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話冬至散文

話冬至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41W 次

冬至,很長一段時期在我的記憶中只是一個稀鬆平常的節氣,就像一年當中的春分、秋分、夏至等節氣一樣,感覺沒有特別之處。後來,略懂了些節氣變更的規律,知道了冬至是一年之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長的一天,過了這天白天就會一天天的增長,陽氣上升,同時會進入一年最冷的時候。真正意義上的嚴寒的季節就會從這天開始的。再後來,讀了些書,開闊了眼界,多增長了一點見識,還知道很多地方是把冬至之日當成節日來慶賀的,有喝冬至酒、走親訪友、祭祀祖先等活動。流傳着“冬至大如年”的說法。跟着翻閱了些資料、書籍,更知道慶賀冬至日,是有歷史根源的。《漢書》中說,“冬至陽氣起,君道長,故賀。”唐朝詩人白居易的《冬至夜思家》詩寫道:“邯鄲驛裏逢冬至,包日燈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良,還應說着道行人。”,宋代詩人陸游的《辛酉冬至》寫道:“今日日南至,家門言方寂然,家貧輕過節,身老怯增年。”原來,古人早就把冬至視爲“陽氣之至,陰氣始生”的吉日,視爲一年的開始,視爲值得慶賀和思念親人的日子,寄託着自己的情思。不僅如此,從一些古文的記載中,我們還能看到先人們對節氣把握的準確,理解的深刻,註釋的祥細,爲後人們豐富節日生活,賦予了多彩的文化內含。冬至日的到來,古代人們除了慶賀祭祀外,還從自然中悟到了調養生息,孕育精力,積蓄力量,以期積攢飽滿的精力,迎接新的季節的開始,奏響新的節氣的激昂樂章。只可惜隨着時代的進步,這些好的傳統和文化漸行漸遠了,甚至好些人將它們遺忘得差不多了。如今至日的到來,似乎只有部分人還在掛一漏萬地舉行一些祭祀活動,別的一些慶賀之類的就很少見了。我們村子小,就十幾戶人家,幾十口人,且都是來自五湖四海的人,到了冬至日這天,其他省份的人還記得到墳上焚紙祭祖,懷念先人。唯有我們本鄉本土的人這天沒有任何的表示。對此,我往往心中有些納悶和失落,總認爲本地人缺少情調和對自然的敬畏,硬生生地將一個有明顯節令之分的節氣給冷落了。對此,我曾不解地問族上的長輩,爲什麼我們本地人氏在冬至日沒有任何的慶賀祭祀活動。老人們告訴我說,我們這一帶的本地人,在幾十年前也是會慶賀冬至日的。每當這日到來,會上墳祭祖,出嫁的女子還會攜夫將子回鄉爲父母送福,族上人會聚在一吃吃喝喝熱鬧一天。只是幾十年的工夫,由於戰爭頻繁,人們背井離鄉,生活在風雨飄遙之中,這此習俗就失傳了。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日本鬼子入侵以後,鄉人們到處逃難,無家可歸,幾年時間裏一些好的傳統和慶賀活動都在生命的朝不保夕中丟得差不多了,包括冬至日的慶賀。我聽後,不禁爲包括冬至日在內的一些傳統文化的丟失而嘆息,更對日本鬼子的滅絕人性無比憎恨。

話冬至散文

對一個節日的遺忘,於我無疑是一種憾事。我生性喜愛自然,敬畏自然,對自然頂禮莫拜。冬至是季節變換的明顯分界點,掀開的是新的節氣的激昂華章,我打心眼裏喜歡這個與衆不同的節氣,喜歡它在沉寂之後升起的大自然的新的.信息,喜歡它不易察覺的絲絲縷縷的陽氣的上升。儘管我知道冬至過後,節氣進入一個更加嚴寒的時節,試想,一個不經受嚴寒考驗的生命哪能迎接各種挑戰,又哪能在蒼茫蕭條中尋得勃勃生機。所以我渴望在一種歷練人的季節裏尋覓一種潛伏的希冀,一種深蘊的生機,求得反思後的安然和超脫,求得一份深沉激動的美麗。

所以,我喜歡冬至日的慶賀,喜歡它深蘊着的款款情意和期盼、祈福、思親、求平安儀式,就像古代那些具有古道熱腸的人們和多愁善感的文人,對冬至日進行深刻的宣揚,寄託對親人的思念、祈福、增添壽康。

冬至之日的到來,儘管我們本鄉本土的人,再也不舉行儀式慶賀了,丟失了傳統,但記憶深處總忘不了一絲溫暖的縈動。

是日,有時是陽光灑下的薄薄溫暖,有時是寒風的呼嘯,有時是雪花的飄落,給人的感覺總的是寒冷的印象。常使人們的身子瑟縮着,行動笨拙,蜷縮於戶,不想遠足。但冬至時節的寒冷的,會讓我們期盼到一點點口福。這日,母親會想辦法買來一些“元寶”(豬肉骨頭)與白嫩的蘿蔔燉湯給我們暖身子。開燉前,母親找出家中的古樸黑色的陶瓦罐,用竹刷帚洗乾淨。看到被漫長的歲月踱上了層悠悠闇光的陶瓦罐,我們沉睡的味覺就被喚醒,平日裏飢餓的胃也活躍起來,知道了有道美味要填補心間。肉骨頭和蘿蔔要在鍋內煮一段時間,撈出後裝入陶罐內,再放入竈內的旺旺的炭火上久燉。到了旁晚,燉了幾個時辰的肉骨頭湯就散發出誘人的香味。母親將陶瓦罐取出,把香噴噴的肉骨頭湯倒入大瓷碗內。雖然看上去是亮晃晃的清湯寡水,但那香氣卻渺渺地在屋內飄散,直抵內心。低眉之間,濃郁的悠悠濃香撲鼻而來,沁人肺腑。冬至日雖然是寒冷的,但享用到了禦寒而溫熱的肉骨頭湯,身上的寒氣就隨着絲絲的汗珠揮發而去,全身流動着的盡是溫融融的熱流了。

如今,冬至的到來,儘管沒有了慶賀的儀式來釋放它蘊孕的內含,但心裏卻有份久久的期盼,期盼那溫暖陽光的普照,期盼明媚春天的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