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故鄉情散文隨筆

故鄉情散文隨筆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75W 次

  (一)故鄉的路

故鄉情散文隨筆

每次回家,感受最深的還是故鄉的路。

故鄉的路,寬闊而又筆直,舒適而又平坦。四通八達的路面全是柏油式的,道路的兩旁是美觀的樹木和綠化帶,各式各樣的花兒開滿在路旁的兩側,風兒吹來,花兒點頭微笑,就像是在歡迎每一位迴歸的家人。

記憶中,童年時的路彎彎曲曲就像羊腸小道通向遠方。走在泥土路上坑坑窪窪,顛簸不平,沒有一點舒適的感覺。若是遇上陰雨天氣,路面上積滿了雨水不說,粘粘糊糊的泥土路面會沾滿你的雙腳,騎車走路更是一點也行不通。嶺上的路稍微好一些,因爲全是沙土路面,即使下雨路面也是乾燥的,也不會出現泥土沾滿雙腳的現象。寬闊一點的路也就只有西湖的路面了。在你的視野中,方方正正的田野上有這麼一條條長長的寬闊的路面,路的兩旁是站立的一棵棵一排排小白楊,樹木的成長見證了故鄉路面的寬廣,那一棵棵一排排白楊樹也成了田野地裏守護莊稼的哨兵。樹木伴隨莊稼一起成長。在到秋季來臨的時候,路面上傳來的卻是喜悅的心情,豐收的歌謠。

故鄉的路在我心中最深刻。東是嶺地,西是湖地,路面是不相同的。而路面的變化卻是這幾年的事情了。

隨着縣城的整體北遷(家鄉距離縣城很近),擴建、改造、提升路面質量,也是縣政府的一大亮點工程。如今的湖地成了開發區,嶺地卻是縣城北遷的地界,東西路面已經修建成了三條主要通道,新的327國道直通到我家鄉的村前,南北路面直通鄉鎮駐地。路面寬闊的視線讓你一眼就能從這一端看到另一端。路面的變化引發了人的精神面貌也發生了巨大變化。故鄉的人依然是那麼親切,而故鄉的路依然在腳下伸展,通向遠方,通向了世界。

  (二) 故鄉的小河

每次打開鄧麗君的<小村之戀>,聽着那抒情讚美故鄉的迷人音樂時,我都會情不自禁的想起我的故鄉,還有流淌在故鄉身邊的彎彎的那條小河。

村子的東面,有一條小河,彎彎曲曲的河水由北向南流去。

故鄉的小河,童年的夢境,這裏卻是我童年的天堂。小的時候,每到夏季來臨之時,便是我和小夥伴們在小河縱情嬉水的好地方,那種歡樂的場景,那種壯觀的場面,也只有頑皮的小夥伴才能感受到。

且不說水中戲水打水仗的情景;也不說蘆葦蕩裏捉螃蟹樂那歡樂場景;單就水中棲猛(大孩子與小孩子在水中玩的一種遊戲,類似於水中捉迷藏),讓夥伴們追逐的動情場面,就足夠讓我回憶一生。

故鄉的小河帶給我童年有許多的樂趣。水中可以嬉戲;還可以帶着小夥伴在河水中逮一種透明的小魚;還可以和女孩子(夥伴中有女孩子)去沙窩裏掏“泉水”。當清清的“泉水”出現在你眼前的時候,和夥伴們分享“泉水”是最大的樂趣。這個時候如果有女夥伴在你身邊,一定是讓女孩子優先分享這“泉水”的第一口,這是我與夥伴們定下的規矩,這種規矩也一直伴隨我們這些夥伴們一起長大,直到後來各奔東西。

水中游戲可以從夏天一直持續到秋季。每到晌午時間,我的口哨在一吹一響之間,就會聚集很多的夥伴(也有女孩子跟隨),下河洗澡,水中嬉戲卻成了我們這些小夥伴們的最大的樂趣。

只有到了秋冬季節,天氣開始變冷的時候,這種活動才結束。冬季來臨的時候,去河邊玩的遊戲就是踏冰了,膽大的夥伴可以一直走到河的中央,只有膽小的夥伴在河邊踏那層薄薄的冰,踏巧了,也能跟着大孩子走到河中央,踏不巧的,哈哈,腳會掉進冰層裏面,溼的是鞋子,凍得可就是腳了。女孩子膽小,從不去踏冰,但是她們會爲踏到河中央的大孩子叫好,也會拍着小手“慶賀”一下那些掉進冰層裏面的小孩子們。這個時候,被追逐的女孩子抓小辮子游戲,一定是那些掉進冰層裏面的夥伴們了。這種遊戲,也一直持續到夥伴們各分西東。

如今故鄉的小河已經沒有了往日的跡象了,隨着縣城的北遷,道路的拓寬整修,故鄉的小河已經發生了很大變化,彎彎曲曲的小河如今被寬大的河面所替代,河的兩岸也是整齊的樹林,河的下面也修築了一條橡膠壩。清清的河水,寬闊的水面,河中的魚兒也在輕輕的飛躍,這是故鄉小河新的畫卷。站在河邊,追憶往昔的時候,腦中依然浮現兒時夥伴水中游戲的美好景象。

故鄉的小河,是我心中的河,有着夢境一樣的變化。願故鄉的河越來越清越來美。

  (三)故鄉的“水井”

村前的河溝邊,有村子裏的一口老水井,全村800多人的吃水全靠這口井。

這口水井離我家很近,大約有30米的距離。跨出家門,就能看到那口水井。所以每到清晨,挑水的人們說笑聲,水桶的碰撞聲,泥水罐子的敲打聲都會傳入我的耳朵,爲這個愉快的早晨湊響晨曲。。

那口水井大約有10多米深,因爲處於兩溝之間,再加上東臨河水很近的緣故,所以水勢很旺。清涼的井水在一桶桶、一罐罐挑出之後,依然沒有看到井水的減少。水井的'水清澈甘甜,尤其在夏季,人們就在井邊生喝井水,涼涼的,甜甜的滋味立時就會傳入你的心肺,頓感清涼宜人。

小的時候就幫助母親去井邊打水。挑着一副扁擔,兩隻水桶掛在兩端,打水的時候,用一端鉤子掛上水桶,下到井裏,在輕輕的搖晃之後,找準水桶口向下的瞬間,將水桶輕輕的叩了下去,用勁向上提到井端之上,就算打水成功了,這種取水的方法還是母親教給我的。好在我一學就會。至於學不好的,掌握不了技巧的,水桶準會掉進井裏,這時候打水的人則會拉長嘴巴不吱聲了,說笑的聲音也霎時皆無,只好哭喪着鼻子回家了。再到後來,井邊就多了一根粗粗的井繩,用繩子拴住水桶下井取水,但仍然需要拴緊繩子,栓不緊的,照樣會把水桶掉進井裏。好在我家離水井很近,家裏有在集市上買來的過年放鞭炮用的竹竿,掉進水桶的人們就可以到我家取出竹竿,綁上爪鉤(農村刨地用的一種傢什),下到井裏,把掉進去的水桶重新打撈出來。這種“故事”經常出現,因爲母親的熱情,所以到我家取竹竿的人們也就越來越多了。

幫母親取水一直是我的拿手好戲,也曾兩次掉進過水桶,都是我活學活用大人的方法,將水桶取了出來。再至後來,離開家鄉去臨沂上學的時候,纔將打水的活重新交給了母親。

故鄉的井水養育我長大成人,井水的甘甜,井水的清澈,水井的旺勢也一直在我心中念念不忘

再次迴歸故里尋找那口水井的時候,早已不見了水井的蹤跡。家家戶戶房舍一新,早已用上了自來水。乾乾淨淨的街道也全是水泥鋪成的路面。通往村莊的街道兩旁也矗立着燈杆,每當夜晚來臨的時候,兩旁的街燈會爲你照亮回家的路。

端午前夕,再次回家,流淌的自來水又讓我想起村前的那口老水井。但老井已經光榮的完成了歷史使命,退出了歷史舞臺,清晨跳水的隊伍也不見了蹤影,可是晨霧中依然能聽到老井的位置上傳來的人們的說笑聲,那大概是早起的鄉鄰們用自己的笑聲在傳遞着生活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