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風雨龍門情散文

風雨龍門情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71W 次

一直以來,心中總萌動着一種莫名的情愫,在那桃花芬芳的三月裏,化作黃河裏的一尾大紅鯉魚,昂首甩尾,溯流而上,伴着驚濤拍岸的大河交響,攜風裹雨,穿雲串霧,騰躍龍門,矯健的身姿宛如一道優美的彩虹,將那古老的神話演繹,縱然是粉身碎骨,也無悔無憾,即便如太白先生所語:“黃河三尺鯉,本在孟津居,點額不成龍,歸來伴凡魚”……

風雨龍門情散文

幾經輪迴,神話從未淡去。夢中情懷,關山豈能相阻?頂禮是一種姿態,膜拜是一種方向。我自嬌女望夫的青臺下萌生,日夜聆聽的盡是大禹治水的傳奇,心兒早已隨着嬌女思念之情,飛往龍門,飛往那瀰漫着龍的氣息的黃河峽谷。

黃河,一條不會讓歲月和心情厭倦的河流,波濤澎湃,雄渾激昂,博採千河之浪,兼容萬溪之波,蜿蜒如龍,以金波黃浪爲鱗,以騰騰蒸氣爲須,沿岸多少地理風物,皆以龍而命名,遂連成一條蜿蜒而閃耀文化色彩的“龍帶”。

“大禹偉績何處在,鑿山治水在龍門。”龍門,巋然屹立在龍經之處。兩岸懸崖峭壁,森然對峙,形如刀切斧削一般,自上而下筆直如線好似一道門戶,緊緊卡住湍急的黃河,怒吼的巨龍撞擊凸露的岩石,茁壯的風雨鳴叫轟響,觸門磅礴,橫衝直撞,強悍飛揚,激起一排排、一層層渾濁的浪花,似乎要蕩平一路的坎坷,卻蕩不平屹立的岡巒。“龍門三激浪,平地一聲雷”,在沖天的水柱和渾黃的氣霧中,擁擠着、跳躍着、追趕着,喧譁着夢想與嚮往一瀉南去,再看遠去的黃河,是那麼的溫柔,是那麼的慈祥……

站在時光高處打量,急切的目光與那恢宏的水光一觸碰,就會碰出一腔沸騰的豪情。彷彿按下一個鈕鍵,一盞燈突然崩放出雪燦的光華,一瞬之間,我領悟到被黃河打動、震撼、鼓搏的根由,我彷彿看到了大禹挺立在雄渾的潮頭,昂首吟唱。那詞是大禹治水的神工鬼斧,那曲是世代先民的長聲讚頌,那嗓是羣山交錯之中曲曲彎彎的水影波光……

禹鑿龍門的傳說,未必是真實的,但禹門口是真實的,就實實在在地呈現在我們眼前。晨靄中的黃河,靜影沉璧,流波無聲,載着兩岸寧謐的山脈,彷彿在搖籃一個千年的'夢境。我彎腰撿起一顆蘋果大小的石子,可着勁兒,朝黃河的中流甩去,幻然聽得一聲“砰”,卻分明未見到一瓣浪花——黃河是如此的沉靜和深邃,以至於遠遠超越着我想象的尺度和能力。

這裏的山,骨線崢嶸;這裏的樹,蒼勁疏朗;這裏的水,渾濁淳樸。擡頭,天空中每一片雲彩都飄浮着燦爛的歷史影子;低頭,河灘上每一粒沙子都蘊藏着深厚的龍門文化。這裏是黃河母親溫暖馨香的臂彎,都是憑藉黃河曲成的一方水土,而擁有了生命的坐落和衍展的物華靈境。

豪飲北風,佇立高岸,我把龍門深情的張望。誰把龍門千秋的史話傳諸無窮的後世?一位位龍門先賢站在迸濺喧囂的激流上,站在粗糲蠻野的船歌裏,站在烈烈烽火鍛造的旋律中。從卜子夏的“西河設教”到王通的“白牛溪設教”;從薛瑄的“文清書院”到喬鶴仙的“養晦學舍”,“西河桃李滿天下”。能割捨一切,不能割捨龍門的品格。司馬遷走來了,王勃走來了,薛仁貴走來了,董其武走來了……一代代龍門人,把血脈噴涌成黃河的血脈,把骨肉凝結成黃河的骨肉……

史蹟,常讓人感悟。龍門渡口,已沒有了往日的喧囂。雄渾的船工號子,也伴隨着黃河的濤聲,漸行漸遠。三橋飛架,天塹變通途,秦晉之好不再是隔河相望的無奈。黃河兒女本應血脈相通,河東河西河南河北,頭頂火盆跪拜神聖的源頭。手執銅壺燙暖一河熱淚,感謝能夠如此美麗地在龍門行走……聽一聲秦腔,吼一把蒲劇,唱着信天游,敲着腰鼓兒,扭一扭秧歌,和美好的男子或女子相愛在黃河岸畔。龍門,千古情誼的月老……

走在龍門,是一種顫慄的敬畏,更是一種驚世的悲壯。河水擊響節拍,溫柔與雄渾彎曲成一個民族不屈的靈魂。290多位抗戰英烈,化作了龍門岸畔的崢嶸岡巒,仍在保衛黃河,保衛華北,保衛全中國。那場人魔交鋒,恰如狂濤撲岸,霹靂騰空。正義必定戰勝邪惡,這是黃河的誓言,這是龍門的擔當,歲月無法沖刷,也無法更改。面對着紀念碑,面對着黃河,我的膝蓋沒有彎,但我的心靈卻在這些黃河之魂前長跪不起,爲了這遲到的忘卻的紀念,爲了這風雨中相守的龍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