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沉浸在自我的世界散文

沉浸在自我的世界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64W 次

一個喜歡彈鋼琴的人,沒有出於任何與利益掛鉤的目的,只是因爲發自內心的喜愛鋼琴通過自己的手指流淌出來的心聲的旋律,他就沉浸到鋼琴中去,彈奏着能抒發出自己心曲的旋律,也希望更多的人分享他的心聲,也樂意使更多的人從音樂中獲得屬於他們自己的快樂。他用心去演奏。

沉浸在自我的世界散文

單調的音符不能完善地表達內在的世界,那麼就需要通過心手去創造、製造更符合自我與外在心靈的鋼琴音樂。沒有人教授,那麼就自己磨練好了。當有一天,有人去找他,告訴他,你彈奏的鋼琴曲糅合了十種風格。彈鋼琴的人其實並不知道自己磨練出來的琴曲屬於什麼風格,更不知道自己的世界以外有多少種風格的音樂,他只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裏用自己的心和思想組合着旋律。即便有人認爲他的琴曲中融合了多種風格,其實那不過是鋼琴師自己揣摩出來的風格,因爲別人也揣摩出來並傳播於外,比如說,甲演奏出風格,乙演奏出風格,以此類推,有人才認爲這個彈鋼琴的人把多種風格融在一起。

常有名不見經傳的小人物寫出了自己揣摩出來的風格,卻想不到和他所不知道的某個世人稱頌的大師風格不謀而合,結果,人們認爲這個小人物在模仿大人物的風格。事實,小人物連大人物的名字都是第一次聽到,至於他的作品更是從未閱讀過。但人們不相信小人物,只認爲惟有大人物纔是這一“唯一風格”的擁有者。這就犯了一個不人道的錯誤。只有大師才具備獨創風格和風格代表的資格,只有大師纔是人嗎?只有大師才具備特定的思維方式或方向嗎?

人,總有人說,千古文章一大抄。對於那些靠抄襲來謀求名利者而言定是如此的吧。那麼對於一些潛心於熱愛文字或文學的人之中呢?誰不是如同喜歡彈鋼琴一樣的人呢?因爲喜歡,纔去揣摩。有些人通過閱讀其他人的風格來模仿或創造;而有些人,則完全沉浸在屬於自我的世界裏,喜歡彈奏鋼琴的人是這樣揣摩着更完美表達內心世界的旋律,喜歡寫字的人也是一樣沉浸在屬於自己的思想海洋裏划着獨屬於自己的船。可是人們常常拋棄了自我,在同時,也拋棄了屬於每個個體的自我。

受世俗的潛移默化,人們認可權威,就放棄了平凡。孰不知,權威並非與生俱來就是權威,只是人們習慣忽略權威生成的循序漸進的過程;孔丘這個平凡的小孩如是,羅斯福那個從未癱瘓過的大男孩也是,希特勒的名字被定義爲什麼?它甚至不能從另一個人身上重新存在。世人一旦定義了某種事物,就否定了其他近似事物的自然生成。人,具備了思維能力,每個人有不同,也會因思想軌跡的不特定變化出現了雷同。但人們只認可權威,忽略小人物。所以有人說,他,抄襲了權威,卻從不去觀察這個所謂“抄襲者”是否真的具備主動創造風格的能力。

彈奏鋼琴的人一直居住在深山中,當人們發現他的時候,也發現他在與世隔絕的日子裏能夠演奏與某個百年前大師相同的風格,於是人們認爲,這個人受到過鋼琴教育,或者是家傳,或者是受過外界教導。當人們終於發現這個人連最偉大人們也最熟悉的貝多芬是誰都不知道的時候,人們纔好奇起來,纔開始真正徹底地研究這個與大師風格近似的人,才發現這個人演奏技巧超羣絕俗,才發現這個人能即時創造新的曲子,新的風格;這個時候,人們已經認可了他的能力,才終於明白,他與前世的大師思想不謀而合。

有些人居住在人煙稠密的大都市中,但他們過着獨屬於自己選取的生活方式,思考在自己的世界裏。當他或她的文字被外界發現,要麼外界還沒有與他或她同樣的風格,而因此肯定他獨創的成績;要麼發現他或她的風格,世界早已存在同樣的卻是大師級的風格,那麼這個人本屬於自己的成績就會被非人道、非客觀地定義爲抄襲或模仿。對於認可世俗價值認可的人來說,前人有過的,後人就不存在創造的意義了。實則呢?對於獨創者來說,獨立的創造永遠存在,並且會不斷出現被發現或尚未被發現的雷同,只是因爲傳播與否的原因和創造先後的原因被承認或否定。

電影《海上鋼琴師》中的主角“1900”就是一個生於海上活在海上的人,他一生都在船上渡過。他熱愛鋼琴,並具備演奏鋼琴的天賦,更通過長久地揣摩和磨練獲得了自己的音樂風格和技能。可是一些陸地上的人卻認爲他只是將陸地人早已創造出來的十種爵士樂風格糅合在了一起。這十種風格是什麼?1900根本就不知道。但世俗不這麼認爲,都認爲他模仿並融合了這些風格。對於一個連鬥琴都不懂得的人而言,音樂是屬於他自己的世界,他演奏出來的是他自己的內心世界和通過他的眼、耳聽聞後而主觀創造出來的音樂風格。

爵士樂創始人認爲1900受到的讚譽是對他的挑戰,感到自己的尊嚴受到影響而去尋找1900鬥琴爭奪誰纔是真正的第一?

1900不懂什麼是鬥琴,更沒有爲名利而生的競爭意識,他熱愛的只有音樂;當爵士樂創始人演奏出了精湛的旋律時,1900並不嫉妒,而是感動並用心記憶,再完美演奏出來。1900的`心靈揣滿了音樂。與其說,人們賦予了音樂生命,不如說,人們已經將音樂融入了生命。熱愛音樂的人如是,熱愛文學和其他行業的人亦如是。真正的專注者很少真正關注外界的想法,從而全身心都投入自己的世界中。很多人的人生其實一直都在屬於自己的船上,從未爲了追逐名利遠離屬於自己的生命之船。有一個前提不可忽略,熱愛生命並視熱愛的領域爲生命。

很多人觀看《海上鋼琴師》後,給1900定義爲音樂大師,音樂奇人。那麼,只認爲自己“不過是個鋼琴師”的1900自己會怎麼想呢?某些熱愛文學的小人物呢?有人說這個人偉大,但這個人卻說我很平凡,只是做了我想做的事。人們卻認爲他是在謙遜。究竟是謙遜還是真實的表白呢?從海上鋼琴師1900在劇情中的表現和談吐來看,他從未認爲自己超羣絕俗。如是,有很多人同樣認爲自己是平凡的,只是做了自己想要做的事並盡力把事情做好。一些人可能會因爲“成就感”所駕馭,承認了世俗的定位,從此認爲自己偉大、絕俗。有些人則始終認爲自己十分平凡。1900無疑屬於後者,現實中也不乏這樣自認爲平凡的人物,並一直堅持平凡人生的取向。

給自己定位在世俗取向中的人必定會受世俗的影響,從而從主動掌握自己的人生轉爲被動把握自己的人生。有人認爲1900偉大,可我想,他從未覺得自己偉大,他只是活出了真正的生命,走出了一條獨屬於自己的純淨人生路。人們太習慣給某人評選成績了,冠以偉人、大師的稱號來表達自己的內心感受,你們想過該人的態度嗎?他自己是怎麼想的?1900從未覺得自己是個了不起的鋼琴大師,他只是在做自己喜歡的事而已,別人叫他大師,叫他名人,慫恿他去爲名利奮鬥;可這些都是其他人的想法,1900從未那麼想過。和1900發生共鳴的人,也是相同或近似的人。不是和《海上鋼琴師》的電影發生共鳴,分清這一點也尤其關鍵!

熱愛着自己喜歡的事物就好了,彈奏着自己想要彈奏的鋼琴就好了,寫着自己想要寫着的文字就好了,走着屬於自己的路就行了。不一定非得要更多人來認可,也不介意是否真正有世俗認可的價值,只要做着自己喜愛的事情就終生無悔了。別人想說什麼,去說好了,獨立的思想永遠屬於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