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好借好還散文

好借好還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88W 次

老家人常講:好借好還,再借不難。

好借好還散文

據說,這句話出自吳承恩的《西遊記》(第十六回)呢。在我看來,借東西是最尋常不過的事了,誰沒有向別人借過東西的經歷呢。借錢,借工具等等,不一而足。農村人借東西更是名目繁多,記得小時候,鄰居彩珠嬸子每逢家裏來客,就來我家借用盛菜盤子,有時是搬走兩個小方凳。還有幾次,是借兩個雞蛋,幾棵蔥或是一瓢白麪。農村人很簡樸,當時條件也不太好,即使家裏來了客人,無非是炒上幾個菜而已,藉機會改善一下生活。大魚大肉的,不常見。況且,我所在的集鎮是逢雙日有集市的。印象中,那時吃的鹽都是大鹽粒,不像現在吃的是精裝細鹽。在供銷社買來鹽後,需要搉(què)碎再使用。鄰居小兵家有個石礅窯子,周圍的鄰居們和我母親常去他家,借用礅窯子搉鹽。每次用罷,母親都仔細地把礅窯子擦乾淨,以方便別人再用。估計,那笨拙的墩窯子早沒了吧,因爲現在也沒有人借用搉東西了。

在我家,那時常被借用的有父親的那輛紅旗牌自行車,母親的縫紉機,用縫紉機修補衣服的,一般都來家裏用。借用最多的可能是那個大笆斗了。聽母親講,笆斗比我大姐年齡還要大呢,別看不起眼,都四十多年了。我們老家有個風俗,就是女兒出嫁生小孩,孃家人要送東米,送的東西有大米,紅糖,雞蛋等,還有小孩穿的、玩的。這時,笆斗就派上了用場,用來盛大米等禮物。街坊四鄰都知道我家有個大笆斗,所以,我家的笆斗經常是這家借罷那家借。當然,我也喜歡有人家借笆斗使,因爲,每次鄰居還笆斗時,都會回贈兩三個被染紅的雞蛋或是幾張薄薄的焦餅,這都是我喜歡吃的呢。關於吃紅雞蛋的風俗,還有個小小的典故。在我老家豫東一帶,有生孩子吃紅雞蛋的風俗。相傳閼伯(又名契,帝嚳高辛氏之子,母名簡狄)曾輔佐大禹治水,因功封於商,傳說其母吃玄鳥(燕子)蛋所生,故賜爲子姓。《詩經·商頌》中有:“天命玄鳥,降而生商。”他是商的始祖,後來便有個了美好的傳說,誰能吃了玄鳥蛋,就能生下個有作爲的兒子,所以後人便以雞蛋代替玄鳥蛋,並染成紅色,分給小孩子們吃。每當吃着紅雞蛋,便想起那“出過力”的笆斗。

記憶中還有一個關於借東西的故事,那是好多年前的事了。父親是一位鄉村教師,由於工作勤懇盡責,教學成績突出,曾被評爲全地區教育先進工作者。父親很看重這來之不易的'榮譽,精心把獎狀裝在一個玻璃鏡框裏,掛在堂屋的牆上。父親的一位同事,叫做李紹顏的,跟父親關係很好。我們姊妹幾個都管他叫紹顏大爺,很熟。有一年,他可能要晉升了,就差一個獎勵項目,因爲有了榮譽是要加分的。眼看填表的時間就要截止了,沒辦法,就過來找父親幫忙給他想辦法。最後,紹顏大爺看到了堂屋牆上的那個獎狀,對父親說,正好!這是個地區級榮譽,乾脆你的這個獎狀我拿走用一下得了,把名字一改,等評上了再還給你。於是,父親趕緊搬凳子過來,小心把獎狀取出來,鄭重地交給了紹顏大爺。別說,這張獎狀還真起了作用,紹顏大爺順利晉升。後來,父親又把獎狀上的名字改了過來,重新掛到了堂屋牆上。有一次,我沒事時仔細看了看那張“功勳”獎狀,父親的名字處能清晰看到塗改的痕跡呢。當然,這在當時是一個小祕密了。如今,父親和紹顏大爺早已退休了,也時常聯繫走動,不知道他們是否還記得那次借獎狀的事了。

說真的,好借好還,再借不難,這句話雖然簡單明瞭,卻詮釋着重禮義,講信用的樸素內涵。要知道,如今,良好的信用記錄對個人最大的好處就是爲個人積累信譽財富,也願我們這個社會充滿着誠信風氣。

——我棹不停,彼岸可達!

2011.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