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煙雨杭州抒情散文

煙雨杭州抒情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3W 次

散文是一種抒發作者真情實感、寫作方式靈活的記敘類文學體裁。 在中國古代文學中,散文與韻文、駢文相對,不追求押韻和句式的工整。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煙雨杭州抒情散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煙雨杭州抒情散文

蒼茫煙雨中,我又來到了杭州。

天上有天堂,地上有蘇杭。蘇杭二州的美,天下聞名。蘇州沒有去過,所以不敢妄自評說。而到杭州卻已經是第二次了。記得第一次到杭州是1997年初夏隨團考察鄂浙體育產業的發展情況,從重慶乘輪船穿過三峽,經宜昌到武漢,再從武漢坐飛機到的杭州。當時三峽工程已經在建,只不過當時還看不出這個世紀工程的規模,而氣勢倒是已經強烈地感受到了。

杭州的美是與西湖緊密聯繫在一起的。雖然杭州的美女也是天下聞名,但在我看來恐怕那已是過眼雲煙。而今是大江南北皆貂蟬,人人眼裏有西施,江山代有紅顏出,各領風騷三五年。西湖,是一首詩,一幅畫,一個美麗動人的故事,“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不論是多年居住在這裏的人還是匆匆而過的旅人,無不爲這天下無雙的美景所傾倒。陽春三月,鶯飛草長。蘇白兩堤,桃柳夾岸。兩邊是水波瀲灩,遊船點點,荷葉滴露,遠處是山色空濛,青黛含翠。此時走在堤上,你會被眼前的景色所驚歎,甚至心醉神馳,懷疑自己是否進入了世外仙境。人說:“西湖之勝,晴湖不如雨湖,雨湖不如月湖,月湖不如雪湖……能真正領山水之絕者,塵世有幾人哉!”。看來真是如此。

蘇堤,是北宋大詩人蘇東坡任杭州知州時,疏浚西湖,利用挖出的葑斷橋往孤山那邊走,只見遠山如黛、綠島浮水。泥構築而成。後人爲了紀念蘇東坡治理西湖的功績將它命名爲蘇堤。長堤臥波,連接了南山北山,給西湖增添了一道嫵媚的風景線。更有湖波如鏡,映照倩影,無限柔情。最動人心的,莫過於晨曦初露,月沉西山之時,輕風徐徐吹來,柳絲舒捲飄忽,置身堤上,勾魂銷魂。蘇堤長堤延伸,六橋起伏,走在堤、橋上,湖山勝景如畫圖般展開,萬種風情,任人領略。白堤原稱“白沙堤”。橫亙在西湖東西向的湖面上。唐代詩人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時有詩云:“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蔭裏白沙堤”,說的就是這條堤。後人爲紀念白居易,稱爲白堤。白堤的特點是一株柳樹一株桃,春天到來,桃紅柳綠、芳草如茵,人走在堤上走,似在畫中行。從 雷峯古塔原名皇妃塔,是由吳越國王錢亻叔爲祈求國泰民安而於北宋太平興國二年(公元977年)在西湖南岸夕照山上建造的佛塔。古塔歷史悠久,文物古蹟豐富。其塔基底部闢有井穴式的地宮,存放着珍藏有佛螺髻發舍利的純銀阿育王塔和龍蓮座釋迦牟尼佛坐像等數十件佛教珍貴文物和精美供奉物品,深爲人們驚訝。然而雷峯塔更爲國人所銘記的原因卻是白娘子的美麗傳說。

1924年9月25日,苦撐了百年的雷峯塔因爲年久失修轟然坍塌,“雷峯夕照”的盛景也就名存實亡。記得魯迅先生還曾爲此寫過一篇文章叫《論雷峯塔的倒掉》,並被選入了80年代的`初中語文課本。我也從中有了雷峯塔最初的印象。雷峯新塔選在原塔址重建,並覆蓋整個遺址,是遺址文物保護罩與塔結合一體的風景名勝建築。新塔臺基以下兩層(含地下一層)呈平面八角形,外飾漢白玉石欄杆。塔身即臺基以上五層是平面八角形仿唐宋的樓閣式塔,各層蓋銅瓦,轉角處設銅斗拱,飛檐翹角下掛銅風鈴,風姿優美,古色古韻。同時還有外挑平座可供觀景。風姿優美,古色古韻。副階內底層下是雷峯塔遺址,底層設遺址玻璃防護罩,站在底層可直接觀看遺址。以雷峯塔爲中心的環形旅遊風景區?薰遠借西湖,鄰借古剎,晚借夕陽,朝借鐘聲,各色俱全,絕妙無比。景區內,不僅有佛教文化、吳越文化以及詩詞文化,更有曾經消失了的勝景“雷峯夕照”。

佛音陣陣入耳,幽幽古意拂面。千年古剎靈隱寺的自然風光也值得稱道。清幽的寺院,清溪流水曲徑通幽,小橋飛跨,泉水淙淙,嘉木蔥蘢。山門前還有冷泉亭、壑雷亭、翠微亭,漫步其間,心中雜念漸無。

遊西湖,嶽王廟也不能不看。嶽王廟位於西湖棲霞嶺南麓,現存格局於清代重建後形成。嶽王廟前,大殿兩側幾株參天古柏奪人眼目,那鬱郁生機如一種森森正氣渲染着某種氛圍,令人心生敬仰。正殿忠烈祠重檐中間懸着一塊“心昭天日”橫匾,爲葉劍英的手筆。大殿正中是彩色的岳飛塑像,身着紫色蟒袍,臂露金甲,顯示了武將的英雄氣概,不禁令人憶起那句“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的萬丈豪情。座像上面懸着一塊“還我河山”的橫匾,爲岳飛手跡。四個字夾帶着萬鈞風雷,足有口吞十萬天兵的氣勢。大殿向西,爲著名的嶽墓。墓闕後面兩側分列秦檜等4人的鑄鐵跪像,供人唾罵,遺臭萬年。墓闕後重門旁有對聯一副:“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鐵無辜鑄奸臣”。墓園一側,另有一組庭園,現已闢成岳飛紀念館,供遊人瞻仰。“風波亭上冤烈血,化作勁鬆嘯山河”。岳飛早已成爲了中華民族不屈不撓精神的代表,爲後人萬代所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