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故鄉的記憶抒情散文

故鄉的記憶抒情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72W 次

城市是一片鋼筋森林,越來越缺乏柔韌的姿態,讓人倍感存在的逼仄。我發現想離開城市,心比車的速度還快。

故鄉的記憶抒情散文

明媚的春光,帶着一種補償的味道,晴朗了目之所及處的天彎,綢緞般的絲絲雲彩,遮擋不住流泄的春光。眼中的樹木,荒草,原野,村舍人家,雖然還帶着灰敗,蕭條,寂聊的影子,但春已經如破土的小草,枝椏上的芽孢,舒展倦容的麥苗,波光瀲灩湖面,依依搖曳的楊柳,綻開了朦朧的笑臉。

原野一片蒼茫,風無拘無束的暢遊在春的懷抱,播撒着絲絲暖意。視野中的那一簇簇青綠,倒春寒後,以更綠,更茁壯的蔓延步伐點燃春的激情!

心就這麼隨着感覺,回到了故鄉。

千泉湖

故鄉的千泉湖,位於我生活的小村莊正北的沼澤之地。千泉湖因有大小泉眼三千多個,這些泉眼大的有七八十平米,小的如若針尖,但泉泉相連,水域面積達五千多畝而得名。站在湖邊,風息時,湖面像碧綠的翠玉,溫潤而有光澤,倒映着湖岸蘆葦直插雲霄的奇觀。就連湖中簇生的蘆葦,蔓生的水草,野生的魚兒,都彷彿睡在了豐腴的河牀上而悄無聲息。風起時,湖面碧波盪漾,一簇簇細如根莖的蘆葦,一片片蔓生的水草,搖曳在視野,起初是不斷暈染開了的漣漪,波波盪漾的心底,風大時,層層波浪疊踏而來,帶着湖水的潮腥,春寒的濃烈撲面而來,扯開歲月包裝的心繭,夢裏世外隨心徜徉。

千泉湖,我童年歲月的的感傷地,如今劃過記憶的寒霜,一如少女時的模樣,婀娜在十數載久別重逢的故鄉,昭然着更爲巨大的胸懷,而生的更加的楚楚動人。

曾經千泉湖以其自然水資源的不斷再生而充滿不息的活性,也因此成了野生魚類自然孕育的天然溫牀。當人們看到彷彿鋪了一層綠色絨草甸的湖裏,野魚歡蹦亂跳地穿梭時,貧窮,飢餓成了一觸即燃的導火索,止不住捕捉的慾望,想着法子去釣,去捕撈。小有所獲時,人們就會奢望的更多。

那時候家家戶戶都嘗試着自制撈魚的器具,記得父親是用白色細絲的網兜,在網口穿上可以收放的絲線,撈魚時綁在一杆長長的木杆上,放入湖中撈魚。每次撈魚時,我們都要跟着,但父親總不許我們靠近千泉湖,說是把魚兒嚇跑了,後來才知道那是父親疼我們 ,怕我們掉進湖裏有危險。

待在湖邊的我們,總是閒不下來,看着父親撈到桶裏的魚兒,納悶地吐着泡泡,或是翻起了白眼,就開始可憐他們了,央求父親把它們放回湖裏,這時父親總會不讓我們失望,放回去一兩條。

兒時的村莊,炊煙裊裊升起的時候,空氣裏就會瀰漫着或濃或淡的蒸煮魚的味道,那時候吃清油是定量供應的。所以母親總把撈來的魚,在井邊的石墩上,用刀背颳去魚鱗,剔除魚鰓,然後就是破肚取出內臟,清洗乾淨後,放入清水鍋裏先用大火燒開,然後用小火,甚至是微火熬煮,快出鍋時加入食鹽,蔥花,大白菜嫩葉等,這樣燉出來的魚湯,魚和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成了糊狀而有營養的補湯,放涼後更是成了膠着的肉凍狀,吃起來總是入口即化。

母親還會給我們做蒸魚吃,把洗淨的魚,用刀在魚被魚腹上,斜劃上幾道深痕,撒點食鹽,倒點醬油,滴兩點白酒後,放入蒸耙上的盤子裏,蓋好鍋蓋,用慢火蒸,直到出鍋時撒點蔥花,滴點清油,就已經是我們兒時歲月的美味了。

記得我家還在村子的老居民點居住時,門前有一條淺淺的小溪,每當盛夏來臨時,小溪裏就擠滿了到處冒頭打水仗的孩子們。但是稍大一點的孩子,也許慢慢滋生的羞怯心裏,也許是不滿足於小溪的淺顯。偷偷地把目光聚焦在了村北的千泉湖。 平素大人們總是叮囑孩子們不準下湖游泳,撈魚,怕出危險。但總有膽大的孩子,趁着父母午睡時,邀約着去千泉湖游泳,撈魚,甚至學回了在湖岸的荒郊處生火支架烤魚吃。

這種冒險帶給孩子們的快樂尚未被消化呢,危險就不期而遇了。村裏的一位據說水性最好的哥哥,在那個午後跳進水裏後,再也沒能浮出水面,起初夥伴們以爲他在玩潛水,直到好一會湖面都沒有動靜,孩子們才嚇壞了,有人哭喊着哥哥的名字,有人跑回家叫大人。那個下午,村民們幾乎都來了,想盡了一切法子,也沒能撈到那個哥哥,一種恐懼夾帶着悲傷籠罩了村莊。

千泉湖,從此被擱淺在了故鄉的隔壁沼澤地,成了家鄉人敬畏自然的一面明鏡。

直到後來,我才明白千泉湖底是一片水草懸浮的無邊沼澤,當落水者不幸因冰涼刺激腿腳抽筋而不能划水自救時,就會落入湖底的沼澤而無法自拔,掙扎時愈陷愈深,直至被吞噬。

當改革的春風吹進了故鄉時,也吹醒了寂寞的千泉湖,人們把千泉湖周圍築起了高高的堤壩,水域深的地方修建了鐵質圍欄,水流緩的地方開闢了垂釣區域,同時人們也發現了他的旅遊開發價值,建起了千泉湖旅遊度假莊園。

蒙古包臨湖而建,當人們在這兒度假駐足時,可以欣賞到樺樹、灌柳、沙棗、紅柳等林木生機勃勃,狐狸、野兔、野雞,野鴨,狍鹿、黃鳥、魚鷹在這裏物競天擇繁衍生息。能見到白鷺亮翅,成雙成對的鸕鶿覓食;偶有驚嚇,水中的鳥羣頓時羣起騰飛,齊鳴空中。還可以觀賞千泉湖景區附近開闢的魚塘,螃蟹養殖地等。在這裏不僅可以領略溼地草甸的自然風光,還可駕船在水道中暢遊、垂鈞,以及在合適的季節雨後採蘑菇,獨享自給自足的天然美味,充分領略旖旎的大自然風光和水域特色。

此刻的我被融化在這自然的懷抱裏,隔着遙遠的目光,目睹着從林深處的人家,安靜地獨享着自然的饋贈,拓荒爲農,捕魚爲樂,燃起歲月的煙火。

千泉湖,故鄉着力保護的自然景觀,缺少了蘆葦的簇擁,愛撫,滋養和相傍,有點落拓和突兀。

蘆葦塘

蘆葦塘,那是兒時記憶裏一片碧波盪漾的海洋,記憶中的春天總是從那一片蘆葦塘開始的,春風一吹蘆葦就探出鮮綠鮮綠的頭,叫醒一簇簇,一片片,直到綠了整個蘆葦塘,蘆葦塘的春天是和孩子們連在一起的。

每到這時我們就會迷戀在蘆葦塘裏,挖野菜,尋鳥窩,割青草,逐蝴蝶,玩着玩着,蘆葦就像和我們賽跑似得節節拔高,轉眼就長得好高好高,成了一片茂密的叢林,成了我們捉迷藏的天然樂園。不過可怕的是,同伴還沒有找到我們呢,我們正美滋滋的時候,冷不丁會從密林深處竄出了一條青蛇,它們的膚色與青草太相似了,當我們看清楚時,已經離我們很近了,或是緊貼我們的身邊“嗖”的一下就竄過去了。爸媽說蛇有毒,嚇得我們有幾天不敢鑽進蘆葦叢裏,但是沒過幾天我們就忘了,因爲蘆葦塘對我們彷彿有着一種神奇的誘惑力。

蘆葦的植株高大,地下有發達的匍匐根莖。以根莖繁殖爲主。根莖縱橫交錯形成網狀,甚至在水面上形成較厚的根狀莖層,人、畜可以在上面行走。根狀莖具有很強的生命力,能較長時間埋在地下,一旦條件適宜,仍可發育成新枝。也能以種子繁殖,種子可隨風傳播。對水分的適應幅度很寬,從土壤溼潤到長年積水,從水深幾釐米至一米以上,都能形成蘆葦羣落,素有“禾草森林”之稱。

蘆葦葉鞘呈圓筒形,無毛或有細毛。葉舌有毛,葉片長線形或披針形,排列成兩行。每到端午節來臨時,父親就會帶着我們穿梭在蘆葦塘,尋找又大又厚,而且有韌性,不容易出現裂隙的蘆葦葉,一片一片地鋪平,輕輕地幫紮好帶回家,由母親泡在大的鐵皮盆裏,給我們包又香又甜的糉子吃。

夏秋之交時,蘆葦開始抽穗開花,圓錐花序,頂生,疏散,多成白色,分枝稠密,向斜伸展,稍下垂,風兒吹來時,盧花如潔白的雪花,零星的雲朵,自由的精靈,童年晶瑩的夢,隨風飄灑,婀娜多姿,柔美無暇,隨遇而安。

每到秋季,地裏的莊稼收完的時候,村民們就開始有組織地爲造紙廠收割蘆葦。整個蘆葦塘長勢良好的蘆葦,要不了多久就會被村民們全部放倒在蘆葦塘裏,一排排整齊地晾曬着。

一些邊邊角角的,長勢不是太好的,溝壑裏被遺漏的,就會被村民們收割回家,紮成葦把子,穿成葦簾子,用來蓋房。或是有巧手的人,編成葦蓆鋪在炕頭上。那時候家家戶戶的房前屋後總會立着一些蘆葦捆。當家人不小心哪兒劃撥了,或是傷口化膿了,就把蘆葦杆破開,取出裏面的透明內膜貼在傷口上,每天貼一兩次就會好了,它的神奇作用,就像現在的創可貼。

而今翠波連綿的蘆葦塘已蹤跡全無,被拓荒改造成大片的農田,人們憑着發展的眼光,把越來越作用小,甚至是微不足道的蘆葦,擠兌出故鄉的家園,風把頑強的種子丟在了潮溼的溝壑,排鹼渠畔,以及千泉湖裏,蘆葦變得稀疏枯黃矮小。但它們仍以孱弱的身姿,寂莫成行,慰藉着故鄉消失的風韻。

帕斯卡爾說:“人是一支有思想的蘆葦”。我想這是一種詩意形象的比喻,人的生命如蘆葦般柔弱而優美,低頭而謙遜,沉思而快樂,但是在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宇宙空間,越是表面脆弱的,也許會有更深的思想與靈魂的光輝。

沙棗林

我的故鄉位於古爾班通古特沙漠的北緣,當父輩們開始在這片戈壁荒漠中修建家園,拓荒種田時,野生的沙棗林就倔強地生於這嚴酷的環境裏,沙棗樹以其粗糙陋黑、迂迴彎曲,乾瘦堅韌的枝幹,以它對抗自然的.蠻霸的姿態,阻擋着風沙肆虐,祖祖輩輩蔭庇着故鄉人的生活。

沙棗樹也叫銀柳、香柳、桂香柳,屬落葉小喬木或灌木。屬防風抗旱固沙的天然衛士。沙棗樹一長就是幾十裏、上百里,綿延成林。

沙棗開花是在端陽前後,滿樹銀葉片下,綴滿了米粒大小的花蕾,成土黃的大漠顏色。當風兒春來,鳥兒啁啾,蝴蝶逐香,蜂兒纏綿,雨露滋潤時,沙棗花就會撩起修長的外衣,挨挨擠擠爬滿枝椏,沙棗花香,可以香飄百里,飄渺在村莊的時候,總會喚起孩子們追逐的記憶。

放學了,放牧時,孩子們就會相約着鑽進沙棗林,爬上枝椏,聞那花香,搖那枝幹,讓陽光,雨露,花香,鳥鳴,串起童年的風鈴,一路搖曳,一路歡歌。

沙棗花開,不似茉莉的暗雅幽香,不同於牡丹的馥郁襲人,亦非桂花的清雅淡泊,更不是梅花的寒香傲骨。沙棗花香是陽光、大漠、黃沙、戈壁,勁風的凝聚和昇華。

深秋時節,寒霜降下,草木蕭索,沙棗樹經寒霜洗禮後樹葉落盡,留下滿樹的翡翠瑪瑙。形如蠶豆,肚兒圓圓,青澀綠,沙漠黃,瑪瑙紅,一嘟魯,一嘟魯,壓彎了枝頭,像極了秋天的眼睛,充滿了誘惑的光芒。

孩子們的心,再也靜不下來,有時人在課堂,心已經融進了沙棗林,放牧時也一樣,丟下牛羊,讓它們在山坡裏隨意放逐。自個兒鑽進林子裏,站在樹下搖那枝幹,用長長的樹枝瞅準了敲打,或是乾脆爬上樹幹,滿口袋,滿書包,滿衣服兜地邊吃邊採摘,心滿意足了才肯戀戀不捨地回家。

沙棗樹枝上有尖尖的小刺,有時一不留神,就會刮破了手指,劃破了衣褲,讓童年在疼痛與快樂中留下回味的記憶。

如今的沙棗林,依然是古老的樹木盤根錯節,壓了新枝,敗了老枝,不斷繁衍生息,遠望去,像一幅故鄉繁衍續寫的族譜圖。沙棗樹棵棵相連,根根相繞,密生的華髮帶着季節的溫度,記載着歲月的枯榮。它們紮根於乾旱,鹽鹼含量多的荒漠地帶,以曲折向上的迂迴姿態,以抱擁成林的抗風沙方式譜寫着生生不息的生命情歌。它那褐色的,駝背彎曲的枝幹,像父輩們歷經艱辛砥礪的歲月素描。它那銀灰色的葉子,像飽經滄桑的的老人,不斷續寫的銀髮情懷。

胡楊

車緩緩前行中,大漠胡楊出現在了我的視野,胡楊,沙漠中的衛士,以勁挺的英姿,傲立於荒漠,用它春的綠色,秋的金黃,生動着大漠的歲月。

胡楊,又稱“胡桐”、“眼淚樹”、“異葉楊”。爲楊柳科落葉喬木。它和一般的楊樹不同,能忍受荒漠中乾旱、多變的惡劣氣候,對鹽鹼有極強的忍耐力。在地下水的含鹽量很高的戈壁荒漠中,照樣枝繁葉茂。因此人們讚美胡楊爲“沙漠的脊樑”。

胡楊喜光、抗熱、抗大氣乾旱、抗鹽鹼、抗風沙。沙漠河流流向哪裏,胡楊就會跟隨到哪裏。所以胡楊在沙漠中處處留下了駐足的痕跡。它對於穩定荒漠河流地帶的生態平衡,防風固沙,調節綠洲氣候和形成肥沃的森林土壤,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是故鄉農牧業發展的天然屏障。

很快的我眼前連綿的沙丘上,出現了一棵棵勁挺的胡楊,在春色暖陽的照耀下迎風低語,沙沙傳情。林中幾乎沒有其他的植物,綿延的沙丘細軟而溫熱,只有胡楊在它的懷抱中自由地綻放,以它獨有的生存方式,迎接着大自然的挑戰。

胡楊在飛沙走石的戈壁荒漠中,以橫插旁臥,橫亙蒼穹的生命姿態,述說着“活着一千年不死,死了一千年不倒,倒了一千年不朽的”古老神話。

胡楊三千年的漫長輪迴,讓人不禁開始思考生命的問題,多少風雨歲月,多少寂寞等待, 多少凝重蒼涼,多少蓄積勃發,用生命本有的倔強和頑強,選擇了沙漠。造福着鑄劍爲犁,拓荒興業的故鄉人。

經歷過大漠戈壁歲月的父輩們,對胡楊有着一種天生的眷戀,它那刻着時光年輪的滄桑老皮,它那執着地紮根於大地深處的不屈根系,它那與沙漠共榮辱的活化石情節,生生不息地傳唱着征服歲月的凱歌。

我曾到新疆的尉犁縣,羅布人村寨裏去欣賞大漠胡楊,曾親自感受過兩人都環抱不過來的千年胡楊,那裏的胡楊已經有了胡楊人家的血脈親情,而胡楊人家彷彿踩着胡楊的大漠蹤跡而相傍相依。

現如今故鄉的胡楊,因祖祖輩輩生存的需要,沙漠戈壁變良田,而委身於寂寞的邊緣。

但這些寂寞的胡楊,是祖輩走過艱辛歲月留下的痕跡,回顧歷史,人類曾無休止地征戰,堅持不懈地拓荒,而胡楊卻執着地站立於今,這是一種生存的態度。

陽光像被清洗過一樣,格外的讓目光清爽,繞過時光的糾纏,鋪滿一地的亮麗,被自然俘獲的心呀!暖融融地沉醉在故鄉豐滿的河牀上。蘆葦,沙棗林,胡楊,千泉湖彷彿鑲嵌在歲月沙灘上的一枚枚貝殼,帶着風沙的烙印,被記憶不斷地撿拾。

千泉湖邊,蘆葦叢旁,沙棗林裏,尋春的人們,或者是和我一樣追憶故鄉情的人們,眺望的目光被拘囿在一塊塊不成形的荒地改良中,土地是人們賴以生存的基石,這一切沒有第二種選擇,所以有些東西終會在我們不斷尋覓的目光中淡出歷史。

擡頭的瞬間,有風箏被放逐在蒼茫的視野,孤獨的曠野之風,彷彿看到春姑娘般,吼聲更熱烈了,攜着五彩的風箏,跳起了荒原狂舞,穿越了城市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