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見證孝子散文

見證孝子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2W 次

俗話說,久病牀前無孝子。而今年六月,我在醫院陪護母親治病的時候,親眼見證了一個孝子的所作所爲,令我非常感動與欽佩。

見證孝子散文

我的母親身體不適住進了縣醫院,因爲哥哥姐姐都拖家帶口,晚上就沒有讓他們留下,由我一個人在醫院陪護母親。母親總是最信任我、疼我,母親有事一般都是先給我打電話,然後我再通知大哥二哥大姐。

住院前三天,一直是我們獨住一間病房。第四天一下新增了兩位病人,以前單間的優惠與安靜,就瞬間消失了。首先上午住進一位老太太,呼啦啦來了一大家子陪同的,最後只留下老太太的女兒陪護。說實話,老太太這個女兒,可沒我會伺候人,首先她作爲一名陪護人員,不能夠遠離病人吧。可她倒好,躺另一張牀上不說,打着點滴的病人無意識地手動,作爲女兒不理解也就算了,她還高聲埋怨病人手亂動亂放。也許娘倆平時就這樣說話吧,老太太對自己女兒的說話口氣也不放在心上。倒是下午住進來的這位老太太,身子骨幹瘦乾瘦的,老人坐在輪椅上一動不動被推了進來,低着頭,目光呆滯,眼睛無助地向前看着。推着她的是一位身高馬大面帶笑容的小夥子,隨後跟着進來的是小夥子的老婆和兩個十歲左右的兒子。他的老婆雖然一臉愁容卻也不失溫順與恬靜。倆兒子年紀小,不懂事,一進病房門就吵吵鬧鬧,被他們的母親瞪一眼一句話:“這是醫院,需要安靜。”雖然聲音不大,卻充滿了威嚴,使得兩個淘氣的小子閉口不敢再說話了。

身材高大的小夥子把從家裏帶來的被子褥子之類的生活必需品鋪上病牀,整理好,然後低下頭笑呵呵地對坐在輪椅上的老人說:“媽,牀鋪好了,來,我抱您上牀了啊。”

老人不言語身子也不動,任憑小夥子抱起自己,他的老婆順便把輪椅麻利地摺疊好放在了牆邊。小夥子把母親輕輕地放在牀上,又扶正了母親的頭,順手捋了捋母親的頭髮。這時我們才知道小夥子的母親是一位全身癱瘓、連話都不會說的老人。

“好了,別緊張了,一會用上藥,咱就不難受了啊,先忍一會啊。”小夥子安慰道。

小夥子母親的眼光一直停留在兒子臉上,嘴裏嗚嗚着,卻聽不清說些什麼,身子彎曲着,依然還像是在輪椅上的姿勢。小夥子用手輕輕地拍着母親捲曲着的膝蓋:“別緊張了,腿可以放鬆了,我先給您側一下身,蓋上被子,一會醫生就過來了哈。”

說話間,主治醫生和護士過來了,經過初步診斷,決定先給老人灌腸,讓其把下身衣服先脫去,這樣方便治療。在護士的幫助下,小夥子麻利地給老人褪下了褲子,準備好所需物品。小夥子的老婆則忙着先去交費拿藥。醫護人員忙而有序地爲老人做好了灌腸和導尿。直到好不容易輸上液體,老太太的眼光就沒離開過兒子。那種依賴與恐懼的神情,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等小夥子母親安頓好了一切,我們便相互問詢,才知道小夥子的母親全身癱瘓已經八年有餘,並患有神經肌管緊張症。父親在母親癱瘓前就已經撒手人寰。八年間一直是兒子在貼身照顧母親。小夥子僅有的一個胞妹也已嫁人,再說伺候母親不能讓妹妹一直住在孃家這裏,妹妹畢竟也是有家有孩子的,來回跑也不方便。直到今天,八年也養成了習慣,所以母親的一舉一動,做兒子的他早已心領神會得心應手。

“媽,咱該吃藥了,吃完藥咱閉上眼睛歇一會好不?這樣一直瞅着我,很累的。不用擔心,我哪也不去,一直守着你啊!”小夥子一臉笑容地說。只見他拿着藥片遞在老太太嘴邊,卻不見老太太張嘴。“張開嘴,咱吃藥了,聽話。”無論小夥子如何哀求,老太太就是不張嘴,雙眼還一直看着自己的兒子。小夥子笑了笑擡眼對我說:“我媽這是在跟我耍脾氣呢。呵呵。”

“你脾氣真好,我這做女兒的都沒你這麼細心和耐心,以後得多多向你學習,對老人要哄着點,慣着點,細心點,耐心點……”我笑着說。

小夥子也笑着說:“我這是習慣了,媽媽一把屎一把尿地把我拉扯大,爲人父母很不容易,對老人好點是晚輩應該做到的。這些我也是做了父親才明白的。我小兒子剛半生時,我媽突然癱瘓,我老婆一個人照顧兩個兒子都忙亂,何況又多了一個癱瘓的.媽,根本就顧不過來。所以我也就放棄了事業,一心在家照顧家庭照顧我媽,畢竟男人有力氣,來回抱母親上牀下牀的。這幾年也多虧了我老婆,無怨無悔地跟我一起扛起生活的重擔,使我精神上不至於有太大的壓力。”正說着,他老婆正好推開病房門進來。

“來得早不如來得巧,說曹操曹操就到,你老公正在誇你呢。”我笑着打趣說。

“誇我幹什麼,這個家全指望他呢,要不是他,我根本應付不過來。”小夥子的老婆笑着說。“手續全辦妥了,我現在把倆孩子送去武術院,就直接上班了,有事打電話啊。”小夥子嗯了一聲。他老婆在病牀前又仔細看了看輸液的管子,掖了掖被角,這才放心地領倆孩子走了。

陪護的人其實也沒多大的事,只要用點心看着輸液的液體不滴空就行,一夜無話也無事。

我是躺在母親的腳頭兒睡的,最初很難入睡,不過好在有手機陪伴消磨時間,倒不知何時竟然睡着了。清晨的曙光還未照進病房,便被門外踢踢踏踏的腳步聲驚醒,醒來時就忽然想起了小夥子,便扭頭看了一下鄰牀,只見小夥子低頭趴在牀沿邊還未醒,那個瘦瘦的老太太也睡得十分安穩。那家一人一張牀休息的母女,也是睡得正香。

我輕輕地移動了一下僵硬的身子,不料卻驚醒了我母親,母親悄聲跟我說:“妞,天亮了,怎麼這麼快呀。”雖然聲音很輕,還是吵醒了小夥子。小夥子擡起頭,揉了揉有些僵硬的脖子,伸了一個大大的懶腰。我們相互對視笑了笑,算是打了招呼。

我陪着母親洗了把臉,簡單地整理了一下牀上凌亂的被單。對小夥子和另一病牀上陪護的那個女人說:“我們要去吃早點了,你們需要捎帶什麼,我給你們帶過來。”

“不用不用,一會我出去吃,你們別管了,謝謝啊。”小夥子說。

“我這兒一會有人來替換吃飯,你們娘倆就別管了,謝謝了。”另一牀那個陪護的女兒說道。

我們吃過早點回來,一進病房門,沒見到小夥子的身影。我坐在牀沿,順便看了小夥子的母親一眼,老太太已經醒了,瞪雙眼睛,眼神空洞洞地望着天花板,一副失神的可憐樣子。不一會兒就見小夥子提了一份早餐和幾個小籠包子回來了。與我們母女寒暄了幾句話,便開始細心地給老太太洗臉梳頭。然後搬把小矮凳,坐在牀邊,準備給老太太餵飯。

睡了一夜的老太太,估計心情還不是很好,任憑兒子盛飯的小勺子遞在嘴邊,左等右等,就是不肯張嘴吃飯。“媽,咱張開嘴吃點飯行不,要不,你吃個包子,張嘴好不好……您要不吃我就扔了啊。”見母親依然不張嘴,小夥子隨手將包子丟進了垃圾桶裏。

“不吃包子,咱喝點粥,你要還不喝,我就又扔了啊。”雖然面子上依然帶着笑,可話裏卻有了絲嚴厲與逼迫。老太太見小夥子真的就扔了包子,嘴裏嗚嗚地嚎着。小夥子見我和我媽一臉狐疑地望着他,便向我們解釋:“他這是在罵我呢,我糟蹋了糧食,她心疼。我不這樣,她會繼續鬧,昨晚就沒吃飯,今早再不吃,光靠輸那幾瓶液水是不行的。”

“原來是這樣啊,好心是好心,不過殘忍了點……”我帶笑說着。

別說,兒子這樣一鬧,老太太還真張開嘴吃飯了。不過卻被兒子氣得流下了眼淚。小夥子拿起毛巾爲母親擦擦眼淚,一邊還向母親道歉:“媽,是兒子不好啊,惹您生氣。兒子想讓您早點康復,您不是不願意來醫院嗎?不吃飯就會好得慢一點,就得在醫院多住些日子。好了好了,咱不生氣,吃飯啊。來,繼續張嘴。哎,就這樣,真乖!”小夥子一勺一勺地喂,濃厚的親情就在小夥子與他的母親之間傳遞着。

我的家離醫院不遠,爲了讓小夥子有精神照顧自己的老媽,我和母親便決定輸完液回家去休息,好騰出牀位讓小夥子晚上睡個踏實覺,下午,在小夥子的感謝聲中,我們離開了醫院。

第二天早上走入病房後,見牀上被子疊得整整齊齊,小夥子正在忙着喂母親喝水,老太太的精神顯然比昨天好多了。一次次地張開口,被兒子用小勺一下一下往嘴裏喂。喝進肚子裏的水沒有順着嘴角流出來的多,所以小夥子喂一下就趕緊用圍在母親脖子上的毛巾擦一下母親的嘴角,生怕弄溼被單和衣服。一連串的麻利動作顯示着小夥的耐心和細心。

接近中午十一點,我們離家近,不在醫院吃飯。輸完液要麼在街上吃點,要麼回家吃。而小夥子在換完一瓶液體後徵求母親吃飯的意思,隨便說了三樣飯:麪條,餃子,餛飩,問母親吃啥,老規矩,伸指頭回答。小夥子幫忙舉起母親的手說:“記住啊,一根指頭是麪條、兩根指頭是餃子、三根指頭是餛飩。”老太太的手一點都不聽自己使喚,無論怎麼引導就是表達不清楚,要麼伸開一把手,要麼全握住,就是伸不開一根或兩根手指來回答。

我跟我媽一直不眨眼地在關注着老太太的手。小夥子怕自己的母親過於緊張,只好無奈地說:“這樣吧,我說一樣飯,你想吃就眨一下眼睛,不想吃就不眨眼,咱不要緊張了,好吧。”

老太太嘴裏又嗚嗚了一陣,雖然費了好大勁總算是知道了要吃餛飩。小夥子跟我們解釋:在家時母親能伸出指頭直接選擇吃什麼飯,這次有病,使她的神經肌管緊張症又加重了,手也不當家了,好在眼睛能通話,唉……

在我和另一牀的陪護順帶看護下,小夥子買來了一份餛飩。小夥子試過了溫度後,老太太順利地吃完了整整一份餛飩,仍有種意猶未盡的感覺。小夥子看着母親,欣喜之情讓臉上的笑容更加燦爛。

我的母親看着小夥子餵了那麼多,高興地說:“你媽今天吃的可不少啊!看來身體沒多大病了。”

“嗯,是一天比一天好了。”看着自己母親有神的眼睛,小夥子笑着回答,“你們下午就能出院了,我們還得熬好幾天呢。”

“慢慢來吧,有病不能急的,說快也挺快的,我們剛來時也覺得日子好慢,這下終於熬出頭了,呵呵。”我母親回答。

拿着親戚送來的香蕉,小夥子餵了一小截眼饞的母親。可誰知不久之後,老太太開始咳嗽,小夥子也沒在意,捋了捋母親的胸口,輕輕地拍打着。嘴裏還一直說着用勁、用勁咳的鼓勵話。直到一直咳嗽的母親緩不過氣來時,小夥子才慌忙叫來了護士。在一陣抽痰的忙亂中,小夥子的老婆正好下班過來,連忙上前幫忙。嘴裏還一個勁地安慰婆婆。

等抽痰結束,老太太委屈地哭過一陣又趨於平靜。小夥子的老婆埋怨老公不該喂那種粘粘的東西,以後千萬得記住了。小夥子一邊笑着答應一邊趁此機會出去吃午飯。

小夥出去了,我母親對着小夥的老婆一頓猛誇小夥:“這幾天,就沒見小夥急過,他脾氣真好,你咋嫁了個這麼好的老公呢?”

“他脾氣不好不行啊,攤上這麼一家子,急脾氣也給磨得沒了脾氣。沒辦法啊。”見婆婆的眼光在瞅着自己,隨後又對婆婆說:“閉上眼睛睡會吧,你兒子一會就過來,啊。”老太太聽話地閉上了眼睛。我們便不再說話,小夥吃過飯過來後,他老婆又忙着上班,便離開了醫院。

我母親輸完液體,我們辦好了出院手續,跟小夥子和另一牀的母女道別,在小夥子和另一牀母女的祝福中,我們離開了醫院。自始至終,我們都沒有問過小夥子叫什麼,曾做什麼工作的,卻見證了他的孝順。他那完美的孝子形象令我汗顏,與之相比,儘管我在母親眼裏也是乖乖女,但我覺得自己對母親的付出,真是太少太少了。

在陪母親回家的路上,小夥子的音容笑貌一直在我眼前晃來晃去,我想了很多很多。孔子曰:孝子之事親也,居則致其敬,養則致其樂,病則致其憂,喪則致其哀,祭則致其嚴。我從小就被長輩灌輸百善孝爲先的做人道理,經歷的多了,就明白孝子事親,不可使其親有冷淡心,煩惱心,驚怖心,愁悶心,難言心,愧恨心。而這位小夥子八年來全身心陪護着自己的孃親,那份勞累是可想而知的。然而換一個角度看,能與自己的母親形影不離相濡以沫八年,也是莫大的幸運和幸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