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花朝月夕輕輕折的散文

花朝月夕輕輕折的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06W 次

家裏的木匣子藏了兩把摺扇:一把女式鏤空雕花小摺扇,小摺扇談不上十分雅緻、大方,玲瓏中透着的小家碧玉的感覺還是有的。扇骨用材粗糙,製作卻十分精良。每一根扇骨集鏤、刻、繪於一身,一樣精緻的花紋,密密地排列,扇面鋪開才盡顯小摺扇“外番巧藝奪天工”;一把蘇州摺扇,系去年清秋遊姑蘇城時所留,扇面以素絹裱成,疊以工筆細枝絳桃,展開則顯扇畫“筆底丹青智莫窮”;輕輕搖動摺扇,又顯摺扇之實用:“掃卻人間炎暑,招回人間清涼”。摺扇的收放之間,三分古意,二分清雅,含蓄婉約又一分。

花朝月夕輕輕折的散文

整理舊物的時候打開匣子,竹木經年陳舊的氣味撲面而至,恍覺原來扇子也傲嬌。

那個男孩隔了一張桌子,遠遠地,把小巧的鏤空雕花摺扇扔到我桌面上的時候,我還在費勁地摺紙扇。被嚇得本能地叫出了聲,我轉過頭,咬脣,皺眉,狠狠地瞪了他一眼。

燥熱的天,微風輕輕起,似遊絲軟無力。

還是小女孩的時候,我可從來沒有過一把屬於自己的小摺扇,什麼“出入君懷袖,動搖微風發”的儒雅,“舞低楊柳樓心月,歌盡桃花扇底風”的意趣,對於小孩子來說都是假的。我常常幻想自己什麼時候也能像古裝劇中的可人一樣,手持漂亮的摺扇,緩歌聲聲慢,凝舞步步嬌。有意無意間,扇骨的銷瘦卻錚錚迷我,扇面才尺寸方圓卻巧妙舒捲畫魂也撼我,扇頭重重疊疊又風格迥異更惑我,我臣服於在老祖宗留下的風物,我癡,我也醉,我淪陷了。

男孩訕訕地笑,不自覺地撓了撓後腦勺:“那個……買泡泡糖中獎了,誰知道獎品竟是這破玩意。你們女生的東西我用不上,勉爲其難送你了。”

他揹着光,劍眉在暗處一揚,輕易地想裝作不經意的樣子。我一不小心就捕捉到了他眉底清眸裏的明媚,彷彿洞穿了他一生的心事。

我拿起扇子,欠身,往後推了推椅子,沉默。像是捧了一隻彌足珍貴的青花瓷瓶一樣,我小心地打開扇子,香木的味道悄悄地氤氳着,清甜好聞;二十八根扇骨,厚薄均勻,大小相當,無一不飾以細雅的梅花,繪以纖瘦的葉。扇骨層層重重疊疊半隱半現,像極了琵琶女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太美!我小心翼翼地掩藏住心底的驚喜,抿脣,歪頭,側目,一臉小傲慢:“那……我就勉爲其難地收下吧。”

誰會拒絕這樣子別緻的美呢?

相比雕花小摺扇,蘇州摺扇則缺了幾分飽滿;相比那把蘇州摺扇,雕花小摺扇又輸了幾分典雅。

清秋的蘇扇也是多餘的,可是擺在蘇州城長巷短巷的店鋪內的扇子又另當別論了。生在江南,養在江南,蘇扇的極致美,彷彿也只是緣於沾染了江南特有的韻致。江南的梅雨清洗過南朝四百八十寺,也洗出了蘇扇的絕俗和精緻,洗出了它的靈性和細膩。蘇扇[1]裏面又偏好蘇州摺扇:百種扇頭,百種清麗;千幅扇畫,千種生動;大骨小骨各領風雄,扇墜扇套皆有講究。小處各美其美,大處一般的清雅和靈動。大同,也大和。

那把蘇州摺扇應該帶有桃花的味道,不是唐寅的桃花也清幽。扇畫通常會最直接地決定一把扇和一個人的緣分。小女孩時期從來不計較,一味覺得有花有葉有紅有綠就是好,而長大了則嘲笑起來那時候的天真和無知。我會偏愛吳門畫派扇畫的充實,充實的扇畫不一定就是滿滿的濃墨重彩,卻一定是糅合了畫者的.思想和情懷的,仇英的《蘭亭圖》,陳遵的《花溪遊鴨圖》,周臣的《明皇遊月宮圖》,一面是文人的閒情逸致,一面又是文人富足的精神生活;輕輕一折疊,小橋、流水、山水、孤雲、鄉愁、國恨、情懷,輕輕收攏,變成懷袖雅物;輕輕一展開,又換了朝代,啞然、驚喜、震撼、好奇、想象,後人慕之,買之,品之,藏之。把扇面稍微有點中國風韻味兒有點古意的蘇州摺扇端正地擱在房內,又是一個白髮蘇州的寫照啊!管它早春暮秋寒冬,附庸風雅也好,往任意一個角落一擺,屋內懸掛,倚牆倒掛,桌案正擺,平攤,半平攤,無論什麼樣的姿勢,它總是合理的,有情調的人從來不會覺得這一分詩情畫意來得多餘吧。

正如一個頗好古意的人,從來不會忍心拒絕一闕菩薩蠻。

摺扇雅時也雅史,雅室也雅人。

清明前後,恰逢園子裏的山櫻花怒放。枝頭擠擠嚷嚷的山櫻花,彷彿生來就是爲了推翻“人間四月芳菲盡”的荒涼而論證“衆芳凋落山櫻璨”的意趣。清風一拂,粉色的花瓣就密密地鋪滿了石子路。路過園子的時候看到一個小姑娘拿了一把摺扇順着石子路沿小心地行走,時不時輕盈小跳,躲過腳底下的繽紛落英。忽而,她在濃蔭處站穩,蹲下,展開她的摺扇置於草地上。扇面實在素簡,右下角處寥寥幾筆勾勒出來的黛瓦白牆的輪廓,靜止的水流,其餘都是留白,空無極了。她雙手捧起石子路上的櫻花瓣,撣一撣塵土,擺了一折扇的櫻花。末了,小姑娘起身,又折回來時的路,偶有暖風拂過,手中摺扇上的幾瓣落櫻又飄落,一下子,那扇面上的水就開始流淌了,好不生動。小姑娘依舊是手持扇子輕盈地跳着躲開落櫻,那一舉一動的可愛,一定勝得過一切“輕羅小扇撲流螢”的閒雅。

扇雅人,人也雅扇。

《源氏物語》裏,光源氏和朧月夜的邂逅,一夜風流,拂曉分別,雙方互相交換了扇子作爲日後交流的憑證。源氏公子展開摺扇,只覺得扇面意趣平平。可一想到是佳人慣用之物,又覺得另有一番親切感。他在扇面書寫一首歌:黎明殘月何處覓,無限惆悵心孤寂。只覺得那摺扇一下子變得飽滿起來,平添了一份平安時代貴族的優雅。朧月夜對源氏公子的大膽追求、源氏公子對朦朧月下人的念念不忘,都收攏在扇子上,一面是渴求的摺痕,一面是矛盾的摺痕。小說中朧月夜的結局讓人唏噓,摺扇一收一放,塵世如煙,且是後話了。

立春始穀雨又過,夏至至,白露末了寒露來,冷冬歸去春又始,花朝月夕輕輕折,摺疊下無數個二十四節氣,無數個春秋歲月,還有歷史的風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