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散文作文彙總5篇

散文作文彙總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03W 次

無論在學習、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寫過作文,肯定對各類作文都很熟悉吧,作文是人們把記憶中所存儲的有關知識、經驗和思想用書面形式表達出來的記敘方式。相信寫作文是一個讓許多人都頭痛的問題,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散文作文5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散文作文彙總5篇

散文作文 篇1

活在民國年代,戰火紛飛中一不留神,小說中血肉橫飛的情節就會在自己身上上演。談起那時文人的爲人處世,雖說的確需要積極面對與投身變革,但在某些時節沉鬱淡泊些或許能活得相對“輕鬆”和“舒坦”些。

這是我讀罷《周作人早期散文選》的第一感受。

說起文才筆法,周作人未必遜於其兄魯迅,甚至某些方面有所超越,卻因對事物看得極爲透徹的眼光以及生來易於煩躁激動的性格,字裏行間總是透出一股獨特的幽怨鬱憤之氣。其實他也曾做過魯迅那樣鬥士般的文人,以滿腔熱忱毫不留情地一次次直戳時代、社會或人民的痛處,爲的是大衆聽到這些呼喊與擊打能有所反應、想法甚至行動。而從這本書中,我恰好看出他蘊含着的或激憤或淡然的複雜情感。從頭讀過,通篇帶着閒寂恢詭的日式幽默與變革時代的批判思想,彼此從思想上似乎是對立的,讀來卻順理成章。

倘若排除時代與社會因素,飲茶聽雨、嚐鮮品酒、談鬼說蠅,不經意間天南海北的零七碎八已經被周作人摹了個遍。以掩藏於溫吞之下的犀利目光掃視着埋藏在家常裏短中的風花雪月,然後將其轉換成嫋嫋婷婷的文字,宛若一葉隨波盪漾的小舟,不緊不慢地掠過一處處山川草木,總要在某處有所停留,幽雅地打個憐惜而玩味的轉兒,待吸夠了香氣、嚐遍了滋味再悄然前行,於不經意回眸間又在某處風景留下一道淺而雅的痕。

這恐怕正是周作人前期的閒適雜感散文風格受到諸多好評的原因所在。從《初戀》中對“她”的“淡淡的一種戀慕”,到《喝茶》中“瓦屋紙窗下、可抵十年陳夢”的“清泉綠茶”;從《烏篷船》中充滿舊江南風趣情味的明瓦烏篷船,到《談酒》中感到喝酒之時“懷着‘杞天之慮’,生恐強硬的禮教反動之後將引起頹廢的風氣”,無不以憐惜品味的態度、豐潤雍容的京派筆法雕琢着每一個本不腴潤的平凡物事,從中提煉出庸人體會不到的不平凡來。

比起平和沖淡來,周作人的犀利浮躁之風格同樣老辣痛膚,尤其在涉及封建禮教之愚昧、國民性格之醜惡及軍閥統治之暴虐等方面,愈發激烈敏感,其思想深度也愈發深入骨髓。如《風紀之柔脆》一文中,看到報上“因有關風紀而查禁女孩入浴堂洗浴”的小新聞,即知封建道學者之變態墮落至於“非禁止女童入浴堂而不能維持這‘更嫩更脆,像驕養的小兒一樣愈加怯弱下去’的風紀矣”,的確是“深可寒心乎哉”;又如《頭髮的名譽和程度》中,見到“因剪髮女生投考者程度不佳”而不取剪髮女生之大謬新聞更生髮了“烏雲覆頂則經書爛熟,青絲墜地而英算全忘乎”的痛怒感問……諸如此類,讀來實在驚心震懾,讓人心寒不已卻無從反駁。

以比誰都清醒的狀態看待當時黑暗的沉重,恐怕正是這樣才造就了周作人內心幽怨鬱憤的情感,反映在文字上就成了平淡與激越交織的獨特風格。平和沖淡,老辣犀利———彷彿在地下貯藏了多年的陳酒,留在敏感味蕾上的是交織了辛辣的醇厚。這些文字就像反光強烈的鏡子一直高懸牆面,以便那些自以爲醉生夢死的人們隨時隨地從中映照出真實的自我。

散文作文 篇2

鄰居爺爺名字叫成柱,記憶裏是胖胖的身子,胖胖的臉,大大的眼睛只有,據說另外一隻是小時候因爲嘴饞,自己去掀正在火上蒸着的饅頭鍋,鍋蓋邊滴出來的水進到了眼睛裏,眼珠被燙流了,所以那隻眼沒有了眼珠,只有深陷的眼皮。也因爲這個,幾代的小孩可能都知道這位成柱爺爺,因爲他的名字經常會響在孩子的耳邊,母親都會說,小心點,離鍋遠一點,燙到了就變成成柱爺爺的眼睛,眼珠流掉很痛很痛,還難看。所以鍋裏的包子饅頭快熟的時候,我就遠遠的站在牆的一角,眼睛盯着那口大冒狼煙的鍋,是迫不及待,也是把娘危言聳聽的話,反覆掂量,反覆想象燙到眼珠流掉是怎樣的疼痛,想到成柱爺爺。

成柱爺爺,在我最早記憶裏是個小老頭,堂屋偏房加起來好多間,房子多,地皮也多。除了很多房子佔用的地皮 ,還有很大的一個棗樹園子,還有莊基加棗園子前面的很大的一個葦子坑。小時候我還見過洗洗長長的葦子上頂着白色的葦須呢。

成柱爺爺有這麼大家產,我的記憶力就他一個人,家裏沒有奶奶,更沒有小孩子。稍微大一點的時候,娘跟我說,爺爺曾經有過一個老婆,可是後來不知咋的不跟他過日子就走了。

之前我曾經寫過,成柱爺爺在我兒時記憶裏,炒菜特別的香,吃起來也好吃。很多個爹孃下地晚歸的傍晚都是在他家裏吃的飯,有時候也會睡在我家沒有的放在街門下的竹子牀上,等娘回來再抱回去。

長大了,就很少去成柱爺爺家中,那些讓我感覺很神聖的多多房子,也變得老去了,用土坯與泥巴堆起藍轉包邊的房子也顯得很舊很矮了。還有門也顯得很小了。當然成柱爺爺也顯得老多了。

成柱爺爺,總是樂呵呵的。多次聽他在街頭閒談時對鄉親們說,他絕對不會像老李,老張想不開時喝農藥,上吊死掉的,有啥過不去的坎,我這一隻眼睛還沒看夠世界呢,成柱爺爺還說他娘給他算命過,能活到八十八呢。

可是成柱爺爺的死,卻是很悲慘的,是很可憐的。

那一年我都上小學六年級了,那是一個剛進入秋但夏未退去的秋老虎天的日子裏,聽說那一邊成柱爺爺七十七歲。幾天沒見成柱爺爺揹着雙手溜達街頭了。聽大人們說成柱爺爺生病了,可能是腦血栓,癱瘓了,不能出門了。

成柱爺爺的妹妹來看他,要送醫院救治,可是早就定好的管爺爺養老送終的遠方侄子不同意,說在家找個醫生輸幾天液就好了,平時都沒生病過,沒什麼大不了的。老妹妹畢竟也上了年紀,自己身體都不好,如果住進醫院白天黑夜的侍奉也吃不消,所以就沒堅持。

成柱爺爺雖然人不能走,可是不是肚子裏的病,還是跟好的時候一樣大碗吃飯。

老妹妹有事一走,輪到遠方侄子照顧了。他們一家人也會每天買了吃的拎過去。出來的時候就把街門鎖掉,說是怕家裏沒人丟了東西。

直到有一天,成柱爺爺家裏有人吵架,人們才知道是怎麼回事,原來爺爺家的門一鎖,鄰居都不好再進去看了。只有爺爺的那個相好的不放心,偷偷的從爺爺的破牆頭爬了進去看看爺爺。

不巧被爺爺的侄子發現了,老太太在喂成柱爺爺吃飯,爺爺狼吞虎嚥的吃着,還用不太清楚的話表示這幾天根本就沒吃過東西。侄子一見惱羞成怒,就罵老太太不要臉,這麼大年紀了還不嫌害臊找野男人。。。。。

老太太也不示弱,說侄子心太黑了,爲了早點得到遺產,居然要餓死這叔叔。

後來有人捎信給他的老妹妹,老妹妹來了,證明老太太說的是真的,那個遠方侄子夫妻,每到吃飯的時候就會,拿着東西送過去,但是飯是放到桌子上的,身體不能動彈的爺爺,怎麼能吃得到。屋子的角落裏還有一隻乘着倒了很多次的飯的塑料桶。

老妹妹餵了老哥哥一次飯,油條吃了三根,麪條吃了一大碗。老妹妹又被侄子趕走了。

第二天成柱爺爺走了,永遠的走了。

侄子說是添了新病突然沒了。可是鄰居們能猜出點什麼了,他們說爺爺是幾天沒吃東西,一下子吃那麼多撐死了。

不管怎麼樣,成柱爺爺離開這個世界了,還沒活到八十八,今年是七十七歲呢?是算命先生瞎蒙呢?還是算錯了?還是她的媽媽記錯了?怎麼就相差十一年的壽命呢?

這是一個孤寡老人的命運,這不是單一的例子,這是很多孤寡老人最終必須的結局。無奈呀,誰讓他們沒有妻兒老小呢?誰讓他們不是爲國立功的功臣呢?儘管多少老人不都是活活餓死,可是每個村子數數這樣的孤寡老人有幾個不是類似結局?

這僅僅是繼承者的狠心不仁道嗎?政府有沒有真正的爲這些最底層的弱勢羣體想個法子呢?

什麼敬老院,老年幸福院蓋了幾年,住進去沒有,住進去的又是什麼樣的人?

如此生命的結束,算不算謀殺,還是要冠冕堂皇的找個理由這是自生自滅呢?還是把責任推卸到當事人那裏誰讓你沒出息沒有生兒育女呢?

散文作文 篇3

在無數個風雨呢喃的夜裏,凝望臥室裏的那一幅“水墨江南”,心不禁被恬靜悠然的畫面所詩化。那“半壕春水一城花,煙雨暗千家”的意境,早已成了夢中的仙境,氤氳成內心深處銷魂的嚮往。

於是,懷着一份眷戀的守望,披一襲薄如蟬翼的青衫,撐着一把古色古香的紙傘,邀一城絲縷迷離的煙雨。站在時與空的交匯點,任思緒隨風遠飛,去尋覓內心深處的嚮往,入那“山色空濛雨亦奇”的煙雨江南。

流連在古韻悠長的江南石板古巷,細雨霏霏,暗香盈袖。哦,“滿園春色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原來是誰家調皮的紅杏,翻過靜謐中透着水墨情趣的馬頭牆,綻開在古巷的煙雨搖曳中,正鬧着滿臉的春意呢。驚奇的剎那,突發奇想,何不去尋找戴望舒筆下的那位丁香伊人,與她邂逅在這迷離的煙雨中,傾聽雨中的哀怨與彷徨……

在那水墨丹青渲染過的天色裏,撫去歲月的浮華,靜坐於粉牆黛瓦的畫閣繡樓中。沏一杯淡淡的碧螺春,玉色的茶水嫋嫋淡出一縷縷輕煙,細細品嚐“斜風細雨不須歸”的那份寧靜與悠然。這正是江南的韻味!凝望屋檐,檐角流下的細密雨線,輕柔無聲地,滴到天井的`水池中,或敲在碧紗窗外的芭蕉上,也敲出了一份天籟,那正是江南的清音!想來陶甕津津樂道的“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也不過如此。

三月的江南,蝶舞鶯啼,柳絮紛揚,風廉翠幕,似詩若畫。踏上溼漉的青石板街,行於被煙雨柔軟得快融化的蘇堤。難怪樂天寫出這麼唯美的詩句:“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裏白沙堤。”蘇堤的楊柳,經歷千百年風風雨雨,卻依然淡定自如,讓雨水纏綿着,輕煙繚繞着,清風牽引着。

撫摸着斑駁雕欄,輕踏着青灰色的玉砌。在杏花軟雨的滌盪和柳絮春風的吹拂中,遠眺亙古不變的斷橋,思緒飄越千年。西湖裏,斷橋上,一傘讓許仙與白娘子在此相遇,定下了此世美滿姻緣,留下了美麗動人的傳說。

這時,誰家的烏篷小船,伴着咿呀的櫓聲,劃過煙柳畫橋,輕泛於碧水紅荷中,驚起一灘鷗鷺。一雙玉手,玉弦古琴,紅袖拂過,琴起曲成,伴着吳儂軟語的蘇州評彈,那一船似煙若霧,若有似無的荷香,在煙雨中茫然盪開,消失在流水婉轉處。

暮色四合,是“誰家玉笛暗飛聲”散落在江南小鎮的涼夜春風裏?

不由,作詩一首,訴說對你千年未改的懷想:

柳色煙雨千家暗,碧水延天荷自滿。

蘇州彈唱江南韻,不到蘇杭人不還。

散文作文 篇4

春是一個腳步輕輕的畫家,當你察覺它的到來時,它已經把每個角落都塗上了色彩——粉紅、嬌黃、雪白……當然更多的是嫩綠。

路邊的小草吮吸着春的甘露,好像是心靈手巧的紡織能手,用星星點點的綠色織成了綠茵茵的地毯。迎春花不畏嚴寒,頂着寒風,以頑強的意志,泛綠、吐蕊、開花,第一個用生命向人們報告春的來臨。那盛開的桃花像是一片片胭脂,染紅了富饒的山川大地。春的朝霞宛如少女臉上的桃紅,表現出那樣的柔美,那樣的純淨,那樣的多姿多態,那樣的爛漫而深情。我情不自禁地想起了古人的詩句:“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是啊,溫暖的春風多麼像一把神奇靈巧的剪刀啊!

我意猶未盡,又來到了校園裏。中心路兩旁,柳樹的柳條上點綴着無數新綠色的細葉,在春風裏愜意地擺動着,如少女飄逸的長髮,如仙女輕柔的紗裙。月季花也開了,似乎不勝嬌羞,香氣襲人。在這春風和煦的時節裏,紅花,像太陽那樣豔麗;藍花,像天空那樣明淨。

古人云:“一年之計在於春,一日之計在於晨。”春的早晨空氣清新,人們起得很早,有的在山上練氣功,有的在公園裏散步,還有的在讀書……春裏,人們可以外出旅遊,去郊外野炊,春給人們帶來了歡樂。

啊!春,你不像冬天那樣寒冷,也不像夏天那樣炎熱。你溫暖、清新、充滿活力,又是四季中最寶貴的一個季節。

我愛你,美麗的春!

散文作文 篇5

每年陰曆四月間,正是家鄉槐花盛開時節。

滿山滿野的洋槐樹漲揚得無邊無際,花開起來十分帶勁,帶着一種野性,開得放縱,開得瘋狂,一點都不拘束,滿枝滿丫,團團簇簇,如同趕趟似的,一串比一串美,一串比一串嬌,一串比一串雅,一嘟嚕一嘟嚕,墜得枝頭彎了腰,低得一伸手就能摘到。遠遠看去,如團團白雲堆積梢頭,近看又象珠玉滿枝,一不留神就會流你滿懷。含苞未綻的,呈半月形,白裏透着青,青裏含着白,充分綻開的如同一隻只白色小蝴蝶翩翩起舞,通體潔白,只有花的根部還留有一絲青,白得溫馨,醉人心脾,令人留連忘返。槐花的香,是清香,不是那種濃濃豔豔的香,而是幽幽淡淡的香,雖不十分濃烈,卻足以令你的每一個毛吼都張開。林子很大,一眼望不到邊,滿眼花團錦簇。此時的葉牙還未完全張開,只有一樹一樹的白,比梨花的白藏着一份嬌和媚,比李花的白又多了一份素和雅。槐花吃起來分外清香,感興趣的,不妨趁槐花似開未開之際摘些回家,用山泉水一浸,加上佐料和玉米麪一拌,放竈上一蒸,於是竈間便流溢着槐花的清香。這時節,也是天南海北的放蜂人云集家鄉的時候,那五湖四海的方言俚語,那嗡嗡作響成羣結隊的蜜蜂,連家裏的吃飯桌上,都有蜜蜂光顧的身影,整個山村都沉浸在槐花的清香裏。

如今,生活好了,可這些美好的景色卻不見了蹤影,每年的四月也只有記憶深處纔會出現那一片“雪海”、那一縷花香……

每每回首過去的歲月,總感到有一絲槐花的清香,溫暖着我漸行漸遠的歲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