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走進長溝散文隨筆

走進長溝散文隨筆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78W 次

三輛麪包車駛過南河橋,順蜿蜒的山路向上盤旋幾圈,在通往雞峯鎮的半道停住。車上下來的二十多人,全是縣內具有文學藝術成就或潛質之士,我也濫竽充數於其中。

走進長溝散文隨筆

對於一年四季都待在山裏的我而言,再美的山,也不外乎一道道草木土石築就的屏障,無論哪個季節登臨,都不會過分激動。但這次情況竟有些不同,或許因爲這次是以詩歌的名義,並被身邊那麼多師友感染着,一開始我便被置身於充滿詩情畫意浪漫的氛圍中。看着攝影家們手持相機,目光如獵人般地邊走邊搜索,不停地按下快門,聽着詩人們把水桃花比作山女子還是野女子更爲恰當的熱烈爭論,我因前夜失眠有些澀痛的雙目,頓時變得清亮起來,內心深處也時不時涌起吟詩的衝動……果然,春天的山野要比別的季節更爲美好,到處生機勃勃,蘊藏着希望。

我們到達的第一個目的地是長溝村。在此之前,我還不知道這個地方,聽別人講這裏是“5·12”地震重災區,當年村民房屋受損嚴重。但首次進溝,映入我眼簾的卻是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寬暢的村級公路、佈局合理的農家小院、整齊漂亮的新房、色彩醒目的健身器材、圖文並茂的壁畫牆報、碧波盪漾的人工湖水,使長溝村到處洋溢着文明祥和的氣息。原來,這裏的一切都是按照新農村建設規劃重建的。

我想,對於祖祖輩輩生活在長溝的農民來說,如果兩年前的地震將他們帶入一場災難,今年的春天卻爲他們貯滿了生機和幸福。我看到陽光下編織竹簍的老大爺,臉上皺紋間流動着舒心的笑意,相信他的子孫們會把他精湛的手藝和對勞動的熱愛,一併傳承下來,將山裏人的日子編織得更加美好。

從長溝的.左側順着一條小路往上走,半山腰有座小廟,廟裏供着龍王神,裏面的香火還算旺盛。山區農村都有供奉龍王神的習俗,每逢風雨失調,久旱不雨,或久雨不止時,民衆都要到龍王廟燒香祈願,以求龍王治水,風調雨順。據說長溝的龍王神相當靈驗,在南山一帶是很有名的,這可能也與長溝的龍王廟正好建在龍洞洞口有關。

龍洞又叫八海洞。在管香火的老人指點下,我們得知八海洞的洞口就在神臺後面,被幾頂龍王神的花轎堵着。我和另兩位朋友想進洞看看,管香火的老人很爽快地同意了,並借我們兩把手電筒,指引我們攀過神臺進入。洞內漆黑一團,手電筒的光束僅能照亮很小的空間,最初的幾米很難走,稍不留意便會掉入深淵,我們手腳並用,相互拉扯着總算安全地走過。接下來就好走多了,隨着一步步深入,我被洞內奇異的景觀深深吸引着,端起相機不停地拍攝。藉着手電筒微弱的光芒和相機瞬間的閃光,我看到奇特的鐘乳石凌空垂懸,天然雕就的各類景物生動形象、栩栩如生,洞壁上佈滿縱橫交織,色彩斑斕的花紋……讓人浮想聯翩,歎服於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更讓我感到意外的是,在這陰森森的洞穴中還棲居着一種和人類一樣同爲哺乳動物的生靈,它就是具有多種特異功能的蝙蝠。幾隻蝙蝠,爪子緊摳巖壁,身體倒掛,安詳地睡着,就像做工考究、式樣時尚的皮包。喜歡孤獨和黑暗的蝙蝠,通常都棲身於山洞、縫隙、地洞或建築物內,白天憩息,夜出覓食,能見到它的人很少,傳說誰見了會沾上福氣。從那隻緊縮着一動不動的蝙蝠身上,我彷彿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多年來,我也把自己隱居在深山裏,害怕見人,害怕在陽光下看別人的臉色,過着差不多與世隔絕的日子。所幸的是有了電腦,還能從網絡上和外界建立聯繫,交些朋友、寫點文章,以釋放自己難以安分的情感,直到這個春天,在朋友們的鼓勵和幫助下,總算走了出來。而蝙蝠們,已在山洞裏生息繁衍了好幾千年,只要不受人類的侵擾,它們還會以這樣的方式繼續生存下去的,它們纔是真正的隱者。

再往上走,翻越一座山樑,可抵達金石殿。一路上山花爛漫,竹影搖曳,偶爾可見幾片綠油油的麥田和田間勞作的農人,讓人如進入陶淵明筆下的世外桃園。穿過一片茂密的林子,隨着一陣雞鳴犬吠,一座村莊呈現在面前。村裏的人迎出來,熱情地招呼我們去家裏喝水。交談中,得知大多數人家已在山下分了新房,但因爲地在山上,都捨不得離開,特別是在這裏住了大半輩子的老人,寧願老死在山上,也不願背離故土。這就是長溝農民的意識,可能也是大多數中國農民的意識。他們根深蒂固的戀鄉情結,誰也難以輕易解開。

山頂,有塊聳立的巨石,站在巨石上可以看清縣城的輪廓。我們休息了一會,相互謙讓着吃起各自攜帶的乾糧。一位穿紅風衣的女孩子什麼也沒吃,只是忙着收拾大家剝下來的食品包裝。我對她的行爲肅然起敬,也爲我們這一行人感到驕傲。我們熱愛春天,踏着美好的春光而來,就應該愛護春天的一草一木,愛護大自然賜予我們的每一寸淨土。兩個多小時後,已經走出了長溝,除了攝入相機的美景,拷貝在心間的記憶,我們什麼也沒有帶走,除了迴盪於溝澗的歡聲笑語和一串串輕捷的足跡,我們什麼也沒有留下,哪怕一小塊透明的糖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