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咸陽湖邊話清渭散文

咸陽湖邊話清渭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48W 次

那天,隨“春風盪漾咸陽湖,煙波覽勝清渭樓”採風活動團體到了咸陽湖邊,陽光狡黠在雲後透着笑臉,風箏在空中翔遊,五一廣場噴泉霧水細絲濛濛飄落臉頰,笑語中感受着初春的清爽,大長安文化藝術沙龍朋友們有的在凝思、有的擡頭觀望、有的在低頭休憩、有的開始盡情載歌載舞,俊男靚女擺弄着不同魅力姿態,大家融入在人海熙熙湖光春色裏。遙望正在修復的清渭樓,目眺對面尚在建築之中的清渭公館,湖堤長廊景色各異令人回味無窮。兩岸高樓矗立烘托打造出具有香港維多利亞港口、上海黃浦江畔鄒形景象,美麗的咸陽湖爲民衆增添了平和的靈氣,有了咸陽湖把這個深藏古韻的現代化城市變得韻味十足,加之西鹹一體化的推進讓未來更涵有明媚光亮,心裏由衷讚歎咸陽人民有福氣!

咸陽湖邊話清渭散文

閒暇坐在水波粼粼湖邊,看着綠中泛混黃的湖水想起成語——涇渭分明……“涇渭分明”這一家喻戶曉的成語即源出涇渭兩河交匯處。渭河是黃河的'最大支流,涇河又是渭河的最大支流,涇河和渭河在古城西安北郊交匯時,由於含沙量不同,呈現出一清一濁,清水濁水同流一河互不相融的奇特景觀,形成了一道非常明顯的界限,成爲關中八景之一而聞名。後人用涇河之水流入渭河時清濁不混來比喻界限清楚或是非不明、人品的清濁、比喻對待同一事物表現出來的兩種截然不同的態度。《現代漢語詞典》因此將這一成語解釋爲:“涇河水清,渭河水混,涇河流入渭河時,清濁不混。”

涇渭清濁之辨張書城澄清渭濁還是涇濁渭清,這可以說是兩三千年來的一樁公案。《詩·邶風·穀風》的原話是“涇以渭濁”,好象是說“涇水讓渭水弄混濁了”。言下之意當然是“涇水清,渭水濁”。但是《後漢書?黨錮傳》卻說“渭以涇濁”,又好象是說“渭水讓涇水弄混濁了”。言下之意當然是“涇水濁,渭水清”。《毛傳·釋文》說得比這更乾脆:“浸,濁水也;渭,清水也”。渭以涇入而濁。他似乎也認爲“涇水濁,渭水清”。清朝譚嗣同曾提出與以上兩說不盡相同的看法:譚氏認爲凡是主張涇清渭濁的人,正碰上了渭水上漲的情況,自己還多次對渭河做過仔細觀察,認爲渭水的清濁會隨着季節時序而改變,即冬春清澄、夏秋渾濁。難道凡是主張涇濁渭清的人,正碰上了涇水上漲的情況,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虛能引和,靜能生悟,仰以察古,俯以觀今!爲明曉許多世事,我翻閱文獻在印痕中挖掘,借鑑千古傳誦的歷史;面對日益變化出的新穎又在現實交錯裏思悟。這個迅速轉動的社會,發揚傳統與拼搏創新在現實境況裏不停刷新變譜,“遠看成嶺側成峯,遠近高低各不同”一切似霧裏看花水中望月,在前進中涇渭不明模糊難辨呀!歷史記載中有諸多論證和記錄,應該並不是古人搞錯了,雖然吾學問不才,但分析與想象力還是有的,排除自然災害後再假設,認爲或許就是後人人爲對環境發生改造的影響吧?

所有斷定的語言,如同瞎子嬉說摸到大象的模樣,滾滾的流水形勢,不停改變着航道沖刷出一些印痕。誰清誰濁?給一個精確性結論,是不可能的,歷史的結論只能說明過去。水還在滾滾流動,上游一直有人在撲騰,操刀改革的人們不停變化着制度,把無數華麗在土地上進行着花樣式雕刻,分分秒秒裏濁與清到渭河邊一看只是一時的結果。我們期望清澈的河流,執拗追尋誰清與誰濁,未來不可說、不可說,說了就是錯呀,只能明晰一時,誰能說清遠久的結果呢?

現實生活裏,同樣存在着涇渭不明。人人既像李逵,也像李鬼;現在社會人像茅臺酒一樣,市場上假得太多,真得太少;人如天空有黑有白,也常有又黑又白的時候。所以,就借用杜甫:“去馬來牛不復辨,濁涇清渭何當分?”來說明我對涇渭分明或涇渭不明的認識與分辯,聯繫到很多事情,細想也不過如此?

想到,在寫咸陽的詩人中,唐代有十一位、宋代有九位都提到“渭河是清的”;僅杜甫的詩中,就七次提到“清渭”。想必渭水在古代確實清澈宜人,所以造就了咸陽古渡的優美景色。至於渭水的曾經變濁,肯定難免的,是包括森林被毀、植被破壞、水土流失等諸多大自然的因素。

擡頭,夕陽之中咸陽湖的平和很美,可以讓人產生許多美好遐想,寬敞大道上已是車來車往擁擠穿梭的繁華,湖面上如平平淡淡的生活。人在改變環境,環境也在改變着人,清與濁需要沉澱中自濾,需要我們保護和珍惜水之源。眼見過黃河壺口瀑布的咆哮,首先被主潮流雄壯的氣勢所鎮服,如前進發展的潮流不可抵擋,有力的流淌就是一種方向趨勢,模糊不清時候下游之人就有了“摸着石頭過河”之經驗,清與濁是後來的事情了。

生活不停在遭遇,一場場風雨之後,當你像蚯蚓一樣費力爬出土地喘息只是偶爾的甦醒;呆在狹小空間,常像井底之蛙般怎能明白天空雲彩變幻的意義;觀過大海的深邃遼闊,體會過大河與小渠的章法約束,在浮塵路上生活你不是滿身灰塵的人,就是揚起灰塵之人,只能在相對時間裏有涇渭分明,誰敢輕言清潔之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