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相遇了,依舊是路人散文

相遇了,依舊是路人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14W 次

在這一路上,遇到了許多人,有校友,有同鄉,也有僅一面之緣的人。大家或者是因爲坐在同一個車廂裏而認識,或者是在等車的過程中認識,有時甚至就是因爲一句偶然的問話而認識。於是原本漫長而了無生趣的旅途多了些許生氣和偶爾的歡聲笑語,大家你言我語,戲說生活中的瑣碎,訴說學習中的苦與樂,狂侃國際國內的政治軍事,暢談理想和人生。時間這匹野馬也開始在這樣的閒聊裏馳騁,倏忽而過,把我們送達各自的目的地。於是分手道別,卻沒有分別時的戀戀不捨,更沒有兒女情長的淚溼青衫,一切是那麼的自然,彷彿剛纔的相識已如同夢幻,甚至讓人開始懷疑其是否真的存在過。然而,回眸一笑時的輕聲道別聲又真真實實地迴響在耳際,一種溫暖的東西悄悄流過心田,才知道大家確確實實曾相遇過,互相陪伴對方走了幾百裏甚至幾千裏的路途。

相遇了,依舊是路人散文

好久好久,才猛然想起竟然還不知道對方叫什麼名字,更沒有互留聯繫方式。然而最終還是一笑而過,我輩豈不太癡?人海茫茫,相逢不易。這一途與我們擦肩而過的人何止千千萬萬,相比之下,大家能在那麼小的機率裏相識,而又傾心交流,不是緣分又是什麼呢?是緣分,就要去珍惜,但又不刻意爲之,能夠順應自然之道,任其自然發展。大家原本就是萍水相逢,很多時候也註定了彼此只能成爲對方生命中的匆匆過客,在人生的困頓旅途裏的短暫相遇和相攜後,又各自分道揚鑣,各人奔向各人之後的下一個站點。

其實,人生註定只是一段孤獨的`旅程,很少有人能夠陪我們走完從出生到老死的短暫人生,更多的時候是我們一個人揹負着沉重的包袱,踽踽獨行於渺無盡頭的路上。但也不能因此悲觀失望,甚至駐足不前,以爲人生有的只是不斷的辛勞奔波,有起點卻沒有終點,有寂寞而沒有安慰。畢竟,所有的人生軌跡並不存在兩條絕對的平行線,無論如何也有相交的那麼一點。於是,當我們奔向人生的這個站點時,總會碰到或多或少的同行的過客,也總會有那麼幾個過客會成爲我們孤獨人生之途的陪伴,大家可以互相鼓勵,互相安慰,互相扶持,共同努力度過這段溫馨時光。哪怕,我們註定要在不久的將來分別;哪怕,我們註定成不了對方生命中的一顆耀眼的星;哪怕,我們給予對方的溫暖是少的如此可憐……不管有多少的“哪怕”,我們都應該堅信,正是有了這一次又一次的相遇,一次又一次的分離,我們才更加懂得生活和生命的真諦,我們的生命才變得更加豐富多彩,我們的心靈才成長得越來越堅強。

直到現在,我有時還在問自己,那些我們曾在這一途相識的人,忽然在某一天相逢了,還會不會認出對方?甚至當我有時走在校園裏,偶爾碰到曾遇到的那幾個校友,也在懷疑他們是不是在那一閃而過的一刻裏認出了自己?或許,大家在那短暫的相識之後又早已成了路人,即使對面走過也很難認出。可這有關係嗎?

——相遇了,依舊是路人並不可悲,只要我們曾在對方的生命裏中出現過,彼此溫暖過,就是幸運的。而我想,真正可悲是我們不曾相遇過,又或者儘管相遇了卻仍然彼此仇恨,給對方帶去的只是嚴寒與苦痛。

原來,我們需要很少

人,何以會痛苦,是大家都想搞懂的一個人生問題。尤其是在如今這個競爭激烈的金錢社會,越來越多的人感到身心疲憊,內心痛苦不堪,即使那些腰纏萬貫的富翁也不例外。所以,當一個不是道士的道士——李一——能夠在全國掀起一陣以聚斂錢財爲目的的所謂“養生狂潮”也就不足爲奇了,甚至包括許多社會精英人士也盲目地加入到了這陣狂潮之中,實在值得我們深思。由此來看,幸福與快樂和金錢與知識水平並不成正比,甚至有時成反比。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了這種奇怪現象的產生呢?以我這次旅途的親身經歷來說,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們還不明白一個看似非常簡單的道理——一個人一生其實只需要很少。

由於路途遙遠,這次回家前我特意提前買了許多車上吃的東西,整整裝了一大包。然後,我就等着在車上飽吃飽喝一頓。可是,當我上了車之後卻發現身體有點不舒服,整個人幾乎什麼東西都不想吃,甚至有時聞着周圍的人吃着香噴噴的方便麪我就想吐。於是可笑的是,當我回到家裏時,竟發現包裏吃的喝的幾乎都沒動。但我想這可能只是偶然現象,也就沒太在意。所以,當我離開家時又是食物提了一大包,生怕把自己的腸胃餓着了。讓我意想不到的是,此前的一切又發生在了自己的身上,讓我措手不及。原來,自己暈車。然而奇怪的是在兩次旅途結束時我都沒有感到非常得不適,更沒有自己擔心害怕的餓得頭昏眼花,而整個路途要有整整兩天兩夜的時間。看來,真的是我低估了自己。

那麼,我可不可以反過來說呢,也就是說我高估了人生?——如果把這次旅途比作人的一生的話。我錯以爲維持一個人的生存需要很多很多的東西,比如數不盡的金錢,比如享受不完的物質,又比如至高無上的權利,比如永不凋零的美色。而結果卻是一個人一生真正需要的東西真得很少,或許溫飽就足夠了,或許健康就可以了,又或許有個幸福的家庭就再好不過了。然而,更多的時候,我們往往被人性中惡的一面矇蔽了,被內心膨脹的慾望誘惑了,以致把生活看錯,把人生中最重要的事遺忘了。於是,爲了滿足自己對權力和金錢的不盡渴望,滿足自己對生活無窮的享受欲,我們必須不斷地奔波、攫取,然後又費盡心機地永遠佔有它們,整個人的身體和神經始終處在一種緊張的狀態,最終迷失了自我。所以,我們纔會痛苦。因爲我們背上的包袱是越來越重,我們捨不得放下既得的利益和權力,捨不得放下金錢和美色,最終被重負壓得喘不過氣來。可是,我們卻唯獨把人之所以能夠強大的靈魂忽視了。所以,我們的心靈才越來越來孱弱,而一個孱弱的靈魂就如同一片貧瘠的土地,是無法開出快樂和幸福之花的。

的確,人生需要很少,但絕不是說我們同時就可以放棄精神的追求。一句“知足常樂”,曾拯救了許多人,卻也毀了不少人。不是老祖宗的教導不對,而是我們這些子孫都忙着追求了物質,平時疏於精神食糧,以致根本讀不懂這句話背後的更深層次含義了。知足的確可以常樂,但知足的只能是物質享受,而不是精神追求。原因很簡單,物質的享受永遠只能是身體的沉重揹負,而精神的追求卻可以化爲生命內在的骨肉和力量;前者只能拖累人生走向終極的快樂,而後者卻可以幫助我們早日到達“極樂世界”。所以,從一定程度上講,精神的永不滿足看似是一種“加法生活”,帶來的只能是更多的沉重和苦痛,實質上卻實在是一種真正的“減法生活”,只不過它是通過增加幸福公式中被減數的方式來實現幸福結果的最大化的。

既然這樣,何不讓我們開始輕裝上陣呢?幸福快樂就在一個又一個的前方,爲了早日到達,又何不讓我們快奔起來呢?