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沈從文散文集讀書心得

沈從文散文集讀書心得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43W 次

當閱讀了一本名著後,大家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這時最關鍵的讀書心得不能忘了哦。爲了讓您不再爲寫讀書心得頭疼,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沈從文散文集讀書心得,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沈從文散文集讀書心得

沈從文散文集讀書心得1

“儂是失家人,萍身傷無寄。江湖多風雪,頻送儂來去。風雪送儂去,又送儂歸來;不敢識舊途,恐亂儂行跡。……”

——題記

這時失望的浮萍來訴說自己悽惶的心情時所唱的歌,雖然沒有換取一些眼淚來,卻新交到一個朋友——小草。一句“小草兒,漫傷嗟!同樣漂泊有楊花。”讓浮萍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同情的愛撫。

浮萍羨慕地詢問小草有關溫室的情況。小草講述了自己的經歷,小萍兒認真地聽着,不時提出幾個疑問,小草毫無顧慮地議論着它所遇見的詩人

即使是在這種不愜意的地方,浮萍也不再失望,小草也不後悔,因爲它不再孤獨,因爲它是爲目標爲追求而留在這兒的。

聽着它們的談論,我腦袋理論卻在幻想那個“虹的國度”——玫瑰色的雲彩,金剛石的小屋,有一個銀白翅膀,而翅膀尖端還有個蘸着天空明藍色的小仙人,還有一個坐在蝴蝶背上,用花瓣上露珠當酒喝的真宰。

我認爲,當小萍兒與小草交談那會兒,小萍兒心中已經不再幻想那虹的國度,因爲它精神上有了寄託,心情不再消極。

很想弄明白,沈老先生寫這文章的意義,這樣的地理環境代表着什麼,那小草、浮萍、詩人、玫瑰又各代表什麼?

是代表他那時的時代嗎?小草、浮萍、詩人、玫瑰……是他那時所讚賞與批評的人的時代嗎?開篇中那個“虹的國度”是他心靈的世界嗎?也很想問個明白現代世界是他心中“虹的國度”嗎?

忽然打了個冷顫,是因爲這天氣吧!

看着陽光下那低着頭的葵,我想那應該不是“它”想要的世界。看完《狂人書簡》,才明白葵心中“虹的國度”是愛的情感世界。葵爲“感情”而愁,它急於想要履行愛的義務,急於挑起愛的擔子,但似乎想而不得。

我突然想到席慕容的一首詩《一顆開花的樹》:“如何讓我遇見你在我最美麗的時刻爲此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求佛讓你我結一段塵緣佛於是把我化作一棵樹守在你必經得路邊陽光下慎重地開滿了花朵朵都是我生前的盼望當你走近請你細聽那顫抖的葉是我等待的熱情而當你終於無視地走過在你身後落了一地的朋友啊那不是花瓣是我凋零的心”

我想葵如果能體會“一棵開花的樹”的用心於等待;它也許不會急於求而不得,也許它應該向樹學習,也許它更應該順其自然吧……

“你一會看我一會看雲我覺得你看我時很遠你看雲時很近”顧城的這首詩,大概就代表葵最終無奈低頭的痛心,葵等待又想前進,急於擔起又怕失去愛的最佳詮釋。

說到愛,我想起了很多:無私而細膩的母愛,偉大而深沉的父愛,純潔而美麗的友愛,浩瀚而寬廣的博愛……這些愛我都能懂得,但是否還有其他愛呢?

曾經看過這樣一首詩《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不是生與死的距離,而是我就站在你面前,你卻不知道我愛你……可能用我17歲的心情還無法體會到作者對愛情的無奈,就像我不明白葵最終低頭的痛心一樣,就像我不確定小草羞澀地轉過頭時,心中是否充滿對跛腳詩人的愛意……也許等我到70歲的時候,才能真正感悟世間神聖的——愛。

沈從文散文集讀書心得2

又翻出沈從文先生的散文。猶如在風裏雨裏輾轉漂泊數圈之後,重新回到了自己可愛的家鄉。“河水已平,水流漸緩,兩岸小山皆接連如佛珠,觸目蒼翠如江南的五月。”“山谷中不知何處有雞叫,有牛犢叫,河邊有人家處,屋前後必有成畦的白菜,或相間以紅蘿蔔。”

沈先生的散文形式上大多清淡如綠茶,溫潤如古玉。若以浮躁的心情粗略一看,想必大多數人的感覺會如我的一位朋友所言:“沒勁。”沈先生的行文中,永遠沒有也不需要譁衆取寵和故作驚詫。一切皆源於天然。惟有沉心靜氣細細品讀之後,方覺其山光水色,暗香深藏。沈先生的文字,是越品越味深,越讀越入心。

《沈從文散文》一書是按類別分成“怯步者筆記”、“南北風景”、“湘行書簡”、“湘行散記”等四部分的,而沒有計較時間順序。但讀者只要稍稍細心,就能清晰地感覺出沈先生散文的風格具有比較明顯的時間階段特點。

二十年代初期,他極年輕,膽怯、靦腆、自傷、神經質般地敏感,再加上生存的無奈、現實的黑暗、世態的炎涼以及愛而不得的失落與迷茫,所以那時候的文章中多一些令人苦悶的矛盾,多一些喃喃的低訴和痛苦的掙扎。但是,被生活遺棄的艱難辛酸並不能阻止他對現實醜態的諷刺與批判,更沒有磨滅他骨子裏的自尊、倔強以及對未來的夢想。在《水車》一文中,他諷刺走狗般的“匣子”(汽車):“不僅跑趟子快慢要聽他腰肩上那人命令,就是大起喉嚨嚇人讓路的聲音,也得那人扳它的口。穿靴子其所以新,乃正因其奴性太重,一點不敢倔強的緣故,別人才替它裝飾。”同時他借水車的口寫自己對生活的不屈與樂觀:“因失望而悲哀的是傻子。我的歌,終日不會感到疲倦。”

那個時候,除了自己在“黑夜”裏唱歌外,他還經常站在洋槐樹後面傾聽自己心目中的女神那“生着一對銀白薄紗般翅膀”的歌唱!

二十年代沈先生的文字猶如梅花玉鐲,戴在那個時代的腕子上,黑色底子裏鵝黃透亮的梅花,是閃爍的星星,溫婉、高潔而堅強地照着寂寞的夜行人。

而晚年沈先生的文字則筆法極其簡淨,風格如帶有九隻眼睛的天眼玉髓,平和、圓潤之極亦絢爛之極,更充滿了大智慧。“鳥鳴山更幽” ——這真是稀世的天籟。

不過,我個人最喜歡的,是他致張兆和的湘行書簡。這些書簡集中寫在1934年1到2月沈先生去湘西老家探親的往返路途中。因爲是給自己最親愛的妻子,所以筆法尤其自然,情意尤其綿密、深切。還有不時跳動的頑皮。一封封書簡,猶如一朵朵出水芙蓉,那種天然的淳美,是無法言喻的。正如行走在山中,突然看見一羣野鶯或雲雀在大石頭上散步、對歌,那時你還敢出聲嗎?“噓!”且讓我們一起側耳傾聽……

沈先生文如其人,人如其文——在溫和、蘊藉、平常中深藏着巨大的驚人的智慧和力量。正如他的表侄黃永玉先生在一篇文章中所言:“他(沈從文)就像水那麼平常。永遠向下,滋養生靈,長年累月生髮出水磨石穿的力量。”記得老子曾說:“上善若水。”我想,老子所說的,必定是指沈先生這樣的人。

沈從文散文集讀書心得3

春節期間,閒着沒事讓孩子給找幾本書看看。

孩子很高興的拿來幾本,其中就有沈從文的散文集,儘管之前沈從文的書我也讀過幾本,但我還是很認真的讀了這本散文集,沈從文的書大都以流暢細膩的手法,描寫作者的故鄉湘西純樸的民風爲主。

在這本書中給我影響深刻的是那篇《邊城》。

在《邊城》裏作者描繪出詩一樣幽靜的畫面;蜿蜒曲折的小溪,白塔旁獨居的老人,一個女孩,一條黃狗,“河中游魚來去皆可記數”。

書裏我們看到的人是純樸,勤儉,友善,和平的景象,管理這渡船的,就是住在塔下的那個老人。

活了十年,從二十歲起便守在這溪邊,五十年來不知把船來去渡了多少年。

年紀雖那麼老了,本來應當休息了,但天不許他休息,他彷彿不能夠同這一分生活離開,他從不思索自己的職務對於本人的意義,只是靜靜的很忠實的在那裏活下去。

”在寫到主人公翠翠的時候是:“自然既長養她且教育她,故天真活潑,處處儼然如一隻小獸物。

人又那麼乖,如山頭黃鹿一樣,從不想到殘忍事情,從不發愁,從不動氣。

平時在渡船上遇陌人對她有所注意時,便把光光的眼睛瞅着那陌人,作成隨時皆可舉步逃入深山的神氣,但明白了人無機心後,就又從從容容的在水邊玩耍了。

”文章在寫到掌管水碼頭順順時說:“這個大方灑脫的人,事業雖十分順手,卻因歡喜交朋結友,慷慨而又能濟人之急,……明白出門人的甘苦,理解失意人的心情……爲人卻那麼公正無私……既正直和平,又不愛財”。

在說到兩位年青人的時候,又寫得是那樣受人歡迎:“結實如小公牛……豪放豁達,不拘常套小節……和氣親人,不驕惰,不浮華。

”而更讓人稱奇的那隻小狗也格外顯得乖巧、懂事:“有時又與祖父黃狗一同在船上,過渡時與祖父一同動手,船將岸邊,祖父正向客人招呼:‘慢點,慢點’時,那隻黃狗便口銜繩子,最先一躍而上,且儼然懂得如何方爲盡職似的,把船繩緊銜着拖船攏岸。

《邊城》作者在給我們展現這一幅人與自然相得相融,優美和諧圖畫的同時,卻又流露出一副面對人生悲涼命運的無奈與困惑的面孔。

本應該是圓滿美好的家庭,在母親與父親相聚不得志而前後離世下,翠翠從小就過着與爺爺相依爲命的生活,他們的孤單與悲涼時不時的'涌流心頭。

“黃昏來時,翠翠坐在家中屋後白塔下,看天空被夕陽燒成桃花色的薄雲”、“聽着渡口飄來那生意人雜亂的聲音,心中有些幾薄薄淒涼。

”、“他在日頭升起時,感到生活的力量,當日頭落下時,又不至思量與日頭同時死去的,是那個伴在他身旁的女孩子。

他唯一的朋友爲一隻渡船與一隻黃狗,唯一的親人便只那個女孩子。

”其中,還讓我們看到不幸的是,作爲“水鴨子”的大老卻在水中淹死;以歌聲讓翠翠的心飛翔的二老卻離家出走;與翠翠朝暮相處、形影不離的爺爺,又在雷鳴夜晚中悄悄離世……這一切的發生,猶如一個個巨石壓抑着翠翠幼小的心靈。

在《邊城》結尾,作者想通過二老“也許明天回來”來點燃翠翠心靈的一時希望。

但“這個人也許永遠不回來了”又豈不是給她一種無限的困惑、迷茫。

一個從小就遭受人生悲慘命運的心靈,本想尋得一處關愛、拯救的歸宿,卻一直得不到實現。

這也豈不成了許多人的寫照?

聯想到現實生活中,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顯得是那樣的陌生和功利。

爲了自身的利益,大家似乎都捲入你爭我奪的潮流當中。

在建築物空間越來越狹小的同時,人與人的心靈同樣顯得狹窄;在交通便利的今天,人與人來往的途徑是那樣的便捷,但人的溝通卻是那樣的艱難。

一道牆,不單是隔絕了人與人之間的居住場所,也同時隔絕了人心靈的來往;一扇防盜門,似乎避免了外人的闖入,但同時也囚牢了自己與外界的聯絡。

這樣一篇文章讀後,使人深思憧憬於湘西的神祕,嚮往那種古老純淨的生活,感覺身在世外,又糾纏於作者這種矛盾的知識分子心態,腦中只是一幅畫面,一幅幽遠心嚮往之的畫面。

沈從文散文集讀書心得4

一片樹林、一片大地、一個藍天,這是一個多麼美好的世界。

當人類生存在這個世界的時候,這個世界形成了一個巨大的變化:一座小屋、一個村莊、一個城鎮……一個步伐、一輛自行車、一輛轎車……不知道這個世界是在進步還是在退化?人手所創造的不知道得否滿足於他們的心意?人心所追求的到底是什麼?當你貧乏的時候,追求的是財富;當你動盪的時候,追求的是安定。

而如今這個時代,繁華的城鎮裏高樓拔地而起、街道上車水馬龍、行色匆匆的人們在忙碌中建設着社會的發展。

這景象本應符合人類的追求,但經歷過農村生活的城鎮人們卻開始嚮往農村的環境。

這似乎有點矛盾,從落後的農村到發展的城鎮,從發展的城鎮又到落後的農村。

《邊城》所展現在我們面前的就是這樣一副畫面:“有一小溪,溪邊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戶單獨的人家。

這人家只一個老人,一個女孩子,一隻黃狗。

小溪流下去,繞山岨流,約三裏便匯入茶峒的大河,人若過溪越小山走去,則一隻里路就到了茶峒城邊。

溪流如弓背,山路如弓弦,故遠近有了小小差異。

小溪寬約二十丈,河牀爲大—片石頭作成。

靜靜的水即或深到一篙不能落底,卻依然清澈透明,河中游魚來去皆可以計數。

”在如今,城鎮的物質建設雖然顯得騰飛發達,但是在建設的背後又顯露出另一方面的破壞。

就像自然環境,是那樣的污染不堪:樹木被伐、空氣乾躁、噪聲不斷、垃圾成堆。

這樣的環境,使人的身心受了嚴重的壓抑。

所以,人又是那麼嚮往農村那種清靜、舒暢的生活空間。

或許這也是《邊城》作者的思路。

並且在現今的時代中,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顯得是那樣的陌生和功利。

爲了自身的利益,大家似乎都捲入你爭我奪的潮流當中。

在建築物空間越來越狹小的同時,人與人的心靈同樣顯得狹窄;在交通便利的今天,人與人來往的途徑是那樣的便捷,但人的溝通卻是那樣的艱難。

一道牆,不單是隔絕了人與人之間的居住場所,也同時隔絕了人心靈的來往;一扇防盜門,似乎避免了外人的闖入,但同時也囚牢了自己與外界的聯絡。

而在《邊城》裏面讓我們看到的是人的淳樸、勤儉、友善、和平的景象。

“管理這渡船的,就是住在塔下的那個老人。

活了七十年,從二十歲起便守在這溪邊,五十年來不知把船來去渡了多少年。

年紀雖那麼老了,本來應當休息了,但天不許他休息,他彷彿不能夠同這一分生活離開,他從不思索自己的職務對於本人的意義,只是靜靜的很忠實的在那裏活下去。

”在寫到主人公翠翠的時候是:“自然既長養她且教育她,故天真活潑,處處儼然如一隻小獸物。

人又那麼乖,如山頭黃鹿一樣,從不想到殘忍事情,從不發愁,從不動氣。

平時在渡船上遇陌人對她有所注意時,便把光光的眼睛瞅着那陌人,作成隨時皆可舉步逃入深山的神氣,但明白了人無機心後,就又從從容容的在水邊玩耍了。

”文章在寫到掌管水碼頭順順時說:“這個大方灑脫的人,事業雖十分順手,卻因歡喜交朋結友,慷慨而又能濟人之急,……明白出門人的甘苦,理解失意人的心情……爲人卻那麼公正無私……既正直和平,又不愛財”。

在說到兩位年青人的時候,又寫得是那樣受人歡迎:“結實如小公牛……豪放豁達,不拘常套小節……和氣親人,不驕惰,不浮華。

”而更讓人稱奇的那隻小狗也格外顯得乖巧、懂事:“有時又與祖父黃狗一同在船上,過渡時與祖父一同動手,船將岸邊,祖父正向客人招呼:‘慢點,慢點’時,那隻黃狗便口銜繩子,最先一躍而上,且儼然懂得如何方爲盡職似的,把船繩緊銜着拖船攏岸。

沈從文散文集讀書心得5

讀完了長河,沈先生的文筆向來見章於細微,卻不露雕琢之功,落眼寬闊下筆敏感細緻,卻能始終如一的抱持素樸不失妍美的情懷。看他的文字常想到他的人,他的人生,以及與他心意一般的人的種。種悲哀。

像沈從文這樣心意單純的人,大多容易依賴自己有雙好眼睛,有副靈巧的感覺,肆意順從自己,不加考量,拗在自己感覺中得意陶醉下去,讓旁觀者感覺矛盾,有種感同身受的痛惜,不計後果的感情大多難以好好收場,後來種。種如涼水潑頭有些東西在時間中不斷剝零凋落與你想象中美好的印象天差地別,還不是隻好麻木崩潰或者勇敢機智的應和下去,這是何其難堪的經歷。

很多話我說不好,看到別人難堪我更加容易張口結舌。在我見來,輕率與天真某些時候並無分別。草草熱切的感情有太多太多,那不知所以,一往而深的勢頭恰如長河,赤誠奔淌,無路回頭。至而成魘,不得解脫。

長河是沈從文先生的最後一篇小說,僅僅完成了不到半部。此後他再未動筆寫過小說,餘生埋首研究文物。在與生活不斷衝突的痛苦下,人終於從天真開放變的低垂沉默,其間心態幾度失常,怕是連說句:天涼好個秋這樣刻意的心思都提不起來了。也許與一個人顛沛流離的心理歷程比起來,小說的結局並不是什麼了不起的東西,寫出未寫出的所有事都已是註定,所有的猜想和嚮往全是幻影。生活有時好比入海的方向,你的刀舞的再兇猛也斷不住一絲水流,如果可以的話,就支起枕頭好生聽下去吧。

我能想到的只有長河中的那段話:灘水在靜夜裏很響。更遠處大山,有一片野燒,延展移動,忽明忽滅。老水手站在祠堂階砌上,自言自語的說:“好風水,龍脈走了!要來的你儘管來,我姓滕的什麼都不怕!”

那灰突突的山水中也透的出的明亮,潔淨如宣紙,襯着淡如點墨的豪情和快意,如風裏雲煙,錢塘水潮,消去了便再也見不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