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教育改革需要無畏的開拓者散文隨筆

教育改革需要無畏的開拓者散文隨筆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69W 次

教育改革需要無畏的開拓者

教育改革需要無畏的開拓者散文隨筆

近年來一場以積極推進中小學佈局調整,優化配置教育資源,促進教育公平爲目的教育綜合改革,在各級政府部門的大力推動下,朝着州辦高中,縣辦初中,鄉鎮辦小學,村辦學前教育的改革目標如火如荼的開展着,一座座標準化的校園如雨後春筍般撥地而起,一所所村組辦學點、鄉鎮中學、縣級高中被砍爪切菜般撤併,學生、教師被大規模遷移、流轉、合併。突如其來的教育改革發生得那麼觸不及防,甚至讓人們還沒回過神來,便不得不接受和適應新的現實,傳統分散、簡陋、陳舊、狹隘的教育模式瞬間被集中、規模、齊全、全寄宿制的教育模式替代,教師、學生、家長、社會都在小心小心翼翼的適應着新的教育體制。幾年過去了教育綜合改革機構不撤、人員不減、建設不停,教育改革憑着疾風徑草、不畏艱難險阻的韌勁不斷前行。

在改革不斷延伸和推進過程中,一股股無形或有形的力量在不斷的抗爭着這場前所未有的變革,從縣辦高中撤併伊始,民間反對之聲就不絕於耳,人大、政協代表鍥而不捨的“恢復縣辦高中”提案、議案層出不窮,各級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門,迫於輿論的壓力,在反覆調研、論證的基礎上不得不把恢復縣辦高中提上議事曰程。恢復縣辦高中的消息就像當初教育改革一樣讓人振奮,如果說當初改革毫不猶豫撤併縣級高中是個錯誤的話,今天不進行科學籌劃和周密部暑就盲目恢復高中更是一種錯誤,雷鋒塔之所以讓人仰慕,是因爲歷史賦予它神韻、人文給予它厚重、文化蘊含着底蘊,無論人們在任何地域建造與之相似的塔,都不會讓人產生仰慕之情,因爲他缺少了文化底蘊和歷史的厚重,一所百年的老校從撤併那天開始她積澱的歷史厚重、文化底蘊、育人氛圍、勃勃生機就消失殆盡了,重新建立的新校只能是貌合神離,想要恢復往昔的雄風,需要幾代教育人勵精圖治、不懈努力方能實現,與其讓一個錯誤延續一個錯誤,不如堅持不懈的按原來的方案實施下去,腳踏實地的努力,同心協力堅持到底,還可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改革之初各級領導“讓每一個孩子都享受平等教育”震耳發聵的誓言還縈繞耳旁,可是在改革過程中由於教育資源分配不均,導致學校間教育質量不均衡,每年的開學季都會引起瘋狂的擇校熱,再加上學校人爲把學生分爲三六九等,創造性的設立民族班,尖子班,普通班,特長班讓學生按成績對號入座,這樣在擇校熱的基礎上延伸出擇班熱,每一年的小升初成了“拼爹”的競技場,更甚者教育改革的主導者中考後又開拓創新,引入外校委培制,大批優秀生源外流,導致本士高中招不到優質生源,這無凝是一種自我否定改革之舉,也是無意中引導民衆更狂熱的擇校熱,嚴重背離了促進教育公平的初衷。

隨着時間的'推移,師資隊伍流失,教育行政管理人員和一線教師嚴重對立,學校後勤負擔加重、教師不堪重負,人民羣衆日益增長對學前教育的需要和學前教育發展滯後的矛盾日益突出,教研工作、教師培訓與新教育機制不相吻合導致育教學質量下滑等諸多改革後遺症逐漸顯露,反觀我們的教育主導者還停留在重視學校硬件建設的初級階段,對教改引發的一系列問題,少有解決之策,或本末倒置,治標不治本,最後導致問題積重難返。

育改革目的是明確的、 教育改革的初衷是美好的、出發點是正確的、效果是明顯的、成績是不容抹殺的,教育改革本沒有錯,錯的是問題出現了,沒有擔當的勇氣和積極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任何改革都是雙刃劍,我們不能只是彰顯成績,對於傷痛卻一味的掩蓋,教育改革需要無畏的開拓者、堅強的擔當者、矛盾的化解者,只要我們能正視問題,勇於擔當,無畏前行,創新體制,發現問題,對症下藥就一定能走出目前的困境,走向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