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四年級作文 > 【必備】端午節四年級作文八篇

【必備】端午節四年級作文八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86W 次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吧,作文是人們把記憶中所存儲的有關知識、經驗和思想用書面形式表達出來的記敘方式。寫起作文來就毫無頭緒?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端午節四年級作文8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必備】端午節四年級作文八篇

端午節四年級作文 篇1

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是中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一說起端午節,我就會不由自主地想到賽龍舟、吃茶葉蛋、包糉子……媽媽告訴我這個熱鬧的節日有很多動人的故事,是我國五千年文化的傳遞。它是我除了春節之外最喜歡的一個節日。

端午節這天,我和小夥伴們便早早來到小河邊,各自手上拿着自己製作的紙船,進行我們的“龍舟大賽”。

“預備!開始!”隨着媽媽一聲令下,我們開始了激烈的比賽。“超人號快出發!”明明大叫一聲,美美也不甘示弱,用她那柔柔的嗓音喊道:“兔子號快前進!”我看着他們都出發啦,着急地蹦起來連忙把我的孔雀號投入水中:“孔雀號飛起來!”“哈哈……紙船怎麼飛啊!”小夥伴們都笑了起來。這時,剛好一隻漂亮的蝴蝶飛了過來,輕輕地落在了我的小船上。有了這個小船員的幫忙,我的船彷彿真的飛了起來。更使我自信滿滿,大聲喊道:“孔雀號加油!加油!”看到我的船超過了他們,明明和美美這才急了起來,也跟着我喊了起來:“超人號加油!”“兔子號加油!”一陣微風拂過水麪,小船兒遊得更快,遊得更歡了。漸漸地,它們都成了一個個彩色的小圓點兒。

這真是一個既快樂又有意義的端午節啊!

端午節四年級作文 篇2

“農曆五月五,家家稻米香。”這是我們家鄉流行的一句對歌詞。

往年的糉子總是外婆包,今年我纏着外婆,硬是要學包糉子,外婆拗不過我,只好答應。

星期天下午,我就跟着外婆學包糉子。外婆拿了一張糉葉,用手一捲,糉葉便成了一個空心的圓錐形。我學着外婆的樣子,拿了一張糉葉,想把它捲成圓錐形,可就是卷不好,捲來捲去還是一個直筒。外婆見了,就在旁邊指點:“左手捏住糉葉一角,右手將糉葉的另一角往裏卷,下面用力拉緊,上面放鬆一些。”在外婆的指點下,我卷好了糉葉。

接着,外婆在空心圓錐形的糉葉裏插上一根筷子,拿勺子舀一些糯米放在裏面,然後均勻地搖動筷子,直到把糯米塞得緊緊的。我也在糉葉裏插好筷子,放好糯米。可搖動筷子時,不是把糉葉弄破了,就是糯米包不緊。外婆說:“搖動筷子的時候要輕一些,把糉葉捏緊些。你看――”外婆邊說邊示範,我邊聽邊學。哈哈!我包的糉子像點樣子了。

最後一道工序就是扎繩。只見外婆兩手捏緊糉葉,用繩子在糉子尖角附近纏了兩圈,結上繩頭,一個漂亮的糉子就包好了。我也照着外婆的方法捆好了我的第一個糉子。看着我包的這個歪歪斜斜的糉子,心裏真是說不出的高興。外婆說,熟能生巧,我又一連包了好幾個。

通過這次包糉子,我懂得了一個道理:要學好一種本領,就必須誠心、細心,更要有恆心。

端午節四年級作文 篇3

我國的傳統節日很多很多,有元宵節。春節……大大小小的節日算起來,一共有十二個傳統節日,今天我們來講一講端午節吧。

每年端午節的前幾天,媽媽,奶奶,還有外婆都會包好多好多的大糉子和小糉子。有蜜棗糉,蛋黃糉,肉糉,還有豆糉……。各種各樣的糉子多的數不清,可我最喜歡吃的還是蜜棗糉,我之所以喜歡吃蜜棗糉,一半是因爲蜜棗糉吃起來甜蜜蜜的,那米鬆鬆軟軟的,輕輕一咬,甜甜的味道溢滿了整個口腔。一半是因爲蜜棗糉吃起來有不一般很甜蜜的味道。是讓我希望以後的生活過得甜蜜蜜的。快上學了,我連忙把在鍋裏煮熟的蛋用大湯勺打了一個蛋,一摸,還是熱乎乎的呢。我小心翼翼的把蛋放入蛋袋裏上學去了。我到了學校裏看見同學們在再一起玩‘轉蛋”,我不一會兒也加入了“”轉淡”,這個行列裏了。我仗着蛋的堅固和尖頭撞破了好幾個蛋,我把那些蛋佔爲己有,留做備用。

放學了,我和媽媽來到江邊看賽龍舟,只見江邊停着幾條龍舟,龍舟上坐滿了人,手上拿划船的槳。只聽一聲“砰”的聲音,船上的水手用自己用力又粗壯的手臂划着槳,我看紅隊現在暫居第一,藍隊第二,綠隊第三,我看見藍隊後來居上,慢慢的超過了紅隊,以第一名成績獲勝了。

我喜歡吃糉子,轉蛋,賽龍舟,但我更喜歡端午節。

端午節四年級作文 篇4

大家猜猜我今天介紹什麼節日呀?六一節?教師節?國慶節?都不是。是端午節。

如果端午節到鄉下去,也許你會發現每家每戶的門前會有:龍船花、石榴花、菖蒲、艾葉、蒜頭這五樣植物。鄉下的人說,菖蒲掛在門前,可以辟邪。艾葉像一面小旗,可以招屈原之魂。對了,忘告訴你,這就是“五端”。

端午節吃糉子,划龍舟也是有來歷的。古代,愛國詩人屈原國家被滅(楚國),五月初五那天,抱着一塊光滑的大圓石投進了汨羅江裏,汨羅江附近的漁民得知後,便都划着船,打撈屈原的肉身,但一直追到了洞庭湖,也沒撈到,便紛紛把飯糰丟進湖裏,說是希望魚、蝦、蟹、龜等水族不再吃屈原的肉身,這就是吃糉子、划龍舟的來歷了。端午節每到時,大部分地區的人們還會划龍舟紀念屈原呢!

端午節自然少不了吃。“五黃”這就是一大特色,有黃魚、黃瓜、或鴨蛋蛋黃、黃豆瓣包的糉子、雄黃酒。對了,南方端午節還要用雄黃酒在兒童頭上畫個“王”字。

哎呀,說了一大堆,還沒告訴你兒歌呢: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撒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對了端午節還叫午日節、重五節、五月節、浴蘭節、女兒節、天中節、詩人節……還有許多習俗呢!沒時間了,哎,再見!

端午節四年級作文 篇5

“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我的家鄉,也就是贛州全南,在端午節我們都要吃糉子,賽龍舟——可熱鬧了!

“權權,起牀啦!今天是端午節,快起來幫我包糉子吧!”媽媽興致勃勃的喊道。我一聽是端午節,馬上蹦下牀和媽媽一起包糉子。先把糉葉放入熱水中變軟,再把兩片糉葉疊成一個三角形的窩,把調配好的糯米和肉放入三角形疊成的窩。眼看就要成功時,角里的糯米像調皮的小孩一個個急着跑出來,媽媽幫我解了圍之後又跟我說了一遍包糉子的方法與步驟,我按照媽媽說的方法又包了一遍,然後繫好細繩,放入鍋中,大火蒸了一個小時,小火一個小時,熱氣騰騰的糉子就好啦!我迫不及待地拿出糉子,解開繩子,剝開糉葉,我便狼吞虎嚥地吃了起來!

吃完糉子,遠處突然傳來“加油、加油”的吶喊聲,我從窗戶上往下看,原來賽龍舟開始啦!他們分爲紅黃藍綠四個隊,龍舟的中間有9—10個人,龍舟的前面有個打鼓的,要用力地打鼓,其他人喊“一二、一二……”氣氛非常熱烈,觀看的人們不顧炎熱,奮力地喊着自己喜歡的龍舟隊,有的高興地手舞足蹈,龍舟越劃越遠,知道無影無蹤……

今天我不但與媽媽學到了包糉子的“手藝”,還觀看了一場精彩的龍舟賽,真是愉快的一天!

端午節四年級作文 篇6

我喜歡喜氣洋洋的春節,我最喜歡熱鬧非凡的元宵節,我喜歡花好月圓的中秋節。但是,我最愛豐富多彩而又有悲傷的端午節。

這一天,超市裏會有綠豆糕,油糖糕、香糉子,還有包糉子的糉葉兒等許多東西……我和爺爺去超市買來了糉葉兒、米和大棗。

回到家裏,爺爺先把米泡在盆裏,把糉葉兒也泡水裏,大棗洗乾淨備用,泡了數小時之後,爺爺開始包糉子,爺爺把糉葉兒折成一個三角菱角形,把泡好的米和大棗放進去,轉着圈的一層層摺好包,幾圈下來一個糉子成形了。我也試着學着爺爺的手法包糉子,剛開始就是學不會,老包不住,往外漏米,最後我終於學會了,雖然沒有爺爺包的樣子好看,有型兒,但是最後終於是不漏米了,勉強能包成一團,就是樣子有點醜陋。

我和爺爺包好糉子後,放進鍋裏開始煮,過了十分鐘後我問爺爺糉子好了沒?爺爺說:“別急,糉子要多煮一會兒吃起來會口感會很光滑,很勁道!”過了數時間後,爺爺從鍋裏拿出熱糉子一邊嘴裏喊着:“快來嘍,糉子煮好了”!一邊放進盤子端到飯桌上。我當時是既興奮有感覺不可思議!心想:一把米,一顆棗,放進糉葉裏一包再一煮,就成了外面超市裏賣的香糉子了!我一邊剝開糉葉兒,一邊吃着甜香的糉子,不由得我就想到了屈原。

傳說,在楚國時,有一位大夫屈原,被敵軍抓走,不到一年多,屈原的國家被侵略了,大夫屈原心如刀割,跳江自盡了!這件事被一位打漁的漁夫知道了,他叫了幾個漁夫去撈屈原,可屈原沒撈到,漁夫心如刀絞,就把糉子和米以及很多東西灑進大江裏……而這天就被祖先稱爲“端午節”,用糉子和悲傷的心情來紀念偉大的愛國者屈原!

偉大的屈原,你是祖國的光榮;偉大的屈原,你是我們的榜樣。就在一年前,爺爺回了老家,媽媽每次給我買糉子吃,但是,我總覺得爺爺包的糉子格外的香甜可口!

端午節四年級作文 篇7

我們中華民族有着悠久的歷史和豐富深厚的傳統文化,尤其有許多傳統節日。比如:端午節吃糉子、中秋節吃月餅、元宵節吃湯圓等。

我最喜歡端午節了。因爲可以吃上好吃的糉子,糉子是用糉葉和糯米、蜜棗、花生一起包成的,香香甜甜的,可好吃了。說起糉子,還有段來歷呢,傳說愛國詩人屈原在五月初五這一天投江自殺,人們害怕小魚小蝦吃屈原的身體,他們用竹筒把米裝起來投進江中,可是被蛟龍偷吃了,後來人們知道蛟龍最怕葦葉和五彩線,人們用這些東西把糯米包了起來,蛟龍看見這些東西就嚇跑了,這樣小魚和小蝦就不吃屈原的身體了。於是到了這一天,人們就把包好的`糉子投進江中,一年又一年,就成了習俗。

除了吃糉子,端午節還有賽龍舟的習俗。傳說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無比,紛紛涌到汨羅江邊去憑弔屈原。漁夫們划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之後每年五月初五劃龍舟以作紀念。

這就是我們的傳統節日——端午節。

端午節四年級作文 篇8

我國有許多傳統節日,有喜慶的春節、有祭奠親人的清明節、有團團圓圓的中秋節……我最喜歡熱熱鬧鬧的端午節了。

端午節的由來還有一個故事呢!很久以前,有個楚國人叫屈原,他由於政見不合被驅逐到偏遠地方去。可是,屈原是一個愛國的人,他報國無門,又不忍見自己的國家被欺負,就跳江自盡了。

當地的楚國人知道屈原死了,就乘船下江尋找屈原的屍體,還將食物扔進江裏,好讓江中的魚鱉吃飽,不要吃掉屈原的軀體。從那以後,人們爲了紀念屈原,每年的五月初五汨羅江上,都要舉行一次賽龍舟比賽,人們還要包棕子、吃棕子。

每逢端午節,我家也要吃棕子,奶奶會包一些形狀各異的棕子。有方的、有長的……其中有一種棕子很小巧玲瓏,它的形狀就像一個個尖尖的冰淇淋,我一口就能吃下一個。棕子的品味也有很多種:有豆沙的、有蜜棗的、有紅豆的,還有鹹肉餡的。我最喜歡鹹肉餡的,剝開綠綠的棕葉,鹹鹹的肉香撲鼻而來,一個褐色的肉棕一會兒就被我“解決”了。那一塊塊小小的鹹肉使我百吃不厭,回味無窮。

端午節,有美味的棕子,也有感人的故事,我怎麼能不喜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