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美在於創造散文隨筆

美在於創造散文隨筆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5W 次

前日,買回一件淡藍色的外衣,回來細看,肩膀處有一個一釐米大的三角破口,退又不成,只得找到我的針線筒裏的五彩線中最接近的細線,穿針系疙瘩,用媽媽教我的小麥針法將就縫好。但是總是一眼就識破的。我不禁想到,勇晴雯病補雀金裘,在病中,在燈下,補得天衣無縫。我要是有晴雯的一二分手藝就好了。

美在於創造散文隨筆

論起針線活,我不由得想起我奶奶。我奶奶的針線活那叫絕了。我奶奶那個時代的女人,都是用雙手手工縫製衣服的,(那時還沒有縫紉車)不像現在從裏到外,從上到下,從冬到夏,衣物式樣新穎別緻,不斷推陳出新,就怕你沒錢。記憶最深刻的是那件我奶奶穿了幾十年的灰色大襟上身外褂,用的是瓦灰色斜紋棉布做的,一針針細細密密,一樣大的針腳,一樣寬的裉子,走一遍再回過來走一遍。領口是立領,不高也不低剛剛合適……這件大襟衣服基本上伴隨我奶奶的大一生。做好後的這件大襟衣服簡直像藝術品一樣。裁剪得當,做工精細,尤其讓我驚歎的是那盤扣,那盤扣是用細長條的同色布向裏握着,然後用線密密地敲好,另一側盤成小球狀的,每個盤扣就像一個小簪子正好穿過另一個釦眼,每對盤扣間距測量精確,排列有序有致。我的眼光每次都在那衣服上逗留許久,我總是懷疑奶奶的一雙巧手是不是神仙的仙指。

每到冬天奶奶就坐在炕上給我們做棉鞋棉襖,一樣講究,一樣認真。後來我們一點點長大,出外唸書,開始接觸時尚。奶奶就在冬天裏坐在炕上縫抹布,別看一塊兒八分錢的抹布,我奶奶同樣做的一絲不苟,用個一尺長的尺子反覆量,用剪子,一塊塊一條條一絲絲剪,(大塊兒剪完是小條兒,小條兒剪完是一絲絲。)我奶奶不會讓抹布多一釐一毫,再用結實的線穿針抽線從四邊縫一圈,再從對角線交叉縫一圈。一樣大的針腳,一樣細細密密,均均勻勻。如果是小碎布料,那也不要緊,奶奶就會一點一點對到一起,不會厭煩,不會嫌累。縫好摞好,那抹布像用刀刻出來的,溜齊溜齊。我奶奶從沒想過那抹布是賣給人家用的,差不多就行了,而是和家裏的手工物品一樣對待。

再說我奶奶包的餃子吧,那也是絕活,擀的皮兒一樣大,一樣圓,像圓圓的小太陽,每個皮裏放的餡兒,是均勻有數的,然後攏起,捏皮兒,一褶一褶,壓得保管一樣大,一樣勻稱有致。出鍋的餃子保準一個規格,即飽滿又美觀,像一隻只銀元寶,小巧玲瓏,如果不說還以爲是機器做出來的。我奶奶還會捏花盤兒,小麥邊兒,小圓包子。

我奶奶的針線絕活沒有傳授給我的姑姑們,可是我老姑也有絕活,我老姑那個年代的女人風行鉤織和繡花。很多中年婦女鉤織衣服,可稱作飛針穿花,她們比速度,比花樣,比數量,我老姑這兩樣都堪稱精妙。我老姑可以一邊講話一邊看電視一邊鉤織衣服,也可以不用眼睛看就可以自如往來穿梭,一件毛衣或毛褲,她只用一個禮拜就完成了。各種花樣,各種鉤織法,姑姑都會。後來她看到誰穿什麼戴什麼好看,回來就模仿出來了,那是一看就會。我老姑一生完成的作品很多了,毛衣毛褲圍巾手套帽子……簡直數不勝數。每年都給她自己和我老姑父的'毛衣毛褲,翻新一次。我們家裏的上上下下每個人都感受過她的溫暖。

當然我老姑還有一個絕活就是刺繡,家裏的花繃大大小小的有不少呢!有漂亮的花樣就會呼朋引伴相互欣賞借摹,姑姑到別人家描花樣,村裏別的女青年也到我家描花樣,有鴛鴦、有荷花、有牡丹、有竹子、有喜鵲……一針針挨挨擠擠密密實實,抽針拉線中醞釀着她們對未來生活的憧憬,繡出的鴛鴦喜氣生動,荷花粉紅嬌嫩,牡丹豔麗多姿,竹子翠綠欲滴,喜鵲鮮活靈巧……每一幅刺繡就像栩栩如生的畫兒,更比實物還鮮豔明麗。我姑姑結婚時,她繡了枕套、門簾、桌布、牀罩……整個房間鋪滿了老姑的針線,也鋪滿了老姑濃濃的希冀。

那時我對那些刺繡鉤織的精美製品,歎爲觀止;我對那些掌握刺繡鉤織純熟技藝的心靈手巧的女人,甚爲折服。真是神爲之往,心爲之動。

我畢業以後,有了閒暇時間,心急手癢,就跟我媽媽學織毛衣,可是一條圍巾織了一個月,沒有了耐心,也不能吃苦,只好放棄。跟我媽媽學會了跑縫紉車,但只能歪歪斜斜跑直線。做針線能細心但不能持久。(我媽媽什麼都會,什麼也不精。)我就只能簡單的縫縫補補修修改改,我的作品是曾經把一件長袖上衣剪成馬甲。閒靜的時光裏,引針穿線,真是無比愜意開懷,悅性怡情的美妙的事兒。

後來又流行手鉤拖鞋、拎包……後來又流行十字繡,很多女人趨之若鶩,躍躍欲試。

去年“三八”節時,單位組織女紅比賽,十字繡、切菜、鉤花、炒菜……雖然我無一樣嫺熟,但我是真的很欣喜很贊同。

一個女人擁有一項女紅手藝,那是動人的,那是神氣的,那是美麗的。紉、鉤、織、繡、烹、飪、……你的纖纖玉指會哪一樣呢?

紅樓夢裏的衆多出色女兒,可以說無一個不會針黹,而且各個堪稱女紅高手。迎、探、惜不說,湘雲、寶釵都做得一手好針線,就連病美人林黛玉也是精妙絕倫的,她賭氣剪碎了自己精心製做的,送給寶玉的細緻精美的扇墜子,就足以爲證。

敢將十指誇針巧。我想古代時男子娶妻,大概首要的考覈條件是女紅吧,像我這樣不會做針黹的就要落選的。

我不禁杞人憂天,時代在推進,在變換,也在發展,現在我的下一代,我的女兒外女這一代,80後,90後……有幾個會針黹呢?她們的娛樂是電腦遊戲,手裏拿的是智能手機,或站或倚或坐或行,時時刻刻,隨處可見,都在擺弄着手裏的手機,那裏面有一個無限廣闊的世界。我不禁哀嘆!所幸我單位有個80後的女音樂教師,僅用兩個月的時間學會了鉤織,並愛上了鉤織,她巧妙地飛速地爲自己和女兒鉤織了各色各樣時尚靚麗的披肩、外套、親子服,小玩具……纖手弄巧,一件件綵衣從她的玉指中連綴而成,吸引着我的目光,我豔羨着、讚歎着、留連着……

美在於創造,在於勞動,在於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