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2017年最美家庭申報事蹟材料範文

2017年最美家庭申報事蹟材料範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63W 次

一個家庭的成長必須依靠共同經營。這種經營不僅是指物質上的,更多的還是精神上的。下面是本站小編收集的2017年最美家庭申報事蹟材料範文,歡迎大家參考!

2017年最美家庭申報事蹟材料範文

  【2017年最美家庭申報事蹟材料範文1】

我和我的妻子陳楨都是福安市實驗小學教師,這麼多年來,閱讀給我們的事業帶來了很大的幫助,給家庭帶來了更多的樂趣。我是一名語文老師,《語文:表現與存在》《名作細讀》等專著經常擺在案頭。我妻子是一名美術教師,她喜歡讀《美學原理》一類的書籍。因爲閱讀,我們將自己的所學所思融入到每日的課堂中,化作具體的教學行爲,分享給我們的學生。我曾有幸代表福建省唯一選手參加教育部“七彩語文”杯首屆全國語文教師素養大賽榮獲特等獎,第七屆全國青年教師閱讀教學大賽一等獎,全國寫字課現場大賽一等獎。我妻子的課堂也因爲閱讀而變得更加厚實和豐富。她曾執教《聽聽畫畫》《有趣的臉譜》等課多次獲得福建省小學美術優質課評選一等獎。2014年4月,陳智文家庭被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評委首屆“全國書香家庭”。

作爲福建省作家協會的一名會員,我在不斷的閱讀與思考中,通過創作的方式與廣大讀者分享我的研究成果。個人散文集《一個人的戰役》、教學專著《語文其實很簡單》、《作文其實很簡單》、《尋找“作文王國”》(上下冊)、《尋找“語文王國”》由人民郵電等出版社正式出版發行,爲廣大中小學生送上一份作文的“饕餮大餐”。截至目前,已正式出版發表的作品約150萬字。

成爲福安“讀書月”活動提案人。近年來,我致力於師生閱讀推廣。爲喚起人們對讀書的重視,我向福安市政協第十二屆一次會議提交了《關於設立福安“讀書月”的建議》提案。至今福安“讀書月”已開展四屆,全市上下的閱讀氛圍也越來越濃厚,這是我作爲活動提案人感到特別高興的。

帶動身邊的人一起閱讀。應邀爲福安市圖書館開設“少兒閱讀與作文”專題講座,應福安市教師進修學校之邀,爲福安市首屆教師讀書班學員做閱讀輔導。積極響應福安市作協組織的“作家進校園”活動,爲福安市第二實驗幼兒園等學校老師、學生開設普通話、閱讀與作文專題講座。2013年2月,無償爲八十老翁“農民作家”陳發鬆整理《民間鑼鼓》一書(20萬字),並印刷成冊。

做少兒閱讀推廣的“使者”。致力於推廣少兒閱讀。編撰學生閱讀校本教材《走進經典的世界》(1—6年級共12冊),定期爲學生推薦一些閱讀書目。指導學生林萬山參加“第十一屆全國愛國主義讀書教育活動”榮獲講故事比賽一等獎。應邀前往北京、天津、廈門、福州等省內外學校執教閱讀示範課、開設講座數十場。2013年7月,應邀前往臺灣,與臺灣的孩子一起分享閱讀的心得與快樂。

爲少兒寫作“點燈”。雖然是一名語文老師,但我主攻的是閱讀教學與作文教學,我希望能夠成爲少兒閱讀與寫作的“點燈人”。爲了撰寫作文專著,我如飢似渴地搜尋着古今中外關於作文及作文教學的論著。現有100多篇教育教學類論文發表於CN刊物,終於寫成了《作文其實很簡單》、《尋找“作文王國”》等6本書。

  【2017年最美家庭申報事蹟材料範文2】

我叫張穎,之前是東僑經濟開發區大門山社區的一名工作人員,我一家四口人,父母親贍養外公、奶奶,給了他們安逸的晚年並臨牀送終。父親是典型的77級大學生,他靠知識改變了命運,從小他就愛讀書,家裏的書堆滿了房間。從小,父親就手把手教我識字、寫字,哪怕工作再繁忙,但凡我有功課背不下來的,他再疲憊也會先把那篇課文背下來,教我怎麼理解段意,教我快速背誦的訣竅。他滿滿的書櫥,我可以隨意翻看,哪怕我當時只是初中生,週末的兩天我就看完一本小說《白鹿原》。母親雖然受教育程度不高,但是我從小被診斷出患有罕見病——漸凍症,導致我的身體逐年變差,她和父親一同,三十年如一日地呵護我、照顧我,爲我鍼灸、按摩、尋方問藥,並讓我順利完成學業。我的妹妹,在父親的薰陶下,寫得一手好毛筆字。我從高中起就瘋狂地沉浸在書的海洋裏,喜歡看國外名著《德伯蕾家的苔絲》、《傲慢與偏見》、《屋頂上的輕騎兵》等等,並在當時嘗試寫了一些青澀的詩歌和小說,發在“榕樹下”網站。

打開書本我就能進入一個屬於我自己的世界,我可以通過扉頁上的文字去認識、感知這個世界,從而也認識了自己。

在讀大學期間,我負責班級大部分的文書工作,如申報省級優秀班級的材料等。在課餘時間,我如饕餮一般“啃食”各種各樣的書籍,如杜拉斯所著的《情人》、《北島詩歌》、《席慕容的詩歌集》、王小波所著的《黃金時代》《白銀時代》《青銅時代》《黑鐵時代》等等,我從中汲取營養,樂此不疲!畢業前,2004年,在福建工程學院首屆大學生宿舍文化節獲得徵文賽一等獎——這就是讀書帶給我的一個收穫。

此後的幾年,我因種種原因,疏離了書籍,但偶爾的,我會嘗試寫點小東西,2006年,我寫的兩首詩歌《清明雨》《四月》發表在光明日報網。2012年,我因朋友而加入了燈謎協會,開始接觸燈謎,父親也找出在校時候做的燈謎筆記給我學習。因爲曾經看過的書積累下的老底,短短時間,我就學會了燈謎猜射,並慢慢開始燈謎創作,2014年,原創的一條燈謎【“梅高潔傲岸,蘭優雅空靈,菊冷豔清”(外交稱謂冠國名簡稱,1+2)英參贊】獲得汕頭市紅船頭謎社紅船航燈羣2014年度佳謎獎。學習燈謎的同時,我也找回了寫作的初心,開始不斷寫東西投稿,在寫作中我也越發感覺到自己知識的匱乏,於是一邊看書充電,一邊練習寫作以提高水平。

2012年至今,我發表了《石坑.奶奶》《我的發小》《外公的面》《老張》《戴老師》《光陰》將近20篇的雜文於《寧德晚報》。2014年,我發表了散文和詩歌於《福建日報》,並獲得《福建日報》第八屆“新人新作”徵文活動“優秀新人獎”;發表了散文和詩歌於閩東日報;發表多篇詩歌於《海峽詩人》;發表散文於《青年文星》;發表遊記散文於《廈門文學》等等。

因爲我的特長,我被東僑大門山社區聘請負責信息管理和所有的材料工作。我進社區的時間正是年前社區工作最繁忙的階段,社區的各項工作總結以及上級領導蒞臨社區調研,我都得第一時間寫相關通訊報道上報東僑宣傳部以及後臺上傳到社區的網站,讓社區居民們能通過網絡實時瞭解社區的動態。曾經六個月的社區工作讓我能力所能及得爲居民們服務,我感到非常充實與快樂。我看到了社區居民們辦事的不易,也切身體會到社區工作人員工作的辛苦,要把所有的小事當大事辦,把大事往簡單裏辦,耐心、細心、貼心地爲居民們辦事,是每一個社區工作者分分秒秒在做的平凡的工作。

書籍是我最忠實的朋友,帶給我無限的視野與收穫,用眼睛撒下的種子,到了一定季節,我便能用手中的筆去收割。家庭是我最溫暖的港灣,帶給我強大的精神和力量,用日子丈量的歲月,到了這個歲數,我依舊執拗地依賴着。感謝滿屋子的書籍,感謝我不離不棄的家人們。

  【2017年最美家庭申報事蹟材料範文3】

“我這輩子最大的願望就是讓我的丈夫能早點好起來、能站的起來,只要他可以行走,我就不會再那麼辛苦了。”這是吳細蘭對丈夫的最大夢想。

吳細蘭今年40歲,家住在瀘口村最偏遠的瀘坑自然村,她家的房子是全村最破舊的一棟。1995年,她嫁給了付竈根。1997年,隨着兒子的出生,給這個小家庭帶來了無限歡樂,一家人憧景着美好的未來。

天有不測風雲。2006年的春節期間,付竈根搭乘親戚的摩托車外出拜年,不幸發生意外,雖經全力搶救,終因傷情過重還是落下了癱瘓。爲此,不僅家裏原有的積蓄全部花光,還欠下了不少外債。

癱瘓後的付竈根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吃飯、穿衣、擦洗、方便全靠吳細蘭。當時兒子還只有8歲,正在上學,她既要照顧癱瘓的丈夫,又要照顧兒子,沒有了生活來源,生活過的極爲艱苦。當地民政部門在瞭解到她家的實際情況後,爲她家辦了低保,從此後一家三口全靠低保度日。隨着孩子一天天長大,家裏的開支也變得越來越大,爲了緩解家庭經濟壓力,吳細蘭每天必須早早起牀,燒早飯、洗衣服,料理完喂付竈根後纔去忙田裏地裏農活,或是就近打臨工,心此貼補家用。

後來中,鄉民政所給付竈根送來了一輛輪椅。空閒的時候,吳細蘭吃完早飯後就會把付竈根抱上輪椅,推着他到外面呼吸新鮮空氣、曬曬太陽、散散心;如果自己沒時間,她就將付竈根推到村裏,一些年紀大而且熱心的的老人家都會熱情照看付竈根。

自從付竈根癱瘓以來,由於家中經濟條件有限,一年到頭難得買葷菜,連過年的魚、肉都是好心人送的,一家人從未買過新衣服,身上穿的都是親朋好友和好心人送的。種田沒錢買化肥,吳細蘭就燒土木灰,稻子收割請不起收割機就自己手工收割。

2011年的6月15日和19日,連續下了兩次大雨,看到家中的洪水越來越大,她想背起付竈根到樓上去避險,可怎麼也背不起來,急得她團團轉,後來在鄰居的幫忙下,她把付竈根艱難地背上樓。所以她現在最怕下大雨漲水,尤其是怕晚上下大雨,所以晚上一下大雨她就睡不着,守在家中觀察雨情,做好隨時轉移付竈根的準備。

吳細蘭孃家在婺源,家中有母親有兄弟姐妹,雖然她現在的家離孃家不遠,但自從付竈根出事後,爲了照顧付竈根,從未回過孃家,就連母親病重期間,也沒有回去看望。去年9月份她的母親病逝,她的哥哥叫了輛車子來接她,她纔回了趟孃家,而且把付竈根也捎上。她何嘗不想回家看望孃家人,但她想自己一回孃家,誰來照顧付竈根呢?所以她只有把對孃家人的思念深深埋在心裏。據付竈根介紹,家裏的雞生的雞蛋,吳細蘭從不捨得吃,都是省下來給付竈根和兒子吃,如果沒有吳細蘭,他活不到今天,他這輩子最大的幸慰就是找了個好妻子。

付竈根家的不幸遭遇也引起了社會上的一些好心人的同情。百勤異VC納的周強每個學期都會資助他兒子學雜等費用,而且每年春節都會送去肉、魚、油等食物給她家。綠野山茶油的李忠金從2009年開始一直資助她家。正是有了這些好心人的資助,她的兒子纔有書讀,家庭的經濟壓力得到有所緩解。所以,吳細蘭經常教育兒子,不能辜負好心人的幫助,要好好讀書,用優異的成績來報答好心人。懂事的兒子每當放學回家總要幫助幹些力所能及的活,而且讀書成績也好,在她家的板壁上貼了十幾張獎狀。

一路走來,吳細蘭吃的苦真的不少,同村人也看在眼裏、敬佩在心裏。鄰居葉秋芝告訴記者,如果不是吳細蘭,付竈根不可能有今天,她家外要管農活,家內又要管兩個活人,而且一個是生活不能自理的人,她吃的苦是常人難以想像的,一般的女人做不到。吳細蘭的精神感染了本村村民,每當農忙季節,一些村民都會主動去幫忙,殺年豬時的都不會忘記送幾斤肉給她家。正在讀初中的兒子付遠達也特別懂事,學習特別刻苦,成績在班裏名列前茅,平時從不亂花錢,一回家就搶着幫家裏幹活,雖然生活的很艱苦,但是他從不喊苦喊累,因爲在他看來,他有全天下最珍貴的東西,那就是有位全天下最善良、最美的母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