做學問,其實也適用於許多事情上。 這次,我自己親手製作清明餅,這畢竟是我第一次親手做的,煎熟了以後,吃起來我感到特別有味道,也體會到了姥姥的辛苦以及自己勞動收穫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