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說明文作文 > 龍擡頭習俗說明文(精選34篇)

龍擡頭習俗說明文(精選34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24W 次

大家都經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尤其是條理性極強的說明文,說明文通過對客觀事物的說明或對抽象事理的闡釋,使人們對事物的形態、構造、性質、種類、成因、功能、關係或對事理的概念、特點、來源、演變、異同等能有科學的認識。那要怎麼寫好這類型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龍擡頭習俗說明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龍擡頭習俗說明文(精選34篇)

龍擡頭習俗說明文 篇1

中國在古代是一個農耕文化,春耕是一年的重中之重,每年的二月二是中國的龍頭節,龍頭節又被稱爲“春耕節”、“農事節”、“春龍節”,傳說這一天是龍擡頭的日子,這一天,老百姓要慶祝“龍頭節”,以示敬龍祈雨,讓老天佑保豐收。二月二,傳說是堯王的誕辰。還有人相傳是土地公公的生日,稱“土地誕”,爲給土地公公“暖壽”,有的地方有舉辦“土地會”的習俗:家家湊錢爲土地神祝賀生日,到土地廟燒香祭祀,敲鑼鼓,放鞭炮。

中國古代的傳統節日,大多與節氣有關,“龍擡頭”這個日子自然也不例外。俗話說:“二月二,龍擡頭,大家小戶使耕牛。”此時,陽氣回升,大地解凍,春耕將始,正是運糞備耕之際。傳說此節起源於三皇之首伏羲氏時期。伏羲氏“重農桑,務耕田”,每年二月二這天,“皇娘送飯,御駕親耕”,自理一畝三分地。後來黃帝、唐堯、虞舜、夏禹紛紛效法先王。到周武王,不僅沿襲了這一傳統作法,而且還當作一項重要的國策來實行。於二月初二,舉行重大儀式,讓文武百官都親耕一畝三分地,這便是龍頭節的`歷史傳說。又一說爲武則天廢唐立周稱帝,惹得玉帝大怒,命令龍王三年不下雨。龍王不忍生靈塗炭,偷偷降了一場大雨。玉帝得知便將龍王打出天宮,壓於大山之下,黎民百姓感龍王降雨深恩,天天向天祈禱,最後感動了玉皇大帝,於二月初二將龍王釋放,於是便有了“二月二,龍擡頭”之說。實際上是過去農村水利條件差,農民非常重視春雨,慶祝“龍頭節”,以示敬龍祈雨,讓老天保佑豐收,從其願望來說是好的,故“龍頭節”流傳至今!

舊時這天早晨,人們要敬奉碾子,傳說碾子是青龍的化身。有的還把磙子支起來,表示“龍擡頭”,以顯尊貴、圖吉利。婦女忌做針線怕“扎瞎了龍眼”;不磨面,不碾米,不行大車,怕“砸斷了龍腰、龍尾”。

元宵吃湯圓,清明節吃艾果,在龍頭節這一天也有自己獨特的習俗,有着自己的特色食物。二月二這天大多數農家都吃“鼓撅”(手搓麪條),俗稱“頂門棍”。爲什麼吃“鼓撅”?有人說,吃了“頂門棍”,把門頂住,邪祟不入,一年太平。有人說,過春節大家都吃悶了、玩昏了,吃一頓“鼓撅”頂靈性,就開始幹活過日子了。北方多炒豆子的習俗,就是將黃豆、豌豆、玉米等豆子放到鍋裏炒,然後食用,民謠曰:“二月二,龍擡頭,家家鍋裏嘣豆豆,驚醒龍王早升騰,行雲降雨保豐收。”有人還在附近的藥王廟裏燒香叩頭,祈保平安。

龍擡頭習俗說明文 篇2

恭祭華胥氏過“龍頭節”,充滿了崇拜龍的思想觀念,以爲龍治水行雨,決定莊稼豐歉,萬萬得罪不可。舊時這天早晨,人們要敬奉碾子,傳說碾子是青龍的化身。有的還把磙子支起來,表示“龍擡頭”。俗話說:“正月不剃頭,剃頭死舅舅。”所以大人小孩多在這天剃頭理髮,意思是剃“龍頭”,以顯尊貴、圖吉利。婦女忌做針線怕“扎瞎了龍眼”;不磨面,不碾米,不行大車,怕“砸斷了龍腰、龍尾”。

其實,“正月不剃頭,剃頭死舅舅。”一說實爲訛傳,其中的“死舅”其實是“思舊”的變音,這種說法的起因也與瀋陽有關。清朝成立後,當時不少漢人爲懷念明朝,就在正月裏不剪髮以表示“思舊”,但又不敢公開與清朝政府對抗,於是就有了“正月剪頭死舅舅”的'說法,並一直流傳下來。

二月二這天大多數農家都吃“鼓撅”(手搓麪條),俗稱“頂門棍”。爲什麼吃“鼓撅”?有人說,吃了“頂門棍”,把門頂住,邪祟不入,一年太平。有人說,過春節大家都吃悶了、玩昏了,吃一頓“鼓撅”頂靈性,就開始幹活過日子了。也有在二月二這天吃攪團的,說是給龍糊鱗整甲,使龍抖擻精神昇天降雨。有幾句諷刺懶婆娘的民謠說:“過了正月二十三,懶婆娘愁得沒處鑽。又想上了天,沒鞋穿;又想鑽了地,沒鏵尖;又想上了吊,丟不下二月二那頓油攪團。”當地還有在這天炒豆子的習俗,民謠曰:“二月二,龍擡頭,家家鍋裏嘣豆豆,驚醒龍王早升騰,行雲降雨保豐收。”有人還在附近的藥王廟裏燒香叩頭,祈保平安。

地方風俗:山東滕州聊城一帶二月二這天男性都要理髮,龍擡頭這天理髮希望一年好運。滕州青島地區吃棋子和炒豆,象徵着“金豆開花”。

炒玉米:傳說中每年二月二炒玉米的傳統,就是紀念義龍爲解人間乾旱之苦,甚至不惜冒犯天條。傳說玉龍因不忍人民受乾旱之苦,義助人民降雨而被玉帝所囚,並立下規條,只有金豆開花纔會予以釋放。人民因感激玉龍義舉而齊集一起炒玉米,因樣子像金豆開花而令看管的太白金星看錯,並釋放了玉龍。而每年二月初二炒玉米的傳統亦保留了下來。

龍擡頭習俗說明文 篇3

龍頭節的來由有兩種版本,一是民間傳聞,老農說農曆二月初二,是天上主管雲雨的龍王擡頭的日子,從此以後,雨水會逐漸增多。所謂“龍擡頭”指的是經過冬眠,百蟲開始甦醒。故俗話說“二月二,龍擡頭,蠍子、蜈蚣都露頭。”因此,這天也叫“春龍節”。二是科學解釋,專家說中國古代用二十八宿來表示日月星辰在天空的位置和判斷季節。二十八宿中的角、亢、氐、房、心、尾、箕七宿組成一個完整的龍形星座,其中角宿恰似龍的角。每到二月春風以後,黃昏時“龍角星(即角宿一星和角宿二星)”就從東方地平線上出現,故稱“龍擡頭”。天文學者說,天上“龍擡頭”的同時,春天也慢慢來到了人間,雨水也會多起來。此時節,大地返青,春耕從南到北陸續開始。民諺“二月二,龍擡頭;大倉滿,小倉流”,寄託了人們祈龍賜福、保佑風調雨順、五穀豐登的強烈願望。

由於民間流傳着“二月二”與龍的傳說,加上“驚蟄一犁土,春分地氣通”,所以農家人這一天的講究頗多,他們把樸實的願望寄託在俗事中,祈盼這一年過得更加美好。

在我們蘇北地區,“二月二”清晨,農家人會用石灰自門外蜿蜒布入宅廚,旋繞水缸,呼爲引龍回。然後點着蠟燭,照着房樑和牆壁驅除蠍子、蜈蚣等,這些蟲兒一見亮光就掉下來被消滅掉。元末熊夢祥撰寫的`《析津志》一書在描述京畿地區的風俗時也提到:“二月二日,謂之龍擡頭。五更時,各家以石灰於井畔周遭糝引白道直入家中房內,男子婦人不用掃地,恐驚了龍眼睛。”

二月二在飲食上也是有一定的講究的,這一天的飲食多以龍爲名。吃春餅名曰“吃龍鱗”,吃麪條則是“扶龍鬚”,吃米飯名曰“吃龍子”,吃餛飩名曰“吃龍眼”,而吃餃子名曰“吃龍耳”。這一切都是爲了喚醒龍王,祈求龍王保佑一年風調雨順,獲得好收成。當然不同地域有不同的吃食,可吃春餅卻是普遍習俗,明《酌中志》一書中就有記載:“二月初二日,各家用黍面棗糕,以油煎之,或白麪和稀攤爲煎餅,名曰‘薰蟲’”。

二月二這天,理髮店裏特別忙。這一天人人都要理髮,意味着龍擡頭走好運。二月二還有一項重要的習俗就是接“姑娘”,即孃家人接回已出嫁的女兒,故有“二月二,帶姑娘”之說。蘇北人的禮數多,其中正月裏“姑娘”是不能住在孃家的,初二到孃家拜了年後也必須當天趕回婆家。但到了二月初二,孃家人就來接女兒回去,住上幾天,一是正月裏忙活了好長時間,比較勞累,接回孃家好好歇一歇;二是新的一年剛開始,又要忙碌了,所以要犒勞犒勞她。在被接回來的日子裏,“姑娘”除了吃喝,就是串門聊天兒,輕鬆而愉快。而城裏人“帶姑娘”則是姑娘、女婿一起帶回來吃一頓豐盛的中飯。此習俗在我國北京及北方大多地區也很流行,不少地區一直沿續至今。

龍擡頭習俗說明文 篇4

農曆二月初二,古稱“春龍節”、“龍頭節”,傳說是“龍擡頭”的日子,它是古代民間極爲盛行的節日,其中的許多習俗一直延續到現代。二月二有哪些民俗活動?它與山西又有何關係?本網記者採訪了國學專家,文瀛書院院長衛方正。

在山西談到“二月二,龍擡頭”格外有意義。中國的文明從根本上講是農業文明,而山西是一個農業大省,中國的農業很早就高度發達和成熟,很早就把時間和農作物的'生長結合起來。“二月二”氣候變暖,萬物生長。此時,我們用“龍擡頭”這樣宏大壯美的意象來表示萬物欣欣向榮。

另外,山西很早就出土過不少有關“龍”的器物。“龍”本來就是華夏民族,尤其是以農耕爲主的中原一代的圖騰或者是崇拜物。把“龍”與農作物的生長結合起來,第一因爲朗朗上口,容易記憶。二也體現出中華民族到了這個季節更加勤奮更加自信的民族行爲。

此外,“二月二”還有一個印證。根據古代天文學記載,東方蒼龍是二十八星宿的其中一象。在每年“二月二”的時候,東方蒼龍星開始擡頭。因此,“二月二,龍擡頭”第一起源於農事,第二起源於農事與天文的關係。

以太原爲核心的山西各個地方,“二月二”的民俗活動特別多。比如,太原本地人會在這一天吃烙餅,有扒龍皮或卸龍衣之說,還有一些地方會食用豬頭肉,也有一些地方這一天會吃雞蛋,吃扯麪等等。

目前,全國各地最廣泛的“二月二”的民俗就是剃頭。我國大多數地方都流傳着“正月不剃頭,剃頭死舅”的習俗。其實,在清朝是便有“留頭不留髮,留髮不留頭”的說法,但漢族人都要剃頭,人們爲了懷念自己的頭髮,於是有了“思舊”的說法,訛傳爲“死舅”。而“二月二”剃頭也意味着氣象一新。

“二月二”在大江南北還有一些講究。如,婦女在這一天不要做針線活,意爲“扎龍眼”。在山西的一些地方還有“引龍”的習俗。人們會在這一天用水、灰或者絲線來“引龍”。

總之,在“二月二”這一天,全國各地用不同的方式不同的風俗來保持一份對於物阜民豐,對於風調雨順的祈求和盼望。

龍擡頭習俗說明文 篇5

昨天是二月初二,龍擡頭。二月二過完了,農曆的年就過完了。年過完了,新的一年新的開始。每個人在新的一年都有新的願望,有新的夢想。我呢也不例外。

新的一年,是我人生的一個重要的轉折點。我要告別我的小學生活,要去邁進我初中生活。這是小學的最後一學期,我不捨得和老師同學們分開,我不捨得和小學生活分離,可是爲了我們長大的.理想,只能忍痛別離小學生活。我希望在這學期,把學習認真的對待。我的特長也不能丟掉,雖然,三年的書法學習給我帶來許多的歡樂和痛苦。但是,書法帶給我更多快樂。特別是行書的流暢帶給我一種行雲流水的感覺,我久久不會忘懷。我會更加努力的堅持下去,爭取寫得更好。至於國畫,那是我的至愛,我不會丟棄,我會努力的提高。更重要的是體育鍛煉,我希望我能愛上一種球類,這種球能給我一種激情,一種速度,也許那就是足球吧!

總而言之,二月二,龍擡頭,今天我把長長的,凌亂的頭髮剪掉了,爲的只是那新的開始。年過完了,我們要努力,新的一年,新的收穫。

龍擡頭習俗說明文 篇6

今兒興吃豆子,我卻沒買豆子,是因爲去年買了一包炒豆,一條大狗便聞着味兒追我,我向後一看,天啊,不知是它鼻子太靈,還是我今兒碰點兒上了,爲啥這條狗總跟着我的那包豆子呢?

我顧不了這些了,撒腿就跑,若不是我在班裏跑步挺快,我那包豆子,早就成它的“盤中餐”了!我以短跑冠軍的水平,鳥兒飛翔一樣的速度,飛速前進,終於在一個路口,甩開了這個“瘋狂的劫匪”!雖然我沒買豆子,但我還是吃上了豆子。

一進教室門,濃濃的香噴噴的`炒豆味兒,撲鼻而來,讓我垂涎三尺,洶涌澎湃的口水從嘴角欲流不流。我人緣就是好嘛!東一把西一把,我“封殺”了一把把香噴噴的炒豆,可算治好了我的新病——饞病。我同桌,給了我第一把豆子,先讓我的嘴熱了熱身,接着,另外一個同學的豆子讓我的嘴應接不暇。哈哈~~我補回來了,把今天沒吃的豆子補回來了~~哈哈!!

“龍擡頭”當然要理髮了,傍晚,我便去理髮店告別了我舊髮型,迎來了我頭髮的“新春天”。理完髮剛出理髮店,便看見有人放禮花。呵呵~~這也算是給我快樂的“龍擡頭”畫上了一個句號吧!

龍擡頭習俗說明文 篇7

俗話說的好:二月二日新雨晴,草芽菜甲一時生。輕衫細馬春年少,十字津頭一字行。

今天是二月二“龍擡頭”。

一大早起來,姥姥便嚷着要擡頭看天,說這叫做“龍擡頭”,我雖疑惑,但想起這或許也是老人們祈福的一種方式,心下了然,便照做。今天上午,天不算好,但有云。我似乎能從中看見一條龍的模樣。龍在我們這邊寓意着吉祥,我想:這一年我和家人們會吉祥的吧。

日上三竿,天氣還不晴朗。午飯大家吃的是餃子。爸說,吃餃子就是安龍眼,也是古時延續至今的一種小習俗。我一向不喜歡吃餃子,但也吃了幾個:爲求吉祥麼,這時候,還是要迷信點的。

晚上,由於窗簾過於厚重,於是並不知道天氣狀況如何。但吃了麪條。爸再次說,吃麪條就是安龍鬚,也爲祈福。這應當是很形象的`了,我想。吃過麪條,大家又坐在飯桌旁有一搭沒一搭地閒聊,尤其女人,說得更是開懷。我覺得有點熱,於是去把客廳的窗戶打開。天有點冷,我縮了縮脖子,去瞅坐在飯桌旁的家人。

迎春,也敬龍,可更要敬的,還是圍在你身邊的家人呀。

龍擡頭習俗說明文 篇8

今天是農曆二月二,俗話說的好“二月二,龍擡頭”。

可我一直不明白“龍擡頭”是什麼意思,所以只好問偶老媽,媽媽說她也不知道,這個問題只好告一段落

今天我們要去姥姥家,因爲二月二,所以要去姥姥家。

一下車,我就看見小姨左手拿着梨,右手端着麻花;看起來特別好玩。

接着我跟着小姨一起去後院玩。一進門,就看見笨笨搖着尾巴向我跑過來,我只好躲它,笨笨見我沒興趣和它鬧,便向妹妹跑去,妹妹還小,她怕笨笨咬她,便哭了起來,好多人過來哄妹妹,終於妹妹不哭了,我們把笨笨關了起來,防止它再嚇妹妹。

把笨笨關起來後,我們就去前院玩電腦了,小姨只要來了姥姥家就玩電腦哎!

一會兒該吃中午飯了,我們都要喝雪碧姥爺就給我們打開,幌了幾下,一打開馬上氣兒就網上涌,弄了妹妹一身,我們大笑起來,爽朗的.笑聲充滿了院子!

一會兒妹妹該上課了,她就走了。過了一會兒,我一看錶都3點過5分了。妹妹1點走的,但好像剛走了幾分鐘,這證明了時間飛快。一會兒天就黑了,我們吃了晚飯就各回各家了。

龍擡頭習俗說明文 篇9

今天是農曆二月二日,龍擡頭的日子。身爲一個土生土長的北方人,這個節日我幾乎每年都過,尤其是每年都會理髮祈福。和往年一樣,我中午剛吃完飯就跑出家門去了理髮店——我想大中午的應該不會有很多人理髮吧。但我顯然低估了人們對“擡頭”的狂熱,許多人竟然中午不吃飯也要去理髮。我前面排了九個人,估計我要等一個多小時才能理上發。而我下午還有課,來不及了。看來今天是擡不了頭了。

明天班會課上,我們組要做龍擡頭活動,爲了做PPT我上網查了一下有關龍擡頭的資料的習俗。我突然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習俗:二月二時各種昆蟲包括毒蟲的活動開始頻繁,爲了避免毒蟲的傷害,人們舉行一些含有驅蟲意味的活動。還有一些諺語:“二月二,照房樑,蠍子蜈蚣無處藏。”我理不了發,但打掃房間驅一下蟲子還是沒問題的'吧。打掃櫃子時,我發現了一隻大黑蜘蛛,它從櫃子後面爬了出來,嚇了我一跳。我原本想踩死它但覺得這樣做太殘忍了,於是用塑料袋將它抓住扔到了外面。之後,牆上的一隻壁虎又引起了我的注意,這可是稀客啊。我想把它想蜘蛛一樣扔出去,但它爬的實在太快了,最後我也沒抓住。

龍擡頭這個驅蟲的習俗真有趣啊!

龍擡頭習俗說明文 篇10

很多人都會在這天燒香祈福或者剃頭迎新,對於我現在的髮型,除了有點短,沒什麼其他的煩惱,完全不用剪頭髮。論到剪頭髮,我幾乎沒有去理髮店剪過頭髮,去也頂多是陪別人去剪頭髮,在那刷刷手機,看看別人剪頭髮而已。覺得頭髮長了,想剪頭髮了,就去外公外婆家找外婆。外婆是剪髮好手,我從小都是外婆給剪頭髮,長大了有的時候纔開始試着自己剪頭髮。去外婆家剪頭髮都是搬把小板凳到客廳,再拿出外婆一套齊全的.剪髮工具,防止頭髮掉在衣服上的紅色披衣,往我身上一披,儀式感就來了,具體的步驟是啥因爲時間比較久遠,有點記不清了。但每次經過外婆的一頓麻利操作後,我總喜歡在身上還披着紅披衣時,屁顛屁顛的跑去鏡子前看看自己頭髮還有哪不完美的,再讓外婆修改,在這時外婆總是叫我過去的時候兜着點紅披衣上的零散的頭髮,別撒的滿地都是不好打掃。但我總是因爲剛剪完頭比較新奇把外婆的話當耳旁風,直徑跑走了,撒了一路的碎髮。

因爲總想把頭髮留長,所以現在去外婆家很少剪頭髮了,上次還是一年前疫情那段時間。

二月二,龍擡頭,剃掉煩惱,蓄快樂。

龍擡頭習俗說明文 篇11

中國人過年,自臘月初八就正式開始,直到來年二月初二龍擡頭纔算真正結束。對老百姓而言,二月初二日,是非常重要的節日,人們認爲這天正是蒼龍“登天”之日,俗稱“龍擡頭”。這天一般處在驚蟄之後,大地回春,萬物復甦,農耕在即,一切都是新的開始。

龍擡頭的日子理髮叫做“剃龍頭”,預示一年有好的開始。爸爸媽媽一早就去理髮店了,只留我還在家裏上着英語網課。

在龍擡頭的這一天,山東老家一般會吃餃子,因爲餃子形似耳朵,被稱爲“龍耳”。在北京的我們,就吃春餅啦,迎接春日的到來。

薄薄的一張春餅,裏面裹上各種醬菜,最後再放上點薄脆碎。一口下去,先是濃濃的醬香充滿整個口腔,再是洋蔥和黃瓜的清爽中和了醬味的'鹹,配上薄脆碎,咯吱咯吱的,讓人脣齒留香。我和媽媽還拿剩下的春餅皮做了豆沙餡的春捲,簡單一煎,酥脆無比。

今天趁着龍擡頭的好日子,也給姥姥過了生日,姥姥今年67歲啦,希望姥姥在新的一年裏身體健康。祝姥姥生日快樂,春暉永綻!

龍擡頭習俗說明文 篇12

龍擡頭,農曆二月初二,俗稱青龍節,傳說是龍擡頭的日子,它是我國農村的一個傳統節日,名曰“龍頭節”。俗話說:“二月二,龍擡頭,大家小戶使耕牛。”此時,陽氣回升,大地解凍,春耕將始,正是運糞備耕之際。是關乎一整年風調雨順的大日子。民間有剃龍頭、吃麪條、炸油糕、吃豬頭等習俗。

雖說這是一個傳統節日,但今天的我卻並沒有真正意義上的體驗到這些傳統習俗。由於冰球聯賽在頭名出現,今天我們隊進行了季後賽的'第一場比賽——一對八。顯然,對手在面對我們的時候即使發揮到了極致,也不可能創造出全世界第六次“黑八奇蹟”。我們又一次將10—0的大勝收入囊中。雖說這比賽不值一提,但我一整個上午的時間全耗費在其中,下午還有兩節網課的我處在一種即將寫不完作業的境地。好在我經過一番努力,在第二節網課

之前就把作業寫了個大概。還留了點時間出去剪了頭髮。媽媽也從門口的花店買了一束花,寓意着一年中風調雨順。

今天的這場勝利就是一個很好的兆頭,希望在這一年中我能夠學業有成,中考順利,取得聯賽冠軍。最後,借我吉言。

龍擡頭習俗說明文 篇13

“二月二日新雨晴,草芽菜甲一時生。輕衫細馬春年少,十字津頭一字行。”今天是農曆二月初二,民間俗稱“龍擡頭”的日子,陝北地區的人們習慣在二月二這一天炸油糕,正巧今天我來到了舅舅家,雖然沒有炸糕,但是去對面的超市買了一些,回來熱給我們吃。

油糕在內蒙是屢見不鮮的東西了,每次見到都會感覺我回到了老家。不只是二月二,逢年過節,只要一起聚餐,姥姥姥爺都會準備一盤炸油糕來接待我們。這回的油糕與平時也沒什麼不一樣,只是配上火鍋,就有了另外的一種感覺。內蒙傳統的火鍋就是肉多,這次雖然沒有回到內蒙,但是姥姥的'招待確實堪比回到了老家,整個鍋裏幾乎全是肉,羊肉、牛肉應有盡有。一邊吃着,姥姥和老媽還一邊討論着:“這個肉不比內蒙的好吃哇!還貴。”“是了哇!街邊邊那家店貴了好多!”(方言)聽着大人們的談話,感覺好像一瞬間回到了家鄉……

說着說着感覺跑題了(笑),今天無論多麼忙碌,都要擡起頭望一望天空(雖然今天天氣不太好),畢竟我們在今日完成了一個壯舉:龍擡頭。有了龍擡頭的賜福,我相信未來一定會一帆風順。龍擡頭風調雨順,人擡頭五福臨門。擡起頭,便可跨越山和大海。

龍擡頭習俗說明文 篇14

今天是農曆二月初二,龍擡頭,這個名字是根據天象起的。這個節日有很多習俗,而最耳熟能詳的莫過於“理髮”了。最有意思的是,不同年齡剪頭還有不同的寓意:兒童剪頭能保佑平安無事;而大人剪頭是爲了辭舊迎新。

但我並不想寫有關這個節日的東西,我更想寫今天的.季後賽。由於我的腿部傷勢,我們在小組出線後的排位賽中一場沒贏,以第六名的身份進入季後賽,再加上本來陣容就不是那麼好,和前幾年的“銀河戰艦”就沒法比,導致我們第一場就要打排位賽第二,凶多吉少。我在賽前還在想着創造奇蹟,但現實往往是冷酷的,我們在場上拼盡全力,使出渾身氣力,也沒能阻擋他們以4:0的絕對優勢戰勝我們。冰球,是一個集體項目,雖然我們這個賽季打的很爛,我這個隊長也不稱職,但我們還是一個團隊,一個集體,一家人。但這家人隨着時間的流逝,逐漸在減少,我最好的朋友易庭訓,因爲一些原因轉隊了(上賽季結束),本賽季剛加入的仔仔也要在6月份回加拿大了,老戰友老孟也要走了,不知說些什麼好,總有些不捨和惋惜。

一支球隊,有昏暗的時候,也有閃耀的時候,有可能我們的輝煌結束了……無論如何,就藉着龍擡頭的寓意,辭舊迎新,迎接下一個賽季吧!

龍擡頭習俗說明文 篇15

今天是二月初二,用大衆點的話來說就是龍擡頭。那你知道在二月二的時候,有什麼禁忌和習俗嗎?不知道的話,我就給你講一講吧。

二月二稱爲龍頭節,以各種與龍相關的民俗活動來祈求平安和豐收,這也成爲了全國各地的一種習俗。龍擡頭又被稱爲農事節、春耕節、春龍節,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龍是指二十八宿中的東方蒼龍七宿星象,每到仲春卯月之初,黃昏時龍角星(龍角星即角宿一星和角宿二星)就會從東方地平線上出現,俗稱龍擡頭。

介紹完龍擡頭的由來後,我再向你介紹一下與龍擡頭有關的習俗吧。

龍擡頭時都要去剃頭髮,民諺說:二月二剃龍頭,一年都有精神頭"。所以在二月二這天剃剃頭,一年都會有好精神頭。在二月二這天,民間飲食也多以龍爲名,比如吃水餃叫吃"龍耳"、吃米飯叫吃龍子、吃麪條叫扶龍鬚這些習俗寄託了祁龍賜福、保佑風調雨順、五穀豐登的`美好願望。在二月二這天,北方多祭祀龍神,南方沿海地區會祭祀土地神,希望通過敬龍祈福,可以保證這一年五穀豐登。

這就是有關二月二龍擡頭的習俗和由來,有興趣的話,還可以自己去找找吧。

龍擡頭習俗說明文 篇16

中國民間有“二月二龍擡頭”的諺語。在中國北方,二月二又叫龍擡頭日,亦稱春龍節。在南方叫踏青節,古稱挑菜節。大約從唐朝開始,中國人就有過“二月二”的習俗。據資料記載,這句話的來歷與中國古代天文學對星辰運行的認識和農業節氣有關。

中國古代天文學觀天模式,在周天黃道確定28個星座,稱爲28宿。古人將這28個星宿按照東南西北分成4宮,每宮7宿,並按照它們的形象將四宮附會爲4種動物。其中,東宮7宿被想象成一條南北伸展的巨龍,由30顆恆星組成。

恆星是相對不動的,當地球公轉的位置使巨龍星座與太陽處在同一方向時,太陽的光芒就會淹沒掉星光,人們就會看不到天上的那條巨龍;而過一段時間以後,地球的位置轉移了,巨龍星座又會重新出現,周而復始,古人找到了這個規律,並以它來判斷時令。

當被稱爲“龍角“的.東宮7宿的第一宿出現於地平線上的時候,正值春天來臨,所以,古人將它的出現作爲春天的標誌。而此時,恰逢中國農曆二月雨水節氣前後,由此產生了“二月二,龍擡頭“的說法。唐代詩人白居易有詩云:“二月二日新雨晴,草芽菜甲一時生;輕衫細馬春年少,十字津頭一字行。”

龍擡頭習俗說明文 篇17

今天是3月21號,是農曆2月初2,也是特殊的一天!

好多地方都有龍擡頭的習俗,古代天子爲龍,所以就有男子在這天理髮的講究,意思是一年就會順順利利,大吉大利,富貴吉祥,早就計劃着給果兒刮頭,也就盼着2月2給我們果兒理髮,讓果兒也擡擡頭嘛。嘿嘿!一早起來就收拾,緊趕慢趕直奔理髮店,呵,也是十—點多了,運氣不錯,只有兩個人在理,等了大概10分鐘吧,就輪到我們了,邊喂邊刮吧,還挺乖的,又不亂動,圓圓的大腦袋真可愛,換個方向唄,喲,我的大挴指碰到刮刀上了,一個小口子,血一下就冒出來了,理髮師趕緊去包裏拿來創可貼,我安慰她說沒事的,大人傷一點沒關係,只要不是小孩就行!一會兒就刮完了,抹了點爽身粉戴上帽子就回來了,平時也就15塊錢,今天就30塊,也該別人掙撒,一年就一次嘛!還挺講究,刮完了頭還拍了幾下,說從此健健康康快快長大,我從心裏挺感激她的.,真是有心了。希望她生意紅紅火火,也希望我們果兒健康,快樂的幸福成長!!

龍擡頭習俗說明文 篇18

農曆二月初二,民間傳說是龍擡頭的日子,也稱爲“春龍節”,流傳着這樣的民謠“二月二,龍擡頭,大倉滿,小倉流”。

這一天人們用許多美食來祭拜龍王,希望它能行雲布雨。普通人家在這一天吃麪條、春餅、爆米花、豬頭肉等,不同地域有不同的吃食,但大都與龍有關,普遍把食品名稱加上“龍”的頭銜,如吃水餃叫吃“龍耳”,吃春餅叫吃“龍鱗”,吃麪條叫吃“龍鬚”等。二月初二有很多奇怪的傳說,爆米花就是其中的一奇。相傳武則天當了皇帝,玉帝便下令三年內不許向人間降雨。但司掌天河的.玉龍不忍百姓捱餓,偷偷降了一場大雨。玉帝得知後,將掌管天河的玉龍打下天宮,壓在一座大山下面,山下還立了一塊碑,上寫道“龍王降雨犯天規,當受人間千秋罪,要想重登凌霄閣,除非金豆花開時。”人們爲了拯救龍王,到處尋找開花的金豆。到了第二年二月初二這一天,人們正在翻曬金黃的玉米種子時,猛然想起,這玉米就像金豆,炒開了花不就是金豆花呀?於是家家戶戶就開始爆米花,龍王被救下來後,爆米花就成了習俗。

啊,二月二這個風俗的來歷我真正弄明白了。

龍擡頭習俗說明文 篇19

我的家在河南省新蔡縣,我們這兒一到每年的二月二這天,纔算進入真正的春忙了,並且這天還是著名的節日“二月二”。

二月二的前一天,大家就要準備好明天必吃的一樣東西------“賴頭棵”。據說,要是吃了這種草攤的煎餅,可以避瘟疫,驅邪氣,並且一年四季不生病。於是,我們這些農村孩子便左手挎籃,右手拿小鏟,跑東塘,竄西溝,由東江拐西河地滿河畔挖起來。

這天一早起來,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要把房子的周圍撒上青灰。聽老一輩人說,青灰可以驅邪,防止妖魔入侵。

然後把早已準備好的`“賴頭棵”洗淨,切碎,放進麪糊裏攪勻,再加好作料,把鍋燒熱,淋一層薄薄的油,然後放入適量的麪糊,均勻地抹成片狀,一面炕至金黃,再翻至另一面再炕金黃就一個成了。攤好以後的煎餅薄薄的,黃澄澄的,散發着誘人的香味,讓人忍不住要多咬一口。雖然很香,很脆,但後味總免不了會多多少少地有一些苦味,可心裏總是樂滋滋的。

到了晚上,孩子們將以準備好的煙火拿出來,盡情地玩起來。就這樣,從十二有快樂的一天在不知不覺中悄然過去。

龍擡頭習俗說明文 篇20

古代稱之爲中和節,俗稱龍擡頭。民間傳說,每逢農曆二月初二,是天上主管雲雨的龍王擡頭的日子,從此以後,雨水會逐漸增多起來。所謂“龍擡頭”指的是經過冬眠,百蟲開始甦醒。所以俗話說“二月二,龍擡頭,蠍子、蜈蚣都露頭。”因此,這天也叫“春龍節”。

農曆二月初二還是“驚蟄”前後,大地開始解凍,天氣逐漸轉暖,春回大地,萬物復甦,蟄伏在泥土或洞穴裏的昆蟲蛇獸,將從冬眠中醒來,傳說中的龍也從沉睡中醒來,農民告別農閒,開始下地勞作了。所以,古時也把“二月二”又叫做“上二日”。因此,盛行於我國民間的春龍節,在古時又稱“春耕節”。據說,這一天如果還沒有醒的.話,那轟轟隆隆的雷聲就要來呼喚它了。

在北方,二月二又叫龍擡頭日、春龍節、農頭節。廣泛的流傳着“二月二,龍擡頭;大倉滿,小倉流。”的民諺。在南方叫踏青節,古稱挑菜節。依據氣候規律,農曆二月二之時,我國大部分地區受季風氣候影響,溫度回升,日照時數增加,雨水也逐漸增多,光、溫、水條件已能滿足農作物的生長,所以二月二也是南方農村的農事節。大約從唐朝開始,中國人就有過二月二的習俗。

龍擡頭習俗說明文 篇21

按照中國傳統習俗,二月二俗稱“龍擡頭”,這一天男女老少都要剪髮,讓新的一年“從頭開始”。但二月二還有一個鮮爲人知的大名——“中和節”,中和節也是一場美食節。

在二月二“龍擡頭”的日子裏,風俗是吃煎燜子和烙餅。煎燜子俗稱煎龍鱗,寓意煎除害蟲;烙出的'餅叫龍鱗餅,有保護龍身的意思,老人們還從院門口向家中方向撒竈灰和穀糠“引錢龍”。

最頗負盛名的“龍擡頭”美食是煎燜子。燜子也屬於涼粉類食品,但講究用極細的綠豆澱粉,煎好後趁熱澆上麻醬、蒜泥、醋、醬油等作料,清香爽口,回味綿長。另外,早春時節冷熱不定,熱食屬陰的燜子,平衡兼顧,頗有創意。

記得前年的二月初二,媽媽剛給我理完髮不一會兒,姥姥打來電話:“你們快來家裏吃燜子吧!”我們即刻出發。一進姥姥家,煎燜子的香氣撲面而來,我迫不及待地奔向餐桌,對姥姥說:“您做的燜子太香啦!”於是洗手、上桌、開吃!

我一邊狼吞虎嚥地吃着煎燜子,一邊聽姥姥講述二月二龍擡頭吃燜子的來歷,姥姥說因爲白色的燜子要切成扁塊,排在一起很像龍的鱗片,製作時每片燜子兩面又都被煎成金黃,所以用來表示對“懶龍”的懲罰,人們希望它努力治水,保佑豐收年景。

姥姥的話也讓我想起我們中國很多的傳統習俗,如立春吃春餅、清明吃青團、端午吃糉子……我想我們有責任讓中國傳統文化和傳統美食傳承下去。

龍擡頭習俗說明文 篇22

今天是二月二,所以我早早就起了牀,和小夥伴們出去玩樂。

當我和夥伴們玩的正好時,爸爸突然叫我去理髮,我卻不高興地喊了一聲:不去,爸爸就走了。我心想,理髮店人那麼多,根本不行,我又和夥伴們玩了起來,玩了一會,我回到了家,媽媽問我今天是什麼日子,還沒等我說,媽媽就說:今天是二月二,是理髮的吉日,媽媽聽老人說,今天是主管雲雨的'龍王擡頭之日,也意味着在此之後雨水會漸多,也有人認爲:龍擡頭是百蟲開始於初春甦醒,該日也正是傳統的理髮吉日。聽完媽媽的話,我也決定去理髮,讓龍王多下點雨。不久,我來到了理髮店。

今天的人可真多,我自言自語,我無趣的看起了報紙,1個小時過去了,終於到我了,我先洗頭,洗完頭,我就正式開始理髮,理髮師拿起剪刀和一些工具,橫二下,豎二下,只見頭髮向下掉不一會兒,我便成了一個小光頭,照鏡子一看,和和尚頭沒什麼區別,我剪完了頭,真希望龍王能快快擡頭,多下點雨,人北京多增加一點水,走出了理髮店,我回到了院子中,看見了小朋友們都沒剪頭,我便把媽媽告訴我的傳說說給他們聽,他們聽後也紛紛去剪頭了,好讓龍王多下點雨。我回到了家,媽媽說晚上帶我去吃阿田大蝦,鮮美的大蝦加上新鮮的菜,味道別提有多美了,我興奮的嘴都合不了了,吃完了飯,我回到了家,突然想起今天是青龍節,我還記得兒時的話語,二月二,龍擡頭,蠍子,蜈蚣都露頭,今天寓意着春天的到來,萬物復甦,一切動物,植物又重新復活了。

龍擡頭習俗說明文 篇23

農曆的二月二,人們都說:“二月二,龍擡頭。”實際上“二月二,龍擡頭”是和古代天文學有關,每年二月春分以後,黃昏時龍角星就從東方地平線上出現,故稱“龍擡頭”。

晚上上完美術課已經7點了,我和媽媽急急忙忙地來到民主路上向市政府走,這時路上已經有很多人了。我們到了京都崗那就不能往前去了,於是靠邊站了下來。在我和媽媽的前後左右都是人,真是人山人海,人潮如流。

這時候,焰火已經開始放了,我看一種焰火正出神,另一種又把我吸引了,它們有的像蝴蝶飛舞,有的像金蛇直衝雲霄,有的在天空中像一顆心……我最喜歡的是那蝴蝶形的。在我剛到的時候,它就剛出現過一次,我就喜歡上它了!它先是出現一個蝴蝶的身體,然後兩個翅膀再出現,可是它來得慢,去得快,一下子就沒有了!還有一個我最喜歡的,它只出現過一次,很漂亮。隨着一聲巨響,天空中出現了幾個字母,好象是:I LOVE YOU !那煙花五光十色,五彩繽紛,看得人眼花繚亂!也有普通的煙花,它是一層一層的,就像一朵朵美麗的'菊花,好看極了。突然,我看到一個大瀑布從天而降,使我想起了李白的詩句:“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我看見孩子們在焰火的海洋中高興得手舞足蹈,大人們也已笑得合不攏嘴。煙花放了半個小時,最後還是結束了。人們談着,笑着,戀戀不捨地離開了,民主路上又顯出了夜晚的寧靜。

龍擡頭習俗說明文 篇24

二月二龍擡頭也叫“龍頭節”、“青龍節”、“中和節”。這個節是從唐朝興起的。傳說武則天稱帝后,改國號爲周,自封大周武皇帝。玉皇大帝知道後大怒,下令三年之內不準向人間降雨。這下可苦了人間的老百姓,莊稼枯了,河水也幹了。掌管天河的玉龍,爲了拯救百姓下了一場大雨。玉皇大帝將玉龍打下人間,壓在太白金星的`拂塵所化的大山下邊。

老百姓聽說太白金星只要看到金豆開花就會收回拂塵,玉龍才能迴天宮。人們就到處找金豆開花,想救玉龍上天,可是怎麼也找不到。一位老人揹着一袋玉米到集市上去賣,不小心口袋鬆了,玉米撒了一地。人們看到了心裏一亮,這不是金豆嗎?炒炒不就開花了嗎?二月初二這天,各家都把炒好的玉米花端到院裏,太白金星看到後,就擡手收了拂塵,大山不見了。玉龍一聲長嘯,騰空躍入雲端,又下起雨來。

從此便形成了習俗,每年二月二,人們都要炒玉米粒、黃豆粒,用金豆開花來敬玉龍,嘴裏還唱着小調:“二月二,龍擡頭,大倉滿,小倉流。”大人還給孩子們理髮取“龍擡頭”的意思,因爲大人們都望子成龍,希望孩子長大成爲有用的人。

最後我還想告訴大家,這個傳說中講的玉龍就是曾經變爲白龍馬保護唐僧去西天取經的小白龍。你們是不是更加喜歡小白龍了?我也更加喜歡他。

龍擡頭習俗說明文 篇25

大家可都聽說過我們瞿溪鎮的二月初一嗎?這可是我們瞿溪鎮傳統的歷史文化喲!

傳說在二百多年前,住在大山裏的人紛紛下山,趕在二月初一之前用衛生紙多換些農作工具,好在春季耕種。就這樣。慢慢地演變過來,變成了現在繁華、熱鬧的集市!

二月初一,往往是最吸引我們的`,街上人流如織,車水馬龍,猶如一片川流不息的大海。有賣衣服,有賣美食的,有賣玩具的,玩樂的,應有盡有。

比如美食街吧!一條街裏藏着中國各地的小吃,吃一口烤羊肉串辣中有甜,讓你感受到新疆的風土人情;吮一口甘甜的椰汁,讓你領略到海南的大好風光;咬一口冰糖葫蘆,酸酸甜甜的,讓你聯想到老北京的情境……我吃了一碗臭豆腐奇臭無比,一口就能讓你回“臭”無窮!一條小小的美食街裏,蘊藏着豐富的美味!

還有一條玩樂街,如同遊樂園一般,有驚心動魄的海盜船,天旋地轉的空中轉椅,更有刺激的海洋球……我玩了一次海洋球,在球裏滾來滾去,在水裏翻來覆去,樂此不疲。上空中不是飄蕩着孩童們刺激的尖叫聲!一條玩樂街,讓人釋放心中的壓力!

工藝品街,猶如一個民間工藝品博物館,哪裏有竹子編器物,鐵皿器物,草繩編的等等,精緻巧妙。我買了一個草繩編成心形的三層小寶盒,放什麼都可以,做一個擺設也行哦!一條工藝品街,有着民間的淳樸風氣。

歡迎大家來作客喲!

龍擡頭習俗說明文 篇26

在我們富饒的清徐縣城裏,有一個在萬物復甦之際,東方蒼龍初露頭角的日子,那就是——二月二,龍擡頭。

二月二,龍擡頭這一天,在清徐普遍流傳,被大家成爲“不成節日的節日”。這是爲什麼呢?

二月初正處在“雨水”、“驚蟄”、“春分”之間。而在清徐,只和驚蟄有關。驚蟄過後,大地復甦,陽氣上升。“二月二,龍擡頭。”在山西民諺中便出現了這種說法。於是,在這一天,老百姓都習慣於在這一天理髮,農村則是剃頭,藉以去掉昔日的晦氣,迎接來年的希望!

俗話講:“驚蟄過,百蟲蘇。”驚蟄過去,二月二便也過去了。於是,在二月二這一天,民間流傳着許多驅毒活動:早上,人們起牀時,忌說“起”字,恐怕一切毒蟲也應聲而起。清徐有的地方喜煮蔓菁湯,遍灑屋內牆縫、牆角,炕蓆底、牀下,謂之“禁百蟲”。也有的`集合村民,擡着神像,到各家門首,向院內灑米湯,意喻將瘟疫禳而散之。人家門前則圍以石灰。有的地區,畫一個藥葫蘆,內裝蛇、蠍、蜈蚣、

蚰蜒、蜘蛛等五毒蟲害,貼於牆壁謂之“闢百蟲”。也有的用豆、麥面搓成燈捻形式,埋在土中,稱之爲“薰蚰蜒”。有的地方,家家拍簸箕,童謠有“二月二,拍簸箕,跳蚤、壁蝨不敢上炕哩”。總之,各種各樣的習俗,都寄託着人們美好的願望!

人們經常說:“過了二月二,整個過年纔算結束。”的確是,二月二,是寄託着人們美好願望的節日!是辭舊迎新的節日!

龍擡頭習俗說明文 篇27

民間傳說“二月初一龍睜眼,二月初二龍擡頭,二月初三龍出汗”。我們老家是黃河北面的農村,在二月初二那一天還有許多習俗呢!

第一大習俗就是吃豆子和吃“龍餃”了。“龍餃”也就是我們平時吃的水餃,但在二月二那一天的時候,因爲是龍擡頭的緣故,把餃子稱爲了“龍餃”。而爲什麼二月二這一天要吃豆子和“龍餃”呢?是因爲吃這些東西寓意着在新的.一年裏吉祥如意,生活更上一層樓。

在二月二那一天還有一大風俗,就是“打囤”了。在我們老家,都用大鐵鍋做飯,做飯時需要用柴火燒,燒完後就剩下灰了。在二月二這一天,家裏的老人就用鐵杴或者簸箕鏟上灰,以自己的身體爲圓心,以鐵杴把兒或者簸箕的長度爲圓的半徑,像畫圓一樣把灰灑成一個圓圈,一家院子裏能打三四個大小不同的囤,在囤的中心再用磚頭壓上十塊錢或者不同的糧食,這叫錢囤或糧食囤。

囤是以前農村的家庭用來盛放糧食的器物,一般是用藤條或者柳條編織起來的。那二月二這一天爲什麼要打囤呢?哦,原來是靠種地爲生的農民們祈求在這一年裏風調雨順,莊稼有個好收成,錢多的用囤裝啊!

二月初二這一天還有第三大習俗,就是去理髮了。我就不明白了:爲什麼非要這一天去理髮啊?

“因爲二月二這一天是龍擡頭,這一天理髮寓意能給你帶來一年的好運氣!”爸爸解答了我的疑惑,我也多張了一點知識。

二月初二這一天,我們老家的習俗可多着呢!主要是這三項。嗯……我還聽說這一天如果學習努力用功了,恰巧被龍爺爺看見了,你這一年學習都不錯呢!(但我不信,天下那麼多人,龍爺爺看得過來嗎?只是表達一種美好的願望吧!)

嘿嘿,我們老家過二月二很有趣,還有我很多“弄不懂的”習俗呢!

龍擡頭習俗說明文 篇28

今天是農曆二月初二,俗稱“龍擡頭”。上午,媽媽帶我到理髮店剃頭。

我們剛走進理髮店,只見裏面人山人海,滿是客人。過了一會兒,走來了一位服務員,她問媽媽:“請問是剪頭髮嗎?”媽媽回答:“是的。”服務員說:“你們前面還有兩位客人,請等一下吧。”

我有點好奇:平時來這家店剃頭好像從沒有過排隊的情況,今天是什麼日子啊?怎麼那麼多人?

“小朋友你也是來剪龍頭的嗎?”

聽了服務員的話,我不知道怎麼回答。我明明姓朱,怎麼是剪龍頭呢?

過了一會兒,終於輪到我們了,服務員帶我到洗頭的地方,靜靜地坐下,開始給我洗頭。這洗頭的感覺真好,恨不得頭髮就別剪了,就讓我舒舒服服洗個頭吧!

洗完頭,我們又回到理髮廳,服務員讓我坐在一張椅子上等待着理髮師的到來。大約過了半分鐘,理髮師就走過來,準備理髮了。

我照着鏡子,發現我的頭髮又長又直。嗞--嗞--,只見理髮師手持電動理髮刀,唰,唰,唰,我的頭髮一撮一撮被電動理髮刀剪了下來。媽媽目不轉睛地看着我的頭,每當理髮師問:“長短可以了嗎?”媽媽便快速答道:“再短一點。”

過了好長時間,終於剪完了。服務員又給我沖洗了一次頭,一次理髮洗兩次頭,這感覺真是幫幫噠!

最後,頭髮一吹!瞧,原本亂蓬蓬的.頭髮變得多幹淨、多整潔啊!

媽媽結賬時,我對着鏡子仔細打量了一下我的頭髮。不由想起了一句對“龍擡頭”的民間說法,每當在“龍擡頭”這個時候理髮,就會鴻運當頭,吉星高照,預示着這年會有個好的精神頭。我希望在這一年裏我能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看來,今天大家都是來理髮店“龍擡頭”啦!

龍擡頭習俗說明文 篇29

“二月二,龍擡頭”,農曆二月,春天的腳步更近了,在我的家鄉——天台,迎來了一年一度的龍頭節。這個特殊的節日,古往今來寄託着人們美好的願望,以及對未來的期待。

相傳在唐代的時候,武則天廢唐立周稱帝。然而,武則天稱帝的消息傳到了玉皇大帝的耳朵裏。玉帝得知這個消息後,大怒,下令讓龍王三年不準下雨。但是善良的龍王不忍心看到生靈塗炭,百姓受苦受難的樣子。於是,龍王不顧玉帝禁令,私自降下了一場大雨。玉帝知道後大爲惱怒,於是便把龍王鎮壓在大山下。黎民百姓感龍王的降雨之恩,於是向天祈禱,人們的一片誠心誠意,感動了玉帝,在二月初二那一天釋放的龍王。就這樣,龍頭節的'故事被人們流傳了下來,於是便有了二月初二過龍頭節的習俗。

在龍頭節那天,天台的人們有吃火煨糉的習俗。把春節時留下的糉子放到廚房的火竈裏烘烤,燒的像焦糊一樣的顏色,便可以吃了,咬一口火煨糉,頓時感覺一股暖流似乎把自己包圍在了其中。相傳,吃火煨糉,常年可以不怕雨淋。但是在吃糉子的時候不可以全部都吃完,一定要留下兩三個。

你可能會很好奇——留下兩三個糉子幹什麼?其實啊,按照我們那裏的習俗,要把火煨糉放到門坎上,用刀一刀一刀的砟。俗稱“砟糉”,那隨着手不停的起起落落,嘴巴可沒有閒着,總是不停的念着:“二月二砟蛇皮,經營財富砟進來,蜈蚣蠍鱔蟮砟出外。看來砟糉這個習俗,寄託着人們推陳出新的願望啊!

龍頭節的習俗還有很多:吃“龍鱗”,理髮,吃豬頭肉,這便是我的家鄉的龍頭節。

龍擡頭習俗說明文 篇30

我們家鄉的二月二龍擡頭這天可是很講究的。

早上起牀,奶奶就開始忙活着攤煎餅,煮玉米粒。這東西可有些講究,我們的煎餅與山東煎餅完全是兩回事。它的主要原料是小米,把小米在水裏泡漲,然後拿到小巧的石磨上反覆碾磨,就會流出乳白色的小米汁,攤煎餅前還要在小米汁裏放上花椒、鹽等調味品。攤煎餅用的是特製的煎餅鏊子,鏊子的形狀很怪,其他地方的人大概從沒見過。它的大概形狀有點象古代將軍的頭盔,且能夠四平八穩地立在火口。與頭盔相異的地方是它的頂部,它的頂部有碗口大小,中間凸周邊凹,似乎真有個腦袋頂着。攤煎餅的時候把米汁用勺子舀在鏊子頂上,然後扣上一個摸樣更古怪的蓋子,待個三五分鐘,一個黃燦燦、香烹烹的小米煎餅就出鏊了,澆米汁前還可以現在鏊子上放點花生,澆了米汁可以再加點雞蛋,這樣口感更好。

吃煎餅總要喝點稀飯,這稀飯就是煮玉米粒。它所使用的玉米粒是把玉米蛻皮打小之後的'袖珍玉米,顆粒充其量不過綠豆大小。熬的時候裏邊放有花生,紅綠豆,柿子皮等輔料,成品有點類似八寶粥,甜膩潤口,不過多了玉米一味。

在這天,玉米除了給人吃,還得拿去喂烏鴉。一般家裏有小孩子的纔會這樣做。給孩子一碗煮熟的玉米粒,讓他們插在房子附近的樹枝、圪針上待烏鴉吃。這一做法的由頭是烏鴉吃了誰的玉米誰就聰明,日後是能做狀元的。不知道我考大學是不是小時侯賄賂了烏鴉的緣故。

中午大部分人家都吃餃子,我們這地方,餃子就是節日主食,凡過節,其必不能少。觀晉東南一區,大多也是這一習俗。我想晉菜未能跽身中國八大菜系多少與這個傳統有點關係吧。

這就是我們家鄉的二月二龍擡頭。

龍擡頭習俗說明文 篇31

農曆二月二,古代稱爲“中和節”,俗稱“龍擡頭”。因此時爲二十四節氣的“驚蟄”前後,春回大地,萬物復甦,蟄伏在泥土或洞穴裏的昆蟲蛇獸,將從冬眠中醒來,傳說中的龍也從沉睡中醒來,故稱“龍擡頭”。龍一擡頭就要雲興雨作,預示着新的`一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在北方,二月二又叫龍擡頭日,亦稱春龍節。在南方叫踏青節,古稱挑菜節。大約從唐朝開始,中國人就有過“二月二”的習俗。據資料記載,這句話的來歷與古代天文學對星辰運行的認識和農業節氣有關。恆星是相對不動的,當地球公轉的位置使巨龍星座與太陽處在同一方向時,太陽的光芒就會淹沒掉星光,人們就會看不到天上的那條巨龍;而過一段時間以後,地球的位置轉移了,巨龍星座又會重新出現,周而復始,古人找到了這個規律,並以它來判斷時令。農諺有“二月二,龍擡頭,大囤滿,小囤流”,表達出對美好生活的期盼。中國的傳統節日總是與吃連在一起的。春節自不必說,元宵節當然要吃元宵,端午節要吃糉子,中秋節自然是月餅了,到了冬至要吃餃子,年節最後的祭竈日少不得吃麻糖。二月二日既然是龍擡頭之時,許多食品就與龍牽扯在一起。北京一帶,這天多食用春餅,叫做“吃龍鱗”。豫東二月二早上吃煎餅自然屬於“吃龍鱗”之列。二月二又是土地爺的生日。

民俗是約定成俗,沒有明文規定,不過大家都奉行。民俗充滿了想象,也有現實。是迷信,是信仰,是追求,是夢想。它給人們往往留下很多的善良、慈祥、正直和純真。有時也給了人們信心……

龍擡頭習俗說明文 篇32

農曆二月初二,傳承千年的這一時令節日,被附會了各種有趣的民俗內容。中國民間文化遺產搶救工程專家委員會副主任烏丙安教授說,“二月二”與天文、氣候、農事、衛生、學業都相關,這一天故事多、講究更多。

“二月二”在北方稱爲“春龍節”,在南方稱爲“踏青節”。據說,“二月二”在周代本是一個祭祀的日子,到了唐代已演變成一個民俗節日。

俗話說“二月二,龍擡頭”。這句話的來歷與中國古代天文學對星辰運行的認識和農業節氣有關。中國古代天文學觀天模式,在周天黃道確定二十八個星座,稱爲二十八宿,二十八宿按照東南西北分成四宮,並按照它們的.形象附會爲四種動物。其中,東宮七宿被想像成一條巨龍。每到農曆二月,處於龍頭位置的角宿會在東方地平線顯現,所以俗稱“龍擡頭”。

“二月二”是一個祈求風調雨順、五穀豐登的日子。北方一些地方舊俗,這一天早晨家家戶戶要打着燈籠到井邊或河邊挑水,回到家裏要燒香上供,這叫“引田龍”。但也有相反的,有的地方這一天忌擔水,生怕帶回龍卵或驚動青龍,把風調雨順的好年景破壞了。這一天的食品也多以龍命名:吃麪條稱“挑龍頭”、吃油炸糕稱“吃龍膽”、食煎餅稱“揭龍皮”、吃麻花稱“啃龍骨”,以示吉慶。

“二月二”也是一個企盼學業有成的日子。過去私塾先生多在這一天收學生,謂之“佔鰲頭”。學生們也會念叨:“二月二,龍擡頭,龍不擡頭我擡頭。”

“二月二”還是一個媳婦回孃家的日子。舊俗規定,媳婦正月裏得住在婆家,出了正月才允許回孃家。所以民間又有“二月二,接寶貝兒,接不來,掉眼淚兒”的民謠,表現出父母盼女歸的心態。傳統習俗:“龍擡頭”吃麪條。

龍擡頭習俗說明文 篇33

我國民間傳說,每年的農曆二月初二,是天上主管雲雨的龍王擡頭的日子,此後,地上的雨水會增多,民間就成這一天是春龍節。關於這個節日,民間有這樣的傳說。

很久很久以前,東海龍王生了三個龍太子,就缺一個龍女。龍王很想再有個公主,以爲那時候的人都覺得兒女雙全才是幸福的事,東海龍王也不例外。

不久,東海龍王的心事被王母知道了,王母就給了龍母一顆仙丹吃。沒過多久,龍母就再次懷孕了。到了第二年的二月初二,龍母分娩了,果然生下一個白白胖胖的女兒。東海龍王這才興高采烈起來。

小公主一天天長大了,每天東看着龍宮的五光十色,珠光寶氣,她覺得厭倦極了,就渴望去人間尋求真正的幸福。當母親的當然知道女兒的心思,龍母就勸公主說:乖女兒啊,我們龍宮裏生活如此幸福,無憂無慮,要什麼有什麼,你爲什麼想要去人間呢?可是公主已經下定決心去人間看看,龍母見女兒決心已定,知道即使挽留,女兒也不會留下的,值得悄悄把她送出龍宮,還給她佩帶了一個錦囊。龍公主依依不捨的.告別了母親,離開東海,飛過了九十九條河,越過九十九座山,來到一座大山下,扶危濟困,幫助了好多貧困的窮人。最後嫁給了一個人間的青年小夥子。從此過上了幸福的生活。

這時龍宮卻亂成了一鍋粥,龍王知道女兒出走的事情後,非常惱怒,天天發脾氣,搞得身邊的人心驚膽戰,他還不讓龍母去看女兒。龍母沒法出宮,有天天想念女兒,所以每到陰曆二月初二那天,龍母就浮出海面,擡起頭來朝着女兒離開的方向痛哭一場。龍母的哭聲變成了雷聲,留下的眼淚化作了春雨。

從此,每到農曆二月初二這天,天上的雨水就特別多。

龍擡頭習俗說明文 篇34

二月二,龍擡頭。每逢農曆二月初二,傳說是天上的龍王擡頭的日子,從這天過後,雨水會逐漸增多,是五穀豐登的象徵。根據“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的特點,每個地區的人們都會做不同的事。就說說我的鄉下老家——商丘睢縣的人們都是怎樣過的吧!

聽媽媽說,在每個家庭中,只要有生肖是龍或蛇(蛇是小龍)的人那麼每個人都不能動刀動剪子,連縫衣針也不能動,以免傷了龍身,給家中帶來黴運。爲了防止家裏人誤傷龍身,大姨在前一天晚上特別把家裏所有的刀具都收到了一起,鎖到了一個連蒼蠅都飛不進去的櫃子裏。那麼你可能會問你聽了食物怎麼辦呢?總不能都點外賣吧。在前一天晚上,家人們都開始準備“二月二”的'食材,所有的要切的東西都要提前切好,要削成絲的也要提前準備。如果有什麼菜沒有切,到了第二天就很尷尬了。

在以前,村子裏的人們都用自己家裏做飯的柴火燒成的灰(草木灰)圍在糧倉旁邊,在糧倉中心放一些五穀雜糧,盼望龍王給家中帶來好運,在新一年中風調雨順,讓糧食有個好收成,“大倉滿,小倉流”。在這之後,村裏人經常會吃一些“龍食”。比如,水餃被稱爲“龍耳”,春餅被稱爲“龍鱗”,麪條則是“龍鬚”,米飯是“龍子”。還有“龍眼”——餛飩。誰要是誰吃了,就算是“小龍”了。村裏人把龍“吃”了,是不是很有趣呢?

不過,隨着社會的進步,隨着科技的發展,這一天的民俗文化有了很大的變化,在農村裏也不一定能見到。不過,“龍擡頭”這一天的核心還沒有變,還是一個生機勃勃,欣欣向榮的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