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四年級作文 > 精選端午節四年級作文彙總7篇

精選端午節四年級作文彙總7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07W 次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有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很是熟悉吧,作文根據體裁的不同可以分爲記敘文、說明文、應用文、議論文。還是對作文一籌莫展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端午節四年級作文7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精選端午節四年級作文彙總7篇

端午節四年級作文 篇1

往年的端午節我都是吃糉子,今天,在東方作文的課堂上,我們親身體驗了一下怎麼包糉子。

包糉子前老師和我們講了端午節的習俗和包糉子的要領。老師首先讓我們每人選好一片大大的糉葉,把它捲成一個圓錐形。再往裏面放糯米。米不要放太多,也不要放太少。只要十分之七就好了。裝好的,用手指在上面按幾下把米按平壓實。然後糉子開始封口了,把糉葉多出的部分按先兩邊再後邊的方法封好。可是,當我把最後葉子包上時,我的糉子完全是個獨角獸的模樣。

最後開始綁線了,先把三個角每個包兩圈。然後再打一個結。雖然說起來簡單,但我們都在這裏被難倒了,我們拆了又包包了又拆,幾個回合下來,終於包完了。看看每個人的形狀都不是那麼好看,但至少我們包的沒破沒漏米。大家都高舉糉子高興地笑了。

王小明包了一個金字塔。小強包了一個四不像。小軍包了一個來自外星太空的糉子。

看着眼前的糉子,大家都笑得前俯後仰。今年的端午節過得真快樂!

端午節四年級作文 篇2

又是一年端午節來到了,超市裏、大街上到處飄着糉子的香味。但這樣的糉香永遠也比不上童年時吃的糉子,不爲別的,只爲缺少勞動的快樂。

那時,每年到了端午節,家家戶戶都會包糉子。包糉子的葉子是從大山裏採摘回來的一種寬大的竹葉,有種特殊的香味。包糉子的原料是上好的糯米,也是自家所產。端午節前兩天,各家各戶就忙碌起來了。先把稻草燒成灰,用水溶解灰裏所含的鹼性物質,將鹼水過濾澄清,再將糯米放入鹼水中浸泡二十四個小時。第二天,用竹葉包紮浸泡過的糯米,可包成各種形狀,有錐形的,有枕頭形的......

那時,媽媽長輩們邊包糉子邊拉家常,而我坐在盛着糯米的瓦缸旁,也煞有介事地照着包糉子。但不管怎麼包,糯米總是從中漏出來。這時候,媽媽總是滿足一下我的願望,幫我整理一下我包的糉子,還稱讚說這是她能幹兒子包的,我聽着開心極了。受到誇張,我還會爲家庭成員每人包一個糉子。一般來說,我包的糉子要比我漂亮。

吃糉子是一種莫名的享受。糉子裏放了很多好吃的餡,有紅棗,有臘肉塊等。小個的糉子,是一個人單獨吃的:剝開糉葉,露出泛黃的糉肉,哇嗚哇嗚,好好的口感,美美的吃了下去;枕頭糉子是大家分着吃的:用糉子的扎絲勒開一塊一塊月餅狀糉肉,沾着沙糖,哇嗚哇嗚,吃在嘴裏,美在心裏。

很久都沒有吃着那樣美味的糉子了,那種感覺只能保留在童年的記憶中了......

端午節四年級作文 篇3

星期六,是傳統節日——端午節。

端午節有很多習俗,如:吃糉子、賽龍舟、插艾草等。端午吃糉子,那可是必不可少的。外面的小販都在包糉子、賣糉子,我注意到了一個小販,他把糉葉包成尖形,又朝裏面放米、棗子,他那熟練的手法,糉子立馬被他綁成一團,接着糉子又像跳水運動員一樣,“縱身一躍”跳進了鍋裏,“全民動動動”了。我們爬上山,山上許多人都在那摘艾草,打算掛在門口驅蟲避邪,回來路上,許多人家門口都掛有艾草。

端午節,大多數的人們都在忙碌着包糉子、摘艾草,傳承着民俗文化。這一天,在我看來真是忙碌而難忘的一天。

端午節四年級作文 篇4

說起端午節,那就肯定要想起屈原了,傳說他是爲了愛國才跳江的,而人們爲了不讓魚蝦吃屈原的遺體,所以就包了糉子讓魚蝦吃,糉子也就是這樣傳下來的。

農曆五月初五這天,我和爸爸媽媽準備好了包糉子的食材,嘗試一下第一次包糉子,心想想都有點激動呢!

首先,把翠綠的糉葉洗乾淨,然後再拿兩片糉葉交叉,折成漏斗形,而且底要尖尖的,不然糯米就會邊包邊掉,包一天也包不完。

摺好了後,再往裏面放一勺糯米,然後放一顆紅棗,最後再放一勺糯米,並把上面的葉子包好。結果我放的紅棗太大顆了,都包不下了,就像一個挺着將軍肚的人,所以我就只好再多拿一片糉葉蓋上去,再用力裹緊。最後,拿一根細繩把糉子緊緊綁住。大功告成後,我不禁感嘆:“這甜糉,真是花了我不少的精力啊!”

放進鍋裏煮上幾個小時後,香噴噴的糉子終於閃亮登場了。剝開糉葉,那又白又胖的糯米,搭配着紅色的蜜棗,就像是雪地中綻放着一枝紅梅。咬下一口,真是美味極了!

今年端午節我非常開心,因爲我成功包出了我第一個糉子,下次我要包得更精緻,更好吃!

端午節四年級作文 篇5

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糉子,灑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

星期一一大早,奶奶去菜市場買了許多包糉子的材料,有荷葉、醬油、糯米、五花肉。奶奶把材料買回來之後,我先把荷葉全部洗乾淨,奶奶把糯米、五花肉、醬油攪拌在不鏽鋼盆裏。材料準備好後,我們就開始包糉子了。奶奶告訴我糉子的形狀有各式各樣的,有圓形、三角形、長方形 ,這次奶奶教我包的是三角形的糉子。首先將荷葉拿在左手,右手將糉子的餡料放在荷葉上,然後把荷葉捲起來,用棉紗線裹緊,這樣一個糉子包好了。我和媽媽用奶奶教的方法包了一個又一個糉子,通過我們的努力滿滿的一盆糉子包好了。我們把這些包好的糉子放到鍋裏蒸,等糉子蒸好的時候,奶奶打開鍋蓋糉子的清香迎面撲來,饞的我口水直流。奶奶把糉子拿出來放在桌子上,還沒等糉子涼了,我就馬上品嚐起來,真是又香又黏啊!

吃完午飯媽媽帶着我到岸邊看龍舟比賽。到了賽場那邊已經人山人海了,我們選了一個比較有利的位置觀看比賽。沒過多久,只聽一聲鑼鼓聲,五條船馬上出發了。第一條船在最前面,第二條船緊隨其後,觀衆們都大聲喊着加油,加油。在最後的時候第一條和第二條同時通過終點,裁判員重複看了一下比賽回放,最後確認第一條比第二條船領先了一秒秒,獲勝的是第一條船,真是驚心動魄啊!

今天真是興奮而難忘的一天啊!

端午節四年級作文 篇6

五月五,是端午。插艾葉,戴香囊。吃糉子,撒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每當唱起這首兒歌,我就想到我們民間的傳統節日——端午節。端午節與屈原離不開。那天,屈原聽說楚國當時外有強敵,朝廷腐敗,屈原難過極了,抱着石頭跳入奔流的`汨羅江裏。楚國人民知道後,都划着船去找屈原的屍體,找了半天都沒找到。爲了不讓魚蝦把屍體吃掉,他們把白米撒入汨羅江裏讓它們吃白米。這樣就形成了賽龍舟、吃糉子的習俗。

端午節又稱重五,也叫龍舟節。由於這一天是五月初五,所以很多習俗和五聯繫在一起。用紅、黃、藍、黑、白五色絲線系在兒童的脖頸、手腕或足踝上,稱爲長命縷。各家要插五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頭、龍船花。每逢端午節,我都要回家,會先從菜市場買回蘆葦葉,瘦肉,紅棗和糯米,到家後,就開始包糉子了。於是我連忙跑過去,看着包糉子。先用熱水把蘆葦葉燙了一下,拿起來,再把倆片葉子交叉繞成三角形,抓一把糯米放進去。不一會兒,一個個精緻的小糉子就完成了。煮糉子的時候,我就聞到一陣蘆葦葉的清香,真想咬一口。晚上,會煮艾葉水給我洗澡,我開心極了!

啊!我愛端午節!也崇拜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讓我們在端午節一起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

端午節四年級作文 篇7

早晨,滿屋飄溢着一服濃濃的清香,我趕緊起牀,外婆正在煮糉子,奶奶看到我起牀了,問:“你想吃什麼糉子呀!”“蛋黃肉糉!”我很快說。外婆又說:“長方形是蛋黃肉糉或者是純肉糉,三角形的是白糉或者是紅豆糉,你自己挑,挑錯了可不要怪我啊!”我挑了一個長方形的糉子,暗暗祈禱,這個是蛋黃肉糉。解開繩子,長長的糉米粒煮得泛黃,透着糉葉和肉的香味。我吃了一大口,嘴裏充滿了米香,“耶!果然是我要選的。”我望着缺了一角的蛋黃和肉,很高興。

席間,媽媽給我講了一個笑話:“有個人給一位外國人送了一個糉子,第二天,那個外國人對他說,你們中國的東西真好吃,就是外面的生菜有點硬,不過吃完還有牙籤。”我們聽完捧服大笑。我想,隨着我國對外交流活動的日益增多,會有越來越多的外國人對中國的端午節有更深的瞭解,就再也不會鬧這個笑話了。

我愛端午節的糉子,我愛端午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