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食物的慰藉與哀愁的散文隨筆

食物的慰藉與哀愁的散文隨筆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07W 次

我天生對吃沒什麼要求,簡單樸素,裹腹而已。我認爲花時間做一頓吃食,是很不“理智”的事情。身邊有朋友爲排解情緒而不停吃吃吃,我很不以爲然——發泄情緒的方式有很多種,何必折磨那個每天辛苦工作的胃?有朋友就我寡淡的食慾發表感言:日子粗糙,生活沒有激情,缺少生命的活力!我當然不認同,我的精神世界豐富多彩着呢!

食物的慰藉與哀愁的散文隨筆

當我終於有了自己獨立的生活空間,不用住單位宿舍以後,我嘗試着讓自己做做吃食,也不枉費我那設備齊全、裝修精緻的廚房。學會了做菜,總得顯擺一下自己的廚藝吧,於是發微博廣而告之:今晚好菜伺候,歡迎報名品嚐,只取前三!朋友做“扶牆”狀來了,飯畢美滋滋地剔着牙,然後口吐蓮花般提出“整改建議”一二三,我凝神聆聽,牢記在心。朋友對我的表現很是滿意,而我,也在充滿煙火氣的飯菜裏,覺得生活不錯。

一部《舌尖上的中國》被我看得爛熟於心,因此也對我影響頗深,食物不光是裹腹和滿足口腹之慾,它還承載着文化發展、社會變遷、生活態度、情感表達的功能,我開始理解食物在特定空間裏特定的意義,就如我理解父母對那個我誓死想逃離的落後山村的`不捨。喜歡讀《紅樓夢》,以前只愛看裏面的美詩詞,如今也關注裏面關於美食的文字段落,曹雪芹把美食寫得眼花繚亂,一道“茄鯗”繁縟至極,也極具誘惑,我甚至能透過紙面嗅到菜品的香氣。

開始喜歡寫美食的文字,喜歡作者筆下活色生香的日子,喜歡他們用美食表達情感的方式。某日深夜無眠,我曬了一張美食圖在微博,並配文字若干:忽然很想回到遙遠的山村,吃一碗母親做的手擀麪。沒想到在深更半夜引起衆多朋友留言,大家紛紛回憶起記憶中的美味,其中有一條留言深深打動了我:還記得圍着母親呆在廚房的日子,看着她攤煎餅、炸年糕、汆丸子,趁着母親不注意,拿上一塊放嘴裏的竊喜,這份喜悅已經久違,那份滋味卻長長久久地印在心間。

兒時養成的習慣,深入骨髓難以改變,心心念念中,該遠走的滋味不會回來,失去了就失去了,如同那些舊時光,過去了就過去了,能留下記憶,已然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