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美麗鄉村行散文

美麗鄉村行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56W 次

一個山清水秀,樸素寧靜的山村,曾被世人忽略,如今卻被衆生追尋。

美麗鄉村行散文

驅車前往,氣勢恢宏的大理石牌坊過後,錯落的民居與參差的古樹相映,在四周漫山遍野的林果掩映下,安然地落在長城腳下,那麼寧靜、那麼安詳,猶如一幅定格的水墨畫!

村裏,裝扮一致的灰白牆體和灰色門樓,書盡着別樣的風采,讓人感到了整潔、素雅、大方。牆上,“豆香小鎮”四個彩色的大字首先映入眼簾,右側畫着一個頭發高綰的美嬌娘在輕推碾杆,地面上,一個碩大的碾盤直立在那裏,是誰精心設計了這幅讓人心動的畫面?它一下子拉近了我的心,讓我感恩這段溫暖的際遇,享受這份尋常的幸福。

“豆香小鎮”我默默地品讀着,恍然間似有豆香從庭院飄來,呀,難怪路旁不時出現懸掛着的黃色紅邊的旗子,上面寫有醒目的大字:豆香人家。熱情好客的大嫂主動向我解釋說:“凡是掛有旗幟的人家都是手工做豆片的,我們村有46個這樣的手工作坊吶,還有三個豆製品加工廠。”大嫂的言語中無不充滿着自豪感和幸福感。在我驚詫之際,大嫂又說:“我們村每天至少出產豆片六千多斤,還遠銷秦皇島、唐山。”怪不得,我們可以天天吃上徐流口豆片。

徐流口豆片,就像“老乾媽”一樣打出自己的品牌。

徐流口,還有一個可以收藏靈魂的地方,就是“知青歲月”。一個低矮的老房子,吸引着無數人去敲開它那厚重的門。

老宅,就像是時光縫隙裏遺落的一件往事。那懸掛在牆上的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老照片,承載着多少歲月斑駁的記憶?那竈臺上用高粱杆串成的鍋蓋,記錄的何止是當年生活的貧困?那在櫃檯一角的紅色本子,收藏着幾多細膩而又美好的情懷;那鋪在土炕上的蘆葦編制的炕蓆,彷彿讓我做了一個悠長悠長的夢……這裏,一切的一切都讓我們看到了真實的從前。

聽着年近70歲的李春堂老人的介紹,心中悠然升起一種說不出的情愫。我似乎看到了從唐山而來的10位俊男靚女的身影。知青,是這特定的時代產物,生活在這裏的知青,最讓徐流口人難以忘懷的是三位姑娘,是她們教山裏的孩子們讀書識字,村裏50多歲的中年人多是她們的學生。八年呀!如今,條件改善了,感恩的徐流口村民,想接她們回家看一看,感受一下鉅變後家的溫馨。但只接回齊向紅,唐春兩位老師。相逢的那一刻,除了淚水還是淚水,她們在惋惜,晚了一步呀,另一位老師已經辭世。

昨天,又收到了齊老師的來信,拿着來信的老人,再一次讓淚水模糊了眼睛。

這是一段永遠封存的記憶呀!

我以過客的形式行走於街道上,這裏的每一條街,都像是一個裝滿故事的老人,將那些歷史在緩緩地流出。

徐流口,是明長城一個關隘,這裏村民的祖先就是修長城時留下來的官兵。因爲它在遷安境內長城的最東端,北鄰青龍螞蟻灘,東接盧龍的劉營,以前並不爲人所知。早在80年代還在流行一句話:有女不嫁徐流口,窮富好說路難走。進入村子的唯一一條如同帶子的小路,除了石頭就是紅色的黏土。一場雨過後,至少十幾天,進村的路不能騎自行車,學生們走這段路也靠肩扛自行車才能通過。

質樸的山裏人,一代又一代生活在這裏,他們習慣穿掌子鞋,把汽車輪胎踩在腳下,不是做不起布鞋,而是供不上穿呀!村裏一腳石頭一腳泥。就這樣,村子經常與外界失聯。閉塞的交通,使一個小小的徐流口村光棍成羣。村裏的姑娘往外飛,村外的姑娘難進來。只有螞蟻灘的姑娘們成爲徐流口的新娘。

文明村的出現,讓村裏人看到希望的曙光,徐流口村民在老書記的帶領下,作爲夢想的主人,乘着夢飛翔了。

長城山野綠道的打造,寬敞的水泥路穿村而過,一直到長城的隘口。綠道猶如一縷飄帶纏繞着青山,而徐流口村則是鑲嵌在飄帶上的一顆耀眼的明珠,閃爍着迷人的`光彩。如今的徐流口已成爲省級美麗鄉村,不但修好了路,而且還按上了路燈,還做了統一規劃,暢通的道路,整潔的村莊,給徐流口帶來了無限的生機。

夜幕降臨,在昔日的垃圾場上,鑼鼓聲在山村上空迴盪,過上好日子的大姑娘、小媳婦們翩翩起舞,小夥子們的嗩吶聲讓滿天的星星都爲之感染。聽着村主任的介紹,我感動着,振奮着,心底油然而生一種情愫,難怪徐流口的小夥子都不願走出家門了。

帶着悠閒的心情走來,享受一種紅塵之外的安逸。早就聽朋友說,來徐流口不吃羅非枉此一行。原來,這裏的羅非魚是村東的溫泉水養殖的。我迫不及待找泉眼,好客的村民,一邊帶路一邊給我講解九龍泉的傳說。原來這裏的泉眼是九條龍幻化而成,爲了幫助當地百姓,九龍將甘甜清澈的泉水從山裏源源不斷的流出。

我雖沒有看到傳說中的九個泉眼,但我看到了滾滾而出的無數個散落的小泉眼。村民說,九龍泉水常年保持在21℃左右,泉水四季常流,每到這個季節,養殖戶就要把羅非魚倒入這個池塘,我低頭看了看他所指的池塘,正是泉眼密集的地方,有的像一串串珍珠般的水泡不停地往外翻,有的形成一個小水柱,在池塘水面翻成一朵朵浪花,不遠處,成羣的魚兒在歡快地游來游去。難怪,這裏冬季也能吃到鮮美的羅非魚,在北方實屬罕見。

望着不遠處的碩大湖面,村民介紹說,因爲夏季泉水日流量可達2萬立方米,泉水通過池塘彙集于山腳下,形成天然的九龍泉水庫。尋着溪流,緩步前行,暮秋季節,溪水中的植物一如盛夏般碧綠,是溫泉水養育的結果呀!停住追尋的腳步,湖水在秋光裏沉靜,分明是一塊無瑕的天然美玉呀。水面映出你清晰的倒影,哦,這裏的山是明淨的,這裏的水是溫潤的,人也是那麼淡定的。

遙望不遠處,金色迷人的稻浪在藍天白雲下隨風舞動着,我的思緒也飛舞着,這是山村嗎?分明是江南美景呀!恰有微風從天際處輕輕吹來,含着淡淡的稻香飄向了遠方。我感受至深,滿懷愜意,九龍泉水不但滋養了這裏的魚兒,也暈染了那片稻田。

我不禁在想,難怪徐流口的豆香能打動那麼多人,這也是神奇的九龍泉的水的功勞!

尋一處清幽處,默默看着泉水無聲的流出,晶瑩如玉。出於好奇,我伸手試試水溫,溫暖滋潤,掬一捧泉水放在嘴裏,甘甜溫潤,頓覺神清氣爽。我知道山泉水營養價值高,怎奈沒帶水瓶,同行的侄子竟然倒掉了半桶酒,讓我灌裝泉水。據說已有開發商看好了這裏,不久的將來,這裏會是一個美麗的溫泉度假山莊,想着想着,我的心情已被美好的願景詩化了。

午飯時間到了,尋一家飯莊,整潔的小院,溫馨小洋樓。幾碗農家菜,喚醒我心中久遠的鄉情。山蘑菇小炒風味獨特,潔白潤滑的水豆腐醇香適口,外焦裏嫩的粘丸子讓人食慾大增。最難忘懷的還是那清燉羅非魚,果然不同一般,肉質細嫩,湯汁鮮美,喝了兩碗還想喝,難忘的農家菜,又怎是高檔酒樓裏可以尋得到的?現代的山裏人,住着舒適的房子,吃着放心的果蔬,喝着純淨的山泉水,多麼愜意的生活?令我向往!

穿行於迂迴的山路,盤旋迴轉,車子行駛到長城隘口,輕鬆登上古老而神奇的長城,站在敵樓上,高遠的白雲,碧綠的松山,五彩的溝谷,鋪成一張磅礴的畫境,無需任何雕飾、原生態的美景讓你一覽無餘。清冽的山風送來陣陣的松濤聲,帶來古木的沉香,萬畝森林一派生機盎然。池塘吞落日,山凹吐炊煙。一個九龍庇佑,泉水溫潤,豆香飄逸的美麗小山村正在向我們描繪一幅嶄新的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