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讀書之心散文

讀書之心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02W 次

關於讀書心法,細細考究起來,其實,法在後,心在前。也就是說,讀書之前,最爲重要的是要調整好讀書的心態,這就是:讀書之心。

讀書之心散文

偉大的培根,其實也論及“讀書之心”的,在他的《論讀書》中,就點出了人們的讀書心態:一乃讀書只爲“怡情”,二爲讀書爲了“傅彩”,還有一種,讀書爲了“長才”。

這三種讀書之心的功用,也非常有意味:其“怡情”也,最見於獨處幽居之時;其“傅彩”也,最見於高談闊論之中;其“長才”也,最見於處世判事之際。

其實,培根將讀書的功用盡皆說透了,讀書,其實就只有兩種作用:一爲有用之用,二爲無用之用。

可惜的是,現在大多書讀書人,特別是大多數教書之人,其實未能將無用之用納入到自己的視野。這樣一來,讀書之心就顯得功利而浮躁了。

功利而浮躁,其實便是對書與作者的最大簡慢與褻瀆了。很多書,的確無用,但它們必須存在在我們的'精神世界裏,就像《論語》《孟子》《魯迅全集》《懺悔錄》等,我們很多人都讀過了,然而,很少有還讓它們立於我們的案頭,更鮮有人每天都要用眼睛與心靈撫摸這些豐厚的精神遺存。

一個讀書人有一種必要的膜拜方式與虔敬之態,纔是讀書之時的最好的心態。

關於讀書的心態,還有一種,我在過去曾寫過一篇文章《讀書作爲一種冒險》。讀書之作爲冒險,我這樣說過:“冒險不在書,而在讀。”

在這篇文章中,我這樣論述:一個讀書人,生於當今快節奏的時代,兼馬齒漸長,時光促迫,而要乾的事卻很多。一部大部頭的書,望之生畏,何談去讀?如果真要去讀,怕真是一種冒險,爲這本書,我們又得付出生命中的些許時日了。可我們還不知道這本書是不是一定要去讀,或者是否值得一讀。如果不讀自己是不是就會淺薄下去,讀了是不是就一定會淵博起來。我們固然知道所謂開卷有益的話,但我們也知道有些書還不如不讀。這是讀之前的涉險。一念之差,就有兩種可能:接受或不接受那個作者與自己談話。

讀書之心的重要,於此可見一斑。

讀書之心的最高境界是:將自己像倒掉一碗水一樣地清空,然後,以虔敬之心,膜拜之心,全然接受作者,將作者置於自己內心世界的最高最尖的頂端。

然而,這種心態的建立,現在看來至爲艱難。現在,是一個信仰消逝、偶像崩潰的年代,是一個質疑的時代,是一個名人名家也可以爲鄰的時代。這樣一來,不管對什麼書的作者,人們都敢大膽地質疑、批評。“懷疑一切”成了很多人的原則。殊不知,讀書之心的最高境界,恰恰是對書的一見鍾情與毫無保留的愛。

其實,論及讀書之法,我們認爲,一見鍾情與毫無保留,才能演化爲一種最爲美妙的也最爲有效的讀書之法。

我曾經飽讀過日內瓦學派的重要著作《批評意識》,這是一部日內瓦學派“全景及宣言”式的重要著作。我對喬治?布萊的這本書,可以說是一見鍾情,因而我在閱讀過程中的投入也是巨大的。正因爲有了這種投入,我一下子發現了這本深契我心的著作中,“認同”、“重逢”、“選擇”、“接近”等重要的關於讀書的關鍵詞,構成了讓人流連忘返的人文景觀。還有書中提及的夏爾?杜波斯這個人,他完全將我給鎮住了,他說過這樣一句偉大的話:“人的確是個場所,僅僅是個場所,精神之流從那裏經過和穿越。”

讓自己成爲一個場所,讓自己清空爲一個巨大的廣場,然後,讓書中的精神之流從那裏經過與穿越。我覺得,這纔是最好的讀書心態。

懷疑一切,是不可能讓自己成爲最好的讀者的。

有些人可能要說,孟子說過,盡信書不如無書。然而,孟子所論,其實哪裏是關於讀書的心態呢?孟子無非是勸諭世人,認真讀書並能舉一反三罷了。

當然,現在出書容易多了,身邊的人有很多出過書。對他們的書,又該持何種心態呢?

我還是那句話:一見鍾情,毫無保留!

當然,你還可以作另一種選擇,我只閱讀大師,而拒絕平庸之輩。

其實,你如果選擇了對同行著作的閱讀,也同樣會有大的收穫,前提是:首先一見鍾情,毫無保留。其次,批判性地接受,有選擇地揚棄。一見鍾情、毫無保留是爲“進得去”,批判、揚棄是爲“出得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