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四年級作文 > 【實用】四年級中秋作文錦集五篇

【實用】四年級中秋作文錦集五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8W 次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對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是從內部言語向外部言語的過渡,即從經過壓縮的簡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語言,向開展的、具有規範語法結構的、能爲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語言形式的轉化。還是對作文一籌莫展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四年級中秋作文5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實用】四年級中秋作文錦集五篇

四年級中秋作文 篇1

中秋節是個祭月的日子,是全家團圓的日子、也是傳說中嫦娥奔月的日子,中秋節的月亮也格外的圓。我呢興高采烈的和大家一樣過中秋節。

中午的時候,我們一大家人一起吃了團圓飯,我給所有人都敬酒並送上了我的祝福。然後我去舅舅家了。我最喜歡去舅舅家,因爲舅舅和舅媽可以滿足我的任何願望。我和姐姐一起吃月餅、看節目,還到大明宮裏玩,大明宮的演唱會擠滿了人,我覺得太吵了,於是跑到塑膏店畫玉兔,我把它的頭、手和腳塗上肉色,把它的衣服塗成五顏六色,我覺得真好看,今天玩的特別開心。

第二天,媽媽見到我笑着說:“中秋節是全家團圓的日子,你怎麼不跟爸爸、媽媽一起過呢?”我想我去的是舅舅家,也是跟家人團圓了。

四年級中秋作文 篇2

今天是中秋節,早上一睜開眼睛就聽到外面下雨的聲音。唉!真是天公不作美,本想在中秋節的晚上可以和家人一起賞月,可惜看不到那圓圓的月亮了。可是一想起晚上要到外婆家吃飯,心裏還是美滋滋的。

時間過得真快不一會兒就到晚上了,爸爸騎車帶着我和媽媽一起去外婆家吃飯嘍!剛一進門一陣香噴噴的味道就撲鼻而來,“是紅燒肉嗎”我興沖沖地跑進廚房,好奇地問外婆“是你最愛吃的紅燒排骨”外婆連忙說道。怪不得我聞着這麼香呢。外婆你還燒的哪些菜呀?有涼拌黃瓜、油燜大蝦、紅燒牛肉、毛豆燒雞、麻婆豆腐、西紅柿炒雞蛋……哇!這麼多好吃的,聽着都直流口水,外婆,您辛苦了!說着說着舅舅回來了,小姨和姨夫帶着弟弟來了,一桌豐盛的團圓飯開始了。我和小弟弟迫不及待的坐在椅子上,媽媽給我們倒上了果汁,爸爸和姨夫在陪外公喝酒呢,舅舅和小姨在喝啤酒,他們有說有笑……

雖然外面下着雨賞不到月亮,但是能和家人一起吃上一頓團圓飯,也是一件很幸福的事。今天真的讓我很難忘!

四年級中秋作文 篇3

中秋吃月餅似乎就是一種傳統,一種習俗,無法改變的。吃過那麼多年的中秋月餅,味道還是和從前一樣嗎?月餅依舊,味道卻不是從前的味道了。

中秋夜依然是涼風習習,望着那輪明月,遐想連篇。“小餅如嚼月,中有酥與飴。”月餅見證着傳統中秋的文化變遷。上溯百年,月餅是社會上層人士的時尚,氛圍頗有“小資”情調。今年桌子上依舊擺放着月餅,還是那蓮蓉雙黃,味道與從前一般,心境又是否一樣?

被冷風吹慣了,也就不覺得冷了,月亮看多了,也就不覺得圓了,月餅吃多了,也就不認爲好吃了。不知是誰把天空撕開出星星的傷口,不知是誰磨砂了我的自有還有靦腆的溫柔,不知是誰噬咬了月亮踩碎了沙漏,不知是誰留下月餅帶走中秋。

街道不再如往年喧鬧,人們大多都坐在家中閒扯家常。回想起以前手戴着熒光棒,提着燈籠,與父母一同漫步賞月,又是何等溫馨。而我逐漸長大,父母工作也日益繁忙,一同散步的機會已是少之又少。

月在深藍的天空中高高懸掛,黑色的雲在它周圍繚繞。月亮穿梭在薄如輕紗的雲間,它的光忽明忽暗,若隱若現,難道說它在逃避什麼嗎?

時間一天一天過,我們在一天一天長大,我們的心境不再如從前那麼簡單,我們多了很多思緒,很多煩惱,中秋月餅的味道似乎也多了幾分苦澀。

四年級中秋作文 篇4

中秋節已經近了,得知學校的通知,中秋節會放假三天,我激動的哭了。

我來自於農村,學校我的'家鄉有一些距離,每天回家的希望是不可能的,只能每週六回去一次。面臨新學校,走進新學校的那一刻時,我都對周圍的環境只有陌生,對自己的前途也感到迷茫,看着一個個新生的面孔,我知道他們將是我的同學。

哦,算一算日子,我已經九日沒有回家,此時,我才明白家是一個多麼溫馨,幸福的字眼,夜夜躺在牀邊,面臨着八個人住一間房子的情形,我體驗到了家中的那一份快樂,每當想家時,眼淚總會情不自禁地掉下來。

正如老師你所說的,來自農村,就應該更要勤奮學習,否則永遠生活在小山溝裏,您所說的話我聽到了,隨時激勵着我,父母的囑咐鞭甜策着我不得不前行。

這一天,我聽到了一個震奮人心的消息,也就是中秋節放假的事情,我哭了,心情格外激動,中秋節,意味着要跟家人團圓,我可以回家了,可以回家了,不再是一天,也不匆匆去又匆匆來的情景。想到可以在家吃月餅,和家人一起賞月的那一時刻,我的心情無法用語言形容。

這一天真的來臨了,我將體會中秋節的那一份歡喜。

四年級中秋作文 篇5

又是一年一度的中秋節。

在家鄉,弄不清是哪裏哪年哪代傳下來的有中秋節吃糉子的風俗。

小時候,如盼着過年一樣盼着過中秋節,原因是想融入明亮而熱鬧的夜晚和吃那可口的糉子。

每到中秋節前兩天,家家戶戶都在水缸上架根鐵棒什麼的,然後把糯米稻草放到上面燒,燒後的灰則順勢掉落到水缸裏,等到灰滿水缸,讓它泡兩天。直到農曆八月十四的下午,一家人圍坐在一起淘米 洗棕葉動手包糉子。糉子的包法真是夠講究的了,它要求”包得穩、扎得緊、角分明“。看那足有15釐米寬大長長的棕葉,必須是新鮮的,摘回來後只能用清水漂洗,淘洗糯米必須是用泡過稻草灰後濾 乾淨而黑亮黑亮的水,否則包出的糉子顏色不黃不中看,吃起來味道也是淡淡的。糉子的四個角哪怕有一個角不分明都要受到一番奚落而返工。糉子的個兒也夠大的,在我們家鄉,一斤糯米充其量只能 包出兩到三個糉子。有些特色糉子裏面還會摻些不同的肉類、花生米、板栗等什麼的,其味吃起來怎麼形容好都不過分。

小時候也曾試着學包過糉子,儘管大人們耐心地教,但因爲勁小,包出來的糉子都要大人返工,到稍大一些了,卻要離開家修自己的學業去了,所以包糉子的技藝一直沒有學到手。每年過中秋節,我們 小孩都只能圍着大人叫快點包好。但再快,一家人說說笑笑嘻嘻鬧鬧忙東忙西的也要三、四個小時後才能包好,而糉子真正出鍋,卻要到中秋節的早晨四點以後。因爲要貪第一個吃糉子,許多小孩都幾 乎養成了不吃到糉子不睡覺的習慣。大人也理解這種奢望,但又怕小孩乾等着急,於是就都把小孩哄出去玩家家。等到時候差不多了,嘿!風景這邊獨好,大人找小孩的尖叫聲,小孩的應答聲此起彼伏 ,宛如田間裏的青蛙奏着歡快的樂曲。

其實,糉子的吃法一樣地也有講究。剛出鍋的糉子儘管香噴可口,但不宜多吃。記得剛上學那一會兒過中秋節,我吵着一口氣吃了四個剛出鍋的熱糉子,經驗老到的父親再怎麼勸我也沒勸得住。結果連 續兩天沒有吃東西,胃裏還咕嚕咕嚕地鬧了幾天,從此再也不敢貪吃了。

童年的中秋節,不知過了多少個不眠而快樂的夜晚。時過境遷,多少往事都已處在朦朧之中幾乎淡忘,唯有那香噴噴的糉子,還時常浮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