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在心靈裏修籬種菊散文

在心靈裏修籬種菊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61W 次

說到家園,或者是故鄉,我最喜歡的是作家史鐵生先生的幾句話:“人的故鄉,並不止於一塊遼闊的土地,而是一種無比遼闊的心情,不受空間的限制,這心情一經喚起,就是你已經回到了你的故鄉。”

在心靈裏修籬種菊散文

自從懂事以來,我就越來越清楚地知道自己的性格,見人靦腆,木訥少言。當然了,這不是“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知道自己的興趣性格愛好並不見得都聰明伶俐。雖然是一位男孩,但是一直喜歡安靜,喜歡一人獨處。子曰:“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這句話中關於對“仁者”的評價,用在我身上好像倒有點切合實際。出生在風光秀美的巢湖岸邊,每天清晨開門就可以見到煙波浩渺的湖面,聆聽着浪濤拍打着沙灘詠唱着永不疲倦的情歌,喝着巢湖的水長大,不知道因爲什麼緣故,一直不喜歡水。仔細想想,這不是我不懂得報恩,“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主要因爲我不是一位智者。大概正是因爲如此,至今,我絲毫沒有沾染湖水的靈氣。

讀小學時的春季,經常參加學校組織的勤工儉學活動,到銀屏山下的茶廠採茶,仰望着雄偉壯觀連綿不絕的大山,心靈深處的敬畏油然而生。身邊一枚枚脆嫩的茶葉,以及茶地裏一朵朵正在綻放的野花,都引起了我無盡的興趣。採茶後回到家裏很長一段時間,每次看着並不遙遠的大山,眼光裏都會流露出戀戀不捨的神色以及躍躍欲試的探索的微光。在我的想象裏,山上的一草一木都充滿了勃勃生機;每一處的草地上,都是鮮花燦爛,奼紫嫣紅;每一處叢林深處,都是幽深曲折,溪水潺潺,隱藏着無盡的誘惑。或許是對大山凝重挺拔、雄偉壯觀的敬仰,敬畏之餘,也只偶得大山的憨拙。雖然僅此,我也心滿意足。

從讀小學一年級開始,一直到讀師範的十餘年裏,我一直都非常喜歡讀書。遇到喜歡的書本,特別是沒有閱讀過的書本,我總是想方設法借到手,迅速閱讀完畢,隨即完璧歸趙,所以在別人手裏借書一直比較容易。其時正值上世紀七十年代,我國文學藝術領域萬馬齊喑,想借到一本文學藝術類書籍,幾乎比登天還難。其實,那時也不知道文學藝術之類文雅的詞語。印象中,除了語文書之外,看得最多的就是當時報紙上關於大批判的文章。雖然大批判文章火藥味十足,也不懂得文章中闡述的深刻道理;不過,閱讀時也能裝得像模像樣,看得津津有味。此外,看得最多的就是充滿了時代色彩的連環畫。每每看到革命羣衆批鬥地主富農的畫面,自然而然地跟着跌宕起伏的情節神情激動,義憤填贗。

有一次,在一本連環畫上看到某山村有位老地主因爲仇恨農民改良玉米新品種,做了四隻木頭豬腳,夜深人靜的時候溜到新品種地邊裝作野豬禍害莊稼。好笑之餘,引起了我無限的想象,內心痛恨老地主賊心不死,也嘆息埋怨農民爲啥不能及時發現老地主的詭計。

印象頗深的一次看書在讀初三上學期。那時高中考制度剛剛恢復,學習任務已經異常繁重。一位同學不知道從哪裏弄來兩本書,一本是童話長篇小說《木偶奇遇記》,一本是科幻長篇小說《小靈通漫遊未來》。見到這兩本書,我立即兩眼放出貪婪的光,流露出深深的渴望。也許是我的人際關係一直很好,兼之同學們都知道我看書速度快,我提出借書,那位同學立即答應了。拿到這兩本書,我猶如一位在大漠上跋涉又飢又渴的旅行者突然間見到了一汪清泉,立即沉浸其中痛飲起來。結果,在下午三節課時間內,看完了《木偶奇遇記》,晚自習時間看完了《小靈通漫遊未來》。看小說的半天多時間裏,似乎徜徉在雲裏霧裏,隨着書中的情節飄逸沉浮。大概就是這兩本今天看起來並不起眼的小說,孕育了心靈深處想象的翅膀,拓寬了思維的邊際,給單調繁重的學習生活,增添了一抹靚麗的色彩;給平淡的初中生活,增添了一些難以忘記的趣味。

大概是“愛讀書,不求甚解”的緣故,我的語文成績一直不好,考試時偶爾竟然不及格。對此,我雖然沒有過多的煩惱,但是常常挨批評。中考前一個月左右,我一次語文測驗居然不及格,我的語文老師也是我的班主任,見此大爲惱火,在班級上狠狠地批評了我,不準吃中飯,目的是爲了把頭腦餓明白些,免得繼續犯糊塗。我低着頭默默地流淚,過了良久,重重地在語文書上了寫下了“苦戰語文”四個字。也許是“精誠所至金石爲開”,或許是“瞎貓碰到了死耗子”,中考時語文成績大幅度上升,竟然沒有影響中考升學。

讀師範的最後一年,也許是想到即將要當老師,逐漸敬佩口才好的人。每次看到有些人說起話來口若懸河滔滔不絕,我就發自內心羨慕敬佩。臨淵羨魚的同時,立即退而結網。思索琢磨的同時,很快就清楚地知道,談吐的內容基本上屬於文學歷史。欣喜的瞬間,立即喜歡上了文學和歷史。

雖然明確了目標,並且爲實現目標開始努力,但效果甚微。隨後的數年,走馬觀花一般閱讀過的文學歷史書籍逐漸增多,眼前依然一片迷茫。幾年前夢寐以求的口才,依然是水中月鏡中花。偶得閒暇,捧着書本靜坐時,似乎揮鞭驅趕着一頭老牛,手扶着生鏽的鐵鏵犁,艱難緩慢地在冰封的大地上耕耘。

工作數年後,羞愧於已經難以拿出手的中師學歷證書,在別無選擇的窘境裏,無可奈何地選擇了原來基礎最薄弱、已經忙碌數年毫無效果的中文專業。輕盈的思維宛如在無邊無際的草原上縱橫馳騁,無奈看起書來卻好像在近乎陡坡的山崖上揮汗如雨地攀登。一寸寸光陰在一滴滴汗水裏無聲滑過,一滴滴汗水悄無聲息地浸入一寸寸悄然而逝的光陰。在奮力攀登中,一路仔細地搜尋着瀟灑浪漫的李太白的蹤跡,從他灑脫神奇的想象中,看到了詩人的思鄉之情、不畏權貴的傲骨,以及對祖國大好河山的歌頌和熱愛。一字一句地體味着沉鬱頓挫的杜工部,形象地看到了大唐王朝由盛轉衰時期社會的風貌、生民的疾苦,感悟着詩人深沉的憂國憂民之心。感慨着蘇東坡先生“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的雄偉豪邁,敬佩嶽武穆“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沖天的英雄氣概,扼腕嘆息嶽武穆“欲將心事付瑤琴,知音少,絃斷有誰聽”的孤獨和寂寞……

心靈裏不斷地溯游而上,初識了神州大地上現實主義文學的開端《詩經》,以及浪漫主義文學起源的《楚辭》,略略見識了春秋戰國社會動盪時期百家爭鳴的盛況,大體瞭解到元曲,特別是隨後而來的明清小說對社會生活以及人們精神風貌全面細緻的反映。

感受敬佩的`同時,大概是攀登的高度略有提高,隱隱約約地知道了長江黃河文明之外的西亞、南亞次大陸、北非的大河文明,以及與大河文明不同的愛琴海沿岸的古希臘古羅馬海洋文明,第一次知道了悲劇之父、喜劇之父以及傳誦至今的《荷馬史詩》;彷彿朦朦朧朧地看到了太陽神阿波羅雄偉高大的身軀,看到了愛神阿芙洛狄特、美神維納斯綽約的倩影,第一次心動神搖地窺見了繆斯神聖神祕的殿堂的一角……大體瞭解了文藝復興時期,開啓一代新鮮進步思潮但丁的《神曲》、薄伽丘的《十日談》,特別是莎士比亞早年的喜劇、中年時期的四大悲劇。

時光的流逝帶走了青春的熱血,歲月的河流沖淡了滿腔的激情。在書山攀登的過程中,雖然越來越覺得“不畏浮雲遮望眼”,但絕對沒有“自緣身在最高層”的自傲和狂妄;正如王之渙所說“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書山之路雖然越來越崎嶇艱難,也許正如王安石《遊褒禪山記》中所言,“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常在於險遠”。隨着攀登高度的提升,五彩斑斕奼紫嫣紅的景觀隨處皆是,數不勝數。

瀏覽着滿眼的喧囂繁華,兩句話偶爾就閃現在眼前,揮之不去,拂了再來:等到把世間的一切喧囂浮華都看夠,再坐下來靜靜地看着小溪裏細水長流。

不知道從何時開始,在敬佩陶淵明先生不爲五斗米折腰傲骨的時候,越來越喜歡陶淵明先生描寫田園生活的詩文。陶淵明先生的《飲酒》、《歸園田居》、《桃花源記》、《五柳先生傳》、《歸去來兮辭》等,逐漸靜下了有點煩躁的心靈。讀書的時候,居然模仿五柳先生,“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在藍天白雲下,沐浴着清風,默默地念着:“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念着念着,似乎一會兒就融入了燦爛明亮的陽光中,化爲了一縷清風,多情地纏繞在籬邊的菊花旁。附庸風雅地吟誦着“歸去來兮辭”,思緒輕盈地飄飛到王摩詰先生的詩句裏,“斜光照墟落,窮巷牛羊歸。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荊扉。雉雊麥苗秀,蠶眠桑葉稀。田夫荷鋤至,相見語依依。即此羨閒逸,悵然吟《式微》。”

心靈漸漸沉靜下來,眼前時常閃現出一副對聯:“寵辱不驚,閒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隨天外雲捲雲舒。”默唸的時間一長,自然想起三國時期蜀漢著名政治家、軍事家諸葛亮的兩句話:“非寧靜無以致遠,非淡泊無以明志。”作爲三尺微命卑如草芥的一介書生,自然不敢附庸風雅;可是,內心深處卻越來越清楚地知道,少年時期揮鞭驅趕的老牛拖着沉重生鏽的鐵鏵犁已經漸漸地在心靈裏犁出了一小片冰封的凍土。多年來,自己雖然沒有明顯的感覺,但是我一直默默地在經營着心靈裏開墾出來的土地,悄無聲息地在這塊逐漸解凍的土地上辛勤地修築了一道漫長曲折的籬笆。在籬笆牆裏一寸一寸地除去大大小小的雜草,小心翼翼地摸索着種植了各種各樣的花草。特別是激情澎湃地走過而立之年,步履沉穩地跨過不惑,趨向知天命以來,種植栽培最多的姿態萬千的菊花。不論在清露點點晶瑩閃亮的清晨,還是在秋陽嬌羞空明澄澈的午間,特別是秋水共長天一色的夕陽西下時分,我總是放飛心靈的翅膀,在菊花濃郁的馨香裏翩翩起舞。一朵朵笑臉燦爛的菊花,雖然比不上牡丹的富貴雍容,比不上蘭花的清麗高雅,也比不上荷花的清純天然,但菊花傲霜的倔強,濃郁的馨香,特別是不怕寂寞的品質,令人敬仰。

雖然歷經艱辛,流淌了無數的汗水;但就如史鐵生先生說的“人的故鄉,並不止於一塊遼闊的土地,而是一種無比遼闊的心情。”在心靈裏修籬種菊,經營着心靈里美麗遼闊的家園,這樣的感覺就如陶淵明先生的兩句詩:“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