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鰍魚港散文

鰍魚港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26W 次

在江蘇裏下河水鄉的泰州市姜堰區淤溪鎮有個美麗的水港,名叫鰍魚港。

鰍魚港散文

相傳很早以前,有個姓花的老漁翁在淤溪鎮南舍北側的河裏以打魚爲生,花老漢孤身一人,沒有子女,但爲人忠厚善良,慷慨大方,有窮苦人相求於他,他總是全力相助。若有南來北往之人到此過河,他不論多忙,總是隨喊隨到,且從不收分文。有時見到行人飢餓,還給便飯充飢,所過之人無不稱讚。

日久,此事被仙人張果老知道了,他想,世間如果有此行善之人,我一定要助他成仙,於是便約呂洞賓、韓湘子等八仙一起下凡,試他一試。八仙搖身一變,成了八個衣衫襤褸、面目憔悴、鬍子邋遢的古稀老人,來到河邊喊道:“喂,打魚的,請你放我們過一下河。”說完,他們不斷地咳嗽,眼淚、鼻涕滿臉都是,討嫌極了。花老頭看了他們一下,不緊不慢地說:“你們等一下,我這就來。”說完,他放下手中的漁網,拿起竹篙一撐,漁船很快就來到八個仙人面前,小小漁船一趟只能上2到3人,老人分三趟,一一把他們攙扶上船,後又一一將他們攙扶上岸。

八仙暗想,果然不錯。我們如此模樣之人,他一點都不嫌棄,可見其善心了。這時,張果老對花老頭說:“老漁翁,我肚子餓了,你能否給我們弄點吃的。”漁翁爲難地說:“糧倒有,就是今天缺柴草了。”鐵柺李笑着說:“不要緊,不要緊,你船上不是有鍋竈嗎。”說着,他把柺杖伸進鍋膛攪了幾下。韓湘子掀開鍋蓋往裏面摔了些鼻涕,吐了一些唾沫。剎時,香噴噴的麪條在鍋裏直翻騰。八個仙人津津有味地吃得直打飽嗝,最後還特意留下了兩碗,張果老再三叮囑老翁:“鍋裏還剩些麪條,就留給你充飢吧,你一定要吃下去,千萬不要倒掉。”

花老頭想,這鍋裏也不知是什麼,我只見了鼻涕和唾沫,太噁心了,怎麼噎得下去?只得推說:“我剛吃過,你放在鍋裏,等會兒再吃。”當八仙拂起袖子,騰雲走後,漁翁端起鍋子將剩下的麪條全倒進河裏。

突然,一個令人驚詫的情景出現了。只見河面上水波翻滾,一對泥鰍在水中上下翻騰,嘴一張,麪條進了肚子,接着天空中“咔嚓”一聲雷響,兩條泥鰍化作兩條青龍飛上雲端。老翁驚得目瞪口呆。再低頭看看河水,更是又驚又喜,只見河面回覆了平靜,河水一下子變得清澈澄淨,連水底的魚蝦都看得一清二楚。掬一捧水喝下去,只覺甘甜清冽,令人神清氣爽,老翁這才如夢初醒,剛纔的'這幫人原來是神仙。

鰍魚成仙后,它並沒有離開這條河,它知道自己之所以能成仙,要感謝打魚的花老頭,它要終身守候在恩人面前,便在這條河裏安了家。從此,這條河便被人們叫作“鰍魚港”,而這裏的水也成了人們爭相汲取的甘泉。沿海地區,尤其東臺一帶,來鰍魚港販水的很多,且成船裝載,四季不斷。清朝道光泰州歲貢生,太常寺博士康發祥,曾寫過一首竹枝詞:“鄰家有女嫁東臺,船過淤溪水溯洄。昨日還家看父母,鰍港水帶一瓶來。”

泰州舉人儲樹人在《海陵竹枝詞》中也寫道:“抱翁人爭汲碧泓,採蓮橋下放舟輕。如何一樣東流水,纔到鰍魚港便清?”

鰍魚港的水清澈甘甜,當海邊的人用船來裝水回去賣,何以證明呢?志書上記載,裝滿水後要經過南舍村旁的金粟寺,又稱觀音閣,由寺上的出家人蓋上寺中的三寶大印,就此以防假冒了。民國年間本邑港口人陳炳昌所著《港口竹枝詞》也記述了這裏神奇的故事。“事到而今亦有名,鰍魚港水厚甜清。東臺一度來爭販,真僞尤須寺證明。”

泰東河支流甚多,爲何只有鰍魚港的水碧清如泉,甘甜如醴,至今仍是一個謎。

不僅如此,鰍魚港不管遇到多大的旱災,這條河都水流不息。

楊寶軍,男,1961年生,江蘇省散文學會會員,泰州市作協會員。文章散見於《中國作家網》、《散文選刊》、《中外文藝》、《新華日報》、《江蘇》、《散文在線》、《齊魯文學》、《現代作家》、《江山文學》、《楊柳青》、泰州文聯《稻河》、《泰州日報》、《泰州晚報》等報刊雜誌、網絡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