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少女哪吒》影評

《少女哪吒》影評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66W 次

  叛逆青春,“自由”飛翔

《少女哪吒》影評

文/風之影1020

新世紀以來的大陸青春電影總是帶着一種青春逝去的緬懷與憂傷,這緬懷是歷經世事後的痛苦反思,是對當下愛情、親情、友情,乃至夢想與青春的紀念、反思。根據綠妖的同名短篇小說改編,由李霄峯執導,李嘉琪、李浩菲、陳瑾、辛鵬、李歡等主演的青春電影《少女哪吒》,以中國傳統的“哪吒”形象爲象徵符號,描述了上世紀90年代兩個少女成長的故事。作爲傳統文化中與父母有着鴻溝的叛逆的形象代表的“哪吒”,被導演李霄峯以“符號”意義隱約地延續到了電影《少女哪吒》之中,並將其注入到少女的性格深處,從而在矛盾中表現出青春的困惑,迷茫與叛逆,以及對自由的渴望,特別是精神自由。

《少女哪吒》中的王曉冰(李嘉琪飾)與李小路(李浩菲飾)是被導演貼上標籤的“哪吒”。不管是作爲插班生的李小路遇見班上的好學生王曉冰,一起閱讀三毛,一起果園與河堤玩樂,還是兩人面對着轉學後的關係的疏離,以及曉冰面對支離破碎的家庭,等等,都在導演的鏡語之下構築了一個青春的溝鴻——叛逆。只是,導演李霄峯沒有將小說中的叛逆者形象詮釋出來,而是採用了較爲溫和的方式,表達內心對於青春叛逆的疼痛——留白。儘管影片中,曉冰“像哪吒,剔骨還母,徹徹底底自己把自己再生育一回”,但導演卻將其的命運給予了留白,也就是說,曉冰的命運(自殺)結局是一個“物”的呈現,而這一過程則是空缺的。也正是這一留白的技巧,使得影片表現懵懵懂懂的青少年的情感更爲的深刻,也極具批判色彩與反思韻味。或許,“留白”也是對曉冰結局的最好方式,因爲青春時代的自己最美,最動人,也最乾淨。

叛逆似乎是一個貶義詞。青春的深處總有叛逆的活動因子存在,叛逆是青春最強大的書寫,但也是最危險的告白與告別,如對自由與精神的告白,對生存的告別。青春電影不乏表現死亡,或對爛俗青春(墮胎)的描寫,而人物的內在描寫又常常缺席。《少女哪吒》雖說包裹着青春的外殼,但內裏卻洋溢着一個年代青春時光的流光溢彩與悲情無奈。影片無意致敬青春,只是透過兩個少女,表現出他們從相識到相知的過程,以至於將內心對精神自由的嚮往表達而出。片中,父母的婚姻破碎成爲曉冰叛逆的催化劑。她透過自己的視角,看到了爭吵的父母,看到了自己的無奈。而家庭引發的叛逆,形成了一個新的敘事內核,進而轉入“病態式”的青春歲月

作爲一部青春片,《少女哪吒》還是表現出了對逝去青春的懷念與追尋。影片中,費翔的《故鄉的雲》、唸作文、傳紙條、搪瓷茶缸、鐵皮鉛筆盒、綠琉璃檯燈、軍訓、自行車等組合其了青春的符號,它就像青春的風鈴,讓觀衆隨着主人公一起邁進九十年代。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中,年紀青春的年輕人開始思考人生,會衝動,會迷茫,會不知所措。電影《少女哪吒》中的曉冰與小路都是青春的“二元對立”形象的代表,一個是好學生,一個是壞學生;一個內斂,一個傲慢;無論是徐傑(辛鵬飾)被小路嘲笑“可以爲愛等待,但不受辱”的愛情等待,還是“教官”(李歡飾)對曉冰的隱忍、剋制的感情,都是一種青春的書寫。

青春,就像是一杯酒,或濃或淡,濃時讓人沉醉,讓人憂傷,淡時讓人歡喜,讓人無憂。其實,青春的你我,都有一個“曉冰”或者“小路”的存在,但願我們能像片中的白馬,自由馳騁。“世界上只有一種活法,就是誠實地活着”,是《少女哪吒》最純情的告白,也是最無奈的告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